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来看!静安这个学校荣获2022年“RICS中国”建筑设计大奖→

近日,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静教院附校江宁校区新校舍荣获了2022年“RICS中国”年度建造项目优秀奖。(2022年RICS中国峰会及“RICS Awards China 2022”颁奖典礼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主办,RICS Awards被公认为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奥斯卡”,在全球行业内极具影响力。)

静教院附校新校舍——江宁校区

位于海防路300号。

2020年9月,

学校4至9年级学生

开始在这里上课。

高颜值的校园、校门口的图书馆、跨学科的“趣谱”实验室、能射击滑雪的交互式体育馆、有假山池塘的下沉式庭院、让讨论分享随时发生的“议空间”……学生们发现,这个校舍处处有细节、时时有惊喜。

“在新校舍里,我们的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天天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又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内心更有一种以学校为荣的自信。我认为这样,才可能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搞好。”

校长张人利参与到了新校舍的设计、建造和完善全过程中,并坚持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段特殊需求、中西方文化融合、以及体艺科劳资源充沛”四个理念贯穿于新校舍建设始终。

“这是一个有教育灵魂的学校建筑。”张人利这样描述新校舍。

学生教室全部朝南,不沿马路

从高处往下看,整个校舍外观呈不规则的“回”字型,在设置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时,严格遵循学生主体地位保障的理念,将学生教室安排在内部,教师办公室安排在外侧,因此呈现出一个非常“暖心”的布局——40个学生教室,全部朝南、全部南北通透、全部不沿马路、全部不沿操场,既能保障采光,又能保证安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敞亮的学习环境。

“那些朝向不太好的地方,就留给了校长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和其它的实验教室。”

张人利笑着表示。

同时,办公室怀抱教师、教师围绕学生的格局,也推动教师围绕学生“转”,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老师。而这,也充分体现了静教院附校办学的根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拿出一半面积给体育设施

张人利认为,一个学校的品位,首先体现在体育设施上。因此,他对新校舍建设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拿出一半面积给体育设施。”

如今,天气晴朗时,学生们在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期间,都可以尽情在绿荫操场和250米环形跑道中运动锻炼。下雨期间也不用担心,操场上的跑道有一段与教学楼公用的屋檐,可以供7—8个班级的学生上体育课,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场地。同时,还有3个标准的室内篮球馆和1个智能化交互式室内体育馆供学生们游戏、运动。

特别是以“让孩子爱上运动”为理念的交互式室内体育馆,能实现多场地互换,比如能够根据需要设定成羽毛球馆、排球馆等,同时又能记录学生的身体和运动信息,让学生的运动更加健康有效。

“孩子们在这里的活动多了,所以肥胖率在降低、近视率在降低,可能比一般学校要低了10%甚至20%的百分点,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数据!”

张人利表示。

此外,校舍主楼还配有5个电脑房和14个单科或跨学科实验室,辅楼更是配有10个类型多样的艺术教室……多样化和异质化的体艺科劳资源,为师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江南灰白”和“哈佛红”的融合

“江南灰白”,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主色调;“哈佛红”,西方学校建筑的主色调,这两种中西方典型的审美完美融合在新校园的外墙颜色设计中,让这座建筑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而这种中西元素的碰撞,也展现在教育理念、教学布局中。张人利介绍,比如学校“后茶馆式教学”理念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10个跨学科专用室就更偏向西方教育方式;教室座位的布局,既有中国传统的“秧田形”,又有西方特色的“马蹄形”“梅花形”;教室名字,有中国韵味的“戏鱼坊”“致雅书苑”,更有现代化、西方化的“趣创空间”“达人剧场”等。

“站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结合中西方文化,教育要面向世界。”

一个个暖心细节在校园生活中体现……

静教院附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各个学段是存在差异的,这导致各个学段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新校舍的建设还涵盖了学段特殊需求关注的理念——每一个细节都为不同学段孩子的需求考虑,每一个空间都为学生打造。

比如,新校舍把占地1000余平米的图书馆建在校门口。这样,上学早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可以先到图书馆读一会书,放学时也可以到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同时,不同年龄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环境和区域,比如高年级学生可以端坐在桌前或者围坐在一起阅读、学习,低年级学生则可以脱鞋盘坐在阶梯式台阶上阅读。张人利认为,新校舍的图书馆不必纠结于藏书多少,更要注重场馆的利用率,让学生们找到最舒适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的热情和对学习的求知欲,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

又如,设计校门的时候特意预留出一块200平方米的带顶空地。这样,家长可以在屋檐下等候孩子放学,不用经受日晒雨淋,也不容易产生交通阻塞;每层楼面都有“议空间”,让学生和老师可以有一个随时对话的空间……这些诸如此类的细节考虑,也正是张人利对教育长期的观察。

在这里,

每个空间都是为了孩子设计的;

在这里,

“遵循孩子的教育规律”理念

得到了充分践行。

记者:彭旭卉

图片:彭旭卉

视频:任超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校园如何设计 学校建筑如何满足教育需求?(图) - 自由建筑报道
新西兰新式教育样板小学看过都说“太前沿了”!
启发现代学校建筑设计的5个概念
这才是中国中学应有的样子
厉害!山东这俩地方给每个农村学校都建了塑胶操场
中标候选方案 | 深圳龙岗吉华街道怡翠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 / 华工院 全体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