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山街民国建筑介绍专辑(四十七)苏堤北口跨虹桥堍-常楼

在苏堤北口跨虹桥桥堍西北侧,有一栋坐西朝东、设计简洁的欧式建筑,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400多平方米,原来的门牌号为岳坟街桥弄10号,因沪上著名京剧演员常春恒而出名,被称为常楼或常庄。

常楼正门前即为苏堤,建筑的屋后方为岳湖,夏季可远眺曲院风荷荷塘中荷花盛开的美景,夜晚可近观岳湖上精彩的印象西湖演出,屋顶露台亦可欣赏西湖和北山街的四季美景,南侧庭院还有船坞可以直通岳湖,是西湖边稀有的一线湖景私宅。

常楼从外部结构看,由南北两栋紧挨在一起的不同层高的楼房组成;北侧楼房高三层,面宽三开间进深两间,屋顶为大平顶露台;南侧楼房高两层,面宽六开间进深两间,屋顶为硬山式的十字脊大坡顶,铺着西式的橙红色平瓦,屋顶中间有阁楼,屋顶南坡前有露台。

苏堤,常楼朝东侧的建筑正面

岳湖,常楼朝西侧的建筑背面(网络图片)

常楼早期的老照片,这时外墙陈旧,北侧楼房窗户被改造过,屋顶还有后期搭建的临时建筑(网络图片)

2016年杭州G20峰会之前的常楼,此时出租给餐饮企业经营,窗户外墙侧的上方装有遮阳棚(网络图片)

岳湖曲桥上拍的常楼全景,左侧为印象西湖观众台,右边为苏堤跨虹桥,中间水面隐藏着印象西湖演出的水上舞台

从印象西湖观众台拍摄的岳湖全景图

常楼北侧楼房

常楼北侧楼房为层高三层的建筑,整体设计非常简洁,蓝灰色的外墙,刻有规则的仿法式建筑块石垒砌的勾缝,白色石膏线条的窗框和门框,紫红色的木框玻璃窗和木门。

建筑的东北侧呈弧角,一楼有一扇对开的大门。一楼朝东侧的三个窗洞内,为整块的玻璃没有窗户;二楼和三楼的窗洞内,为两扇双层的对开窗户,外侧为木百叶窗,内侧为上下四格的普通玻璃木窗。

三楼的楼顶为露台,四周为水泥浇筑的西式瓶状栏杆。露台上,早期有搭建的临时建筑,可能于G20峰会召开之前,西湖周边建筑进行整治时被拆除了。露台南侧为南楼和北楼之间的防火墙,高出露台栏杆一大截。

在苏堤路口拍摄的常楼北侧楼房

常楼北侧楼房朝东的正面

常楼北侧楼房的外立面,一楼窗洞内为整块玻璃,二楼为双层玻璃木窗

图中间的外墙为南楼北楼之间的防火墙

常楼南侧楼房

常楼南侧楼房为二层高楼房,整体设计也是非常简洁,一样的蓝灰色外墙,同样刻有规则的仿法式建筑块石垒砌的勾缝,白色石膏线条的窗框和门框,紫红色的木框玻璃窗和木门,只是局部增加了出挑的阳台、八字外凸的角窗、十字脊大坡顶等结构,显得更加精致大气。

南楼的主屋顶为硬山式屋顶,主屋脊为东西横向,屋顶有阁楼。东侧山墙,开有一扇对开小窗,外侧有木百叶窗,白色石膏线条窗框,窗台下侧有仿帷幔状的线条修饰;西侧山墙,开有一扇对开窗和一扇单开小窗,一样的线条窗框和线条修饰,只是窗楣处多凸出了一块窄窄的遮光板。主屋顶南侧坡面前,有一堵呈“凸”字型的山墙,为阁楼房间向南外扩的外墙,朝南山墙有一扇对开玻璃门和一扇对开玻璃窗,门前还有一小块露台,这是常楼观赏西湖景色最佳的位置。主屋顶西侧中间,以及主屋顶南坡阁楼前山墙的西侧,各竖有一根方形的烟囱。主屋顶的北坡侧与次屋顶相连,次屋脊为南北竖向,次屋顶北侧与北楼三楼露台隔火墙相连。

南楼的主屋顶,及屋顶南坡阁楼外墙和露台

南楼主屋顶的东面山墙及二楼外挑的阳台

南楼主屋顶的西侧山墙及烟囱

南楼西侧,可以清楚看到主屋顶和次屋顶的交叉结构

主楼二楼的朝东侧和朝西侧,中间两间房间朝外有一狭窄的悬挑阳台相连,类似西欧的建筑风格。阳台楼板下方由三根挑梁支撑,挑梁之上有三根檐柱支撑上方悬挑的屋顶,栏杆的寻仗为水泥浇筑,挑梁、檐柱、寻仗和楼板都粉刷成白色;屋檐下方保留了中式的挂落构件,只是采用了西式图案的拼花,而华板也用西式的铁艺拼花取而代之,挂落和铁艺栏板的拼花都用黑漆涂刷,阳台着色黑白搭配简洁大方。阳台顶上的悬挑屋顶,与大屋顶一样铺着橙红色的平瓦。

南楼二楼东侧的悬挑阳台,铁艺栏杆的图案设计十分精美,屋檐下方的挂落同样采用了西式拼花图案

南楼二楼东侧的悬挑阳台

南楼二楼东侧的悬挑阳台

南楼二楼东侧的悬挑阳台

南楼二楼西侧的悬挑阳台

南楼的窗户,基本上为对开的双层窗户,外侧为紫红色木百叶窗,内侧为淡奶黄色木框彩色波纹玻璃窗,窗户外墙侧有白色线条窗框,窗台下方有帷幔挂穗线条修饰。

常楼南楼的窗户,当一楼东西两侧窗户打开时,可以从苏堤侧通过窗户看到西侧岳湖

白色线条窗框,窗台下有帷幔挂穗线条修饰,外侧为紫红漆百叶窗,内侧为淡奶黄色木框彩色波纹玻璃窗

南楼朝东侧正门上方二楼的窗户比较独特,上下窗户分为两个窗框

南楼二楼朝南侧有两间房,东边房间为大开窗,窗楣上方有拱弧状的线条,窗台下方有帷幔挂穗状的线条,中间为大玻璃窗;西边房间呈八字外凸,朝南面有三扇对开的窗户,上方为固定的半圆型窗户,下方为可开启的双层玻璃木窗,外层为木百叶窗,四周围白色线条窗框,半圆弧灰色的窗楣。

常楼南楼二楼朝南房间的窗户

常楼南楼二楼朝南房间的老照片,西侧窗户的窗楣在窗框线条内侧,窗框与墙同灰色;东边为两扇移窗

常楼南楼的正门朝东,为一扇铁皮黑漆子母门,门上还镶有精美花枝图案的铁艺。正门外侧有窄窄的门廊,两侧廊柱为细细的方柱,门廊的门楣上方有半圆型白色线条修饰。

常楼南侧,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庭院。沿苏堤侧的庭院围墙为砖墙,开有一扇对开的铁门;沿岳湖侧的庭院围墙为半开放式围墙,墙柱之间底部为大约半米高的墙基,墙基上是铁艺栏杆。庭院的西侧,有一个小小的船埠,岳湖的摇船到这边靠岸,主人可以很方便地上下船。

在苏堤跨虹桥南侧看桥洞对岸常楼

在曲院风荷远处拍的常楼,可以清楚看到楼前的庭院及庭院西侧船埠

苏堤跨虹桥上看常楼,前侧即为庭院的围墙

从近处拍常楼西侧

在岳湖上拍摄的常楼西南侧,可以清楚看到庭院西侧的船埠(网络图片)

关于常楼和常春恒

常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面积0.68亩,建筑面积448平方米,共花费了400两黄金。

网上一种说法,业主是沪上的常学山和常学廉兄弟,常家的著名京剧演员常春恒,也是上海滩京剧界著名的须生,常来常楼练功吊嗓,调节身心。而另一种说法,常春恒就是常楼的主人,可惜后因纠纷而被暗杀。

常春恒是河北宝坻人,有兄弟四人,其父亲是梆子戏名武生常国泰。光绪末年常春恒随父亲从天津到上海,拜文武老生沈韵秋为师,因表演出色,《申报》就曾经报道过常春恒的演技。民国6年起,常春恒由武生改演文武老生,先后与刘筱衡合作编演《封神榜》;与盖叫天、郑法祥、冯子和合作编演《楚汉相争》等连台本戏;在盖叫天主演的《七擒孟获》中饰演马岱,常春恒嗓音宽亮,扮相英伟,文武兼长,善表演,特别是角色中有数十句流水,能够抑扬顿挫,一气呵成,让他声名鹊起。

1921年6月30日,天蟾舞台推出由常春恒等人主演的包公戏——《狸猫换太子》。主要剧情是:宋真宗时,为了争夺太子位,刘妃设计陷害李妃,当刘妃欲杀害李妃的新生儿时,是太监陈琳等人伸出了救助之手。后来,包公为李妃申了冤,还让已经当上了皇帝的李妃儿子与母亲相认。

当时,常春恒既扮演该剧前半部男主角太监陈琳,又扮演该剧后半部男主角包公。他演陈琳无论是唱功还是做功,几乎无可挑剔,所以当时观众都称其为“活陈琳”。作为演老生的常春恒还要出演包公,于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打破了当时京剧舞台上纯以净角扮演包公的惯例,开创了老生兼演包公的先河。他在表演程式上,首创了包公不戴花脸的满口须,而戴五绺须的髯口造型,也就是以老生应功的行当来表演包拯,这样的演法一炮而红,造就了海派包公。所有戏班的包公戏都跟样学样,以常春恒的演法来表演。常春恒声誉日隆,与周信芳、刘筱衡、李桂春并称为上海剧坛四大金刚。

《狸猫换太子》的成功演出,使得出演这部戏的演员——常春恒、刘筱蘅、芙蓉草等都成了当时大红大紫的名演员。戏红,人红,演出更红。演至1924年,原本经营困难的天蟾舞台,因此剧扭亏为盈。

《狸猫换太子》剧照

1927年11月3日,天一影片公司根据同名戏曲改编,由常春恒与邵逸夫共同编剧,出品了京剧舞台黑白电影艺术片《狸猫换太子》(上下集),还在上海中央大戏院进行了首映。

1927年的秋天,“麒麟童”周信芳加盟了“老天蟾舞台”,并在后台经理谢月奎的协调下,从京城请来了名老生马连良与麒麟童同台上演《借东风》、《群英会》、《华容道》,票房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一时间,麒、马二人成为名动上海滩的响档绝配。这一来,原本挂了头牌的文武老生、名角儿常春恒就渐渐地落了单,退居了二线。

在这之前,因包银的事儿,常春恒就已与剧场老板顾竹轩产生了摩擦,于是常春恒与刘筱衡一起脱离了天蟾舞台,合股经营丹桂第一台,编演《开天辟地》等神话题材的连台本戏,声誉甚隆,收入丰厚。而他的老东家天蟾舞台,顿时门庭冷落,这让顾竹轩觉得很失面子,去做常春恒的工作,想让他回头。常春恒刚尝到自己当家的甜头,哪肯再去受人把控,回绝了顾竹轩。

顾竹轩是苏北人,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后来在上海滩发迹,成为上海滩青帮“江淮兴武四”传人、“崇德堂”堂主,江湖人称“江北大亨”。他是个复杂的多面体,既心狠手辣又好侠仗义,在上海滩能够呼风唤雨,于抗战时期拒当汉奸,为老百姓和中共做了不少好事。

1928年初,常春恒的剧场准备于十五元宵开戏,十四日夜半戏散,常春恒到剧院大铁门外看金字海报。突然背后手枪连响三枪,枪枪命中常春恒,遂倒地卧血泊中,送仁济医院,当时气绝。一代伶人,竞遭暗杀,也是梨园史中前所未有的事件。当时社会舆论指向顾竹轩,认为是他派人所为。国民党政府曾为此逮捕顾竹轩,后又释放,不了了之。

多年以后,常春恒的长兄常云恒说起,常春恒之死与南浔富商有关,富商美妾在西湖边购置一幢住宅,取名常宅,两人一起姘居,因而激怒富商,对常下毒手,并散布谣言,嫁祸他人。

常春恒之死,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1941年,常家把房子卖给了他人,后又几经转卖,多次易主,直到杭州解放。1950年后,常宅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交公安部门使用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一幕好酷!8人从他们肩膀上跨过……凤凰网湖北
八大关万国建筑(上)
“南楼北塔”耀三晋
窗帘布艺的款式
既然你都决定封阳台了,怎么能不做好这些?
旧窗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