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滇行散记

 上官子木

一、走向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对于未曾去过的人来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美丽地方,就连“西双版纳”这四个汉字也带有梦幻般的诗意。然而,在傣语中,“西双”即十二,“版纳”即一千块田,也就是说,“西双版纳”的傣语原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实无任何美妙的含义。

    从昆明到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顺利的话,坐汽车两天即可到达。不幸的是,我乘坐的这辆车老出毛病,一路上不时地停下来修理。开出昆明仅一个半小时,就不得不大修两个钟头,此时正好停在墨江傣族、哈尼族自治县的县城,于是趁机逛集市。

    云南有二十五种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的省。哈尼族占全省人口的3.25%,是继彝族、白族之后的第三大少数民族,傣族占2.7%,是排在壮族之后的第五大少数民族。在集市上见得最多的还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哈尼族妇女,我发现,她们穿的衣料和头上缠的包头布都是家织土布,而脚下几乎个个都是解放球鞋。说来也怪,走南闯北,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见得最多的就是头上戴的军便帽和脚下穿的解放鞋。集市上的哈尼族妇女少有清闲逛街的,多是身负重担匆匆而过,以挑菜卖菜者居多,显示出她们的忙碌与辛劳。

    等车时分,本地的乘客并不去逛街,他们在一起抽水烟,烟袋杆是一大竹筒,足有一米多长,筒经比一大号茶缸口还要略粗些。一个人带这么一个大竹筒,七、八个人合着用,你抽几口,他抽几口,竹筒立在地上象一门小炮。

    汽车由北向南行,以崎岖的盘山路为主,道既窄且险,故车行得很慢。如此走走停停,眼看要到景洪了,可车还是出了故障。看四周无处可逛,于是便和车内的旅客聊大天。其中有一位十分健谈的中年妇女,曾是当年的知青,如今在景洪县城里管计划生育。她说,计划生育最难办的就是汉族人。按政策,汉族人在城里的,只许生一个,在农村的可生两个;傣族人则城里的可生俩,农村的可生三个。但是,傣族人一般生上一至二个就不再要了,因为他们喜欢讲吃、讲穿、摆阔气,所以不能多要孩子,否则就比不起了。而汉族人却不管生活条件多差也要多生孩子,有的汉族妇女只有三十五、六岁,孩子却已生了十个。正说着,迎面走来三个漂亮的傣族姑娘,引得全车的乘客均将目光聚焦过去。只见她们身穿崭新而艳丽的筒裙,从头至脚均妆扮得光彩照人且神态傲然。我仔细看清了,她们脚下穿的可不是解放球鞋,而是地地道道的高跟皮鞋,那鞋跟之细之高已到了很令人担忧的程度。据老知青介绍,这几个姑娘是花腰傣。傣族分为不同的种类,有水傣,分布在景洪以南,还有旱傣和花腰傣,分布在景洪以北。相比之下,花腰傣的姑娘们对衣着更为讲究一些。

    我用目光将那三个傣族姑娘送得很远,不仅是因为她们服饰漂亮、体态窈窕,更是因为在她们的身上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心想,如果汉族人都象傣族人那样追求生活质量,也就不会在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圈子里转悠了。

     二、 撖揽坝

    西双版纳的美是迷人的,而撖揽坝则堪称是西双版纳的美中之冠。当然,不能说景洪不美,但过多的旅馆、饭店已使景洪失去了许多自然之美。所以,如果来到西双版纳只在景洪停留,则难免生出失望的感受。然而,从景洪乘船穿过澜沧江到撖揽坝走一遭,你便会充分体验到西双版纳的天然魅力。

    坐江轮顺澜沧江而下,两岸景色秀美,茂盛的野生植物中不泛稀奇古怪的形状,不过,在枯枝老树旁也总能见到几抹嫩绿无比的色彩,岸边的沙石地上则似有野兽出没的脚印,不时地还可望见在远处的山窝中、芭蕉叶下有零星散落的傣家竹楼,令人生出不少遐想。

    下了江轮很快就发现,撖揽坝对于徒步者来说是相当大的,尽管如此,还是把目标对准村寨尽头的“缅寺”(这里的人都称佛教寺庙为缅寺)。一路上的景色比起江岸风光则更胜一筹,各种热带植物或高入云端或叶阔如扇,怪树奇果处处可见。只可惜路面太差了,狭窄的土路上有一层厚厚的浮土,一有车驶过立刻便会扬起滚滚黄沙。傣家人都骑自行车,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甚至还不止一辆,在这里自行车显然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因为从村寨的一头至另一头,若步行则需好几个钟头。

    路上最常见的景观是飘来飘去的小和尚,说“飘”是再恰当不过的,和尚骑在车上,宽大的袈裟随风飞起,那鲜艳夺目的黄色老远就可望见,悠悠飞近又飘然而过,颇具几分仙气。待我侧目而看,只见脚下均登有三接头皮鞋。这些和尚的年纪都不大,绝对不超过二十岁。望着穿梭般往来的出家人,有叹于小和尚们的动作萧洒、行踪自由,也有叹于他们的人数众多。

    傣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所信之教为佛教中的小乘佛教。按照传统的宗教习俗,傣族男子都应有出家为僧的经历,只有这样才算有教化,否则不仅被人瞧不起,而且还无权结婚成家。实际上,佛寺起到了学校的作用,傣族男童一般在七、八岁时被送入佛寺学习教规教义,同时也就习得了语言文字和文化知识。

    缅寺很简朴,仅一厅置一尊佛像,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陈设,其气势均不如内陆的寺庙。寺内的和尚虽多,却多为小和尚,所受约束也远不如内陆和尚。在村寨边,就亲见几个七、八岁的小和尚与一些同龄的俗家顽童在一起玩耍打闹、扭作一团,足可见僧俗的界限并不很分明。

     三、傣家竹楼

    傣族人的房子颇具有审美价值,在繁茂的热带植物簇拥中,这种伞状的干栏式建筑很富有诗意。过去的傣家竹楼是名副其实的竹楼,各种梁、柱、壁、板均由竹料承担,顶盖茅草。而今尽管“竹楼”名称依旧,但这种草顶竹楼早已被瓦顶木楼所取代,现在的傣家竹楼全部是以木料作支架,以瓦片作屋顶,当然,外部的形状及内部的结构仍与过去的竹楼相同。

    傣家竹楼的屋脊呈人字形,屋身分为两层,楼底四面无遮拦,专用于安置牲畜家禽及堆放杂物,人则居于离地五至六尺高的楼室。由木梯登上楼,先见楼室门前一设有栏杆的露天阳台,一般是摆放供洗漱用的坛罐器皿类物品,傣家人喜清洁,外出归来需洗漱干净方可进屋。楼室四周用木板装栅并用一道隔板将室内分为两半,内侧小间为卧室,仅供睡觉用;外侧大间为堂屋,设有火塘,这里不仅是接待客人的场所,也是生火做饭及日间起居之处。

    傣家竹楼的造型艺术很令我欣赏,为了看得更真切,我随意选了三家进屋访探。第一家是新居,竹楼刚建好不久,家中人口仅为一对青年夫妇和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走上楼梯,一眼望见楼室门口处的少许盆罐,进屋则更是一览无余,偌大一堂屋,仅一张大凉席铺地,再无其它什物,甚至没有火塘,也许是还没来得及造,总之颇有些空旷感。卧室的面积相对堂屋就小多了,其内也仅蚊帐及少许被褥,何况傣家人是席地而卧不需床。尽管一路上早已闻得,傣家人把钱都花在吃喝上,不置家产,可这室内物品之少的程度还是令我非常吃惊。想到是新居,也许主人还来不及置家什,于是又选了一旧宅参观。

    跨入第二家竹楼,发现与前一家大同小异,只是堂屋里多了一火塘并在近旁摊放着一些盘与盆。屋内很黑,缺窗户应算是竹楼的一大不足。将要走出屋时,才忽然发现在黑暗的角落里有屋内唯一的一件“家具”,这是一架八成新的老式纺车。此家成员中有一老奶奶,这纺车也许是她的消闲用品。

    所探访的第三家与前两家不同,不是处于远离县城的乡下,而是在离繁华的景洪县城不远的“近郊”。当时,看到一片傣家寨子,正不知欲向何家,忽闻得孩子的嘻闹声从一家竹楼中飘出,于是便朝着那热闹处走去。楼下有一成年男子在干活,好象是在做米粉,打声招呼,征得同意便登上楼梯。傣家人对游客的来访大概是习以为常了,其态度可谓不卑不亢,既无厌烦也无过多的热情。

    一进屋就见三个学龄前儿童正玩得开心,他们见了我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陌生人,既不认生,也不觉得奇怪,看来这些孩子已见惯了此番世面。其中一个小女孩还没等我发问,就自我介绍她五岁、叫什么名字,然后介绍她的弟弟和邻家女孩,说罢又搬过一把藤椅请我坐下。傣家孩子长得很有特点,都是大圆眼睛,鼓锛儿头,模样十分可爱。边和孩子们聊天边环视了屋内四周,毕竟是离县城近,这一家与前两家大不相同。家里有电视,虽然只有十四英寸,还有一个两开门的立柜、一个酒柜和两个沙发。只是火塘依旧,由此我很为他们担心,木头屋里安一火塘,一旦着起火来如何了得。

    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和我交谈,他们对陌生人的这种毫无戒备的热情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联想。只有在这种民风古朴的乡间,才有可能培养出如此坦诚待人的品性。相比之下,大城市里的孩子就缺乏这般纯净的社会空气,一些相应的性格气质也就难以生成。

     四、 热海奇观

    云南的交通很不方便,去西双版纳已属不易,而至腾冲则更需费时多日,故内陆人难得到此一游。

    腾冲位于云南的西部,是我国著名的地热之乡。此地因处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缘,故自古以来就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震极为频繁,并多属火山地震。正是火山群的存在,导致了腾冲地区强烈的水热活动。我虽在内陆见过不少温泉,但在腾冲却是第一次见到热泉,确切地说,是滚滚沸腾的“沸”泉。

    在腾冲的热泉之中,最为壮观的当属硫磺塘大滚锅。“硫磺塘”地处腾冲县城西南16公里的一个山坳里,这是一个直径约3米、深约1.5米的圆形池塘,泉水清澈无比,水温高达96°C,只见满池泉水沸腾如开水,难怪人称“大滚锅”。站在“大滚锅”前,热浪迎面扑来,加杂着浓烈的硫磺味,既热又呛,使人大有喘不上气来之感。

    硫磺塘一带的景色是极为奇特的,山野之中,遍地都是冒着热气的泉眼、水溪及河流。一眼望去,山与泉迂回曲折地交织在一起,在峡谷、峭壁和大山坳中,白雾缭绕,热气飞腾,构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热海”奇观。

    根据热泉的外形特点,当地人给起了不少好听的名字。如“鼓鸣泉”,就因一处热泉沸腾剧烈、声响如鼓鸣而称之。“珍珠泉”则因一泓热泉有众多密布的泉眼,望之犹如一盘珍珠故而得名。最为形象的还是“蛤蟆口喷泉”,只见一股热泉从悬崖上的一个崖缝里喷出,这崖缝的外形酷似一张蛤蟆嘴,因水温高达95°C,所以从远处来看,蛤蟆口里喷出的是一团白雾。至于“澡堂河”,则是一条长如河流般湍流不息的热泉。

    地热使整个硫磺塘一带的大地象个蒸笼一样,蒸烤着地面上的人与植物。当地人洗完了衣服就晒在地面上或草丛中,大地就是天然的烘干机。还见到有人在热泉水溪中的石头上架锅烧饭、煮鸡蛋,可谓别有一番情趣。

    当然,这里对地热的最大利用应首推建立疗养所,通过洗热泉澡来治各种皮肤病、关节炎等病症。据说此处的热泉中含有十几种化学成分,对三十几种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腾冲县城里有一个中医医院,那里的大夫最常开的药方就是洗热泉澡。

    疗养所专用的澡堂,除了浴池外还设有蒸床。所谓“蒸床”,就是在冒热气的地面上先铺一层卵石、细沙,然后铺上松针,最上面是一张草席,构成了一个地铺。高温热气经过这几层铺垫之后,温度已下降了许多,人可以躺上去,待大汗淋离时再入浴池内洗浴,据说如此治疗其疗效最佳。

    尽管由外进腾冲乃至由腾冲县城入硫磺塘交通均很不便,但是一路上仍遇见不少远道而来的人专程到此治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症的患者,更是将无限希望寄托于此行。

    腾冲的“热海”,作为旅游和疗养之地,的确是妙不可言,不过最好是冬天来此,否则定会感到热得受不了。

     五、 白族人的房子

    大理位于云南的北部,是白族自治州。大理的风光最著名的当属苍山洱海,然而,大理的景物最令我赞叹不已的却是白族人的房子。白族村落的民居建筑,真堪称,座座都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大理盛产石头,白族人的房子主要以石头为材料,花岗石、片麻石、青石、乃至鹅卵石都各派有用场,石头屋的外观特点是端庄大方。除此之外,富于装饰性是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房子的门楼采取殿阁式造型,飞檐串角,并以泥雕、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四周的墙面均以石灰粉刷并饰以水墨基调的图案,门窗则以山石花鸟图案的浮雕装璜,而屋外院内则设有花坛。走入白族村落,很难相信这是普通百姓的民宅,还疑是供人观赏的殿堂花房。显然,白族人有着高品位的审美观,无论是建筑的结构造型,还是图案的色彩搭配都显示出精巧严谨、和谐典雅之美感。

    看了外观,还想看内景,于是走进一户人家。院子里有三个老年妇女坐在一起,手中忙着各种活计,得到恩准便跨入了这座白墙青瓦的漂亮住宅。屋内分三间,中间为堂屋,摆有一张桌子,几把板凳;左右两间显然是卧室,有床,式样与汉族人相同,除此便再没看到有其它家具,只是在卧室里放着两辆自行车。顺着屋内的木梯,爬上去是阁楼,其内堆放着一些杂物,有草,还有一床。不过主人告诉我,阁楼不住人。

    又相继看了几家,内部设施都差不多,于是很有些内外反差大的感觉。当地流传一俚语,形容土著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而外来的客籍人是“茅草房,油香香”,看来真是如此,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注重点。据说,以往一个白族人毕生的精力都要花在起屋盖房上,不由地感叹白族人对住房的重视程度。

     六、今日撒尼女

    在石林游览,导游小姐是位撒尼姑娘,问她贵姓,答曰:“九号”,于是便称她作“九号小姐”。这位“九号小姐”浓妆艳抹,穿着漂亮的撒尼服装,手执一柄花伞,走起路来也颇具风彩。作为导游,她的言谈举止已完全汉化了,表情也非常的职业化,想打听一些撒尼人的风俗习惯,居然一句也没问出来,心中直怀疑是否为假冒。待到“九号小姐”在一深谷幽径处,为游客唱了一曲电影“阿诗玛”的主题歌,那风格独特、韵味十足的歌喉方使我确信这是地道的撒尼女。

    石林游览区的门口,有长长的一排货摊,许多撒尼妇女在此向游客兜售各种带有民族风味的小商品和手工艺品,而“阿诗玛”和“阿黑”则满目皆是。譬如,儿童马甲有黑红二色两种分别为男女装,红马甲上绣着“阿诗玛”三字,黑马甲上则绣着“阿黑”二字。其它诸如小荷包类的饰物也均如此设计。

    有不少老外在货摊前与撒尼妇女讨价还价,有趣的是,一些老外会说汉语,说得还挺流利,而相当多的撒尼女则会来两句“商贸”英语,其促销口才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显然,做生意需要学习许多知识并训练许多本领,这无疑使今日的撒尼妇女变得越来越精明。

     云南是个十分独特的地方,这里不仅物的种类繁多,而且人的族类也繁多。丰富的物产构成了美妙的自然景观,多彩的民族文化则构成了奇异的人文景观。

 (注:此文是1980年代的游记,首次发表在《视点》杂志1995年第7期,并于2011-12-20 00:20:05转载在上官子木新浪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民族村
古蔺人走四方:西双版纳游记
西双版纳旅游导游词
彩云之南掠影(昔日旧文字之二十一)
西双版纳景洪街景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内》〖388〗201104云南(03) (西双版纳--沿途风光、景洪--夜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