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植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析

周 薇   老膺荣 1 蒋俊民 2

1.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研究团队,广东广州 510120;

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肝病科,广东广州 510006

本文刊于《中国当代医药》2021年6月第28卷第16期

[摘要]顾植山教授是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面继承了龙砂学派“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和结合辨体质指导运用经方,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的三大流派特色,其在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及应用方面,造诣尤为深厚。顾植山教授认为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研究五运六气源流,需立足中华文化视角,并将阴阳气化规律凝炼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从阴阳解“三生万物”,以动态看六经功能。他坚持严谨治学态度,反对五运六气玄化和简单化。在五运六气辨治方面,顾植山教授强调运气思维优势,诊疗“辨象-辨时-握机”;以开阖枢析“欲解时”,以拓宽经方应用思维;并践行运气辨治思路,力荐三因司天方药。对于龙砂膏滋的认识,顾植山教授认为需未病先防藏精培元,膏滋调处必先岁气;他强调中医大健康观,认为医者需摆脱治病思维束缚;催生了开阖六气针法,丰富了龙砂特色技术。在疫病预测预警方面,顾植山教授强调基于“候气”预测疫病,反对常位刻板推算;并运用多个因子动态分析,关注异常运气状态。

顾植山教授是江阴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他全面继承了龙砂医学流派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和结合辨体质指导运用经方,基于肾命理论运用膏方养生治未病的三大流派特色,特别在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及应用方面,造诣深厚,为全国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享誉国内外。顾植山教授自2012年受邀到广东省中医院带徒,在顾植山教授指导下,2014年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了“广东省中医院顾植山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以及“龙砂医学流派广东省中医院二级工作站”。弟子们积极开展五运六气相关的传承、研究、推广工作,对顾植山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笔者在2020年7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上以“顾植山”“五运六气”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获得包括期刊及报纸论文84篇。现根据日常的跟师心得体会,结合文献主要内容,对顾植山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同时简单介绍顾植山教授疫病预测预警的原则,以供同道参考。

1五运六气理论研究

1.1、明晰运气学说内涵,明确运气学术地位

顾植山教授对运气学说的内涵,有着与业界主流不一样的认识。他认为,“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气象学”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在运气学说中,尽管气候对疾病有重要影响,但气象、物象、脉象、病象均受五运六气规律的影响,气象和疾病是平行相关的两个方面,不完全是因果关系,病象、脉象可以单独或在气象之先出现。五运六气不是源于“古人对气象变化规律的总结”,不宜定性为“古代的医学气象学”。顾植山教授认为把五运六气理解为“是中医学中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更为准确,更重要的是,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承载着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核,在中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五运六气是天人合一的医学,是系统思维的医学。

1.2、研究五运六气源流,立足中华文化视角

顾植山教授指出,要传承、发展好中医学,必须对中医基本理论进行正确的解读;要正确解读中医基本理论,必须研究和掌握五运六气学说;要研究五运六气,必须从中华文化的视角出发,厘清五运六气学说的发展源流。顾植山教授认为中医之魂在《黄帝内经》中。因《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来源与中华文明之源———黄帝文化息息相关;其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原创思维,包含太极阴阳、开阖枢三生万物和五行学说;且其无掺后世封建迷信等思想,内涵更加纯净;中医学的先进研究内容相当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瑰宝”;由《黄帝内经》推衍而来的藏象经络、五运六气等学说,已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水平。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顾植山教授提出了“五运六气是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这一鲜明的学术主张,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1.3、从阴阳解“三生万物”,以动态看六经功能

顾植山教授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将阴阳气化规律凝炼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阐释了阴阳、六经的理论内涵。顾植山教授认为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阴阳各一分为三,合而六之。“开阖枢”为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三阴三阳时相图”通过“开合枢”阐述了阴阳的互用关系、升降出入,以及与六经的联系,同时认为六经的实质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的升降出入是六经的具体体现,是六经实质之所在。

顾植山教授认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证转入三阴的枢机。因此,少阳证多有兼见证,兼表兼里、里实里虚具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当疾病由少阳刚入太阴时通过调理少阳枢机,可枢转回少阳而解,当病在厥阴亦可通过调理少阳枢机使病出表至少阳而愈。顾植山教授讨论少阳为枢 的理论及其应用,并曾基于此理论指导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运用,匠心独具。

除此之外,顾植山教授对“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多有发挥,以“开阖枢”理论阐述血府逐瘀汤组方思路。认为血府逐瘀汤实由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和桔梗、 牛膝组成。其中,四物汤补血活血,主治少阴;四逆散疏肝理气,主治少阳;桔梗、牛膝,一升一降,升降相因,重在调畅气机。纵观全方,气血阴阳同调,治气、养血之功多于活血化瘀,确为少阳、少阴调枢转机之妙方。基于“开阖枢”理论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呃逆,使疗效得到大幅提升。从一方到一病,顾植山教授使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指导临床诊疗,治疗不寐等疾病,屡获良效。另外,其认为三阴三阳时相图与脉诊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1.4、坚持严谨治学态度,反对玄化和简单化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中被误解最深、传承最为薄弱的部分。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的研究,坚持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反对把五运六气玄化,更反对把运气学说用于人体健康保障、疾病防治之外的其他领域。

顾植山教授指出:“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绝不是坐在房间里捏指掐算这么简单,但也没那么玄!”他强调:“五运六气学说的精华是看动态变化。运气不是固定、封闭、机械的循环周期。”丢掉时间的概念,丢掉气候的参数,使运气学说更加机械化、简单化、神秘化。顾植山教授认为把五运六气看作六十干支的简单循环周期,仅据天干地支就去推算某年某时的气候和疾病,这样的机械推算是不科学的,违背《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精神。

2五运六气辨治预防

2.1、强调运气思维优势,诊疗“辨象-辨时-握机”

长期坚持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顾植山教授指出,在临床诊疗及“治未病”调养中,运气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加强运气思维的培养与应用,中医学的两大特色优势,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方能充分地体现。

“辨象-辨时-握机”是顾植山教授总结的诊疗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强调谨守病机、无失病机。抓病机要求从动态的、时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的角度看问题。“象”可理解为表现于外的症征,“证”就是“象”,证象不明显时会“无证可辨”;而抓病机每能“握机于病象之先”,抓的是先机。“辨时”一为辨别病证的出现或发作时间,并进行分析,以归纳疾病的病机;其二是在分析病机时,要辨识疾病的发展规律,以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时间,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其三是辨五运六气,顾植山教授指出,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周期性节律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更高层次的结晶。

2.2、以开阖枢析“欲解时”,拓宽经方应用思维

顾植山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依据是《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对三阴三阳的时空定位,“欲解时”可理解为“相关时”,参照“欲解时”判定证候的六经属性,并据此指导临床诊疗,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厥阴病欲解时”运用的机会较多,顾植山教授指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厥阴居东向南,为两阴交尽,阴尽阳生之时,为阴之“阖”;厥阴不利,则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失调,可现寒热错杂的病象;丑至卯时为阴气将尽,阳气初生之时,与厥阴相契合,厥阴病在这个时间段可“得天气之助”,邪退正复,亦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病不能愈或甚者病传少阴而加重。在“厥阴病欲解时”使用乌梅丸,关键在于调整机体阴阳,使其顺应天地的阴阳变化而愈。此外,顾植山教授使用乌梅丸提倡尊重原方但又不拘泥于原方,且十分重视煎煮方法及服药时间。

2.3、践行运气辨治思路,力荐三因司天方药

三因司天方原载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原题名《三因极一病源论粹》,是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代表性专著,其中卷五之“五运论”及“六气论”为运气证治专论。缪问注解的《三因司天方》实际上是经过姜体乾等龙砂医家临床实践并增损化裁过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提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就内容而言,陈无择所指之“三因”,继承了《金匮要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三因”说,实指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三种致病原因。而缪问《三因司天方》书中所指的“三因”则有所不同,其是从运气角度论述的。

作为现代龙砂医学代表性传承人的顾植山教授对此有解释,他认为,诊断是分层次的,司天即司五运六气;病因包括天、人、邪,三虚致病;病机包括辨天、辨人、辨病证;治则即司天、司人、司病证。临床首先辨致病邪气,其次辨人之禀赋体质,最高的境界则是辨天之时气,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因此治病选方也有司病证之方、司人之方、以及司天之方的不同,缪问所注《三因司天方》即是指在“天、人、邪”“三因”中,尤其注重司天之五运六气,这是龙砂医学鲜明的学术特色。因此,三因司天方是比较成系统的基于运气学说的中医辨治方药体系,只要切中运气病机,复杂病症往往迎刃而解。

顾植山教授在临床中运用《三因司天方》,屡获良效。2014年甲午年,顾植山教授针对甲午年运气特点,立“附子山萸汤”主之;又根据当年夏天湿、火、燥相兼的运气特点,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其时所发多种病症,均获良效。乙未年、丙申年、丁酉年……,顾植山教授多年以来坚持分析运气特点并推荐运气方指导临床,分享诊疗经验。顾植山教授强调,《三因司天方》十六首运气方,不是逢某年必用某方,应了解实时气候、物候等运气因子,动态分析,随机达变;临证中有时亦可参考患者出生年的运气特点分析病机;且只要符合运气辨证思路,不必局限于司天方,时方、经方均可运用。

2.4、未病先防藏精培元,膏滋调处必先岁气

根据《黄帝内经》的“冬藏精”理论和肾命学说进行的“膏滋”冬补是龙砂地区民俗。顾植山教授作为龙砂医学代表性传承人,临床擅长运用膏滋方冬令调补“治未病”。顾植山教授指出,“龙砂膏滋”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具地域特色。“龙砂膏滋”注重未病先防,于阴尽阳生之时培补命门元阳,以藏精化气为主旨;注重阴阳互根,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以求精气互生;重视五运六气,做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拟膏组方结合患者运气体质及当年运气;注重熬膏工艺,制作精良。此外,因膏滋方内含胶类物质,易滋腻碍胃,顾植山教授在拟定膏滋方时特别注意配以醒脾助胃之品,或让患者在服膏前服用开路方,以免膏剂呆腻伤及脾胃。顾植山教授认为,以升为动,重视阳气升发气化,能使膏滋更好地藏精化气。

2.5、强调中医大健康观,摆脱治病思维束缚

顾植山教授认为,目前中医诊疗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大健康为中心”,因此需从全局把握,摆脱以治病为主的思路方法。中医重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五运六气便是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临证要结合患者的先天运气体质,明确当年及发病时的运气特点。

2.6、催生开阖六气针法,丰富龙砂特色技术

顾植山教授依据《黄帝内经》中阴阳离合理论,创造性地绘出了“顾氏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图1)”和“顾氏三阴三阳开阖枢图(图2)”,清晰地展现出人体三阴三阳六气盛衰的运行节律,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基础。

顾植山教授及弟子陕西宝鸡市中医医院王凯军主任在临床中发现,人体全身随处可作开阖枢太极图,于是根据三阴三阳病机,在相应部位进行针刺,取得了理想疗效。遂总结创作了“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本针法是运用五运六气与六经理论结合的体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可推广性强。其针刺要点如下:具体定位,顾植山教授认为在人体以任意一点为中心均可作出一个三阴三阳开阖变化的圆;医患体位则为医患均取“面南位”,左升右降,遵循腹为阴,背为阳的原则;医者针刺手法为医者面向患者针刺区域,保持顺时针沿皮刺;亦可以指代针,同样有效。针刺一般通过中心点指向病机所指向的部位,称为“引经针”。另还可根据六经欲解时,分析病机,针刺相应的经络,取经则根据主要症状,取2~3个部位针刺。

经过顾植山教授的推广,“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被龙砂医学流派弟子及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学员掌握,目前已经在临床推广。

3五运六气疫病预测预警

3.1、基于“候气”预测疫病,反对常位刻板推算

顾植山教授长期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对疫病进行预测,并在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总结研究经验,出版发行《疫病钩沉》一书。此后,他长期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运气学说进行了多学科协助系统的疫病预测预警研究。在多年扎实的研究基础上,顾植山教授对《疫病钩沉》进行了修订,发行了第二版。全书共9章,分别就《黄帝内经》对疫病的认识、五运六气与疫病的关系、对疫病的预防思想等做了详细论述,系统阐述了《伤寒论》的问世与东汉末期疫病大流行的关系,以及《伤寒论》对后世疫病辨治的意义,并从文献角度梳理了六朝、隋唐、宋金元医家论疫病以及明清温病学说与疫病的关系等。在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疫病进行预测预警时,顾植山教授遵守《黄帝内经》“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的训诫,强调以实际观察到的各种象候为依据,通过候气,以推导自然界“气”的真实状态特点,结合运气常位推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反对仅仅通过常位推算,进行疫病预测预警的刻板思路。

3.2、多个因子动态分析,关注异常运气状态

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时,不能从单一因子或某一经文就作结论,需要多因子综合和从前后动态进行分析。顾植山教授强调,大疫多由不正常的异气造成,故对疫病预测来说,分析不正常运气的状态比六十年常规时位的推算更为重要。五运六气预测,就是根据天气运行变化的象态,判断其有否乖戾及乖戾程度,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变化趋势。

顾植山教授从五运六气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他认为新冠肺炎的病因应考虑“三年化疫”,属于《黄帝内经》所言“木疠”,因2017年丁酉年刚柔失守而致“伏邪”为伏燥,并结合疫情发生其时2019年己亥年终之气及2020年庚子年初之气运气因素动态变化,认为本次疫情的发生,燥、湿、火、寒、风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通过分析病因、症候及防治,给出了推荐方剂和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29]。中国中医药报以《五运六气向新冠肺炎亮剑》为题整版报道了顾植山教授对新冠肺炎病因病机的分析,预防、治疗方药推荐,顾植山教授本人及其弟子在抗击疫情中所作出贡献,并对此作出高度评价。

顾植山教授多次使用运气知识进行疫病预测预警,他根据公开报道的甲型H1N1流感病资料,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阐述该病的证候特点,认为2009年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病机上应以“湿”为重点;提出了甲型H1N1流感疫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案,并根据2012年五运六气特点成功预测当年流感的流行情况,提出防治对策。顾植山教授关注异常运气状态,结合多因子动态分析,进行疫病预测预警,成果斐然,贡献卓著。

4结语

顾植山教授在中医领域治学四十余年,孜孜汲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个人学术思想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五运六气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与推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探析顾植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对五运六气学说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笔者跟师时间尚短及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有限,对顾植山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构建尚不完善,部分表述也欠准确。未来,还有待加强凝练总结,进一步对顾植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更全面与系统的疏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砂薪火传承: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
运气是中医最艰深难懂的部分
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重放光芒
【旧文重发】介绍几本学习五运六气的书籍
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的方法讨论
顾植山和中医运气疫病预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