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温哥华到波士顿,找到安顿自我的方法

精神内耗不是个新词了,许多人尝试让自己积极起来,或者至少平静下来,却被失败搞得越发沮丧。究其原因,当你的世界很小的时候,已有的怀疑、挫折和恐惧占据了太大的份额,灵魂已经没有余地转身。

改变内耗的最好方式,是扩大自己的世界。就像陈年金句说的,“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7月29日,大屋顶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唐小兵,历史学者傅国涌和前《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朱桂英,一起聊一聊《北美学踪:从温哥华到波士顿》,从人文学者们“一边读书,一边行走”的生活轨迹中,徜徉更大更丰富的世界,找到安顿自我的精神力量。

赵丽宏、格非、李洱、毛尖、王小明、陈旭麓、李颉,和这些颇具个性的作家与学者一样,唐小兵身上也有浓厚的华东师范大学文科氛围的气息。

他曾在丽娃河畔求学六年,每天读书,上课,写作,听讲座,参加各种讨论会,跟着同门逛书店。在唐小兵看来,华师大自有一种野性的、波希米亚式的文化底色。由此,他也格外坚持要活在真实里:

读书永远只是了解真实的一部分,对于一个称职的历史学人来说,世界那么大,一定要去看看。2007年和2017年,唐小兵分别访学两座知名学府——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或卑诗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这两所大学分据美洲大陆东西两岸,堪称人文荟萃。

更大的世界里,有着什么样的人文氛围?身处其中,会如何改变一个人?那些如雷贯耳的名人大家,私下是怎样具体地生活?此次活动中,唐小兵、傅国涌和朱桂英三位嘉宾,将和我们分享和探讨这些经历和思考。

2007年,唐小兵和许多初次出国的博士生一样,徜徉在温哥华的UBC,感受开眼看世界的好奇与感动;十年后,他是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接触世界一流的学者作家,体验波士顿的人文风情。唐小兵以细致的观察、独到的眼光和思辨的话语,将这两段历程写成了《北美学踪》,娓娓道来那些相遇:卜正民、齐慕实、痖弦、王德威、宋怡明、王鼎钧、裴宜理、张灏、余英时……也有瓦尔登湖、普林斯顿的萤火虫、波士顿的雪……

在唐小兵看来,现代人最可悲的一点,就是每天从无数人的生活中路过,却很少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灵,但同时又觉得孤独。唐小兵试图通过这本书的记录,在追寻往事和现实的关系之中思考自我。正如在波士顿的那一年里他常常想起的钱穆先生的话:

特别说明:

以上文字综合整理自《北美寻踪》新书介绍和唐小兵部分媒体采访报道。

北京青年报:《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就是你的真生命|对谈历史学者唐小兵》,记者 王勉

南方人物周刊:《唐小兵 活在真实中》,记者 徐琳玲

东鸣西应,文明互鉴

《北美学踪》分享会

嘉宾

唐小兵、傅国涌、朱桂英

时间

7月29日 15:00-17:00

地点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书馆

活动免费,扫码报名

嘉宾

唐小兵,湖南衡阳人

历史学博士,哈佛燕京访问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研究领域主要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史、左翼文化与中国革命、回忆录、口述史与20世纪中国等,著有《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十字街头的知识人》《与民国相遇》《书架上的近代中国》等。

傅国涌,历史学者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近现代教育研究者,母语教育实践家

朱桂英,浙江绍兴人

书评写作者,前媒体人

曾任《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分享图书:《北美学踪》

本书系历史学者唐小兵的北美访学录,从温哥华的UBC,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相隔十年的访学经历,串连起一位青年学人的学思历程。本书既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视角,为读者了解北美学术文化与人文世界提供了丰富又具体的窗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学术与公共之间
综述 |“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
北美地区最适合留学的10大城市,你选对了吗?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胡阿祥教授莅临我校做学术报告
[原创]加拿大温哥华街景
大数据时代历史研究新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