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师贝聿铭两项目揭示:他为何受美国梅隆财阀、肯尼迪家族重用

世界建筑大师们,无不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与专业造诣。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与纯粹的专业大师们多一些不同。他不仅擅长建筑设计,技术过硬,作品享誉世界,而且携“华人之光”美誉,风靡欧美各国,结识总统、权贵等上层人士,却又对政治保持天然免疫,项目竣工总能功成身退。

他曾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上至美国历届总统、第一夫人、法国总统、中东国王,下至政府总理、部长等等,均引他为座上宾。65岁时,他回到祖国,两位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还为他举办了生日宴。

儒雅宽厚的贝聿铭

不去做外交家,就去做建筑大师。他被称为“中国的梅特涅”,极具好人缘,在上层名流圈“玩”得风生水起,一路受到贵人名媛、巨匠高手青睐,包括艾默生、格罗皮乌斯、威廉·泽铿多夫和肯尼迪家族、梅隆家族等。

01 跟两位世界级建筑大师同台竞争,无异于虎口夺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贝聿铭还是一个没有大名的建筑师,但他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博得肯尼迪家族和第一夫人杰奎琳的青眼相加。

肯尼迪家族,与罗福斯家族、布什家族齐名的美国四大老牌家族,当时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强大影响力。该家族出过亿万富翁、银行总裁、驻英公使、美国总统、美国司法部长、联邦参议员等声名显赫的人物,无论是财富和权势都曾达到顶峰。

杰奎琳满含期待地听着贝聿铭的陈述

1963年11月22日,杰奎琳的丈夫、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一时间,她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第一夫人。

1964年,杰奎琳负责为肯尼迪总统建造一座图书馆,她希望能留下一座经典建筑。而贝聿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无人看好,最后却被选中。

这里面难道藏着什么秘密?或者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贝聿铭在审视肯尼迪图书馆的建筑模型

从业务角度看,贝聿铭的客户是肯尼迪家族和美国前第一夫人,一个民众熟知的历史悠久的老牌富豪家族,一位高贵优雅的贵妇人。

的确,贝聿铭没有多大名气,但他有好人缘。准确地说,翩翩君子贝聿铭的绅士风度,为他赢下项目帮了大忙。

贝聿铭的竞争对手是其他5位建筑师,论资历他差一些。在肯尼迪家族的筛选中,有3位设计师得票确实比贝聿铭高,名气也比他大,其中有两位是世界级建筑大师。

一位是密斯·凡·德·罗,20世纪中期世界最著名的四位建筑大师之一,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上独领风骚。另一位是被誉为“建筑诗哲”的路易斯·康,现代建筑史上的传奇。

既然是大师,多少带着成名后的桀骜不驯,一副爱请不请的姿态,潜台词好像说:我不缺客户。所以,这使他们并未完全契合杰奎琳的预期,直到遇见贝聿铭。

02 第一夫人一见如故,决定和他一起迈出大胆的一步

凡事皆是双刃剑。在建筑设计方面,专业度或许是一把利剑,但同时也可能是绊脚石。贝聿铭不同于两位专业大师的宝贵之处,接下来发挥了作用。

1964年的肯尼迪夫人处在总统去世的哀伤中,孤独带着幼子,承担一个原本高贵的35岁女人本不该承担的丧夫之痛。

出席肯尼迪总统葬礼的杰奎琳及家族成员

国家总统、自己的丈夫在刺杀现场被一枪爆头,当时她紧挨着丈夫,脑浆凃地的凄惨场景历历在目。此后,阴影时时笼罩杰奎琳,如果不能让自己忙碌起来,全身心投入到肯尼迪图书馆的工作中,一时半会儿真的很难从创伤中走出。

敏感的杰奎琳还处在人生空窗期,她需要有人关注、呵护她微妙的感情、细腻的要求和解答各种“为什么”。

专注设计的贝聿铭,投入巨大的精力,希望能为肯尼迪总统建造一座独特而伟大的建筑。在专业之外,他具有耐心、谦逊和高雅的品质,他还有招牌式迷之微笑,以及解答各种疑问、打动一位丧夫名媛的细心、诚心。

在肯尼迪图书馆新闻发布会上,贝聿铭有着外交家一般的谈吐和幽默,后面坐着肯尼迪遗孀杰奎琳

贝聿铭出身传统大族,彬彬有礼,含蓄而讲究,当杰奎琳逐一拜访备选设计师时,他研究杰奎琳的喜好,重新布置事务所,包括桌椅摆放、物品陈设等等。杰奎琳到来那天,事务所纤尘不染,整洁明亮,接待室还摆上新鲜百合花。

杰奎琳问:“您的事务所每天都有如此美丽的鲜花吗?”

贝聿铭微笑回答:“这是专门为您准备的。”很是打动人的简单一句话,微笑让它更富感染。可以想见,此刻被融化的杰奎琳,整个包围在温暖中的情景,有多么感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

果然,贝聿铭最终入选了项目。他又准备更专业、细腻的方案,与杰奎琳等家族成员倾心讨论,直到符合肯尼迪家族的风格和需要,过程十分顺利、圆满。

回顾全程,78岁的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骄傲高冷,63岁的路易斯·康,则随意不修边幅,办公室常常乱蓬蓬。只有47岁的贝聿铭,给肯尼迪夫人留下完美印象。恰恰是这种令人欣慰、发自内心的自然印象,日后帮助贝聿铭陆续敲开各国政要大门,欧洲、亚洲的单子一个接一个飞来,当然这是后话。

1964年,贝聿铭与肯尼迪夫人杰奎琳出席新闻发布会

之所以选择贝聿铭,杰奎琳后来说:

这是个非常动情的决定……我认为贝聿铭的想法完全正确......我不在乎他以前是否有过出色的设计,但是我相信他现在的才能。我罗列出了所有理性的原因,告诉自己选择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但事实上,我的决策还是非常感性化的。他满是自信,让我想起了杰克(丈夫约翰·肯尼迪的昵称)。他们是同一年出生的,我决定和他一起迈出大胆的一步。

杰奎琳开心地与肯尼迪家人出席图书馆奠基仪式

女人心,海底针。贝聿铭被选中的原因,从杰奎琳口中,我们知道除了“自信”,竟是因为贝聿铭与肯尼迪同一年生。

杰奎琳似乎相信命运,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缘分。既然如此,选择带着东方气质、大家族出身的贝聿铭就对了。

凡遇到过贝聿铭,与之打过交道的人,都不否认他魅力独具,无论是年轻时,还是年老后。

而杰奎琳蓬松的黑发和大大的黑眸,宛若优雅神秘的埃及公主,无论政界,还是时尚圈,都为之倾倒。

一位有着优雅的豪门身份,一位有着动人的成熟魅力,他们都自带光芒,一旦相遇,难免相惜。也是从这一刻起,贝聿铭的运气越来越好,向着世界建筑大师的行列一路奔去。

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落成,美国建筑界将该年命名为“贝聿铭年”。这是一个建筑师为之奋斗的无上荣耀,贝聿铭在世界级大师殿堂的席位就此奠定。即便不是1979,这样的荣誉都早晚属于他。

晚霞下的肯尼迪图书馆

远观海滨边的肯尼迪图书馆

来自东方的贝聿铭,具备中国传统优良品质:耐心、谦逊、勤奋、乐观、意志坚定……同时现代教育及生活,又令其自信满满,深谙持续创新之道他融合优良传统和现代创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和为人之道。

事后回忆肯尼迪图书馆项目,他说:“我更加耐心,因为我是个中国人。假设我说,某个业主不喜欢我的设计,我不会在意。我会换个日子再来。”显然,前半句表明他品质优良,后半句则显示他永不妥协的持续创新精神

03 设计美国“脸面”:国家美术馆东馆,压力空前

风光背后,满是艰辛。不久,接着肯尼迪图书馆的影响,贝聿铭又赢得梅隆财阀的国家美术馆东馆项目。

梅隆财阀,背后是200年长盛不衰的梅隆家族,财富超过洛克菲勒和肯尼迪家族总和。虽然名气似乎没有别的家族大,但实力大得可怕,在美国政治、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贝聿铭

故事开头,仍是一大串著名建筑师名单,被呈于梅隆家族面前。通过初选,最终进阶三位:菲利普·约翰逊、凯文·罗奇和贝聿铭。接下来,将在他们之中选出最佳人选。

菲利普·约翰逊,将理论与技术融为一体的重量级大神,被誉为美国建筑界的“教父”,他还是1979年设立普利兹克奖的首届得主。

凯文·罗奇,以勤奋多产著称,20年里共主持51项重要工程,被誉为“20世纪最有创造性的玻璃建筑设计家”“令人注目的创新设计家”,他是普利兹克奖1982年得主。

在名气、业绩和代表作品上,1983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贝聿铭,在两位大佬面前显然缺乏优势。但一件小事,却扭转劣势,让梅隆家族下定决心选择了贝聿铭。

按理说,建筑师设计的项目开幕,本人都会出席。但贝聿铭设计的伊弗森美术馆建成后,他居然没来参加开幕晚宴。因为当他调整水泥管移动5厘米时,管子倒下,砸中手指,他去医院急诊,从而错过晚宴。

这件不经意的小事,反而成为他入选的“终极大招”。梅隆家族代表、美术馆馆长从中看出贝聿铭追求完美细节,也一定能设计出理想建筑。

得到了梅隆家族认可,要在工作中付出多倍努力才行。所以,从大约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距离成为大师很近的那几年,贝聿铭每走一步都投入更多,异常辛苦。

“辛苦”的另一面,是大众对一位有着东方面孔和血统的建筑师能力的质疑。因为他作品不多,有影响力的更少,尚未完全得到主流社会认可。对于贝聿铭而言,他更多的是需要质疑,促自己反思,然后不断调整和回应,还能检验工作的成色和作为建筑师的含金量。

肯尼迪图书馆在肯尼迪夫人关照下,几乎一路绿灯,相对比较顺利。1968年7月9日,国家美术馆发布新闻,正式遴选贝聿铭为新馆建筑师,挑战就要开始了。

要知道,从最初筛选,到最后公布设计师人选,长达9个月。馆方从项目预算到建筑师全面考察,流程诸多,慎之又慎,说明这是一个重大项目,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且预示后面正式的设计施工并不容易交差。

的确,国家美术馆东馆不仅重要,而且重大。首先,贝聿铭面对一片形状特殊的梯形地块。其次,要在上面打造一座代表美国国家形象的美术馆。第三,周围清一色重量级建筑及道路:号称“美国大街”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一头是白宫,另一头是国会大厦。

下方白色建筑为建成后的国家美术馆东馆,旁边宾夕法尼亚大道,直达国会大厦

第四,所有压力上面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早已建成的国家美术馆西馆,一座规模庞大的新古典式罗马风建筑。它雄踞此地,像一座高山,雄伟气派,光彩夺目,令人仰望。同时,它还是世界上使用高级石料最多的国家美术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东馆设计,充满不确定性风险,一旦搞砸,可能就是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因此,能设计出一座与西馆平起平坐的建筑,幸运至极,而要新造一座超越西馆的东馆,希望渺茫。

东馆设计概念图

在来回奔波勘查和设计创意阶段,贝聿铭见缝插针地迸发着灵感。有一天,他在草图上画了一条斜线,连接几点,竟呈现一个大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小直角三角形,这正是东馆的雏形。

东馆模型

用几何方法简单化处理复杂设计难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可美国主流社会的精英并不买账,一方面因为贝聿铭还不是名流。另一方面,由于该设计不符合传统审美,与周边古典风不搭调,在批评者眼里简直格格不入。

左边是西馆,右边是东馆

设计定案的建筑模型,上方是国家美术馆西馆

而且,几何体也打破了既成的主流建造规则,连专业人士也开始质疑这种具有挑战性的贝式设计,纷纷挑刺:东馆在他手里,必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丑陋的建筑。

再后来,曾倾力支持肯尼迪图书馆的人也出来公开反对了。因为肯尼迪图书馆同样是一套设计新颖、造型大胆的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

肯尼迪图书馆

可是,反对者低估了贝聿铭处理问题的专业精神和决心,他有充分的时间与能力,来调整方案,使其精益求精,成为最棒的那一个。

04 圆满竣工,总统赞誉他为“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设计方案艰难通过,又面临施工建造这道难关。

由于设计打破传统的力度空前,施工方接到设计图,首次看到角度如此锋利的美术馆,也直挠头,他们面露难色,说实话难以按照图纸完美呈现,建议贝聿铭改变一下,比如消除锐角,也能增加建筑稳定性。

但贝聿铭坚持一试,他说:东馆好比是还戴着牙箍的少女,要看它美丽的面容必须等到脚手架拆掉之后。

1969年,贝聿铭坐在办公桌旁沉思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除了自信,最好还有坚持的智慧。看到东馆一天天建成,即将揭开新盖头,贝聿铭信心大增,变得更有耐心。无论反对者怎么议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不惧丝毫,哪怕面对面“肉搏”。

可是,正当施工过半,一个坏消息传出:按这样下去,建造成本极可能从最初的3000万,突破1亿美元。舆论随之哗然,有人针对贝聿铭英文名“PEI”,与英文单词“Pay”( 付款)发音相同,讽刺带揶揄地造谣:找贝聿铭做项目赔钱。

一心投入设计施工的贝聿铭,对这些奇腔怪调报之一笑,并不辩驳。他坚信将造出一座世界最好的国家美术馆,足以撑起梅隆家族乃至美国的脸面。幸亏业主是梅隆家族,否则成本增长之巨将难以承受,他们爽快赞助了工程,使其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进行。

1978年,总建筑面积56000㎡、投资9500万美元的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

国家美术馆东馆

6月1日,盛大的落成典礼,人们蜂拥而至,发现在这片本属古典风格建筑的地盘,破土而出一颗熠熠生辉的现代宝石。新与旧、沧桑与时尚、古典与现代比邻而居,奇妙呼应。人们震撼它设计的精妙,也被建筑师的匠心深深打动。

国家美术馆东馆夜景

国家美术馆馆长说:

我始终是贝聿铭作品的崇拜者。我认为空间与形式是美术馆必需的,人们触目所及的建筑,庇护了生活周遭的一切,一栋丑陋的建筑不可能传达美感。对美术馆而言,美感是最重要的,我认为贝聿铭与我共同达成了目标。

业主保罗 · 梅隆在致辞中表示:

我一生中委托过许多有关艺术的工作,其中最伟大的当属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最终决定贝聿铭作为建筑师是我作的选择,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选择。

东馆铁三角:馆长布朗、业主保罗 · 梅隆、贝聿铭

美国总统卡特来了,高度评价贝聿铭及东馆,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而“这座建筑物不仅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还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原来“丑陋建筑”终于变成“充满几何魅力的经典”。

1978年,贝聿铭出席典礼

紧随而至的1979年,肯尼迪图书馆也竣工了。这一年见证贝聿铭生涯的巅峰荣耀,一夜之间,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美国建筑界宣布本年度为“贝聿铭年”,授予他美国建筑学院金奖、美国文学艺术科学院建筑金奖、罗德岛设计学院校长院士等诸多奖项。贝聿铭荣誉加身,可谓实至名归

如果说肯尼迪图书馆将贝聿铭从优秀建筑师变身名流,那么国家美术馆东馆,则将他从名流推向大师。最终,两座建筑共同奠定他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40年后,当我们重新审视两座建筑,仍然怦怦心动,折服建筑师设计的绝妙。这些发自内心的激动,冥冥中与当年的施工建造形成联接,因为贝聿铭从设计开始,就赋予了它们迷人的魅力与永恒的品质。

05 设计之道:占据专业深度、个人魅力和精神感召制高点,无往而不利

艺术设计没有定论,人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情感好恶,做出评论和判断。建筑设计更是如此,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的交互中,千人千面,无法避免七嘴八舌的质疑、批评、“带刺”的嘲讽,甚至一些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一位立志有所成就的建筑师,都有一颗韧心,一身强大的精神武装,否则将难以在这条路上走远。因为连甲方都不相信你,要去征服更挑剔刁钻的高层大人物,简直是痴人说梦。

人容易为汹涌而喧嚣的外界舆论左右,进而淹没。此情此景,不少人会选择捷径,或就此缴械投降。可关键时刻一旦放弃,接着很可能会是滑铁卢般的惨败。

贝聿铭对自身、对建筑设计有一种坚定而深刻的体认。为此,他除了释放高超而精深的专业力度,还有笃定的自信、耐心的坚持、谈笑风生的魅力、设身处地的精神感召等金石般的品质,都保障并加强了项目最后圆满成功。

在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凡事凡物看得通透,也愈发豁达,这让他在接下来面对更大难坎时,反而可以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地转身突围,笑着走到最后,直到成功那一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丨用一百年的时间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贝聿铭成名作—肯尼迪图书馆背后的故事,比做事更重要的,是做人
102岁的建筑大师,长寿的秘诀只有五个字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骄傲一辈子的不是建筑,而是他的老婆
在海外,他是王一般的中国富N代,甩掉哈佛,征服巴黎,只将温柔留给苏州
他才是真正的东方贵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