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首水平极高的唐诗,都被称为压卷之作,不服不行

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长河中,古诗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繁星,点缀在文化长廊里。

但百花争艳,总有高低。在此与大家分享三首被冠以“千古第一首”的著名的诗作,了解一下这三首诗的独特之处。

一、最著名的五言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言诗《登鹳雀楼》被誉为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可以说这也是最著名的一首五言诗了。清代的诗评家给出的评论是:“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整首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出了黄河恢宏的气势,还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哲思,告诉人要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敢于攀登高峰,放宽眼界,这样才能拓展出崭新的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得到如此赞誉的原因。

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将黄河万里入海之势写得磅礴大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后两句写意抒情,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若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远的风光景物,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眼前景色震撼到了诗人的心灵,他用平实无奇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诗人王之涣因为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二、最著名的七言诗:王昌龄《出塞》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被明代诗人李攀龙评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是七言绝句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首。这首诗也有一句最耐人寻味的点睛之笔。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因为诗中的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誉。诗人跨越年代与时空,写出了盛唐时慷慨激昂、奋勇向上的民族精神,以及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也反映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诗人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着笔,构成一幅苍茫又雄浑的冷月边关图。眼前的月亮自秦朝以来,每天都在改变,可似乎又一直没有改变,映照着汉时的边关。而离家万里战士,却因为保家卫国而战死沙场,至今未归。千百年来,社稷江山易主,可明月不变,边关一直都有,战争也会有,前仆后继的战士也会存在。

这就是诗人的感慨。他讨厌战争,希望有能够震慑一方的良将名臣,可以威震大方,不让敌人入侵,保国家平安。

秦时明月的时空里,是千百年来人们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三、最著名的七言律诗:杜甫《登高》

《登高》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今属重庆)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七律之冠”。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见证了安史之乱带来了创伤之后,暂居夔州时所写。整首诗对仗工整,由登高临眺所见的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又渗入了老病孤愁的悲哀,读来动人心弦,被称为“七律第一”当之无愧。

在今天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里,我们或许已经很难体会到杜甫那种流离失所、饱经战乱、生活艰难的困苦。伟大的诗人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结合当时的历史大背景,都写在了这首诗里。

登高望远闻听到的哀鸣的猿声,沙洲上盘桓不定的白鸟,秋风瑟瑟里簌簌落下的黄叶,以及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的决绝。这些都使得诗人产生身世悲鸣之感。常年漂泊,居无定所,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唯有满头白发,空举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这是整首诗结构上的“第一”。字字含悲,句句泣血,这又是整首诗情感上的“第一”。两者相结合把诗圣杜甫一生的愁苦完美的诠释了出来,难怪世人就爱给你这首诗推为“七律之冠”。

以上分别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的角度,提取三首被称为千古第一的古诗。它们在情感、结构、意境都与众不同,当得起“冠军”之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代五言诗压卷之作《登鹳雀楼》王之涣:仅有的六首传世之作欣赏
登鹳雀楼 畅 当
王之涣的这首诗太简单,却是唐诗的压卷之作。您会仔细看一遍吗?
学生必背古诗词文,二年级(上册)王之涣《登鹳雀楼》(收藏)
唐代五言诗压卷之作,老人小孩都会背诵,诗人更因此诗而名垂千古
王之涣这首绝句,有尺幅千里之势,成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