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缓脉

緩脈huǎn mài)。脈一息四至,來去怠緩。若脈來和緩均勻,為平脈;若脈來弛緩松懈為病脈,多見于濕證脾胃虛弱。《脈訣匯辨》:“緩為胃氣,不止于病,取其兼見,方可斷證。浮緩傷風,沉緩寒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薄,緩弱氣虛。”《三指禪》將脈分為二十七種,并“以緩為極平脈,余二十六為病脈,定清緩脈,方可定諸病脈,精熟緩脈,即可以知諸病脈,脈之有緩,猶權度之有定平星也。”緩脈主濕病及脾胃虛弱。缓脉,去来小快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微风轻柳梢(滑伯仁)。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无有偏胜者,平脉也。若非其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详《玉函经》。

脉象  濒湖曰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主病  濒湖曰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者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虚,缓弱气虚。《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之病。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机理分析

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无力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怠缓不振,脉管弛缓。

相兼脉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左尺缓涩,精宫不及。缓而兼大,则为伤风;缓而兼涩,则为血伤;缓而兼滑,则为痰滞。

鉴别诊断

脉来和缓,一息4至,从容不迫,柔和有力。不似病理缓脉之迟慢纵缓,沉细力弱之感。往来怠缓,脉体纵缓松懈,应指力弱,单位时间内至数并未减少,但搏动频率属正常范围的低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痰通气 遍涉五脏
《脉诊》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略谈湿温病
老中医治脾胃病
呕哕病诸候(凡六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