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河千年人文历史沿革



香河千年人文历史沿革

 

元明清至今,国家定鼎幽燕,香河地近京畿,为神京左辅,地埒丰岐,水同灞浐,依首善之区,风教易行,故史越千年,民风淳朴,文化深厚。

太昊伏羲三皇治世的上古时代,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香河境内就有人类聚居生息(1986年五百户镇孙小营村窑地出土石斧,形如鹅卵,一端有刃,为新石器时期文物)。

黄帝时,天下分九州,泉州处冀州东陲,香河属古泉州地。

夏朝,县境属于冀州(1993年刘宋镇庆功台遗址出土灰陶罐、折肩鬲、金臂钏,确定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

商朝,县境属于幽州(1986年刘宋镇八户村遗址出土部分陶器,确定为夏家店文化遗物,夏家店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夏商时期重要的青铜时代文化)。

西周时期,封召公于燕(都蓟,今北京),香河县境属燕国。

  春秋、战国时,香河为燕地(五百户镇兴隆庄遗址出土绳纹砖、陶器等物,确定为春秋战国和汉代文物;蒋辛屯镇苍头官坟遗址出土陶器、筒瓦、人骨,确定为战国至汉代墓葬遗址)。

  秦并六国,建三十六郡,划燕地为上谷、渔阳二郡,此时香河境内属渔阳郡。秦汉时期,县境内已有完整兵马通道,自陕西去山海关兵马驰道通过境内。公元前222年,秦国大将王贲拔辽东,灭亡燕国,曾于此地屯兵戍边。

  西汉,置雍奴县,香河为雍奴县东北境地,西汉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香河在不同时期分属燕国和幽州渔阳郡、广阳郡管辖。

东汉,属幽州渔阳郡。幽州并冀州,属冀州渔阳郡。《后汉书张堪传》载:东汉初年,张堪任渔阳太守,征集民工,修渠导狐奴(今顺义县东北)之水入雍奴县境(今香河县东),种稻八千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乱枝,麦穗双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至今张堪在香河地区开垦的农场遗迹尚存,其开凿的大渠,称为白露河,渠南大村镇叫渠口镇,渠北村镇叫北渠口,张堪督耕住过的小村叫渔阳院。

三国,为曹魏之领地。《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为了北征袁尚和乌桓,令董昭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用于进军作战与军需供应,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大破乌桓于辽东,从此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自幽州通向天津流经香河的泉州渠即今北运河前身。

西晋,隶幽州燕国。

东晋,十六国相互争战,纷纷建立割据政权,此地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燕辖地。

  南北朝时,属北魏幽州渔阳郡。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东、西魏,属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隶北齐东北道于渔阳郡。承光元年(557年),改隶北周幽州(总管府)渔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渔阳、燕郡,属幽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涿州。

唐初,高祖改郡为州,至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雍奴县为河北道幽州都督府(后升大都督府)之辖县。唐太宗贞观十八年东征高丽时,诸路陆军集于幽州,途经此地,留下安平镇、义井村等地名,并敕建大安寺。天宝元年(742年),复设郡领县,雍奴县改称武清县,香河属范阳郡武清县地。

五代乾元元年(923年)李存勖称帝,遂属后唐。

后晋天福元年、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此地属契丹。辽于武清县孙村置榷盐院,为贮盐新仓。后居民集聚,质实朴茂,渐成井肆,遂由武清、县、三河划出部分地域置淑阳郡,隶南京道析津府。又《日下旧闻考》,辽于孙村置县,县东南滨水,多栽芰荷,夏秋之间,其香馥郁,因名香河。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攻克辽南京(今北京),香河属金。宣和五年,金以燕京(辽称南京)及涿、檀、易、顺、景、蓟之地还宋,香河随之归宋,徽宗赐名清化县。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尽取燕山府及所属州县,清化县复名香河县,属中都路大兴府。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东京掳徽宗北上,于香河刘宋镇境内留住,得名留宋,后改刘宋。宋徽宗赵佶于此地作《望仙乡·北行见杏花》一词。

金大定十二年(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划香河境东部15000户置宝坻县。承安三年(1198年),宝坻县升置盈州,香河隶之,后盈州废,仍属中都大兴府。

元太祖十年(1215年),克金中都(今北京),香河始归元之属地。至元九年(1272年),属大都路大兴府。至元十三年,升阴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县镇)为州,香河县属大都路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郭守敬治理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香河水运日盛。

明洪武元年(1368年),香河隶属北平府(今北京)。洪武十年二月至十三年二月,香河县归属州。永乐元年(1403年),属北京行省顺天府,永乐十九年(1420年)改属京师顺天府。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十万绕过山海关防线,攻陷遵化、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县,兵锋直指京城,袁崇焕驰援,德胜门、广渠门大战之后,皇太极下令分兵回掠,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清军挥师东进,由通州经香河进攻永平(今河北卢龙),返回沈阳,史称“己巳之变”。香河知县任光裕死节。《明史》记载,“是时,列城以死事闻者,更有香河知县任光裕、泺州知州杨。光裕赠恤如还醇,赠光禄少卿,并任一子”。

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直隶省顺天府。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顺天府设四路厅,香河县属东路厅。清初圈地,境内多为八旗屯牧之地,其民广为清室佃人。

乾隆年间,刘宋镇刘宋村人邓殿奎,改革木板大鼓“小口”派唱法,将一板一眼的单一板式改为慢板、平板、垛板等多种演唱板式,并吸收了京剧西皮快板唱腔,用在《华容道》、《古城会》等段子的结尾处演唱,被称为“二簧柳儿”(京剧在河北称“二簧”)。这种新腔在北京演唱时,因是京东乡音,故被京城人称作京东大鼓。邓殿奎成为京东大鼓奠基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于北运河与青龙湾减河交汇处建造石闸一座,乾隆赐名“金门闸”,亲笔题诗一首《御题金门闸》:“金门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涨沦。通策略同捷地闸,大都去害贵抽薪。”清代金门闸现存南、北两处闸台。红庙金门闸的营建是我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反映,闸的设计、选址、取材与施工均体现出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

咸丰元年(1851年),敕封安头屯中幡为“重兴老会”,咸丰帝御书幡面“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乾隆十六年,曾诏令敕封安头屯中幡幡面一对,“龙翔凤舞”、“人神共悦”)

1912年(民国元年),香河县属直隶顺天府。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香河属之。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将京兆并入河北管辖,香河属河北省。

民国年间,香河文化名人层出不穷。

张策(1866-1934),字秀林,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是民国时期的武林巨星,人称“东方大侠臂圣”。张策是继形意拳孙禄堂,八卦掌董海川,太极拳杨露禅、杨健候之后,又一大重要拳种创始人。1928年张策被张作霖请到沈阳做保镖;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到奉天国术馆任副馆长;9·18事变后在北平国术馆任教;1933年夏,国民政府邀张策赴南京任国术考试副总裁判长,之后张策在中央国术馆留任。时至今日,五行通臂拳仍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王乐亭(1895-1984),安平镇王指挥庄人,全国著名老中医、针灸专家,曾任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在中国医学界人称“金针王”。自1930年始行医50余年,独创用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七诀,使很多因外伤下肢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有《中医针灸学》等著作,被英国皇家医学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英国皇家图书学会吸收为会员。



   郝寿臣(1881-1961),蒋辛屯镇五百户村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在我国京剧界独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与候喜瑞、金少山并称净行三杰,郝派对我国京剧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前曾任北京戏曲学校校长,挖掘出许多久佚的传统剧目,上演过无数著名京剧曲目,尤以扮演曹操出名,人称“活曹操”。郝寿臣的京剧艺术,特别是勾脸经验艺术被国家视为京剧艺术精品,郝寿臣是我国京剧界花脸艺术一代宗师。



   李宝岩(1919-1978),原名李克敏,蒋辛屯镇北吴村人,曲剧创始人,在曲剧的近百个剧目中,经他参与编、导、演的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三十余出,如《杨乃武与小白菜》、《骆驼祥子》、《苦菜花》,以及1976年配合抗震救灾的剧目《震不倒的红旗》等,均受广大群众好评。

王殿佐(1874—1976),艺名王德一,安头屯镇铁佛堂村人,西路评剧创始人之一。演唱的剧目主要有《夜审周子勤》、《告金扇》、《黄爱语上坟》、《花魁从良》等。

1919年(民国8年),北务屯村石永澄(1892-1969)所著《静电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内容丰富,研究电学者争相订阅。石永澄一生著述颇多,除《静电学》外,还有应用力学、材料力学、强体力学、动力学、静力学、金属力学、天体力学等科学领域的著述,造诣颇深,在学术界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安厚斋(1861-1946),蒋辛屯镇岭子村人,他在景泰蓝工艺基础上,创出新烧制法,名为宝华蓝,制作各种勋章、奖章、炉、瓶、钟、鼎等精美绝伦,名驰中外,给国家节省大量开支,填补了中国工艺品制造上的一项空白,农商部和国货展览会均得优奖。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1917年,安厚斋当选为北京市商会会长。1935年,香河事变,被武桓委任代理县长。事件很快平息,其代理县长7天后被迫下台。

周文山(1872-1960),钱旺乡马坊顶村人,二十世纪初期,从卖冰糖葫芦中受到启发,创制出夏天不粘不化的冰糖块,后不断改进工艺配方,添加各种鲜果汁、色素及香精等,制成甘香爽口、形状各异、装潢精美的水果糖,并于1930年前后在天津办起老茂生糖坊,后又在济南、沈阳、长春设有分号,老茂生的水果糖成了红极一时的名牌产品,行销全国各省,还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老茂生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制糖产业。

张中行(1909-2006),原香河县河北屯乡(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石庄村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胡适、周作人的学生,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因80岁后开始出版《负暄琐话》、《流年碎影》、《顺生论》等100余部文史哲著作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文坛老旋风”、“北大四老”、“布衣学者”。其《顺生论》出版后,一时间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人生哲学著作现代版的《论语》。他曾与著名作家杨沫育有一子一女,在香河生活数年,终因信仰不同而分手。杨沫小说《青春之歌》创作原型源自香河,其反面人物余永泽以张中行为原型。



   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原香河县城关镇(现为淑阳镇)西北街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1948年4月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曾收录入小学《语文》课本。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成为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

1933年(民国22年)5月21日,日军入侵香河县城,旅部设在西街路北(今一小西侧)并向城西开炮40多发,22日国民党北平政务委员长黄郛答应日方提出的投降条件。26日,日军撤出香河县城。

1935年(民国24年),10月20日至23日,汉奸武桓在日本宪兵支持下,纠集3千余人手持白旗,冲入香河县城,赶走县长赵钟朴。自立所谓“县自制政府”。10月13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与日使馆武官高桥坦就“香河事变”达成最后解决办法,由通县战区保安一总队张庆余部接管香河防务,梁季述任县长。震惊中外的“香河事件”(又称“白旗事件”)是日本制造的华北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次日本人与汉奸勾结制造的反动事变。

1941年至1945年8月,冀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迅猛发展。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成立了联合县民主政权。

  1944年11月,香(河)、武(清)、宝(坻)联合县成立,香河东、南部地区隶冀热区行署第五专属(1946年改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八专属)领导。

  1945年1月,香河县西北部地区属通(县)、三(河)、香(河)联合县,隶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四专属。

1946年1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联合县撤销,恢复原县制。香河属冀东区(行署)第十八专属。7月29日,轰动中外的“安平事件”发生在县内安平镇,国、共、美三方在此开会调停,谈判遗址在香河中学礼堂。

1948年7月,香河解放。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香河属河北省通县专区。

  1958年4月,通县专区撤销,香河改属唐山专区。同年11月撤销香河建制并入宝坻县。

  1959年6月,仍属唐山专区。随后地市合并,改隶唐山市。

  1960年3月,改属天津市。

  1961年6月,天津市所辖宝坻(含香河)等县划归河北省天津专区。

  1962年6月,恢复香河县制,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1967年11月,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香河改属天津地区。

  1974年1月,天津地区改称廊坊地区,香河属之。

1988年3月,廊坊地区改廊坊市,辖香河至今。

1980年代,以儿童文学为代表的香河文学艺术创作蓬勃发展、独放异彩,在全国赢得了“南有江阴,北有香河”的美誉,被称为“儿童文学县”。香河作家群代表作家有赵金山、尹玉如、张玉清、李树松等,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儿童文学个人专著36部,累计发行30余万册,在全国多家儿童报刊公开发表作品900万字。有17部作品获得省以上儿童文学奖,4次获得“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北省作协分别于1999年、2007年两次在香河召开全省儿童文学座谈会。

张玉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先后出版了《青春风景》、《少年行》等十余部作品十二次获得省以上奖励。其中《小百合》、《风景》等被翻译到日本,日本文学评论家笠原肇先生亲赴香河专门研究张玉清其人其作,回国后出版了《玉清研究》等书。

1998年,家具城开始建设,现拥有单体家具城30座,专业家具展厅50个,营业面积220万平方米,规模居北方最大、全国第二。城内参展企业1万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1500余个,产品覆盖整个中国北方,并远销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著名家具城”、“全国十大家具卖场”、“中国家居产业最具价值卖场品牌”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1992年,第一城开始建设,由中信国安集团投资兴建,总投资61亿元,占地3320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按照明清北京城垣格局,采取“缩地不缩景”建设原则,22座错落有致的城楼镶嵌在5公里长的空腹城墙之上,是一座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会议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被国家确认为4A级风景区,先后承办过国际金融论坛年会、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为香河赢得了“中国北方会展名城”的殊荣。



  


        


      



  1992年11月24日,88岁高龄的淑阳镇胡庄村周凤臣老人(俗称香河老人)停止了心跳与呼吸,1995年演化成“金刚琉璃体”,到现在老人遗体在常温下不仅不腐,而且自体内发出芳香的气味。香河老人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纷纷探讨香河老人特异生命现象之谜。



  


  1997-2012,香河县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1998-2008年,香河县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2001年6月5日,香河县被评为“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县”。

2003年,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美食大赛现场展示了香河肉饼的制作手艺。其后,北京电视台八方食圣栏目组,来香河录制香河肉饼美食节目。香河肉饼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突厥饼。后来这种做饼方法传到回民地区。哈姓回民移居香河,哈家肉饼店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做出来的肉饼肉馅均匀,饼皮薄如纸,口感外脆里嫩,深受人们喜爱,纷纷慕名前来品尝。如今,香河二百余家大小饭店,店店有香河肉饼且成立了几家香河肉饼培训学校,香河肉饼成为香河的专利特产。




  


   2004年,香河县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2005年,中央电视台11频道《过把瘾》栏目制作了戏曲专场《走进香河》。

2006年6月,国务院残工委召开第三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我县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7年,香河被中国家协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中国北方家具商贸之都”称号,家具城成功入选“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和“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等明星榜单。

2007年,大河各庄竹马会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马会在乡里间独树一织,新颖别致,文武兼备,远近闻名,历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解放初期,也曾与本县、邻县同期换会十八档,成了当时的花会中心。1986年春节应邀两次进京,参加了在龙潭湖举办北京市第三届民间艺会“龙潭杯”大奖赛,与来自辽宁、山东、上海等地八十七档花会进行了角逐,荣获表演奖(二等奖),并受到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专题报导和好评。

我县的民间花会在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会种多达100道,包括中幡会、竹马会、高跷会、灯官会、狮子会、小车会、地秧歌、少林会、五虎棍、梅花班、坛子会、吵子会、大头会、龙灯会、十部贤会、莲花灯会等,参与活动人员达5000多人。出现最早的民间花会当属竹马会,声名最响的当为中幡会,最有趣味的当为灯宫会,流传最普遍的是秧歌和小车会,几乎遍及境内各村镇。

2007年,花丝制作、珐琅镶嵌制作技艺入选廊坊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河县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其中以花丝、玉雕、珐琅镶嵌产品最为出名。

香河县花丝首饰制品于民国前多为宫廷所专用。自民国开始逐渐转向民用,并向国内外行销,其工艺由传统叠、垒、编、织发展到镶宝、镀金、烧蓝、点翠等8大类,产品花色也由百余种增加到5000多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金银手镯、戒指、耳环、别针、纽扣等首饰为代表的花丝系列制品发展迅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不断提升,1990年全县从事花丝首饰生产有10余个厂家,其规模以香河县爱宝首饰厂为最大。1972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花丝宫灯,就是花丝厂所制。其花丝首饰,以工艺精细,花色品种多,质量信得过,在国际市场赢得了“东方首饰一枝花”的赞誉,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玉石雕刻产品主要出自渠口镇店子务村,有人物、山水、花、鸟、兽及玉瓶、玉炉等,其生产的大型玉雕“华夏之魂”被香港世界工艺博览会评为“百花奖”,已远销日本。代表作是巨型玉雕“九龙壁”标志着其雕刻工艺达到了最高峰,该玉雕采用国内最精湛的百宝镶嵌,纯手工制作工艺,历时一年多方告竣工,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巧夺天工的大型玉制精品。1993年制作的巨型玉雕壁画“永恒的长城”现已被美国世界博览会收藏。

珐琅镶嵌1972年开始制作,后形成规模。其中以景泰蓝工艺著名,品种有景泰蓝瓶、观音瓶、鸟兽制品、盆景、小件珐琅、首饰和脱胎珐琅瓶等。新华珐琅制品有限公司是县内最大的珐琅生产厂家,公司成立于建国初期,为国家外贸出口创汇的先进企业之一,北京景泰蓝的重要出品基地。公司生产的工艺品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图案华丽多姿,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2008年,安头屯中幡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安头屯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幡会)”。

2008年全国通臂拳交流大赛暨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上,香河选手包揽全国大赛前三名。

2009年10月,香河籍运动员李雪妹,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自行车女子500米计时赛中,以33秒898的成绩超越亚洲纪录,打破全国纪录,夺得全运会首金,也是廊坊籍运动员参赛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全国运动会金牌。

2008年,我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2009国华影视基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评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投资5.6亿元建设完成了8个封闭式摄影棚,汇集了东西琉璃厂一条街、松竹斋、荣宝斋、明清街、皇室、王府、民国街道等古建筑群。基地与国内多家知名影视机构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承接了电视剧《家有儿女(第五部)》、《神话》,电影《赵氏孤儿》、《太极拳》,参与联合摄制《狼烟北平》、《百年荣宝斋》、《徐悲鸿》、《辛亥革命》等影视作品。

   
   

2011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团体赛,香河县京剧戏迷俱乐部表演的《红灯记》选段《痛说革命家史》荣获团体银奖。

2012年我县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中幡文化之乡”暨挂牌“中国中幡文化研究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廊坊北三县政区沿革志
香河快递公司电话大全
说说香河县的来历
河北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位于北京、天津之间!
萧太后运粮河的前世今生
香河老人·神奇的土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