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硬读《柳如是别传》之缘起(二)
硬读《柳如是别传》之缘起(二)

作者说写这本书,专门考证柳如是即河东君之本末,起自初访半野堂前之一段因缘,迄(qì)于殉家难后的附带事件,然后里面会详述柳如是与陈子龙、程孟阳、谢象三、宋辕文、李存我等之间的关系。

之后作者感叹自己又老又盲写这本书的难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写完,有感而发写了几首诗。

至此,你我可能认为此章可以结束了。但大师不这么想,顺笔而下,就写“十年以来继续草钱柳因缘诗释证,至癸卯冬,粗告完毕。”显然,缘起写到这里,书已经写完了,不过是回头再补写这一部分,这缘起即是序,又是跋,又是缘起,反正不是寻常结构。

接下来,作者说是略述本书的范围及义例。你如果只信下面写的是范围和义例,就和我当初认为缘起只是起因一样,就大错而特错了。

 

说到义例,可能就是作者讲讲他以诗文证史的方法,其实在这之前,作者就露了一手。

虽然这本书写柳如是没错,但我认为还是不要老惦记着书名叫《柳如是别传》,而因是《钱柳因缘诗释证》。因为文中会出现大量的诗,作者也经常忍不住来几首,缘起没写多少,已经插入不少作者自己的诗了,其中为了解释作者自己的诗中一句“东海南山下潠(xùn,释义为喷水)田,就其来源来了一番考证,归庄归玄恭(前文我录过他的简要资料)曾送给钱谦益一春联: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

阮吾山(阮葵生(17271789),字宝诚,号吾山,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乾隆壬申科举人,辛巳会试以中正榜录用,以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历任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刑部右侍郎,是清代乾隆时期有成就的诗人、散文家和法学家。主要作品有《七录斋诗文集》及《茶余客话》。)就骂钱谦益无耻丧心,必是这笨老头自己写的,怎么可能是归庄送的。

作者在此解释,一个表面看起来豪无特别,一派奉承的对联,其实是来自庚子山的《哀江南赋》中的句子,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以“秦庭”“周粟”的典故来惋惜钱谦益,也有为共同处境惺惺相惜之意。当然言外之意是说阮吾山没见识。

至于庚子山,就是北周的庚信,我也学陈寅恪,不能过多解释了,不然他的书就没法写了,我的笔记都没法写了。

 

我虽只读了《柳如是别传》二十来页,这套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一二二四页,但已经收起随便之心,大生敬仰之情,全然没有和老S,张老师,孙老师他们喝酒时不尊尊长,大放厥词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状态了。当然,我还是要控制这种崇敬之情,不能太拘紧,还是要紧扣主题的硬读,以轻松蒙懂的态度来读他。

作者所说的义例,表面的意思好像就是我接下来怎么写,举个例子介绍一下的意思。有了之前我还没看几页,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导致自讨没趣,所以现在这还是要细细看的,大师是不舍得废话的。

作者喜欢钱谦益是因早期看过《牧斋初学集》,而这本书和本书经常提到的《牧斋有学集》都是由其族曾孙钱曾(前已录其简介)所注,而钱曾也可以说是钱谦益的弟子,所以他的注不得不重视或是第一手资料。我不知作者对柳如是的喜爱到什么份上,但是不管怎样,花费如此大的心血写这本书,肯定不浅,而钱曾却在钱谦益死后,带领族人逼死柳如是,大师就算胸怀若谷,但肯定也有爱憎吧。

就算抛开个人情感不谈,大师也应对钱曾不满,因为钱谦益的诗如果涉及到柳如是,钱曾大部都不加注释,而且同时代的其他人的相关记录也难保存到三百年后,这就导致后人理解的难度,陈寅恪觉得自己应当用心补缺,如果不这样,作者之后的人不就更难理解了吗?这又回到缘起了。

作者又提到一个人,并有其小传:陆贻典,字敕先,号觌庵。自少笃志坟典,师东涧(钱谦益),而友钝吟,学问最有原本。钱曾注笺东涧诗,僻事奥句,君搜访佽(cì, 帮助,资助。)助为多。

作者也认为陆敕先帮助钱曾不少,但是钱曾无识,有负钱谦益重托,责作不在陆敕先。

至于钱曾怎个不行,如果钱曾行的话,我陈寅恪就不用费劲巴拉的写这本书了。第一,钱曾是当时的人;第二,钱曾和钱谦益来往密切。这都不好好作注,给后人留下一堆难题。当然陈寅恪也说,作注并不容易,指望钱曾是不行的,不仅仅是因为此人心胸小,是他能力不够。

 

凭什么说钱曾能力不够呢,作者举一例,先说明注释诗中古典,知道其正确出处之难。

北宋熙宁初年,张(shàn)给王安石新居落成写诗道贺,王安石和之,诗中有“功谢萧规慙(cán,同惭。)汉第,思从隗始诧燕台”。王安石把这首诗给陆农诗看,陆说萧规曹随,高帝论功,皆摭故实,而“请从隗始”,初无恩字。王安石笑着说,你问得好,韩退之斗鸡联句有“感恩从隗始”。若没有根据,怎么能和上句的功字对上呢。

是不有人不明白这个例子怎么就证明知道用典真正出处的难度呢。“萧规曹随”好理解,恩从隗始,陆农诗认为是化成语“请从隗始(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但这里没有恩字啊。原来他不知道韩愈有“感恩从隗始”这句。所以王安石笑了笑,若没有恩字,当然就对不上功字了。

 

作者又举一例,再说考证之难。

柳如是,钱谦益等的《东山酬和集》里有《河东君次韵答牧斋冬日泛舟》中有“莫为庐家怨银汉,年年河水向东流”的句子。

其最初的出初应该来自《玉台新咏》里的“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庐家兰室桂为梁”,“头上金钗十二行”,“平头孥子擎履箱”,“恨不嫁与东家王”等句。第二出处应该是李义山(李商隐)的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庐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这两个出外当然是对的,但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因为同是《东山酬和集》中有钱谦益的《次韵答柳如是过方山堂赠诗》有“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这与李义山的诗又接上了。还有钱谦益没见到柳如是之前,在他的《牧斋初学集》里的《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七首》之三就有,“兰室桂为梁,蚕书学采桑。几番云母纸,都惹郁金香”。还有同书中的《永遇乐?八月十六夜有感》有“银汉红墙,浮云隔断……单流海燕,东流河水,十二金钗敲折……”

很容易看出,柳如是的诗与钱谦益的诗是密切关联的,钱曾只注其一,而避开柳如是,当然就不能注释清楚了。可见无德之人,才亦受损不是乱说的,客观存在。

 

十一

在本章的快结束部分,作者提到我前文小介过的沈雄沈偶僧。清朝诗人袁景辂字朴村写过他的小传,先借别人之口,周勒山云,偶僧覃思著述,所辑诗余牋体,足为词学指南。其自著绮语,亦超迈不群。之后袁自己又说,偶僧从虞山钱牧斋游,诗词俱有宗法。

对于这点,作者是不同意的,作者认为偶僧是牧斋的弟子,诗是牧斋所擅长的,但是词就不见得。偶僧在自己的书《古今词话》的《词品》上有“钱谦益曰,张南湖少从王西楼刻意填词”。如果袁朴村说的没错,偶僧的诗词与师门有关,则应不是他师父钱谦益教的,应该是师母柳如是教的。作者当然看过钱柳的词,他说柳如是的词明明胜过钱谦益。

柳如是还好书法,绘画。现在据说还有不少她的真迹,而钱谦益明显在这方面不如柳如是。作者打了一个比方,同样是才子才女,如果拿他们和赵子昂管道升相比,柳如是没有问题,但钱谦益就比不上赵子昂了。

作者最后补充说,他能看到的并不是钱柳二人所有的作品,评价只是针对能看见的作品来说的。

但作者其实还是想坚持自己的观点,找到王昶选的两首沈偶僧的词,认为与河东君身世人品符合,又找出《东山酬和集》中钱谦益的诗,再加上柳如是的词相互印证,觉得之间相互关联,大可玩味,恐非偶然。

再废话一下,作者是写他们三人之间关系密切,既然钱谦益的词不好,自然沈偶僧更多是得益于柳如是了。

 

十二

缘起只有十五页,可能一万字不到,差不多是全书的百分之一。但是里面涉及的人、事、诗就让我疲于奔命。就算眼里再没有大师,也不得不越来越佩服人家了。

如果再仔细读第一章,我想会越来越没有信心看完整本书了,所以只能硬读至此,至此种地步。如果能够,当然是大言不渐,有机会把硬字换成细字多好。

从本章字面上我粗浅认为作者写本书的起因:

1.喜欢钱谦益的作品,继而喜欢柳如是作品。

2.钱柳的作品注释有补充的必要。

3.钱谦益和所学与作者有共同之处,作者与其有相惜之意。

4.钱柳所处的时代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相同之处。

5.钱柳时代的确英才辈出,作者遍览历史和他们的作品,并且中国文化是有传承的,自己古文学识也可以在此充分发挥,且有感需发。

题外,道听途说,不足为据,供大家参评。

1.陈寅恪亦是唐史专家,他认为唐以前亚洲是以突厥为代表的,当李世民灭突厥后,亚洲才以汉人为代表。但明清之际反着来,汉人被打败,所以陈寅恪不能只研究胜利,不研究失败。

 

2.有人说当时的台湾和如今的台湾何其相似,柳如是的反清复明的行动的一大重点便是支持郑成功攻打金陵,所以陈寅恪借古喻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荐|刘梦溪: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上)
《柳如是别传》开篇仿《红楼梦》
再读《柳如是别传》
读书札记21陈寅恪“咏钱、柳诗”27首汇读(14~9)|陈寅恪
柳如是如何成为秦淮八艳之首(下)
青山见我应如是--读一代名妓柳如是传奇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