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过早江湖厮杀多惨烈?这条80米小街扎堆20家扛旗子的

武汉过早江湖,

竞争有多惨烈?

请看,

南湖这条80米长的小街,

扎堆了20家大佬早餐店!

1

武汉人对过早,有种外人无法理解的痴迷与虔诚,是开启美好一天的必备。

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升起,街头小巷开始飘荡着鲜香温热的香味,沉睡了一夜的味蕾伴随着丰盛的早餐苏醒了。

据商务部门信息显示,武汉每天在外过早的市民达600多万,年消费规模达百亿元。

武汉早餐市场中的主力是那些藏身于街角小巷接地气的早点店,它们传承了汉味小吃的口味,加以发扬和改良,不断推陈出新,衍生出新的早餐样式。

如烧麦、豆皮、热干面、牛肉面等,味道做到极致,是新老武汉人的心头好。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早餐店,在武汉开张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生意火爆忙死,要么烟熄火熄,关门大吉,郁闷死。没有中间状态。

前者,多是拥有品牌和粉丝的店,人流如织,老板每天收钱收到手软。

后者,多是没有特色和名气的店,通常撑不了几天,门可罗雀,老板就心如死灰关了门。

2

武昌南湖花园平安路瑞安街,并不是繁华街市,乃寂寂无名的居民区,这两年却渐渐热闹起来,原因就是这儿变成了早点一条街。

短短80米的街面上,密密麻麻集中了20家品牌早餐店,每走五步就会看到一副让人吞咽口水的招牌

熊太婆水饺店,付记鳝鱼面,小杨煎包,老汉口热干面,鲜鱼糊汤粉,严老二烧梅,五谷鱼粉,刘记牛肉面,麦香园,民生甜食馆……

这是武汉热闹街头早点市场战火纷飞的一个缩影。

吃早点的南湖人惊叹,在自家门口集中了大武汉几乎所有最好吃的早点。

而委身于这条街上做早餐人,却有人欢喜有人忧。

经营襄樊牛肉面馆的邓老板是京山人,七年前,他到襄樊花钱学习了当地著名的豆腐面和牛肉面后,带着刚结婚的妻子到武汉创业。当时门面转让费仅有1万余元,月租金只有2千多。

2012年到2014年之间,生意不错,小两口在老家盖了新房。

2014年后,情况急转直下,虽然来这条街上过早的人越来越多,停在路口的车经常堵塞了交通,进入店内的人却越来越少。

他分析原因,一是市面上的襄樊牛肉面馆越来越多,已不能吸引人眼球;二是在本街扎堆的品牌店越来越多,且一个比一个牛。

先是民生甜食馆,然后是麦香园,再接着来了黑皮牛杂,付记鳝鱼面……

南湖早餐市场正式掀开了惨烈竞争的序幕。随之而来的,是本街的门面转让费和租金水涨船高,远远超过了周围地段。

最新的行情是,本街的门面转让费已经飙升到23万元,月租金达到七千以上。

邓老板不由倒抽一口冷气,暗自庆幸自己早几年就签下了租赁合同,不然,现在的价格他断然租不起了。

尹记烧烤在街上开店已经有10年,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三年老板夫妇改行卖手磨豆浆。

豆子产自天门的小圆豆,清香甘甜,改变思路后,店内生意还不错,也不太担心竞争了。

3

这条街上生意最好的,是付记鳝鱼面。店内掌舵的,是老板娘何女士。

1991年,何女士和丈夫从汉川到武汉打拼,租了个小门面卖早点。辛苦一年下来,仅能糊口。

(图为何女士)

2002年,当过厨师的公公把一道爆炒鳝鱼下面条的手艺传给了两口子。

于是武汉的早餐市场上首现了鳝鱼面,它另僻蹊径,口味香辣,非常符保武汉人的口味,一炮打响。

现在,其家族在武昌已有四家分店,一家四口每人镇守一个店,忙碌而充实着。

何女士很感恩,她说,自己的两个孩子是在武汉长大的,当年自己一手抱着幼儿另一只手下面,现在两个孩子在各自的早餐店当起了老板,要感谢武汉人对她家早餐店的偏爱!

她说,她不担心市场的竞争,因为她家的核心技术别人模仿不了。

4

似乎,武汉人个个都是老饕,天生就带着寻找美味早点的雷达,好不好吃,一看热干面佐料台子就心里有数。

汉味源热干面是这条街上,最早引起人群排队的店家。

老板娘陈女士,已经是做热干面20年的资深人士,实际年龄47岁,刚刚升级当了奶奶。

(老板娘亲自下面)

陈女士淡定地说,93年我生了伢,出了月子后不想上班受人管,于是开始做早点,卖热干面。

那时年轻,不怕苦,很快就把技术学得很好了,掸的面条非常Q弹,调味也不错,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现在老公负责对外加盟事宜,她守着这个店,相当于做一个示范店吧。

当初跑到南湖来开店,正是看中这里居民比较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现这条街上原来开面馆的人都是外地人,做出的热干面味道不太正宗。

她坚信,自己从小就吃热干面,知道武汉人过早的脾性——只要味道好,再远也要去;味道不满意,就算开在楼下,宁愿饿着也不会去凑合。

果然,四年前她的店子一开张,那种熟悉的芝麻香味飘散开来,门口立马排起了长队。

5

老味道三鲜豆皮开张仅月余,已经有了许多回头客。

它开张前,这条街上的豆皮卖5元一碗。它开张后豆皮定价7元一碗,供不应求。

于是,街上别人家的豆皮都涨到了6元。为什么不敢涨到7元?

因为大家心里明白,与这家新冒出来的豆皮店相比,自己的产品竞争力略逊一筹。

(雷老板夫妇)

这家店的老板名叫雷云峰,他说,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他的豆皮技术来源于水陆街阿斌豆皮

(老味道三鲜豆皮)

原来,老板与阿斌是亲戚,此前曾在阿斌豆皮帮工三年,早就学会了阿斌的全套手艺。

独立门户后,他又集合众家之长,在阿斌豆皮的做法之上做了一些改进,所用糯米全部采用孝感的珍珠糯米,软糯清香。

6

熊丽娟身材娇小,留着短发,端坐在熊太婆水饺店的柜台内,更像是收银小妹,你不会想到她就是“熊太婆手工水饺”连锁店的老板。

更想象不出,在她身后,熊氏家族与汉味水饺之间,有一段延续了四代人的情缘

1932年,小熊的太爷爷就在三镇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水饺。

上世纪70年代,小熊的奶奶熊太婆在大成路菜场旁摆摊卖水饺。

汤是鲜筒子骨(不能是冻品)炭火煨制6小时制成的,肉馅是上等的猪前腿,加上猪油葱花胡椒粉。

明晃晃地盛在瓷碗里,汤鲜肉鲜,皮薄爽口。一碗纯正的老武汉水饺就出炉了。

但她日渐老迈,不得不结束了这门生意。

熊丽娟从小由奶奶带大,做作业和玩耍都在水饺摊子上,对于一碗正宗的汉味原汤水饺早已是耳濡目染。

奶奶最后的日子里,已经记不清上一秒跟孙女讲过的话,却能清楚地讲述当年卖水饺的风光。

奶奶离去后,熊丽娟刚刚大学毕业,她从户部巷的一家小门面开始,打造汉味水饺品牌熊太婆。

她延续了奶奶的制作方法,选用上等食材,所有程序精益求精,用老瓷碗瓷勺为餐具,出锅后15分钟内最好吃完。

好东西不需要刻意宣传,一经推出,便被食客们青睐,许多媒体也慕名前来报道。接着,她在胭脂路,南湖分别开了店。

熊丽娟的妹妹正在意大利留学,打算学成归来后,加入姐姐的事业,姐妹齐心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发展熊太婆水饺事业。

7

在这条短短的过早一条街上,每天竞争和拼杀的是店家,享有口福的是附近的居民。

隆重地吃一顿味道鲜美的早餐,是武汉人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剧透一下,武汉伢对女神最深情的表白就是——

“我想跟你一起过早!”

他们站在马路牙子上,坐在塑胶板凳上,甚至在行走中,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与其说吃的是早餐,不如说吃的是弯弯绕绕的巷子里的烟火味和人情味

即使是在外混成了大明星的武汉伢,回来还是要先吃碗热干面解解馋。

早餐店家们拼的不仅是裹腹的食物,还有对武汉市井人生和人文情怀的了解。

当你的食物里包裹进了武汉人的情感因素,请问,谁能打败这样的小店呢?

你想好了吗?

疫情过后是先吃

热干面小笼包牛肉面

凉面油香烧麦面窝酥饺

馄饨豆皮鲜鱼糊汤粉

欢喜坨汤包豆腐脑

糊米酒剁馍椒盐糍粑

还是吃

苕面窝腰子粉米粑

糯米鸡苕粉汽水包子

蒸饺和鸡冠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确认过眼神,是在武汉过早的人
武汉“第一”豆皮王,藏在拆迁老街巷子里,武汉土著天天来扎堆
像武汉人一样过早,包吃一年的早餐地图
武汉 | 100 多种早饭给你 100 个起床的理由,还一定要喝酒
武汉,凭啥笑傲全国早餐江湖?
江城夜话 | 武汉人过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