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开阖枢三阴三阳理论阐释燥邪致病与诊治思路

本文刊于《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22月第37卷第2

基于开阖枢三阴三阳理论阐释燥邪致病与诊治思路

赵梓羽1  陶国水1、2顾植山2

1、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2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71

摘要:文章基于《黄帝内经》开阖枢三阴三阳理论阐述燥邪致病,认为阳明主阖是阳明燥金最重要内涵,并对阳明燥金的本义问题、燥邪的寒热属性问题、湿与燥对立相兼问题、“秋伤于湿”等问题作了分析。指出判断燥病,不仅需要注意阳明燥气太过为六淫,更需关注“不和之气”,即“阳明燥金”是否当位当时。治疗上应从“燥者润之”“调和五行”“阖降阳明”三方面入手,选择司天方或其他方药。

关键词:开阖枢;三阴三阳;五运六气;燥邪;阳明燥金;

基金项目:1、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2、2019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国际国内顶尖医学专家团队项目(锡组通[2019]68号)

关于燥邪致病,《内经》已降,医家多有研索,刘完素提出“诸涩枯槁,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陈葆善著《燥气总论》并附22则验案。然而中医学中燥的概念,是在对燥这一现象的长期观察认识基础上,基于取类比象思维形成,很难作出精确、单一定义。笔者近观顾植山老师从开阖枢三阴三阳理论阐释燥邪致病特点与诊治思路,认为“燥”、“阳明”、“金”三者同源异名,“阳明”是内在的气机变化,“燥”是表现出的现象,“金”是对于现象五行属性的标定,且只有在五运六气理论体系下才能理解“阳明燥金”完整的内涵,这种认识突破了“燥邪”-“干燥”的范畴,别开生面,兹介绍如下。

1.基于开阖枢理论阐释燥邪致病机理
1.1 从阳明燥金理解燥邪致病
刘完素针对《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未发现燥邪致病条文,增加“诸涩枯槁,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将燥邪致病特征归纳为,津液阴血亏耗所致干燥病象。后世认为他发展了《黄帝内经》燥邪致病的理论。历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论燥与刘完素一脉相承。《中医内科学》又分外燥与内燥,认为外燥乃发生于秋季的外感疾病,内燥多由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失血过多,或老年体弱,阴血亏损所致。治疗外燥有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内燥有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丸、麦门冬汤、益胃汤等。
燥是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而六气是自然界阴阳动态运动变化的结果。根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金运太过之年“燥气流行”,容易出现燥邪致病;木运不及之年,金克木,火侮而乘之,亦出现“燥乃大行”。《三因司天方》所载牛膝木瓜汤、紫菀汤、麦门冬汤、审平汤等方均与燥金致病有关,且与方剂学中润燥剂有不同。为从阳明燥金理解燥邪致病提供佐证。
1.2 从“调和五行”角度理解燥邪
以《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为主要法则,润燥剂特别是针对内燥的方多以滋润多汁药物组方。笔者在跟师抄方及温习《黄帝内经》“九篇大论”后体会,仅从“燥以干之”“燥者润之”来理解燥,并不完整。
譬如司天方牛膝木瓜汤的使用背景“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痛且痛引少腹,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这些症状的描述仅仅用“阴津亏耗”的病机来解释明显不足,需要从“调和五行”的角度来理解。
五运六气理论一般不会单独讨论单个五行,需要考虑五行的生克胜复承制。《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金位之下,火气承之……亢则害,承乃制……”。
岁金太过,首先需要考虑金胜克木火复的问题,临床使用牛膝木瓜汤也是从金木关系出发,方中扶木的思想是方剂学润燥剂没有的。后世从五行的角度出发还提出了“培土生金”,譬如李东垣“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论,《石室秘录》“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说,多把金对应于肺,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归入“燥”的治法。司天方紫菀汤及麦门冬汤可从“强金御火”来理解。
1.3 从开阖枢阳明阖理解燥邪
司天方审平汤使用背景为“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气化运行后天。民病中热,面浮,鼻肿,鼽嚏,小便黄赤,甚则淋,或疠气行,善暴仆、振栗、谵妄、寒疟、痈肿、便血。”审平汤中含有紫檀、远志、山茱萸、天冬、白术、芍药、甘草、生姜。针对阳明燥金司天的审平汤组方考虑了金胜克木因素,其中山茱萸、芍药扶木,《素问·五常政大论》言:“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萎不能久立。”但是仅从五行胜复和“燥者润之”仍不能把握审平汤的临床使用,需要从“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涉及的三阴三阳上去理解。要理解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是关键。《素问·六节藏象论》曰:“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三是开阖枢的三种象态,是动态的。“三”一分阴阳就变成“六”,六气就是三阴三阳。
关于开阖枢理论,《素问·阴阳离合论》作了明确阐述。顾植山老师将这段经文结合太极与洛书用图示标识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阳明为阖对应于西方,洛书之数为七。开、阖、枢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在三阴三阳模式图中,阳气的阖是阳明最主要的含义,而燥和五行的金都是阳明阖表现出来的象态。审平汤主要针对阳明病(阳气阖之病)而设,临床使用审平汤往往可以抓住气降而不下的症象,右脉或右寸脉浮大或浮弦入手,多有佳效。

1.4 从六气 “不和之气”理解燥邪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素问·六微旨大论》:“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从《内经》条文可知,六气致病需考虑是否当位当时,不能因秋令对应燥金而把燥邪致病的时令局限秋季,六气致病需要更多的关注“不和之气”致病。

2.基于开阖枢理论的燥邪理论发微
2.1 阳明燥金的本义问题。如《伤寒论》吴茱萸汤条“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用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与燥并不相关,但是“食谷欲呕”符合阳气不阖病机,所以从阳明论治。《伤寒论》对《内经》开阖枢理论的实践是高明的,诚如《伤寒寻源》论:“司天运气,仲景不言,非忽也”。喻嘉言将“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和“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归入燥病,符合阳明燥金本义。
2.2 燥邪的寒热属性问题。对外燥阴阳属性历代争议颇多,有分属阴阳之别,有两者皆有等观点。笔者认为,燥气太过,火气来复,易出现火热症象;夏季过后天凉而出现秋燥之气,燥又与寒凉有关。治疗用温用凉也存在同样问题,《伤寒论》阳明病篇白虎汤、承气汤均为寒凉;《素问·至真要大论》则认为“诸气在泉……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司天之气,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均以温治。
笔者认为,阳明燥金作为六气之一,已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一个基础元素,没必要再分解研究。从一年的气候寒温变化看,阳明燥金对应从温热到寒凉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阳明燥金的属性。从表象上看,阳明燥金必然兼夹温热和寒凉双重属性。后世温燥、凉燥治法之异,从“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不难理解。
2.3 湿与燥对立相兼问题。张从正《儒门事亲》言“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燥与湿兼”当从“标本中气”理解,湿对应太阴,燥对应阳明,太阴与阳明相表里互为虚实,阳明从中见之气,太阴从本,两者关系并不如表象燥与湿般对立。清代医家余国佩认为虽有六气之名,不外燥湿之气所化。无问外感内伤,皆以燥湿为本,以燥湿为纲。后世一些验方在兼顾燥湿方面可以给予示范,如李东垣清燥汤(黄连、黄柏、猪苓、泽泻、生地、麦冬等),虽以清燥为名,而首云利湿。
2.4《内经》“秋伤于湿”问题。喻嘉言认为 《素问·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发为痿厥”,当为“秋伤于燥”。笔者认为,从四季五行属性论,秋属金,燥亦属金,秋季有燥气,六气太过为淫,自然界有燥象和燥病。但论“秋伤于湿”错简,有失妥当,虽然从四季四象模式不能理解“秋伤于湿”,但从一年六节看,立秋后一个半月左右正是秋季的前半段,恰是太阴湿土“四之气”主气时段,我国很多地区实际气候也以湿热为主;秋季的后半段才是阳明燥金“五之气”主气时段,从这个角度讲“秋伤于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 从六气用药佐证燥邪阳明燥金
3.1 李东垣升阳益胃汤本义。《方剂学》把升阳益胃汤列入祛暑剂,限制了该方使用范围。掌握这个方需要参考李东垣立方的本义。《内外伤辨惑论》在“肺之脾胃虚方”“时值秋令,湿热少退”时使用该方,从使用时令来看是长夏末秋初,正是燥湿夹杂之时。升阳益胃汤也能从“培土生金”来理解,临床使用本方多兼有疲乏、纳差、便溏等土虚症象。顾植山老师基于五运六气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运气因子,结合辨证往往有奇效。
3.2 审平汤“一之气”加减法。司天方审平汤前已论述,阳明燥金司天之岁“一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民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淋。审平汤加减法中加“茯苓、半夏、紫苏、生姜。审平汤“一之气”加减法几乎可以看成审平汤与半夏厚朴汤的合方,兼顾金木土关系,所以在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时段结合辨证效果更好。
3.3 重视六气客主加临选方。2017丁酉岁,顾植山老师结合当年冬季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的运气特点,以《千金》葳蕤汤为主治疗流感,半剂或一剂药,即热退病除。2019己亥岁“初之气”阳明燥金加临厥阴风木,中运土运不及,升阳益胃汤效捷。2020庚子岁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加之2019己亥岁土运的影响,“初之气”时段,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顾植山老师推荐升阳益胃汤与加减葳蕤汤,临床疗效确切,这些均不是传统治燥的方剂

4、验案举偶
4.1 牛膝木瓜汤案
鲁某,女,19637月出生,2020320日就诊。患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0余年,长期服用抗类风湿西药。2019530日开始找顾师调治,就诊前有左手麻木、右膝关节疼痛、夜间心痛、咽痛、头颤、尿失禁、活动后疲乏等症状,顾师予六气针法及运气方白术厚朴汤合敷和汤调治,首诊后服药2天即感到左手麻木范围缩小, 2019年6月13日复诊,诉夜间心痛、咽痛症状已基本消失,继续调治2月余患者精神体力改善,仅遗留左手小范围麻木及轻微头颤,2020年1月16日就诊,开立膏滋方调理。膏滋方服完后自觉精神好无明显不适,因新冠疫情未能及时复诊而停药,1周前生气后不适症状有所反复,3月20日复诊诉情绪不佳,头颤,胸闷痛感,右手麻木,睡眠不佳,纳一般,大便正常,夜间口苦,舌淡,苔有小裂纹,脉沉细弱。处方:怀牛膝15g 宣木瓜20g 赤白芍各10g 盐杜仲15g 油松节10g 菟丝子15g(包)西枸杞15g 明天麻15g 炒甘草10g 大枣10g,每日一剂,水煎分服。1周后复诊,头颤胸闷痛明显缓解,情绪好转,右手麻木减轻,原方继用。后续随访该患者头颤、胸闷、手麻、膝关节疼痛均未反复,精神状态较好,继续间断服用中药调理。
按语:该患者2019年5月首诊,顾师从2019己亥年的运气特点入手,考虑左手麻木、右膝关节疼痛、夜间心痛、咽痛、头颤、尿失禁、活动后疲乏等诸多病象,判定病机属木土不和,选用白术厚朴汤合敷和汤,病情好转。2020年庚子初,3月就诊时值春令,患者情绪不佳、胸闷痛、手麻均为木气不疏,头颤也为风象,苔裂脉细弱,结合庚子岁金运太过,考虑燥金伤木,故予牛膝木瓜汤调和金木。牛膝木瓜汤方中用芍药补厥阴之阴制肺金之横,杜仲养风木之气,松节通利血中之湿治关节诸疼,牛膝、菟丝子益肝润下,并用枸杞甘平润肺,不用泻金而金自宁,合木瓜舒筋,天麻熄风,诸药合用制金强木。顾师针顾师对同一个病人,2019年从木土不和出发调和木土,2020年从金木不和出发调和金木,充分体现了《内经》“必先岁气”的精神,在不同的运气时段处理不同的运气问题;也从临床实际验证了“天人相应”,在不同的运气背景下,相同的病症会因为运气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机。在庚年金运太过的运气背景下,金易克木,临床使用牛膝木瓜汤从金、木两个五行属性的病症去把握金木不和的病机,结合庚年的运气因子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4.2 审平汤案
李某,女性,1975818日出生。201829日,首诊。患者系左肩部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2周。目前左肩怕风怕冷,双手及前臂皮疹瘙痒明显,纳眠可,二便可,月经正常,既往有双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病史。左脉弦细弱,右脉偏浮,寸关略大,双尺弱。舌暗红苔薄白。从脉论治考虑阳明燥病,予审平汤。处方:制远志(先煎2小时以上)20g 山萸肉15g 明天冬20g 木蝴蝶15g 生白术15g 炒白芍15g 炒甘草10g 紫丹参20g ,每日一剂,水煎分服。1周后随访,左肩部疼痛明显缓解。
按语:2018年2月9日虽已过丁酉年,但右寸关浮大,脉象上论丁酉年阳明燥金的影响仍存在,“气脉其应也”,故予审平汤治疗。审平汤中君以天冬苦平濡润,化燥抑阳,萸肉补肝之阳,白芍益肝之阴,远志辛以益肾,导君火下行,合木蝴蝶阖降阳明,甘草润肺泻心,佐白术致津,生姜散火,诸药合用针对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所致阳气不能阖降、君火上炎的诸多病症。关节疼痛从风寒湿致痹的角度考虑较多,虽然也有燥邪致痹的理论,但这方面的成熟经验不多,顾师从运气理论出发,该患者右寸关浮大,正是阳明不阖、阳气不降的脉证,结合刚过的丁酉年,从“天人相应”以及“象之谓也”的角度从丁酉年的运气致病考虑,此时考虑“燥”病不需要强求舌苔干燥,口干便干等阴津亏损的症象,完全从阳气不能阖降来把握“燥”病。
语:清代医家张节《伤燥论》认为,燥作为六淫之一,不应拘于季节发病认识,主张以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阐述燥症的病原、病证、病脉及病辨,值得借鉴。有学者虽然根据“在天为燥,在地为金”,提倡阳明燥气具有主合、主收、主降的特性,但局限于燥气太过或不及成燥邪,所产生一系列以肺胃功能失常、五脏失和为主的病理变化。 笔者认为,完整的认识中医燥病需要结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从“燥以干之”、与金相关的“五行失和”、以及与开阖枢相关的“阳明主阖”三方面来理解“阳明燥金”的含义,“阳明主阖”是“阳明燥金”最重要内涵。判断燥病不仅需要注意阳明燥金之气太过或不及而为六淫,更需关注阳明燥金是否当位当时。治疗上,从“燥者润之”“调和五行”“阖降阳明”三方面入手选方用药。

参考文献

[1]殷涛. 外燥伤肺的分子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2]宋·陈无择著,清·缪问注释,陶国水,周扬校注.三因司天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94,7,18,19.

[3]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19.

[4]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8265266302262263340.

[5]陶国水. 也谈紫菀汤运气证治[N]. 中国中医药报,2015-07-09(004).

[6] ]陶国水.顾植山谈六经病欲解时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07):1707-1709.

[7]李玉,雷梦南,胡建鹏.新安医家余国佩《医理》对中医燥湿理论与临床的贡献[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3):418-420.

[8]]柳成刚,顾植山.甲午之岁三运背景下清暑益气汤临床应用[J].中医药信息,2015,32(01):51-52.

[9]陆曙, 顾植山, 陶国水, . 2019冠状病毒病的中医诊治阶段体会[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3)1100-1104.

[10]顾植山.五运六气看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世界中医药杂志.202015(2):144-149.

[11]万四妹,戴慎.张节《伤燥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02):96-97.

[12]朱娜贞.阳明运气燥性之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1):39-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重放光芒
五运六气之三阴三阳六气与人体六经的关系
如何学好《黄帝内经》?听听国医大师和中医专家怎么说
“五运六气”推算提要
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的启示
【转帖】《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