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蒙古避暑(2)——乌兰巴托的夜与昼

 上官子木     文/图

很多年前就听过那首很凄美的歌《乌兰巴托的夜》,这首歌挺难唱的,我听了不知多少遍却一直都不会唱,也只记住了一句歌词: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

我们到达乌兰巴托是在早晨,看到的是乌兰巴托热闹的白昼,而不是寂静的夜晚。在乌兰巴托有三天的行程,节奏是前紧后松。由于期望值不高,我对乌兰巴托景点的实际感受不仅比想象得要好,而且还好很多。原以为外蒙是穷国,景观的视觉效果一定是不如内蒙。可没想到,外蒙的繁盛与内蒙的萧条,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乌兰巴托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苏和巴托广场,苏和巴托是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92)的开国领袖,尽管外蒙自1992年2月起,国名改为“蒙古国”并开始实施总统制民主议会制,但苏和巴托的历史地位并没有改变。

苏和巴托广场的面积大得远超乎想象,我原本以为是个不起眼的小广场。在我去过的一百多个国家里,拥有大广场的国家总共也没几个,苏和巴托广场的面积即使进不了前三名,也肯定能进前五名。此外,苏和巴托广场四周的建筑也是出乎意料地气派。

仔细逛苏和巴托广场,感慨颇多,因为这个广场非常接地气,颠覆了我以往的广场概念。在苏和巴托广场上居然有篮球架,几个小伙子正在打篮球。广场上还能摆地摊,也能卖小吃,有的小吃店竟然摆了几张餐桌且坐满了食客。最令我惊讶的是,广场上不仅有卫生间,占地面积还挺大且造型还颇有特色,想不引人注意都难。另外,人家的广场上一个警卫都没有,展现的是坦然自信、平安祥和的氛围。

我为自己对广场的狭隘认知感到汗颜,公共场所不就是一个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的地方吗,为何看到人家的多功能广场,我会感到大惊小怪呢?由此,还是应该走出去多看看,不仅是发达国家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不发达的国家也照样有值得我们反省的方面。

博格达汗冬宫听着名字感觉很宏大,联想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然而,博格达汗冬宫从里到外都很小,还不让照相,只能拍一下宫门口,这袖珍冬宫的大门也很小且缺少富贵相。不过,冬宫附近的佛教庙宇牌坊却是既高大又精美且很有气势。看到匾额上四个金色的汉字:乐善好施,那瞬间的感觉恍如就在国内。

乌兰巴托的博格达汗冬宫最早修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曾经是清代外蒙古最高宗教领袖居住的场所,建筑风格体现的是蒙藏文化,但建造工程却是汉式手法。总之,蒙族文化中混杂着很多藏文化与汉文化的元素。

苏军纪念塔位于乌兰巴托斋桑山上,是为纪念二战中牺牲的苏军将士而建。圆形的纪念塔台占地近500平方米,有高27米的苏军战士雕塑,而纪念塔那环形画卷则记录着当年的各种历史事件。对我来说,这纪念塔从外形到内容都很熟悉,因为前苏联的诸多加盟共和国都有类似的纪念雕塑,地点也多选择在城市的制高点。我估计,当初是前苏联出钱统一在这些卫星小国建造的纪念系列。

与苏军纪念塔相呼应的是一座坦克纪念碑,位于斋桑山下。1943年二战时期,蒙古人民捐款给苏联红军购买了一批坦克,还组建了名叫“革命蒙古”坦克纵队。为了记住这段历史,蒙古人建了这座以一辆当年的坦克车为造型的纪念碑。
  蒙古国与前苏联的关系比较微妙,通过蒙文的文字改革不难看出蒙对苏的依附关系。外蒙1946年开始便放弃了传统蒙文的使用,转而推广西里尔蒙文。所谓西里尔蒙文,其实就是用俄文字母拼写蒙文。所以,外蒙如今使用的看着很像俄文的蒙文,咱们中国内蒙的蒙古人是不认识的,因为内蒙人一直在沿用传统的蒙文。无论怎么说,这个民族的文字现象还是蛮怪诞的。蒙古国官方前几年曾经宣布,要在2025年改回到传统的蒙文。我看,没那么容易,文字改革永远是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回首汉字改革的历程,繁体变简体的功与过,至今都说不清。

蒙古的寺庙大多是藏传佛教,乌兰巴托的甘丹寺是蒙古最大的且香火最旺的寺庙,鼎盛时期曾有600多名僧侣,现在仍有常驻僧人150多名。甘丹寺里有蒙古的国宝,是高达25米的观音菩萨镀金塑像。可以说,甘丹寺是乌兰巴托最有看头的人文景点。

甘丹寺其实是一组寺庙群,包括了一系列建筑,由五座僧院组成,不仅有翻旧如新的老建筑,也有刚建好没几年的新建筑。比较吸引我的是,能够近距离参观寺里的喇嘛们诵经学经过程。这样的场面让我不由地联想起1980年代末,我在西藏看到的年轻喇嘛们在寺院里辩经的生动场景。

甘丹寺里的僧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研学佛经时,有一个喇嘛手提大茶壶不停地给每个人续酥油茶,而年轻的喇嘛们边喝奶茶边听老主持讲经布道,感觉他们这佛经课上得真是蛮惬意也蛮悠闲的。

在乌兰巴托的第一晚,我们看了一场蒙古民族表演,包括歌舞,民乐,杂技柔术等,最精彩的当然还是蒙古人的绝技呼麦。我以为歌舞表演里会有独唱《乌兰巴托的夜》,遗憾的是,这个真没有。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出埃及记》这么气壮山河的名曲,蒙古人用一把笛子,两把马头琴,两台古筝,还有几个管乐就给对付出来了。我感觉这么轻量级的器乐阵容,真有点对不起宏大叙事的《出埃及记》,那一瞬间我想到的是中国的一句名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结尾倒数第二个节目是器乐合奏《阿里郎》,我旁边坐的是一群韩国人,他们很卖力气地高声喝彩。最后的压轴节目是《星条旗永不落》,估计观众里有美国人,但喝彩声显然远不及韩国人。我挺奇怪,观众最多的是中国人,怎么没演奏一首中国的歌曲?导游在旁说了一句,韩国人可能给钱了。

最后说说外蒙不如内蒙的地方,譬如,外蒙的酒店比内蒙的酒店问题更多。看到报修声和抱怨声不断,导游告诉我们,眼下的中国旅游团已经把蒙古国的旅游业挤爆了,与我们同时到达的一个三十多人的新疆团,整团的人当晚都没有热水洗澡。听到这个信息,团里的人都立刻提升了幸福感,庆幸自己遇到的问题还不算大。我的运气更是超级好,除了没有床头灯以及浴室里的吹风机坏了以外,没遇到别的硬件问题。外蒙的酒店不存在空调问题,因为根本就没空调,好在晚上很凉爽,没空调也不觉得热。

外蒙的酒店有一点是胜过了内蒙,即提供的卫生纸是内蒙酒店的三倍。我心想,国内的酒店啥时能解决“卫生纸综合症”,啥时才算真正改进了旅游业的服务理念。

对于离不开手机的人来说,外蒙酒店最大的问题是房间里没有网,只能在一层大堂里上网,而内蒙的酒店不存在网络问题。综合来看,跟内蒙的酒店比,外蒙的酒店显得问题确实更多一些。尤其对比鲜明的是,两家酒店都包早餐,内蒙酒店的早餐还说得过去,而外蒙酒店的早餐就过于简陋了。总之,外蒙的旅游业在接待能力方面比不怎么样的内蒙更不怎么样。

一边写这篇博文,一边听各种版本的《乌兰巴托的夜》。感觉还是歌手谭维维唱得更有味道,不仅是更有蒙古味,而且把这首歌从伤感到高亢诠释得五味杂陈。

乌兰巴托的夜,行人不多,但车流不断。所以,乌兰巴托的夜,其实并不像歌词里说得那么静……


蒙古国议会大厦

苏和巴托纪念碑

苏和巴托广场一角


在广场上打篮球

在广场上玩排球

广场地摊

广场小吃摊

广场的卫生间

广场周边的建筑


博格达汗冬宫

冬宫的宫门很袖珍

冬宫附近的佛教庙宇古迹




苏军纪念塔


坦克纪念碑

甘丹寺一角



别看门脸小,里面就是课堂

在游客的人来人往中静心诵经




甘丹寺的国宝

观众在马头琴的迎宾曲中进入剧场

蒙古民族歌舞和民乐表演


全体演员谢幕

乌兰巴托的夜

(注:此文图首发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3-7-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一个比.朝鲜还陌生的国度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2)·成吉思汗广场和老城那些清代汉式寺庙
一带一路·名城——乌兰巴托
蒙古,为什么分内蒙外蒙,成吉思汗属于哪个蒙古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看不到人?外蒙因何成为人口密度最低国?
乌兰巴托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