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文征明临摹《兰亭序》不求形似, 只追求王羲之的气韵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很多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临摹《兰亭序》,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但是很多人在临摹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外形相似,忽略了其中的气韵。在明代有一位书法家,他临摹《兰亭序》并不注重形似之追求神似。

这个人就是明代的书画家文征明,他临摹这幅书法的时候已经有89岁的高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艺术状态。

文徵明临摹《兰亭序》的时候,更注重王羲之的书法气韵和笔法,在外形上与原作相差甚远。王羲之的笔法精湛,不论是他的行书还是他的草书,都具有楷书用笔的习惯,起笔和收笔做的周到细致,丰富多变,运笔的时候也以提按为主,以折笔车多,在部分笔法上运用绞转笔法。

王羲之所处的书坛是魏晋时期,也是隶书向楷、草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他在楷书上的成就很高,在王羲之之前,很多人写草书,每个字都是独立存在的,字与字之间缺少了连贯之气,但是王羲之的行书或者草书,虽然字与字并没有相连的笔画,但是前后却有呼应关系。

文徵明也抓住了王羲之书法之中的这个特点,他虽然没有王羲之书法之中的飘逸之气,但是增加了书法的雅致之韵。

所以我们看文徵明临摹的《兰亭序》不论字与字之间是不是有相连的笔画,但是呼应关系是始终存在的。

在书法上文征明受到老师李应祯影响很大,因为李应祯的书法思想就是融合创新,并不能拘泥于某一家。李应祯的书法学习欧阳询,具有平正缓和之气,这对文征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他品格温和,所以笔下的书法也呈现出文人的书卷气。

形成文征明这种书风的是多种原因,除了李应祯对他的影响,还有其父亲对他的要求。文徵明的父亲是同进士出身,所以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科举入仕。

所以给文徵明请了很好的老师,在书画上大名鼎鼎的李应桢、沈周都是文徵明的老师,增加文学修养也是他年轻时候首要事业。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文征明并没有状元或者进士的好成绩,却在书画上有着独到的建树。

深厚的文学修养并没有让文征明步入仕途,反滋养了他的书画。所以我们在欣赏文徵明书画的时候并不是欣赏其表面形式,而是能够感受到文征明这种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人的艺术审美。

说到这里也不难理解他临摹《兰亭序》为什么不追求形似只追求神似的原因,这是他的艺术审美所决定的。

他认为在书法上首先要合乎法度,不可信手胡写,每一个字的大小、长短、疏密都有其章法。他学习王羲之的书法之后,深刻领悟了笔法精髓,所以他能够灵活运用,并不一定体现在书法的外形上。

他喜欢王羲之书法中的飘逸精细之美,也被书法之中的气韵所吸引。

虽然字形与王羲之相差很大,但是笔法、气韵却是一脉相承。学习古人的书法,并不拘泥于此,而是能够融汇创新这才是文征明书法的特点所在。

他临摹的《兰亭序》从落款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他已经有89岁的高龄了,但是书法之中却没有出现抖动柔弱之气,似乎像一个人说话一样娓娓道来,呈现出雅致平和之感。

在临摹和学习前人书法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只注重其外形,而要更注重其中的笔法和气韵,文征明在这方面已经树立了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C头条:一幅书法只有63个字, 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呢?
书缘
这些作品,让王羲之书法成为无法超越的书圣
精:王羲之书法笔法详析 ——《兰亭序》》
【】《兰亭序》笔法归纳
精:王羲之书法笔法详析 ——《兰亭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