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浮脉

浮脉(fú mài)  指脉位表浅,轻取应指明显,重按则脉力稍减但不空虚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主病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多见于感冒及某些急性热病初期。但某些久病阳气虚损者,也可见浮大无力的脉象;脉经曰: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濒湖曰:(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脉象  濒湖曰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  濒湖曰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机理分析

浮脉的形成,多因外邪侵袭肌表,体内卫阳之气抵抗外邪则正气外充,阳气浮越,鼓于表而致脉浮。如《诊宗三昧》所载:“浮为经络肌表之应,良由邪袭三阳经中,鼓搏脉气于外,所以应指浮满。”这表示机体对疾病抵抗力的增加。若里虚血脱,气浮于外,则脉气不能内潜,有如浮荡精败,浮散神消。正如《诊宗三昧》所载:“病久而脉反浮者,此中气亏乏,不能内守。”故脉呈浮大而无力之象,表示机体衰弱,抵抗力低下,心脏极度衰弱,是阳气外脱的先兆。摸到浮脉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而有力。如果表证脉现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若久病见脉浮而无力,摇摇晃晃的,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相兼脉  濒湖曰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鉴别诊断

洪脉与浮脉在浮取时脉体均清晰,其区别是洪脉应指力量常大于浮脉,在中取时脉力并不减弱,反较浮取时增强;而浮脉轻取有力,稍重按(中、沉取)则脉力减弱。

濡脉以细软无力,轻取即得,稍按脉力微弱为特点,实际上是浮、细、虚三种脉象的复合脉,主病以湿、虚为多,可见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理求真》 > 卷一 新着脉法心要 浮脉
脉诊 ‖ 二十八脉与主病【一】
脉象解
什么是病脉?28种病脉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二十八脉及主病
舌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