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战苏俄装甲汽车发展史,毛熊的血液中,永远流淌着钢铁洪流

从席卷苏德战场的t-34再到令整个欧洲胆寒的t-72坦克集群,苏联的钢铁洪流总是能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苏联人对于这种钢铁洪流的青睐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战俄国时期,只不过这一次是以装甲汽车的形式展现出来,当摩托化时代陆续进入各国的时候,俄国却因为自己基础工业的落后而进展缓慢,直到几十年后的二战,苏联红军的机械化也是一种畸形,能供步兵使用的机动车辆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步兵都是步行到达目的地。然而与之不对称的却是苏俄飞速发展的装甲汽车技术,在一战所有的交战国中,俄国的装甲汽车数量位居第一,这种偏爱也为后来红军的机械化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直到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装甲汽车部队都维持着世界领先的规模和技术。下面我们就从时间的脚步,来一寻一战苏俄装甲汽车的魅力。

纳卡席泽的设计

▲纳卡席泽设计的装甲汽车,虽然该战车并没有被大量装备,但是意义重大,其为以后的很多装甲汽车设计好了基础结构,甚至有些装甲汽车就是该车的一个翻版或者仅仅是换了一个更新的底盘而已,据说纳卡席泽装甲汽车曾经在运输回俄国的途中被截留,因此还发生了丢失事故,最后丢失的车辆奇迹般的出现在了德国,下图为其线图

在日俄战争中一位名叫纳卡席泽的军官被残酷的战争所震撼,于是激发了他设计一款能在战场上减少士兵伤亡的武器,但是他的想法和设计并没有被高层采纳,除了掌握实权的高层的固执外,以当时俄国落后的汽车工业也确实很难将纳卡席泽的设计付诸实践。于是无奈的纳卡席泽只能拿着设计到处寻找生产厂商,最终纳卡席泽和法国的“夏隆-吉拉多特-沃伊特”公司达成共识,后者负责新战车的生产工作。在纳卡席泽的构想中该装甲汽车可以掩护骑兵发动攻击,或者是充当一个移动火力点的角色。但是夏隆-吉拉多特-沃伊特公司最终提供的产品却和纳卡席泽的预想大有出入。整车自重3吨,装备一台可提供37匹马力的汽油机,最大行驶速度为56公里每小时,顶部炮塔内装备一挺机枪,备弹2400发。此外该车的装甲只有4.5毫米,这就使得该车的防护较弱。

▲世界上第一辆将武器搬上四轮内燃机车的人是英国的西姆斯,他在De Dion-Bouton四轮车的前轮杆上安装了一挺马克沁机枪作为武器,还为其安装了一个挡板,随后西姆斯就做了改进,在一辆民用车上面围了一圈澡盆状的装甲,并为其安装了两座全方位旋转的机枪炮塔

最终1906年战车运到圣彼得堡,在纳卡席泽的推动下俄军开始了综合测评,并将其纳入了当年的大演习中,同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展开评估,最终的评估结果也算是没有辜负纳卡席泽的一番心血,新战车受到了军方很高的评价,极高的机动,强大的火力,从战地侦查到通讯联络再到配合进攻可谓是样样俱到。缺点就是装甲较薄,并不能提供良好的防护,此外较小的机枪塔也严重限制着火力的最大发挥,但是并不怎么影响最终的量产工作。然而一件突发的事件却彻底的终结了这一切,就在同年纳卡席泽在针对托斯雷平的刺杀中被炸身亡。最终装甲汽车的量产工作也随着爆炸声不了了之。不过好在俄国内部还是有有识之士的,他们顶住压力向国外的厂商求购装甲汽车,但是这些装甲汽车直到数年后的一战才出现在俄国国内。

一战的匆忙上阵

▲俄国从比利时Fondue-CF公司订购的装甲汽车,其实该订单早在1906年就已经存在,只不过等到第一辆成品交货已经是1915年,该车前后装甲为5毫米,侧面为3.5毫米,装备3挺机枪(一前一后一左右活动的配制),但是随着德军对比利时的入侵,这项订单很快就被打断

到了一战装甲汽车开始展现其威力,甚至出现了一辆装甲汽车消灭一支骑兵部队的情况,这时候的俄国人才想到了多年前的纳卡席泽装甲汽车,但是从1906年到1914年这5年间,俄国的装甲汽车发展完全处于停滞的状态,但是落后的汽车工业来不及也不允许他们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装甲汽车,用汽车临时改装手头又没有那么多的车辆底盘,况且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难题。于是对外采购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莫过于英国的奥斯丁装甲车了。英国生产的奥斯丁装甲车不怎么装备本国军队,而是全部提供给俄国军队,这种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一战爆发之前。

▲早期的奥斯丁装甲车,为了应对俄国的路面和维修后勤,这款车辆采用了实心轮胎,并在上面增加了颗粒状的凸起

这款装甲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左右两侧的并列机枪塔,装备一台30匹马力的发动机,装甲厚度为4毫米,但是很快奥斯丁就根据俄国要求开始了改进工作,发动机马力增加至50匹,最大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最大装甲厚度也增加至8毫米,自重5.3吨。不过奥斯丁装甲车对于俄国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提高战斗力那么简单,到了后期奥斯丁装甲汽车的装配工作都是在俄国国内进行的(除了底盘),比如普提洛夫厂负责装配的奥斯丁3型装甲汽车,这也为以后苏联装甲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普提洛夫厂装配的奥斯丁装甲汽车,该车增强了整体的防护,缩小了侧面的观察孔,并为其装配了防弹玻璃,两座并列的机枪炮塔也做了修改,不过这些车辆出现的较晚,更多的是参加此后的俄国内战,直到卫国战争爆发,苏军中还有奥斯丁装甲车的影子。不过普提洛夫工厂的另一款作品当属半履带装甲汽车,针对俄国落后的道路系统,国外厂商提供的装甲汽车普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于是在法国人凯格雷特的带领下,俄国人在奥斯丁装甲车的基础上改进出了一款半履带装甲车,该车基本就是将后部的车轮换成了一对小型履带,最高速度只有25公里每小时,但是其通过性却大大提高,在冬季还可以拆下前轮,换上雪橇提升通过性

为了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俄国人的订单可谓是遍布欧洲大陆,从几辆到几百两,零零星星的各式装甲汽车都有,下面我们就以图集的形式介绍一下这些“万国货”: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的辐条车轮,最高时速可达惊人的96千米每小时,这种铆接车辆的最大装甲厚度为8到9毫米,自重3.6吨,刚开始这款装甲车的顶部几乎是敞开的,后来海军型号增加了一个小炮塔,武器为一挺“维克斯”轻机枪,一战爆发后英国人只交货了18辆

▲英国兰开斯特装甲汽车,和海军型的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基本相似,前轮采用了独立悬挂,车首装甲带有一定的倾斜,一战爆发后英国只交货了36辆

▲法国标致装甲汽车,该装甲汽车的性能平平,装备一门37毫米炮,装甲厚度只有5毫米,值得一提的是俄方订购的150辆全部到位,也算是俄国装甲汽车订购中少有的守信

▲德国埃尔哈德装甲汽车,有意思的是俄国人还从死对头德国人那里得到了一批装甲汽车,1917年俄国的局势让德国人改变了对俄态度,该车自重9吨,装备多挺机枪

艰难起步

虽然从国外采购可以满足一时之需,但是很多公司并不能按量交货,所以战争开始以后俄国人就谋求自主生产装甲汽车,但是以俄国贫弱的汽车工业更本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于是俄国设计师就从已有的装甲汽车或者是汽车底盘上面打主意,改造或者是研制了一批装甲汽车。在上文提到的比利时Fondue-CF公司的装甲汽车的基础上,俄国设计师巴拉托路波夫就改造了两款装甲汽车,其中一款装备一门37毫米半自动炮,一款装备3挺机枪(两前一后的配制),但是随后的测试表面这两款装甲汽车的车轮太小,发动机容易过热,而且重量太大,在疏松的土质路面上很难行驶,最后俄国人废物利用,将一部分车辆用于训练乘员,一部分车辆干脆将轮胎换成了铁轨用的车轮,将其改造成了装甲列车。

▲俄国设计师改造的两款装备不同武器的装甲车,但是这些车辆机动性极差,不适合在俄国土质路面上行驶

到了1915年,一位名叫姆格布罗夫的骑兵上尉设计了一款装甲汽车,这款战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倾斜装甲,整车前部采用了大倾角的装甲设计,使得该车看上去十分的紧凑,该战车采用了雷诺汽车的底盘,装备两挺轻机枪,发动机可以提供30匹的马力,最大速度只有可怜的12公里每小时,其大量使用的倾斜装甲可以在减少钢材用量的情况下增加战车的防护能力,不知道姆格布罗夫是不是有心设计的,但是这一设计理念却领先于那个时代至少十几年。但是就整车来看该装甲汽车毛病和不足还有很多,顶多是俄国装甲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块垫脚石,就在姆格布罗夫全身心投入后续的研制工作时,这名骑兵上尉在一次战斗中阵亡,直接导致了该战车的流产。此后很多俄国设计师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甚至有专门为俄国量身打造的半履带装甲汽车,但是这些设计要么停留在图纸上,要么只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并没有进入量产阶段。

▲姆格布罗夫装甲汽车,看来倾斜装甲的影子早在坦克还没有诞生时就已经出现了

此外不论是向外订购的装甲汽车还是自己改装的装甲汽车,火力顶多也就是37毫米小口径火炮,在面对一些野战工事时几乎无能为力,于是俄军一直都在寻求设计一款能够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装甲汽车,在试验了45毫米、57毫米等口径火炮后,设计师发现其威力和射程都明显不足,但是现有的76毫米火炮整体重量又似乎不太可能可能搬上装甲汽车,最终他们找到了一款极其合适的折中品—M1910要塞炮,这款由普提洛夫工厂打造的要塞炮虽然威力比其他等口径火炮小,但是其重量和尺寸都较小,非常适合安装在装甲汽车上面。但是受到车体的影响,该战车的76毫米火炮射界有限。

▲俄国人设计的普提洛夫-加福特装甲汽车,所谓“一炮遮百丑”,凭借着强大的火力,该战车赢得了军队的大量好评,在面对其他国家的装甲列车或者是野战工事时该战车往往能发挥奇效,但是其他性能就显得比较落后了,尤其是机动,下图为该战车的三视图

下图为提供底盘的加福特汽车,俄国人采用的是M68和M69两种型号的底盘,两者在结构上并没有任何不同之处,就是长短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为其寻找一个合适的车体了,最终设计人员将目光放到了美国“加福特”汽车的身上,该装甲汽车的装甲厚度从6.5到9毫米不等,整车自重大约10吨,与之相不匹配的则是贫弱的机动,一台发动机只能提供30匹的马力,最大行驶速度只有可怜的12公里每小时,在火力方面除了那门独占鳌头的76毫米炮外,该车还在两侧各装备了一挺轻机枪,同样受到车体的影响,只能向前方和侧面射击。这样一看该车的整体性能很一般,武器的效率低,机动性差、装甲防护也一般,而且造价还比较高。但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普提洛夫-加福特为世界装甲车发展留下了别样的一笔,这一点倒是和二战的KV-2重型坦克很相似,毕竟口径即是正义!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战中的装甲车
美军为装甲战车打造“移动4S店”相比二战进步太多!
一战俄国奇葩武器之装甲车(上)
二战日本战车纵览
二战日军装甲车
二战太平洋战场:日军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大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