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士大夫要接受怎样的“通识教育”
[摘要]曾国藩说,自己在学问上一无所成,然而,对于读什么书,如何治学,却是略知门径。
曾国藩
余英时先生尝作妙譬,谓自读书治学而言,曾国藩没有走“专家”的道路,而是完成了自己的“士大夫之学”,庶几等同于西方的“通识”教育。渊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通识”教育,与中国传统“士大夫之学”一样,皆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高理想,而不仅追求精于一艺的专业成就(广西师大版《余英时文集》第九卷)。不贤识小,谨就所知,对这个题目发一些谬论。
单日读经、双日读史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中进士,点翰林,随即衣锦还乡,在湖南打了大半年的“摆子”与“秋风”。打摆子,谓此身已是金马玉堂中人,在家乡地方待人接物,架子很大,口气不小,颇有不可一世之概;打秋风,则谓从亲戚、朋友、乡绅、土豪与地方官处,收到不少红包,吃了不少酒席。二语皆国藩自道,不是诽谤。
在家耍一年,他才到北京正式上班。从此,他才真正明白长安居大不易的滋味。缺钱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赘,发现自己学问不够才是最令他苦恼的事情。当然,能在严格而艰难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年未而立做了翰林,成为传统中国的精英,已经很不容易。所谓学问不够,不是说在当时四亿国民中,他水准如何,而是看与在京的精英比较,他水准如何。很不幸,国藩自觉不佳,生怕再不努力就要失了“词臣体面”。
余先生的老师,近代学者钱穆先生,在民国二十四年写了一篇《近百年来之读书运动》,解释清代道光朝以来读书风气的变化,特别选取陈澧、曾国藩、张之洞、康有为与梁启超为代表,介绍并点评他们“对后学指示读书门径和指导读书方法的话”。曾国藩在五人中官爵最高,事功最大。钱先生是博学而高明的学者,谈的又是读书问题,特意把曾国藩列进去,可以想见,国藩在发现自己学问不够以后,“困知勉行”,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凡人读书皆有课程,国藩也不例外,用他的话说,就是“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日子怎么分刚柔,难道是硬一天,软一天?非也。解释很简单,就是单日与双日。不过,不是初一单初二双这样的单双,另有讲究。古代以天干计日,如甲子日,甲是天干。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这五个天干居于奇位,属阳刚,故称刚日,也就是单日。乙丁己辛癸,居偶位,属阴柔,故称柔日,也就是双日。日别刚柔,最早大概见于《礼记》:“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单日读经书,双日读史书,这是曾国藩读书课的基本日程。
经书与史书,是泛称,具体是哪些书呢?国藩认为,必读的四书五经以外,还有一些不得不读,要认真读反复读的书,其中以《史记》、《汉书》、《庄子》与韩愈全集最为重要。《史记》、《汉书》与《庄子》,几乎是所有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而韩集也列为必读,则体现了国藩个人的兴趣。国藩的朋友发现,在写重要文章,甚至写奏摺之前,国藩会随手抄起一册韩文,翻来覆去的看,直到看出了灵感,才开始写自己的文章。可见韩愈对他十分重要。
此外,还有四种必读书。先说《资治通鉴》、《文选》与《古文辞类纂》。《通鉴》是编年史,从先秦讲到五代,是国藩“柔日读史”的主打书目——他也买了二十三史,只是不如《通鉴》读的熟。《文选》是先秦至南朝的古代文学选集,《古文辞类纂》选录从战国到清代的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散文),二书也在传统读书人的基本书目,不必详说。值得多说两句的是国藩自己编选的《十八家诗钞》。从曹植到元好问,从魏晋到金朝,国藩选了十八位大诗人的六千馀首诗,本来只是“私家读本”,后来也出版了,供世人参考。
以上是必读的八种书。然而不能只看必读书,还要看其他书,只是典籍浩如烟海,该看哪些人的哪些书呢?这就有个读书门径的问题。曾国藩说,自己在学问上一无所成,然而,对于读什么书,如何治学,却是略知门径。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也不知道到底学问是怎么回事,学术是怎么回事。一个人会不会读书的关键,就是这“略知门径”四个字。当然,略知门径之后,是不是能够登堂入室,这个就有幸有不幸了。不过不知门径却能登堂入室,这就是天方夜谭,不可信从了。国藩对读书门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因为他的自觉,钱穆才将他列为近代读书的代表人物。读书门径,或有高下广狭的不同,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适不适合。以此,说国藩对读书门径有独到见解,并不是在学术史的层面说他有哪些超越前人见解的地方,而只是说,这个门径很适合他自己。
文化偶像都有谁
孔子之门有四科,叫做德行、政事、文学与言语。对国藩影响很大的桐城派,则强调义理、考据与辞章。国藩自认为明了其中的消息,乃结合桐城的三种工夫与孔门四科,写了一篇《圣哲画像记》,按照义理、考据与辞章的分类,同时符合孔门四科的标准,列出国史上特别重要的三十二个人,以为读书治事的典范。
首先是文王、周公、孔子与孟子,所谓“文周孔孟之圣”。这四位圣人,十分高明,“不可以方体论”——即不能仅以一个或几个维度来评判他们。他们是博大精深的集大成者,综合素质特别厉害。还有四位,所谓“左庄班马之才”,即《左传》、《庄子》、《史记》与《汉书》的作者,特别厉害,高出他人一头。他们的作品是很多人创作与思考的源泉,不能局限在哪一科、哪一门。
上述八人以外的二十四位,才以义理、辞章与考据来分类。
义理,包括了孔门里的德行和政事。德行与政事兼备的,有诸葛亮、陆贽、范仲淹与司马光,都是国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另外则有周敦颐、程颐程颢兄弟、朱熹与张拭,虽然政治地位不是很高,但是,“君子之德风”,深刻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中国人,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走向。当然,选择这五个人,显然表明了理学倾向。国藩虽然讲究汉宋调和,但在他心中理学(即宋学)的分量还是要重一点。
辞章,是孔门的言语科,也就是后世所讲的文学。有八个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与曾固,写得一手好文章,李白、杜甫、苏轼与黄庭坚,吟得一手好诗。国藩本质是一个“文艺青年”。他不止一次回忆,刚到北京,心里还是想走文艺道路的。当时的朋友,如梅曾亮的古文,如何绍基的书法,皆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脚色。我固然佩服这两位,但是,我自信,若坚持舞文弄墨,未来我的文章,我的字,所造也必有可观,未必就不如他们。只是后来做官,职位越来越高,从军,打仗越来越险,实在没有余暇从事文艺,以此没能达到他们的水平。
考据,则是孔门四科里的文学,与历史有关,与制度有关,更与经济(经世济民,非今日所云经济)有关。人选略分今古,先说古人。许慎,是《说文解字》的作者,郑玄,笺注很多经书,二人是非常重要的汉学家(汉代之学)。然后是杜佑与马端临。杜编《通典》,马编《文献通考》,是古代典章制度方面的重要著作。这四位相对国藩来说都是古人,最近的马端临也是宋元之际的人物了。再说“今人”,尽管也隔了数十上百年,然皆属于“国朝”,所以说是今人。顾炎武,清初大学者,国藩将他列在考据门,更重视他在史学的贡献。秦蕙田,撰《五礼通考》,此书对国藩影响甚巨,在日记、书札与笔记中常能看到他讨论此书的内容。姚鼐,是桐城派古文运动的发起人。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著名的小学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笔记:曾国藩的读书课-学术和学问
陶澍对曾国藩的影响
曾国藩:修身养性,进德修业
经国济世,培养史心——钱宾四先生新儒学史学观论略
谷园读书群内容分享七:曾国藩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韩星:新国学的内在结构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