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HAD院庆丨清华建筑设计实践60周年 · 经典作品(1952-1966)

清华大学在1958年成立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其建筑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实践平台,并服务于刚刚建立的年轻共和国的发展建设。2018年,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人居集团旗下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迎来了60周年华诞。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与国家一起经历了社会与经济的起伏转折,成为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与城乡发展的亲历者,一批批建筑设计师为中国的建筑设计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创作了大量在中国当代建筑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作品。回顾过去, 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展望未来,蓝图美好,重任在肩。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让我们新一代清华建筑设计师扎实工作,锐意创新,携手奋斗,谱写新的和谐篇章,共铸新的辉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在此六十甲子纪念日来临之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特推出《历史回顾篇》和《经典作品篇》,回顾自身的发展历程,与业界同仁一起反思和总结60年来中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历史,分享建筑设计领域研究与实践的成果,以期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继续推进建筑设计学术与实践的繁荣进步。

创建之前(1952-1958)

清华大学1-4号宿舍楼

建设地址:清华大学

建设单位:清华大学

用地面积:2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

建成时间:1954年

建国初期,为了探索能够代表新中国形象的建筑语言,在借鉴来自苏联的西方古典建筑手法的同时,对于中国的建筑传统也进行了挖掘,形成了 “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清华大学1-4号宿舍楼是建国后清华大学建设的第一批校园建筑,也是新中国第一批校园建筑中的代表作品,在其建筑设计中完整地体现了这种新的建筑思想。

清华大学1-4号宿舍楼整体规划上采取了轴线对称的传统布局,宿舍楼建筑间有围合而成的庭院。屋顶的做法上体现了中国建筑传统:中间轴线上高起的五层部分采取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而两端稍矮的四层部分则为歇山屋顶。一方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主从有序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将中国古代只准应用于宫廷建筑、官式建筑的屋顶应用于学校的宿舍,体现了新中国的民主精神。

建筑立面的处理手法借鉴了来自苏联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传统,在垂直方向上,采取了上中下三段式的设计,而在檐口、基座的设计中采用了传统中式建筑的手法;在水平方向上,立面设计的重点是位于轴线中心上的入口部分,中轴线上的入口、阳台、屋顶等部位的着重设计再次突出了整组建筑严谨的格局和丰富的手法。此外,建筑师对于建筑细部的设计也是非常细致认真的。例如:屋脊上的兽吻借鉴了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兽吻的轮廓,但是其具体的造型则是来自于和平鸽,再次反映了“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创作理念。

建筑建造于1954年,建筑面积约26500平方米,包括房间约950间,可容纳学生约2000人,除盥洗室、厕所、电话间、储藏室外,尚布置有休息室及阅览室等,附属设备有浴室、开水房及锅炉房。除一小部分为五层外,大部分为四层,采用砖墙复合结构,冬季有暖气供暖。

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

建设地址:清华大学

建设单位:清华大学

用地面积:2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建成时间:1954年

清华大学第二教学楼建成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4年,是1950年代尊重历史环境和注重建筑文化性的优秀建筑作品。其在设计上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一,建筑总体布局上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其二,建筑风格很好地继承了清华校园建筑的传统;其三,建筑细部上体现了中西风格的完美结合。

清华大学校园中心区形成于1910年代,校园建筑采用了西方古典式的风格,由美国建筑师墨菲设计的“四大建筑”奠定了标志性的清华建筑传统。第二教学楼是这个传统中心区最后建成的一幢建筑,比其它建筑晚了约四十年。从规划布局上看,作为一个校园历史核心地段的新建筑,第二教学楼采用了一种得体的姿态,通过其非对称的布局,将自费舍尔、墨菲和杨廷宝以来不断变化发展的清华大学中心区最终完成,浑然一体,自此形成了清华大学校园中心区完整的格局。

1950年代是清华大学校园建设的第二次高潮,与此相伴是1950年代象征新中国形象的“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格,表现为中式大屋顶、线角花纹、装饰构件与西方古典立面构成的结合。在此社会主义内容民族风格的滥觞之时,第二教学楼并没有采用当时的流行建筑设计语言,而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清华校园建筑的传统。

其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外形对称,比例端庄,古典三段式立面,清水砖墙线角,文艺复兴式的券门窗和柱式;基座、檐口及门窗等重点部位点缀石材柱式和线角花饰。第二教学楼没有使用中式大屋顶,而是采用了清华传统的坡屋顶、清水砖墙加柱式拱券的手法,从而在建筑风格上与校园中心区的历史建筑形成极为和谐的呼应关系。同时,第二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并非对历史风格的简单复制,在门窗、雀替、牛腿等做法上,设计师借鉴了中式建筑的语言,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细部装饰。

第二教学楼的平面呈L型,建筑共两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包括有大教室2个、画图教室1个、多功能厅1个,兼具教学、会议、接待等功能,解决了建国初期清华大学校舍不足、没有教师会议空间、接待场所的问题。

创建初期(1958-1966)

清华大学主教学楼

建设地址:北京清华大学校内

建设单位:清华大学

用地面积:57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83000平方米

建成时间:1961年

本工程开始选址、规划、设计于1955年,总体上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段,总建筑面积83000㎡,东西两端总长近400米,在当时是国内最大的教育建筑之一,建成后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社会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进度时断时续,1966年受“文革”影响,中部建筑削减了二层,临时封顶,开始使用,至世纪之末才全部完成。

本设计在党的“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指引下,同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的长期性,将来使用上的灵活及发展,在布局上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主要采取7.5-3.0-7.5(横向) X4.0(纵向) 和7.5-7.5m(横向) X4.0m或3.5m(纵向) 的两种柱网布局;可以形成由比例适宜的 小至17㎡ ,大至150㎡的多种不同面积的房间,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在中部2-3层的中轴线部分,布置了门廊、门厅、过厅、进厅,大、中、小面积的会议室、接待室等有变化的空间系列,以及可以容纳500人的讲堂和大接待厅的格局。

在建成之初,一切室内外装修均采取符合当时的中低档材料做法。第一阶段西部的造价仅为每平方米80余元,第二阶段东区每平方米百余元。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只在中部的主要厅室内做了较高档的装修改建,达到适合经常接待国际知名学者,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英首相布莱尔等在内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活动之用,以致改革开放以来未再建设高档接待用建筑。

具有高等学府气概,除中部建筑较高外,东西两侧只做四层,方便广大使用者不需电梯,为交通方便及消防需要,全楼设过街楼四处,跨越校内主干道之上,在四处分区入口上均设突出一层的“角楼”,与中央高楼相呼应,建筑形象朴素而端庄,具有高等学府气概。

由于建筑处于较前面主校门处地坪低近3m的不利地势,故将中部入口设在第二层,门前设宽大台阶,车行坡道以及大面积的广场。在此可进行每天的升旗仪式,每年数次的开学典礼、毕业及授学位典礼,军训开营仪式以及其多种大型活动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THAD项目丨匠心筑造·百年传承—向清华大学106周岁献礼
清华大学110周年,盘点校内建筑
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关肇邺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全文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荣膺25项2017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 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惊现“真维斯楼”(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