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签订《马关条约》,日本为何一定要选在马关?
以前上历史课,老师讲到《马关条约》的时候,心里面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何日本选择在马关(日本称下关)与清廷李鸿章议和?”
 
老师的解释是:“这里是显示日本军事实力的最佳地点。日本军舰驶向大陆,通过马关外面的海狭的情境,能震摄清廷使节团。”
 
但这解释未免难以服众,难道见识广博的伊藤博文及陆奥宗光,真的会认为这样就能够震摄身经百战的李鸿章?
 
这场谈判历时 29 天,谈判时间之久实在看不出李鸿章有因景观而感受到压力。究竟是伊藤、陆奥选址策略不周,或是李鸿章信念坚定,不为所动?这好奇驱使我福尔摩斯上身,不得不深究下去。

 日本人绘制《马关条约》签字时的情景
 
有关日本选择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解释可大致上分为“炫武论”及“河豚论”。
 
“炫武论”基本上是延伸日清讲和纪念馆的官方说法,透过春帆楼窗户可看到海峡里进出的日本军舰,这给刚经历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李鸿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威胁,有利伊藤博文等人谈判。
 
后者的“河豚论”则是指伊藤博文酷爱吃家乡的河豚,所以用他的号“春亩山人”,和窗外关门海峡上的帆影,为这家店取名”春帆楼”,并签发了日本第一号的河豚许可证。然而,”恋豚情结使伊藤博文选择了马关”不过是大众对伊藤博文饮食嗜好的想象罢了。

 中日双方代表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展开和谈
 
对于选择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的说法有很多种,但不管是久米正雄的《伊藤博文传》、伊藤之雄的《伊藤博文:创造日本之人》,还是由陆奥宗光亲手撰写的《蹇蹇录甲午战争外秘录》等数据,都没有提供真正的原因。正如马关市立歴史博物馆的松田和也学员在一次访问中所说,选择马关的说法纷陈,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近年,一封由伊藤博文发给战前主要报纸之一《战时新报》记者足立荘的书信,在日本松江市岛根大付属图书馆展出。当时身在广岛的伊藤向索取战争资料的足立,透露了外务省井上胜之助赶赴马关、陆奥宗光到来广岛等事情,并略提及当时会议选址的概况。
 
书信写到“选择在广岛,抑或马关进行会面,尚未决定。两至三天内,应该大抵决定好。”这几句话暂时或许仍不能解开谜团,但至少供了思考的新方向──“放弃广岛”。

清廷曾向日本派了三次议和的使节团,李鸿章到马关时已经算是第三次。我们或能从前两次的访日使团的情况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测第三次会面的选址原因。
 
1894 年 10 月,甲午战事连连失利,恭亲王等军机大臣得悉旅顺口后路屏障金州失守后,随即发出密信到天津,希望李鸿章能够促成和议。
 
李鸿章与张荫桓商议后,决定另外派遣德国籍税务司德璀琳。德璀琳颇受李鸿章倚重,他曾在中法战争期间促成了《中法简明条约》,被李鸿章视为外交顾问。10 月 25 日,德璀琳携数名随员从天津出发,29 日抵达神户。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立刻致电前首长伊藤博文,表示反对。因为伊藤曾一度想接见德璀琳,陆奥认为德璀琳没有正式资格,同时也提醒伊藤“若清廷任命外国人为全权代表,会引起外国干涉”,而这正是伊藤最不希望发生的事。
 
11 月 26 日,陆奥与伊藤商议后,趁着德璀琳在神户等待之际,陆奥正式拒绝清廷的议和条件“中国允朝鲜独立,并支付日本军费”。陆奥同时指出若清廷真心议和,便应派出合资格的全权大臣与日本谈判。11 月 29 日,伊藤正式透过外务省拒绝德璀琳的会见请求,为清廷第一次非正式出使画上句号。
 
1894 年 12 月11 日,光绪、慈禧召见张荫桓,同意派员在上海与日本会谈。在战争中明显占上风的日本自然不会答应。谈判既然得在日本进行,清廷在 12 月 20 日为了交通便利起见,提出在长崎会谈,但日本在 27 日却选了广岛作为会谈地点。此时,由于清廷内部对“议和”仍有分歧,张荫桓一行人直到来年 1 月 26 日才从上海启程出发。
 
1895 年 1 月 30 日,张荫桓一行人在神户上岸,并在下午换船,于翌日上午 10 点到达广岛。结果,清廷代表又因全权书不符合国际标准,再一次被拒在门外。清廷代表最后在 2 月 4 日离开广岛,前往长崎,2 月 11 日登船返国。
 
事实上,被拒绝的主因是陆奥认为这次时机尚未成熟,早有拒绝谈判之意,这点伊藤也同意。另一原因是,伊藤及陆奥对来使的资格有所质疑。

在第二次的会面前夕,谈判双方显然对会面地点都抱有各自的考虑。清廷以交通便利为由,即使无法在上海会面,也想在行程较短的日本长崎进行谈判,但清廷的意见不被接纳,会面最终由日本定于在广岛进行。
 
日本选择广岛的原因与清廷差不多,大概也是为了节省伊藤等人的交通时间。第一次会面前夕的 1894 年 9 月 13 日,日本政府指挥日军的大本营 [7] 移师到广岛,因为广岛是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主力部队的出发地,也较为接近战场。甚至,天皇与伊藤在 13 日乘火车前往,15 日就到达广岛了。显然而见的是,即使广岛对日本代表来说比较方便,双方在选择谈判地点的时候,主要考虑仍然是“距离”。
 
这也说明除了马关外,广岛其实也还在第三次会面的地点候选名单内。那么,为何最终放弃广岛而选择马关呢?
 
陆奥宗光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陆奥宗光
 
在整个中日交涉过程中,由陆奥作主先后拒绝了清廷的第一、第二次使节团,可见伊藤十分倚重陆奥,也在关键时刻采纳他的意见。
 
自从日本拒绝清廷第二次使节团后,国际局势出现了不稳的情况。日本一直想占有由中国通往朝鲜的咽喉──辽东半岛。但欧洲列强对此态度转为强硬,纷纷表示不允许日本从中国大陆割去任何一寸土地。若不及早进行谈判,欧洲列强势必进一步干涉。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日本想尽快促成两国谈判,破例在 1895 年 2 月 17 日主动向清廷提出他们的谈判基础,其中包括:军费、朝鲜独立、割让土地和规范将来交往等条件。18 日,日本进一步表示希望李鸿章担任清廷的全权大臣。当中也征询了清廷关于会面地点的意见。
 
日本急于谈判的心情,可早见于伊藤在 2 月初拒绝第二次清廷使节团的时候,私下与伍廷芳见面的一段小插曲。伊藤向伍廷芳表示,如果派恭亲王或李鸿章出使,他本人甚至愿意前往中国谈判。
 
接着,伍廷芳询问伊藤具体地点,他暖昧地回答:“可能是旅顺”。但是到了次日,伊藤的口气又改为:“可能是旅顺,也可能是其地方”。可见,为了尽快达成谈判,伊藤甚至想过放弃日本主场之利,但是当时陆奥并不是这样想的。
 
2 月 26 日,陆奥收到清廷的回复,清廷答应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希望就 17 日所收到的电报进行商议。清廷如此迅速回复,其实是意识到每失去一天,就有失去更多金钱与土地的危险。两国都急于谈判,可谓一拍即合。27 日,陆奥致电伊藤,主张以马关为谈判地点。3 月 2 日,清廷便正式接到通知。
 
在当时,伊藤甚至想在中国或离中国较近的地方举行谈判;他并不想花时间在这问题上纠缠,只想在地点方面稍作迁就,以平衡各方的意愿,尽快促成谈判。不同于伊藤的选择倾向,陆奥的选择一方面是确保广岛会面以来的主场之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响应中国。
  
由大本营所在地广岛到马关,只需要数小时的船程。如果陆奥在 3 月 17 日晚上离开广岛,18 日抵达马关;3 月 19 日,如果伊藤在清晨时段,从宇品(当时广岛南面的港口,即今天的广岛港)出发,大约会在早上 8 点抵达马关。由于船程不长,会议期间遇上任何突发状况,也能第一时间回到大本营实时处理。而由天津前往马关只需要大约三到四天的时程。
 
由于 3 月 13 日是黄道吉日,李鸿章使团一众便顺应“天意”,在当天登上了轮船招商局的“公义”、“礼裕”两艘商船,期盼着这次谈判能得到苍天护佑。但实际上,至 15、16 日轮船才正式驶到天津白河口外。
 
换言之,16 日才算是船只出海的正式日期,到 19 日早上约 8 时直达马关。然而,比起第二次由上海到广岛的使团仍然少了一至两天船程,而且不用在神户换船,较为节省时间、降低风险。在马关谈判对于年事已高的李鸿章来说,无疑是个较舒适的安排。
 
总而言之,“马关”这个谈判地点是一个能够响应双方需求的选择。
 
李鸿章
 
历史的一个迷人之处,是基于各种历史材料的推理,其中使用的技巧和侦探查案相同。可惜的是,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重返现场、进行实验,所以这些推理或多或少都需要想象。
 
这些依靠有限史料而来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历史的画面。“炫武论”难免让人联想到李鸿章当时的心境。试着想象,李鸿章在谈判期间进出会场时,每天看到海峡上歼灭自己舰队的军舰,只能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毕竟两国改革的起步时间相仿,结果却是如此不同。
 
“河豚论”则为议和添上了几分黑色幽默。我们又可以幻想一下,伊藤博文以胜利者的姿态,请习惯熟食的李鸿章吃河豚刺身,就有如要李鸿章签“难以咽下”的《马关条约》一样。而占据上风的伊藤博文在品尝河豚时,又怎么不会想起 1864 年的屈辱?
 
英、美、法、荷四国联合鉴队为“攘夷”,将炮口指向马关。伊藤和井上闻多的长州藩士竭力试图阻止开战,但是他们的努力失败了──马关的炮台被轰得粉碎,幕府不得不为此承担 300 万美元的赔款,直到 10 年之后才被继起的明治政府还清。在这一刻,伊藤口中的河豚肉会否代表着苦尽甘来呢?
 
由于数据的不断更新,我们得以在两大主流说法以外,另外提出一种说法。从国际局势的转变与中日双方在第二次会面的状态,以及把视线稍稍移向陆奥宗光,将选址与会面双方分秒必争的心态联系起来,叙说出故事的另一角度。我们可以多一种选择来自行比较、反思──官方说法或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否一定是最合理的呢?

END
 

西木,专职奶爸,兼职评论员,希望用情感观察这个世界,记录时代的变迁。树洞直达:263541556@qq.com,欢迎与我分享你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洋战争(插图版)--- 11马关之耻---青梅煮酒1970
《马关条约》少赔了一亿两银子,真的因为李鸿章挨了一颗子弹吗?
《马关条约》签订,李鸿章在日本遇刺血流如注,结果仅他说了七个字
马关谈判时伊藤博文为啥分文不减?已看穿李鸿章底牌
李鸿章与流血的 《马关条约》
日军为何亲点李鸿章进行马关和谈 - Qzone日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