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Kindle在中国的最后一天,它曾经引领电子书的那些年

2.进入公号主页后点右上角三个点设为星标

3.点亮在看,感谢您的支持!

6月30日,根据亚马逊Kindle服务号发布的通知,正式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此后用户无法再购买新的电子书。
对于用户此前已购买的电子书,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继续阅读。存储在Kindle设备上的电子书及个人文档不会受到影响。

有人的Kindle还没有拆封,就要成为过去式了?

01 

Kindle引领电子书的10年

2004年,亚马逊用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借此进入国内电商市场。精品化的风格笼络了一批忠诚的粉丝和用户,成为后来亚马逊中国的一手好牌。但综合电商在淘宝、京东的围堵下,并没有实现亚马逊的中国目标,反而最后是Kindle成为了中国电子书市场的领先者,持续整整十年。

2012年中,在当当和京东分别发布了自己的电子书战略之后,亚马逊中国在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准备之后宣布自己的Kindle电子书业务也正式上线。

亚马逊中国抛给国内出版机构的是一份中英文双语合同。这是一份条款略显霸道的合同:在这份合同里,分成不叫分成,叫批销;当国内电子书平台都在三七、二八的分成比例时(平台拿三或二),Kindle电子书的批销折扣是四六(如果出版机构自己做文本加工,可以多分5%);合同是制式条款,不可修改,只能选择签还是不签……

这是Kindle电子书给国内出版机构上的第一课:在强势的品牌渠道面前,电子书终将被绑架上这辆战车。Kindle电子书业务用自己的强势冲击国内电子书市场的同时,也在教育和培养国内的市场、客户和用户。

出版机构不投入、不积极?Kindle的采购经理会亲自上门指导,从如何使用FTP开始,到如何准备电子书物料、制作电子书单、制作mobi电子书、上传成品、查看后台数据……当国内其他电子书平台的采购经理忙着每天催出版机构上新品、催制作机构加快加工上架的速度时,Kindle的采购经理却在布道似地对自己的上游客户进行业务培训和讲座。他们的目标,是用流程把人从传统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客户自己就能顺利走完整个流程,而自己只需要在后面做好基础服务就好。

用户不习惯看付费电子书?Kindle把自己在亚马逊的整套软硬件逐步引入了中国市场。2013年6月,Kindle阅读器正式在中国上线发售,2013年到2021年,Kindle阅读器在国内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这些阅读器用户通过硬件捆绑成为了Kindle电子书的消费主力;另一方面,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70万册,远超其他平台;KU会员(电子书租阅)业务逐渐取代单本购买,成为收入的主要方式。

电子书贵?亚马逊引入了比价系统,随时跟踪全网的电子书价格,让用户能享受到价格的实惠。尽管这个比价系统后来成为行业的众矢之的……

业务流程繁琐?Kindle将几乎所有的电子书流程都做了在线的优化。一个上游客户自己就可以完成从电子书制作、上架到最后结算收益的全流程。尤其是上架环节,上游客户将制作好的电子书在后台上传,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在网站上架售卖,并借此开启了电子书的预售模式。这个环节曾经让很多出版机构的业务人员赞叹不已。到了结算的时候,出版机构不再需要去催结算单和付款,因为每个月都会自动收到系统发送的结算信息,只要按要求开好发票寄到制定的地址,很快就会再收到一封付款的邮件。用户看到了纸书,却找不到对应的电子书,只需要点一下页面上的按钮,需求信息就会直接反馈到Kindle的采购系统里,并最终反馈到出版机构。

亚马逊的这一套培养和教育机制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Kindle电子书的品种领先、收入领先、价格领先……当别的平台需要用预付、买断才能获得一些重要的版权作品时,Kindle直接用销售数据就说服了出版机构直接上线。

截至2021年,Kindle电子书收入一直是国内市场第一。

02

Kindle败退电子书的11年

Kindle电子书引领了国内市场十年,尽管收入一直在增长,但上触天花板,增长逐渐乏力,也可以说是败退的11年。

这些年,国内的电子书市场兀自生长,翻天覆地,Kindle在其中却失语了,并没有扮演其该有的角色。

电子阅读器市场经历了一场由盛转衰的历程。Kindle阅读器的横空出世,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活力,国内的阅读器市场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很多的企业,比如汉王科技借此成功登陆证券市场,股票上市之后一个月股价就从30多元突破到170元……但这股热潮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当2013年Kindle进入中国时,国内的玩家基本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市场,这给了前者一定的市场机会,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阅读器市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

巅峰时,Kindle阅读器在国内的年发货数量上百万台,但随着近三四年这个数字已经急速下降到之前的一半不到。与之相伴的,是国内新一批的阅读器厂家开始瓜分这不大的市场:讯飞、掌阅、微信读书、京东、当当、多看都先后入局,他们的新品推出速度、产品迭代能力,都远远超过远在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当国内的厂家已经陆续推出彩屏阅读器、用不同产品寻找细分用户、从单一阅读器向复合功能发展的时候,Kindle阅读依然坚守的除了价格,就只剩下傲慢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到来,给了Kindle一记重拳。尽管它的卖点之一也是移动阅读,但已经少有人愿意在手机之外,再拿着一款硬件,而且是只能看书的产品,毕竟手机就能看书。Kindle也有自己的APP,但使用过的用户都只剩下吐槽:界面丑陋、功能难用、迭代缓慢……当其他阅读平台陆续放弃PC端、自己的APP搭上近些年的移动互联网风口将自己的日活做到百万计、千万计的的时候,Kindle依然还停留在自己几百万的硬件用户身上和PC端服务,APP则在应用市场下沉到了海底,不见踪影。一个平台,如果不能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渠道推送到合适的用户面前,那面临的就只有被其他平台抢走用户的危险。

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出现,就是给Kindle为首的电子书市场又一次重大的冲击。长视频、短视频、直播、有声书、网络文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和用户的消费方式都有了更多的选择:阅读不再是唯一获取资讯、知识的渠道;阅读不再是一种个人成长方式,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些新的产品不断瓜分着用户的碎片时间,也不断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习惯:文本阅读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选项,但如果仅停留于此,最后只能淡出用户的视线。

免费,是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Kindle继续维持了付费电子书,和一年并不贵的KU年费时,电子书市场却正在经历一场免费的变革:互联网大厂们携资本而来,不图挣钱不图留名,就是为了收割流量。免费的电子书APP一飞冲天,日活霸榜;付费的APP无奈跟上,屡败屡战;Kindle一年几个亿的营收,在大厂的眼里不过是不起眼的小钱……

成也Kindle,败也Kindle。

阅读并没有结束,只是用Kindle阅读的时代可能结束了。电子书的时代还没有结束,只是需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根:从“阅读宠儿”到“泡面神器”,Kindle退出中国市场
智能手机杀死Kindle?
纸本书VS电子书
Kindle留下的市场,谁来补?
亚马逊推出基于浏览器的Kindle云阅读器
今起停业!曾是文青标配……老粉唏嘘:感谢十年陪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