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尔干之旅(1)——斯洛文尼亚

 上官子木     文/图

   巴尔干半岛是指欧洲的东南角位于亚得里亚海黑海之间的陆地。巴尔干(Balkan)一词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巴尔干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

     斯洛文尼亚是一个令咱们中国人感觉很陌生的国名,但是要提起南斯拉夫,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南斯拉夫原本是一个联邦共和国,由6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然而自1991年开始,南斯拉夫逐步解体,原有的6个加盟共和国最终都成了独立的国家,而斯洛文尼亚是最早开始闹独立的。斯洛文尼亚是在1990年12月23日举行了公投,88.5%的投票者支持独立(投票率94.8%),这次公投的结果导致斯洛文尼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从此脱离了前南斯拉夫。

     从当初的社会主义阵营来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当年是个经济发展比较先进的国家,而斯洛文尼亚在前南斯拉夫时代又是国内比较发达的地区。直到现在,斯洛文尼亚依然是这六个前南斯拉夫国家中经济状况最好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难免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从地理位置看,斯洛文尼亚西边紧靠的是意大利,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北部与奥地利接壤,东北角连接的是匈牙利,东部和南部则被克罗地亚环绕。很显然,由于斯洛文尼亚位于前南斯拉夫的最西端,离西欧最近,所以受西欧的影响必然比较大。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因素。

     我以前一直以为斯洛文尼亚是个又小又穷的国家,但从网上的资料看到,斯洛文尼亚被称之为“欧洲的一个发达国家”。对此,有些相关数据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如斯洛文尼亚是欧盟成员国、北约成员国、经合组织成员国、欧洲申根国,同时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会员国之一。此外,斯洛文尼亚在东南欧经济转型国家当中人均GDP名列第一。

     当欧洲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之后,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都涌向了欧盟,而欧盟只批准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加入,即拒绝穷国,一个希腊已经让欧盟受够了。所以,判断这些欧洲小国经济好坏的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加入了欧盟。从斯洛文尼亚是欧盟国家这一点,足以证明斯洛文尼亚即使不是发达国家也绝对不是穷国。据2015年的报道,斯洛文尼亚的经济吸引力排名在中东欧16国中居第4位。所以,我们还真不能小瞧了这个小国。

     从中国到斯洛文尼亚没有直飞的航班,我们的行程是先从北京飞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然后转机到达意大利的威尼斯,再换汽车从意大利进入斯洛文尼亚,这路线看上去还是蛮曲折的。

     进入斯洛文尼亚境内后,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波斯托伊那,这里有欧洲最大的溶洞,是此次巴尔干之旅的第一个景点。溶洞里面确实很大,坐电动小火车进去都需要很长时间。此时,溶洞外面是穿短袖的温度,而溶洞里面却冷到需要穿棉衣的程度,我对溶洞本来就没兴趣,加上正值嗓子发炎,所以坐着小火车进去,没敢多逗留又坐小火车出来。

     我们这个团在斯洛文尼亚的第一个地接是一个斯洛文尼亚的女导游,名叫莫妮卡,人到中年的莫妮卡身材苗条,性格温和,也很敬业,她总是不停地忙于解说。听莫妮卡介绍,斯洛文尼亚人的月平均收入是300欧元,失业率是15%,在前南斯拉夫这6个国家里是经济状况最好的,那5个国家则随着地理位置越往南越穷。

     听莫妮卡的解说,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没有像另外5个国家那样发生战争,主要是因为民族比较单一,全国人口超过80%都是斯洛文尼亚人,因而不存在难以调和的民族矛盾。然而,我从网上搜到的资料显示:当斯洛文尼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后,当时的南斯拉夫政府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武装冲突就此平息。也就是说,斯洛文尼亚没发生战争主要还是地理位置比较好,欧共体国家不能眼看着战火烧到自己家门口。无论怎么说,没有战争、社会比较稳定是斯洛文尼亚比其它5个前南斯拉夫国家经济发展好的重要社会因素。

     在大溶洞景点等车时,我和莫妮卡聊了几句,我问她当初怎么会想到学中文?她的回答是,小时候母亲曾经买了两本讲中国的故事书,而她母亲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莫妮卡在大学时学的专业是地理,至于外语,她除了学过汉语,还学过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也就是说,莫妮卡不仅不是学语言的,而且汉语也不是她的第一外语。莫妮卡学汉语先是在斯洛维尼亚的大学里学了一年,然后作为交换生又在中国的成都学了一年多。之所以在成都,是因为斯洛文尼亚的首都与成都是友好城市。莫妮卡的汉语不仅能听说,还能阅读,仅仅是四声不太标准。都说汉语难学,可人家学两年就能当导游了。对比起来,我总是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感到惭愧。

     莫妮卡学中文的时候是在1998~1999年,那年代没什么中国人到斯洛维尼亚旅游,莫妮卡在国内接不到中国的旅游团,她只好当领队带团到中国,而当领队远不如当导游使用中文的机会多。也就是说,莫妮卡虽然早早就学了中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缺乏操练中文的机会。莫妮卡对我说,她非常渴望能到中国,最好是去北京进修,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我听了之后心生敬佩,因为我虽然早年也努力学过英文,可一旦进入中年就不再有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了。

     在斯洛文尼亚的两天,我们都是住在著名的布莱德湖景区。到达布莱德时已是傍晚,迎接我们的是新换的地接导游,中文名字叫卫妲娜,也不知是谁帮她起了这么难记的中文名字,我们只好简称她为“娜娜”。这个娜娜比莫妮卡更苗条,更热情也更敬业,而且汉语水平也更高。她一接团就开始忙,而她忙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应该由中国领队来做。我早就注意到,外国人普遍比中国人敬业。

     刚开始我还以为娜娜是斯洛文尼亚人,后来才知道她是塞尔维亚人。娜娜看上去像80后,然而却是70后。娜娜在大学时学的是外语专业,德语和英语,侧重于德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她的汉语先是在贝尔格莱德学了三年,然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又学了一年,除了四声还略有不足之外,应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她还是有点不自信,总是担心我们能否听懂她说的汉语。

     我无论到哪国旅游,面对来自中国的地接导游,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国家定居?而面对外国的地接导游,我也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当初怎么会想到学中文?娜娜回答这个问题居然与莫妮卡差不多,娜娜说,小时候听父母讲了有关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故事。欧美国家的小孩每天晚上睡觉前都由父母讲故事,娜娜就是通过父母每晚读《马可·波罗游记》而从小就知道了中国乃至产生了学习中文的动力。娜娜说她从小就喜欢了解别的国家的事情,并对世界政治、经济非常感兴趣。

     娜娜当兼职导游有5年了,平时她的本职工作是在一所私立学校教德语和英语,她的学生是11~18岁的孩子。娜娜除了德语、英语、汉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之外,还学了意大利语,并能听懂俄语,只是不会说。娜娜的父母是二十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生人,我估计这个年龄段的南斯拉夫人应该都会说俄语,一问果然是。欧洲人会多门外语不是啥新鲜事,因为同为拼音文字的语言之间有很多相近乃至相同之处,比我们中国人学外语要容易得多。不过,话也说回来,他们要学认中国字恐怕比我们学认拼音文字要更难一些。所以,我总是很佩服那些能够听说读写中国字的外国人。

     我们住在布莱德湖边,不仅周围环境很幽静,而且住的还是推窗望湖的湖景房,从阳台就能望见布莱德湖。我晚上到湖边漫步看日落,早晨在阳台眺望湖上日出。我们的行程中还有乘船环绕布莱德湖,以及从11世纪的古堡和17世纪的钟楼俯瞰布莱德湖等游览内容。结果回来一看,相机里有关斯洛文尼亚的照片有一半都是布莱德湖景。

    我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出现审美疲劳的症状,即无论见到什么美景都很难激动起来。看着眼前的布莱德湖,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出众的美,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布莱德湖在某些角度所呈现出来的诗情画意:淡蓝的远山衬托着对岸高耸的古堡、教堂、林木,碧绿的湖水映照着红舟、白鹅、黑鸭,岸边的老树探出妖娆的枝杈,黄绿相间的叶片泛着点点红晕,为整个湖景添加了几笔俏丽的秋色。

     在斯洛文尼亚的游览内容,除了大溶洞和布莱德湖,还有卢布尔雅那的老城。卢布尔雅那是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在卢布尔雅的游览内容主要包括:龙桥、圣尼古拉教堂、三重桥、普列舍伦广场,城市广场、罗巴喷泉、巴洛克式的市政厅、国会广场等等。

     欧洲的各国几乎都认真保留历史古迹并以此作为老城以供游人游览,所以这样的古城看多了之后难免会有一种似曾相识感,而我现在写游记则需要越来越努力地在这种似曾相识中去寻找差别,亦或是寻找个性特征。

    卢布尔雅老城里有不少桥,其中有座爱情桥,上面挂满了爱情锁。还有座“三重桥”,其构型不仅有特色,而且也比单一的桥富有美感。在桥下,流淌的是卢布尔雅尼萨河,这河的汉译名是我根据娜娜的发音翻译的,娜娜自己的翻译是“卢布尔雅你擦河”。看她译成“你擦”真把我笑死了!我对她说:你这个翻译可不行。翻译要讲究信、达、雅,她这个翻译显然不符合“雅”的标准。

     老城里的龙桥建于1888年,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为了庆祝自己登上帝位40周年而建的(当时的斯洛文尼亚是在奥地利的统治下),所以龙桥上刻有两个年代:1848与1888。龙桥的桥头有龙的石雕,我以前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才有龙的传说。不过,斯洛文尼亚的龙是一副很狰狞的样子,与中国那仙气飘逸的神龙可不是一个概念。听娜娜介绍,斯洛文尼亚的龙是很坏的怪物,传说中在如今龙桥这个地方,怪物龙被人打败了。

     在卢布尔雅那还有座建于15世纪的古堡,位于小山顶上,因为高高在上,这个古堡不时地出现在镜头里。游人去这个古堡可以坐缆车上下,只需要4欧元。如果是残疾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当地还提供免费乘坐缆车的服务。

     圣尼古拉教堂的里面和一般教堂没多大差别,有特点的是,教堂大门上的浮雕比较怪异。可惜我拍照的效果不好,照片看不太清楚。

     罗巴喷泉也不大,但喷泉的雕塑非常精美。罗巴是雕塑家,他的这个雕塑所要表现的是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萨瓦河(Sava)、可尔卡河(Krka)、卢布尔雅尼萨河(Ljubljanica)。

     普列舍伦广场上的重要标志是普列舍伦雕像,普列舍伦是斯洛文尼亚的著名诗人。普列舍伦广场面积虽然不大,但却是个中心地带,有一些街头艺人在这里表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广场上有个拉手风琴的艺人,我们在古城自由活动的2.5小时里,他在大太阳底下一直不停地拉琴,我真替他感到又累又晒。

     卢布尔雅被称作广场的地方特别多,几乎有一小块空地就能赢得广场的称号,且广场的名字常常并不是以周边的建筑命名。譬如,市政厅所在的一小块空地并不叫“市政厅广场”,而被称作城市广场;国会广场上根本没有国会大厦,之所以叫国会广场是因为19世纪的时候在这个地方曾经举行过国会。国会广场上还有卢布尔雅那音乐厅,斯洛文尼亚的爱乐乐团就是在这个音乐厅里演出。

     记得在卢布尔雅那,我们是在国会广场解散,然后自由活动2个半小时以后再在该广场集合。我在各处转了2 个小时之后就转向了,只好向路人打听回去的路,而“国会”这英文单词,我虽然认识但不会发音,只好简化地问:广场在什么方向?对方反问:什么广场?幸亏我想起娜娜在解说时说了,那个广场并没有国会,但有个大学的办公楼,于是我赶紧补充:是那个有大学的广场。人家立刻领悟,马上给我指明了方向。这事让我体会到,认真听讲很重要。当年上学的时候我就不是一个有认真听讲习惯的学生,而现在主要是听力不好,常常听不清导游的解说。我这次出游没好意思对别人说我听力不好,因为同团的一个游客居然带着助听器还听不见来自两寸距离的喊声,跟这样的听力比,我的听力真应该算是正常了。

     在逛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有不少年轻人在一面墙下与墙上的字合影,我当时想这大概是哪个名人的格言,后来上网一搜,才知道这是一句电影台词,出自澳大利亚与美国合拍的电影《红磨坊》(又名: 梦断花都 / 情陷红磨坊(港)):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网上的中译文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事,莫过于爱与被爱,彼此付出。”当地人既然把这句话展示在墙上,显然是相当推崇这句格言。我也是刚知道,这句电影台词早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喜欢引用的爱情名言。说实话,我觉得这句格言缺乏逻辑上的合理性。

     卢布尔雅那的老城里游人不少,显得很热闹,这意味着我既可以观景也可以观人。我现在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自由活动时间都花在边游走边逛街上,因为我的下肢静脉最近出现了问题,这让我不得不开始学欧美人那样,坐在街头的咖啡桌旁,边喝饮料边观街景,同时享受身心的悠闲……


布莱德湖





卢布尔雅那国会广场

卢布尔雅那市政厅

罗巴喷泉

圣尼古拉教堂

龙桥

龙桥桥头的龙

三重桥

爱情桥与爱情锁


普列舍伦广场

卢布尔雅那街景






卢布尔雅尼萨河

注:此文图首发上官子木新浪客2015-10-22 23:53: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牛梁军游记】闲来常忆巴尔干(12):一天扫街俩首都
游世界[欧洲10]--斯洛文尼亚
世外桃源般的欧洲小国 经济富裕人口不多
小国家大惊喜,前南斯拉夫的新生——斯洛文尼亚
秋游中东欧(三):斯洛文尼亚篇
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以及阿尔卑斯之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