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怕的不是人工智能,可怕的是未来已来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有关人工智能入侵建筑行业的议论非常热闹,建筑行业的低迷唤起了行业人对于威胁的担忧。比如,地产龙头万科终于也拿自己人薪酬开刀,在今天的地产公司,降薪其实见怪不怪,但这次不一样:一向重视人力的地产龙头万科,也开始结构性缩减员工薪酬,确有不同意义。在此背景下,加上人才供给已严重过剩,企业选择节流,收紧人力成本,心平气和的说,再正常不过。而此刻回顾链条下游设计院的劳动回报,早就逼近冰点,已经降无可降。

我想说,同志们不必过虑,但也要加强警惕。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智能”,那么也就不可能真正控制了。如果还能控制,说明并非真的“智能”。

1

当下白领精英正逐步沦为重资产之前以为,以白领精英自居的我们,是以四两拨千斤的轻资产角色参与这个游戏,赚的是脑力劳动的钱,还颇为傲娇,但事实是,并非那么轻:

一个普通员工月薪一万,公司为此付出的成本大约是三万;

作为管理者,手下有10个这样的兵,这个团队一个月的人力成本就是三十万;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同时,精英们会变得越来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正在迈入老龄社会,大约15年后,全国人口抚养比会比现在翻一番,预示着人力成本也会翻一番;在高企的人力成本下,按现在臃肿的人力配置企业根本无法生存,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是企业存活的不得已的选择。地产如此,设计院更是如此。船太大,人太多,开不快呀,何况这船还想着要飞起来呢!

2未来企业会越来越骨感

地产的分工已经非常细化与成熟,房企的职能构架将变得极其精简。除了基础岗位职能可以外包,含金量高的核心业务也会逐渐被划出企业的边界之外,这里面当然包含了设计管理职能--高水准的咨询公司完全可以涵盖取代地产设计部的职能。企业的边界在哪里?底层逻辑上决定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对比,即,当企业采购某项服务的交易成本低于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管理成本,那么这项服务就应该被划出企业边界之外。

为什么说未来房企必然会越来越骨感?

一方面是外包带来的人力成本降低,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互联网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为形成专业化的外包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设计端也做着类似的转变:

过去两年内,多家互联网企业都发布了虚拟设计院平台,其实质之一,就是利用信息化工具,继续精简组织构架,由“公司+个人”过渡到“平台+个人”,大幅降低成本。是科技进步,在提高管理集中度是新一代生产力,在裁剪着企业的边界。

3威胁!人工智能入侵设计领域?人工智能会威胁甚至取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么?个人觉得不会,道理很简单:谁愿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后,拿着这个大杀器,去做设计这样一件事情?去挣这点一次性买卖的微薄的设计费???这无异于为了得到一滴纯净的水,花费了一桶水的代价--做这样的事情,智能秒变智障。人工智能的应用肯定只会选择有发展潜力,有更为广泛需求,有持久和丰厚回报的领域。目前设计领域的这些智能产品, 可以几秒钟变出各种建筑强排方案,可以一个键点下去,就完成了大量的机械绘图工作,怎么看都只是一个辅助设计师的工具。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不如先关心人工智能对于劳动力市场是怎样影响的? 第一是大家担忧的替代:人工智能能更快、更好、更便宜地完成以前人完成的任务,让雇工变得没有必要。近年全球岗位结构清晰展示了这一点。中等收入中许多流程化工作,如文员、机械操作、金属加工等岗位显著减少 。

人工智能可能影响劳动力市场第二项途径是互补,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这一点可能是增加岗位数量和收入的,因为同样的劳动力投入,借助人工智能,现在产出更多。

当建筑设计逐步延伸到物业的运营维护,将体现其更大的价值,行业中领先者如万达,已经在大力实践--至此,原本冰冷的建筑终于和万千的用户“对话”,在这个交互过程中形成的用户数据,将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资产;

不管是用来挖掘商业价值,还是优化前端设计,只有积累了大量数据,以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才具备发挥威力的条件。

未来已经兵临城下

我们如何逐个击破?

一、用价值,把入场券拽紧在手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建立自己独立的损益表:

如果是一个月薪一万的普通员工,为公司创造每个月十万的价值,职位仍旧是稳当的;

如果是手下有10个兵的总监,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每个月一百万的价值,那才到60分的及格线!以创业者心态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是我们永远被需要的根基。

二、用能力,游弋在企业边界之外

企业的业务会外包,部门会消减,但这些业务永远都在,永远都需要人来做,而且永远是这个行业里头的人来做

过去用什么知识技能给所在公司服务,就可以用同样的东西服务于所有甲方。

不同是身份的转换,由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对于个人的要求,除了高度专业化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

三、防守--避开“人工智能”的火力区

选择耕耘的领域必须避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狙击的简单重复劳动,比如,低技术含量的制图、建模,容易被标准化的管理技能,等等。

如果是做无法取代,而又与人工智能互补的工作,最佳。

高收入人群占比增加,中等收入占比下降。前者需要更多商品和服务。与此相关一点是低收入岗位占社会整体比例,尤其是低收入的服务业,上升了。他们在做一些机器暂时比人更贵,或者机器暂时无法实现灵活应变或有效沟通的工作。

典型例子有二:交通工具的出现,苦逼了连续开车的司机。第二电脑的出现,软件CAD等的开发使画图员没完没了的熬夜画图,无疑增加了人们的劳动量,想想没有cad手画图纸的日子。他们也有对应的需求。

高低两块需求上升会提振就业。

技术进步偏向高等教育人群,提高了这部分个体竞争优势。人工智能这方面偏向可能更强,导致分化速度可能更快,幅度更大。尽管人工智能可能“解放”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但他们可能失业,最早利用人工智能并获取利润的很可能仍是受过特定高等教育的人群。

既然中间变小,两头变大,上头挣得更多,下头那么累,作为个体当是力争上游。高收入人群时间变贵,需要更多工具来提供服务,比如社交、交通、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小企业选择人事外包会有哪些好处
关于灵活用工模式的思考
微利竞争时代,向人力管理要效益
如何解决物业管理企业高用工成本?|看鉴社
2017劳务派遣的5大趋势
脱实向虚、轻资产、劳务外包、扁平管理——给出版及发行企业生产自救的几点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