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洋为中用的“情商”

   作者 上官子木

 继续聊轻松的情商话题。

 在《众说纷纭的“情商"》一文里,因限于篇幅,仅谈及了中国大众理解的情商与西方学术界所定义的情商之间的差别,而超过一半的篇幅都用于记录中国网民谈论情商的第一手资料。此篇打算围绕洋为中用的“情商”,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我认真琢磨了一番之后发现,在洋为中用的情商概念里,虽然既没有自我,也没有情绪,但却能涵盖学术概念的情商。验证这一论断只需做一个简单的反向推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懂得人情世故且说话能让对方舒服的人,不可能是一个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也就是说,咱们国人谈及的高情商,已经隐含了“善于管理自我情绪”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因此,洋为中用的情商概念比学术概念的情商适用范围更广,涉及的能力也更宽泛。

 西方学术界创造出来的情商概念,只是研究人类情绪管理中的一个理论参数。对于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普通人很难理解。但是洋为中用的“情商”概念非常通俗,所以普及率也很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一番见解。

 想起几年前老父亲曾经问过我:情商究竟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情商高的人不会乱发脾气,说话能让别人舒服,做事能替别人着想。我的这一解释虽然都是大白话,却是把情商的洋概念和土概念的含义全都包括进去。90岁的老父亲很容易就听懂了,他老人家一向脾气大,特别爱发火,所以他的自我判断也立刻得出来:“我这人显然情商低”。从我家老人的例子不难看出,洋为中用的情商概念非常接地气,使得每个普通人都能对自己乃至对别人的情商高低做出判断。

 情商高按理说是一个褒义词,那么如何解释网民对高情商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据我观察,对于情商高的表现,大家的看法其实基本上是一致的,差别只是在于,认为情商高是褒义词的人,是把情商高送给那些既能做到说话让别人舒服,同时也是内心真诚的人。而认为情商高是贬义词的人,则认为善于交往且会说话的人几乎都是虚情假意、阿谀奉承的人。

 我个人认为,情商这个概念的作用是在于事实判断,不应该包含价值判断。一个人如果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说话总能让对方舒服,就可以称其为情商高。至于人品如何,这是另一个参数,不属于情商范畴。也就是说,人品不好的人完全有可能具备高情商,同样,人品好的人也完全可能情商不高。

 生活中有没有情商高到能让所有交往对象都很舒服,内心又很真诚的人?我把自己认识的人划拉一遍之后,发现几乎没有。我周围的人里能算上情商高的总共也没几个,而这些人的高情商也仅仅是表现在不说让别人不舒服的话,至于说话让人舒服这个级别就没人能企及了。因为情商高的人一般都是话不多,少言本身就是情商高的表现。正如古训,言多必失。

 从逻辑上看,一个真诚的人是要说真话的,而说真话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令人不舒服的。此外,要避免说错话已经很难了,而要做到说话让所有的人都舒服注定是超高难度。

 情商高的人实际上至少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术业有专攻,其二是习惯成自然。前者是为了一定的目标,精心训练人际交往能力;后者是从小在一定的环境下自然形成的社交能力。情商能不能从小训练?按理说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训练者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情商,其次方法要得当。说别人容易惹麻烦,拿我自己来举例。

 在我未成年的十几年里,最经常听到老妈的教诲就是“要懂得人情世故”。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分明就是地道的情商训练。学龄前的记忆我几乎都缺失,听老妈讲述了我五岁那年如何令她尴尬的一件事,我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某个周末到了饭点,家里来的一位亲戚起身告辞,我妈像所有主妇都会做的那样盛情邀请客人共进晚餐,客人先是百般推辞,但几个回合之后因招架不住而被我妈强拉入席。当客人端起碗吃下第一口时,一直全神贯注旁观的我突然语惊四座:你不是说你不吃吗?客人立刻显得很尴尬,我妈则更尴尬。

 看来,我妈至少在我五岁时就已经意识到,我的不会说话很容易惹出麻烦,所以她加强了管教。这要是成功了,绝对是童子功,可惜我妈的努力没什么效果。回头看,效果不佳应该是我妈的方法不对,她只会唠叨式的说教,这很招人反感。到了青春期,两代人的观念出现了明显对立,人情世故这个词汇在我妈眼里是褒义词,但对于青春期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贬义词,正是这个根本差别导致了我妈对我的情商培训最终失败。

 现在发挥想象力,假设我当年肯于学,我的情商是否会很高?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情商到底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提高?还是以我自己为例。

 如果我说出了让别人不舒服的话,无非有三种情况,其一是不知道对方的忌讳,冒犯了对方;其二是话刚出口就知道说错了,但覆水难收;其三是明明知道这话说出之后会让对方不高兴,但还是坚持说了出来。第三种情况显然不是情商问题,应该属于性格问题。第二种情况,说明情商还可以,就是出语太快,如果能做到说话前三思就可以避免说错话,这其实还是性格问题。第一种情况属于地道的情商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若想避免,关键是你得知道对方忌讳什么。这事容易做到吗?至少对我来说,不容易,下面举例说明。

  十几年前,单位里进新人,是高校刚毕业的高学历年轻人。在大家聚餐的时候,新来的年轻人聊起自己的农村老家。我当时想夸对方一句,刚说了前半句:你来自农村呀,还没来得及说后半句,对方已经翻脸了:农村怎么了?!显然对方听前半句已经感受到很不舒服了,我只得把后半句收住。后半句原本是:从农村考出来且一路读上去很不容易!我意识到,大城市的人与农村出来的人闲聊,受伤的总是后者。因为后者常常会感觉到前者有优越感,其实主要还是后者出于自卑而过于敏感。

 再举一个例子,我连半句话都没说,对方就感觉不舒服了。几年前,我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北京的某部委大院,陆续走出过21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和200多位部长、副部长。我看到这篇文章的统计数据也是蛮惊讶的,因为我就生长在这个大院直到30多岁才离开,以前我只知道这个大院里产生过两位著名的总理。我只是觉得该文讲述了一个很稀奇的现象,于是转发给一位来往密切的老同事,对方当即表示心里不舒服,说我有大院优越感。

 即使同在特大城市北京,大院里长大的人与胡同里长大的人闲聊,容易受伤的是后者,因为总会感觉到前者有优越感。如果不是有人当面指出,我可能始终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大院自豪感就是别人眼中的优越感。北京的胡同文化历史悠久,传播也很广泛。至于北京的大院文化,却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特定阶层的特定产物。关于大院文化是特权阶层的产物,我也是最近几年才认识到。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却一天胡同生活都没经历过。不仅如此,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是大院里的孩子。所以,我对北京的胡同文化根本不了解,成年以后才有机会接触到大院之外的各类人。不同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人要做到相互理解、不产生误会,这是有难度的。因为你从根子上就不了解对方,如何能说出让对方感觉舒服的话?总之,在人际交往中能否做到说话让对方舒服,受限于自己的经历与阅历。

 有人会问,你既然拒绝学习人情世故,你的情商会不会是零基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再不肯学,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总会有人教训你。让我的情商摆脱零基础的并不是情商高的人,而恰恰是情商跟我一样低的人。情商高的人听到不顺耳的话,可以做到不动声色,但情商低的人会立即反驳乃至翻脸,让你马上得知什么样的话是不能对某些人说的。

 总能听到有人说要跟着情商高的人学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情商。其实,高情商的人表情平稳且说话滴水不漏,还总是夸奖你,让你舒服得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你根本无从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那你又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也就是说,只有情商低的人才是一面镜子,能促使你自觉地提高自身情商。

  是否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点都不纠结,因为情商的高度受限于个人的性格与经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没必要强求自己,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注:此文首发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2-09-24 21:28,同日发上官子木新浪博客2022-09-24 21:5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懂拒绝,就是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真正高情商的人,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都用断舍离
恋爱时全心全意只想着对方,这说明你是个正常人类
给我整趴下了!这两天身体不舒服,我妈给我做了这个五红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