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出版圈的“七九饭局”
商务君按

出版界是圈子,有纵横,有捭阖,有江湖,自然也有局。“七九饭局”,顾名思义是集中了一批“七·九”一代人的圈子,这些人都来自出版行业,个个都不简单,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聊聊“做书”的那些事儿。


七楼书店是“七九饭局”的据点。局友大都是书痴,搞完活动可顺带淘淘书。书店老板刘警慧、黄平夫妇也是“局中人”

“七九饭局”的由来

几乎每个刚接触“七九饭局”的朋友都会问两个问题:“七九饭局”是个什么组织?为什么会以“七九”来命名?说来话长,容我慢慢讲。

2010年,启航调到中国书店出版社任副社长,想在社科、文学类图书方面做一些尝试,为出版社多开几个类型产品通道,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将自己调任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广而告知。

当时还在磨铁图书公司担任某编辑部管理工作的李黎明是启航的朋友,接到信息后,便过来找他。两人聊了多半天,除了就双方企业合作达成一些协议外,还谈到了另外一个两人都很感兴趣的话题——编辑沙龙。李黎明是个有担当的出版策划人,希望能利用沙龙的形式把出版业内一些有想法的出版人组织到一起,定期沟通交流。但因大家工作都忙,搞了几次后难以为继,慢慢就黄了。尽管如此,李黎明一直没放弃这个想法。

有段时间,启航曾对“老男人局”中“六八式”的团结互助很羡慕。“六八式”就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学的那批人。听李黎明一说,启航便提出:学习“六八式”,将编辑沙龙命名为“七九式”,主要聚集出版业内70年代出生、90年代上大学的出版人、策划人。以年龄为标准,便于召唤同龄人,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形成凝聚力。李黎明一听便同意了,并做了个小修改,将“七九式”改为“七九饭局”——大家聚在一起,总得有个地方吧。叫“七九饭局”更接地气,更有依托。虽然叫“饭局”,却并不以吃饭为主,主要是“书局”,就是聊与书有关的方方面面。

商定后,两人开始约人加入,择人标准是必须有思想、有担当、有实践并渴望沟通交流的业界同仁。“七九饭局”自此开局,时间在2010年7月。从起初十几人的样子,慢慢增加到近30人,这个数字,好几年没变,算是稳定下来。

用熟语说,“七九饭局”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要介绍这个集体,必然要说说各位局友。(篇幅所限,只能选一些我熟悉并经常参加“饭局”的骨干局友,排名不分先后。)

“局长”特写

前面提到的李黎明是“七九饭局”的“局长”之一,热心,朋友多,大部分局友都是他攒起来的。他做的书以文史为主,且相互渗透,就算散文,也会有历史的影子。黎明是个格外认真的人,认准的事会一直坚持,很少会去迎合。大家讨论时,常见他沉默不语,但是一说话,便直指关节,绝不绕弯。有时我想这可能和他热爱户外运动有关。群里常见他发一些自然美景图片,间杂一两张他自己出镜的,穿着冲锋衣,背着相机,在山川中穿行,俨然一个“独行侠”。

李正华是第二位“局长”,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他没有成为哲学家,却做起了图书,还开创了一个名叫“剧小说”的流派。他也话不多,但出口就是结论,并不咄咄逼人,总是笑眯眯的,给人胸有成竹的感觉。他后来加入北大学生集资开办的“1898咖啡馆”,成了众多股东之一,“七九饭局”因此在那儿搞了两次聚会。因为有他这位股东在,颇受照顾。后来他不再做书,有资金雄厚者拿了钱请他去做电影投资人。再后来,他加入了著名的“麻花”剧团。

刘警慧是位女“局长”,是局友们特别选出来制衡男局友的。警慧是“中国图书网”的掌门人,也是小有名气的独立书店“七楼书店”的店主。当然,如果介绍她的先生黄平,我也会用同样的定语。黄平是“60后”,刚开始时作为“七九饭局”的家属列席活动,主要当司机。后来,当众多局友发现这位理科出身却靠卖书做出一番事业的老兄有着特别的憨厚和可爱时,便特批他加入了“七九饭局”。那之后,“七楼书店”成了“七九饭局”的一个据点。

启航也是“局长”。他在出版社分管发行,因为工作比较忙,业余时间还要在媒体上做图书推荐,所以“局”里很多事都是其他三位“局长”操持。他年轻时做过音乐制作,会玩几样乐器,自告奋勇搞起了“歌局”。“70后”这批人,小时侯听的歌就那些,曲目出入不大,因此一唱起来马上能进入集体怀旧状态。

“七九饭局”里的巾帼与须眉

如果评选“七九饭局”里最可爱的人,我想很多局友会把票投给金马洛。马洛是回族,老家宁夏,写诗,有诗人率真的性格。“书局”聚会时,他是最爱发表看法的。马洛还弹吉他,写歌,唱歌。前两年,新疆作家李娟的新书《冬牧场》出版,作为李娟的朋友,马洛给这本书写了首歌,还在新书发布会上演唱,博得好评一片。马洛曾在“新经典”编书做管理,后来又去磨铁编书做管理。最近开始创业,做了一家名叫“读蜜”的图书公司,已有风生水起的气象。

李向晨是陕西人民出版社驻北京公司的老总。能独挑一摊在北京做书,能力自然不必说。他策划的《西路军》《高岗传》《长河孤旅》等都算得上话题书,有的很畅销,不过属于“闷声发大财”型。他是继李正华后第二个在“局”里做讲座的,主讲营销。七楼书店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活动场地,黄平把自己的大办公室贡献了出来。那次的讲座应该是开局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满坑满谷,得有20多口子。那种气氛,至今想起还令人向往。

向晨做讲座那次,是杨晓燕第一次参加“七九饭局”的活动。局友们听说她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某类图书的主编,不禁肃然起敬。她编过很多有品质又有市场的好书。2015年余秀华有两本诗集面世,有一本就是杨晓燕责编的,叫好又叫座。

“七九饭局”的“女将”其实并不少,博集天卷的薛婷,三联书店的饶淑荣、韩冰,海豚出版社的朱璐,凤凰读书的刘淑玲,都为活动增色不少。只是平时我与她们沟通不太多,所以写不出多少细节故事,还望她们看到这篇小文时能够谅解。

加入“七九饭局”时,陈德还是四川文轩下属一家图书公司的副总。当副总,事情自然多,但“七九饭局”的每一次活动他都没落下。有一次启航在七楼书店做营销讲座,因为通知有误,那天到场的除了几位“局长”,只有两位局友,陈德就是其中之一。他后来自书业出走,去做了一段时间互联网儿童教育,很有创意的一个项目。但没做多久,文轩下属的《出版商务周报》邀他回去做了报纸的老总。局友在下面议论他的回归,都认为,就算这次不邀他,他还是会回归书业的,因为他对书的热爱是在骨子里。

上面说到,“七九饭局”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表现在一位局友有需要,大家都会伸手帮忙。印象里,“七九饭局”第一次集体出动,是去参加局友张万文策划的“闲闲书话十年文萃”的新书发布会。那次的发布会,即便“七九饭局”不参加,场面也会非常热闹,但局友们还是去站脚助威。万文做过一些畅销书,他也很爱唱歌,还很专业,“歌局”时自己会带着吉他和一本厚厚的歌本。

徐卫东原来是中华书局大众出版分社的副社长。现在职位是否调整大家不知道,也没人问,因为大家认的是他编过的书,而不是职务。卫东责编过的书知名度很高,《万历十五年》《这个天国不太平》《海豚湾》等,广为读者熟知。编过这么多有名的好书,卫东并不自恃,并无傲气,谦和低调,十分难得。值得一提的是,他不单自己参加“七九饭局”的活动,还把同在出版业的夫人小翁也拉了进来。两人有时一同现身,还带着孩子,其乐融融。

董正是典型的白面书生,看上去更像一个编辑,却一直打拼在书业的销售环节,让人感觉反差很大。他从民营公司转入体制内,做过中信发行的老总,后来转去负责中信书店。我最喜欢看他跟人谈书,不快不慢,不温不火,文质彬彬,于谈中荐书,不知不觉便让人产生了兴趣,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业务交流和当下很多出版社的发行人员明显是两种风格。

男局友中也有沟通机会不多的,但大家情谊不减,见面很亲:光明日报出版社的黄海龙;当当网出版部的刘鹏;化学工业出版社担任分社社长的龚风光;进入阿里巴巴仍坚持不懈做公益的李杰;广东旅游出版社社长刘志松;跳出报社专心致力于跑步事业的艾国永;后入“局”的律师秦甦;爱搞音乐的出版策划人王双峰。

“七九饭局”还有自己的电子内刊,取名《河开》,来自“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民谚。自然界中的“河开”意味着解冻,内刊《河开》则意味着开放头脑,让僵化的思想化冻。这也正是“七九饭局”创办时希望达到的目标。

2015年7月23日,七九饭局五周年纪念照,金马洛正在弹唱。

—End—

附记:这篇原文为《漫谈出版圈的“七九饭局”》是几年前写的,在饭局里问了一圈,“九歌”居然查无此人,当时经手发表此文的德哥也记不清楚了。就此变成一宗小小的“未解之谜”。

文章中写的情况也有了很大变化:五道口的“七楼书店”已经不存在了,伴随着中国出版业的起伏,书店关门的新闻大家早习以为常。“中国图书网”的库房迁移到了涿州,直接进入上万平米的库房淘书,变成了另一种有点奢侈的“局友聚会”。

“局长”也发生了变化,新任局长金马洛,继续经营“读蜜”品牌,在图书出版和影视版权经纪两个行业中切换自如。“读一页书,舔一口蜜”,创业的艰辛和快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拿到了他充满大局观的最新寄语:希望2023行业回春,让我等七九同仁,再为祖国健康工作三十年。

文章中写到的“局友”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李向晨、董正已经离开挚爱的出版行业,奔赴其他行业;杨晓燕转移战场到了新经典;德哥(陈德)离开了书业媒体出版商务周报,重新回到出版一线,任天地出版社副社长,为社里组建少儿分社、天喜分社,每个都是大动作;海龙离开北京、刘鹏离开当当网自己创业、龚风光从化工社转战天地社、韩冰、张万文先后去了他国……

当然,也有好多入局的“新人”老朋友:飞芒科技的创始人万兴明、党史社的吴江、蔚蓝书店的赵蔚阳、川教社的黄红杰、人民社的罗少强、创业老兵贝为任……

为转载这篇文章,我特意去“骚扰”了“七九饭局”的发起人启航,他正从一个酒局归来,微醺中给我发了很多感慨的语音。第二天酒醒后,他又郑重发来寄语:

到今年,“七九局”创办已12年,按民间说法,已经转了一圈。要按孩子年岁算,小升初了。12年里,除了后来三四年因为疫情很少聚会外,“七九局”每年都会组织若干次活动,有讨论业务的,有唱歌的,有吃饭的。在活动中,大家的感情也逐渐升温,局友之间相处得像兄弟姐妹。特别怀念那些美好的过去,也更期待欢乐的未来。

至此,“读道书单”这个小公号关注“七九一代”出版人这个话题,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一届“七楼书店杯”图书摄影大赛
书香地图|一家不止于书的“网红”书店
读客图书
关于书店,我知道的并不多……
怎样看待国民阅读“大数据”
书屋的倒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