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那遥远的地方
userphoto

2023.10.19 江苏

关注

作者:姜丽

青海矿区医院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经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让无数人对那个遥远的地方——金银滩草原和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忍不住深深的向往和倾慕。可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突然有一天“那个遥远的地方”在我国的版图上神秘消失,这是因为金银滩草原被选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成为当时我们国家最高级别的保密单位。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5月31日,中央批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金银滩的报告。基地代号221,对外名为“青海省综合机械厂”,掩护名为“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青海矿区”,随即金银滩周边1170平方公里的范围被划为禁区;为此世居金银滩草原的1279户牧民,6700余人,赶着15万多头牲畜,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搬离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

金银滩草原地处高寒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平均海拔3300米,平均气温零下4℃,周围的山峦上常年白雪皑皑,一年中只有草长莺飞的7、8月份是金银滩草原最温暖的季节,那个时候的金银滩草原芳草萋萋,牛羊成群,清澈的河水在蜿蜒曲折的小河中缓缓流淌,河里的小鱼悠然自在的在河里游来游去,遍野的花儿随风摇曳,美不胜收。其他季节的金银滩草原即便是艳阳高照也会寒气逼人,有人用“长冬无夏”来形容金银滩草原的气候,这并不夸张,因为在这里六月飘雪的奇景也时有出现。

1958年5月,时任二机部九局局长的李觉带着一支20多人的队伍、三顶帐篷、四辆解放牌卡车和四辆苏制嘎斯69越野吉普车,开始了在金银滩最初的艰苦创业。1958年底,建设大军陆续进驻221基地,拉开了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序幕。

我的父亲姜元柏也是在那个时期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大连,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金银滩草原,投入到核基地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在这里他住过帐篷,烧过牛粪,挨过饿,受过冻,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艰难困苦的同时,还经受了爱子病危,发妻病故的剧痛,但他始终未改“一片丹心图报国”的初心,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地勤奋工作,无怨无悔的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核事业。

1959年6月20日,苏联撕毁了帮助我国发展核武器的协议,撤走了全部在华核专家;1963年8月二机部部长刘杰赴基地检查工作时提出:“以苏联毁约的'596’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的代号,寓意争气弹。”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一任务,同时中央责成商业部及青、甘两省商业厅成立专门机构,保证221基地的后勤供给。

1959年~1961年,核武器研制初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忍饥挨饿的日子在221基地也是常态,在时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宋任穷的直接过问下,1960年冬天从东北调拨了5万多斤大豆到221基地;聂荣臻元帅亲自向各大军区“募捐”,调拨了一批物资支援221基地;青海省政府也伸出援手,拨给221基地两万多头牛羊;221基地党委也积极应对,组建了农、林、牧、渔专业队,垦荒种地、到草原打猎,并成立捕鱼队,到青海湖捕捞青海湟鱼,解决221基地职工家属的食物补给,以保障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221基地的第一任厂长由李觉亲自担任,他的三位副手是吴际霖、郭英会和朱光亚,为发展核武器,221基地汇聚了众多我国物理学方面顶尖的科学家,并从全国各地选调技术骨干到221基地,知名专家有: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等。还有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以及钱三强、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等。

1963年2月,邓稼先和他的小组转战至青海金银滩。邓稼先带领科研人员通过推算和巧妙链接后,最终,叩开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大门。

1963年3月,王淦昌化名“王京”来到221基地,负责原子弹的冷试验,测试引爆原子弹的能量数值,隐名埋姓17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我愿以身许国”的诺言。

1963年,郭永怀与科研队伍迁往221基地。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重大的研究问题,于是连夜搭乘飞机向上级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完好无损护住了装有绝密数据资料的公文包。

1963年秋,核武器研究院整体搬迁至青海金银滩基地。

1963年11月20日,在基地成功进行了缩小比例的聚合爆轰试验。

1964年6月6日,在基地爆轰试验场成功进行了1:1全弹爆轰模拟试验。

1964年8月5日和20日,我国首套核试验装置“596—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代号)、“596—2”(备品)组装完成,由李觉、吴际霖、朱光亚、彭恒武等护送,在绝密状态下相继从221基地“上星站”启运,开往新疆罗布泊。

1964年10月16日15时,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基地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遵照党中央指示,迅速开始了氢弹的探索研制。然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革期间,一批顶尖专家相继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 ,他们一边挨着批斗,一边毫不松懈地进行着科研实验,严重影响到氢弹研制工作。1967年,中央军委对221基地做出实行军管的决定;1967年5月29日,毛泽东批准二二一厂暂停“四大”(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之后,氢弹研制才走入正轨。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21基地最初的禁区只有1170余平方公里,设6个哨所和若干哨点。后来,随着基地工作的展开,警戒区扩大到周边2000平方公里。

基地大规模建设是在1959年苏联单方面毁约并撤走专家之后。据资料记载:截至1959年底,基地建设者队伍总数达到12573人,成为筹建单位自营工程施工力量的主力军。1961年12月,西宁至海晏铁路正式通车。此后至1963年,中央又先后调集了十一个单位的建设大军汇集基地,大规模开展基本建设。到1963年3月,现场施工力量达29000人,基地总人数达到65000人。

至1963年,基地5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成七个功能不同的厂区和总厂生活区。1964年6月,一个水、电、暖、路齐备,集科研、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终于在金银滩草原上拔地而起。有十八个厂区和三个生活区。厂区内不仅有商店、粮店、医院、学校、电影院等生活设施,也有公、检、法、司、行政等部门,还有38.9公里的铁路专线及75公里的水泥混凝土公路专线。

记忆中的金银滩草原,原来只有草,没有树。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221基地开始每年组织大家在厂区种树,大概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被学校分配在总厂邮电局旁边种植杨树,我把自己种的小树树干上绑了一个小布条做为记号,经常跑去看小树的生长情况,小树长的很快,有一次去看小树,发现布条把长大了的树干紧紧箍住,树干已经被箍的凹进去一圈了。于是,赶紧解开了布条,以后时不时的还会去看看,树干箍出来的痕迹很快就看不出来了。前些年回221基地,看到当年的小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但是已经分辨不出哪一棵树是自己当年亲手种植的了。

全家福照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对战略武器发展重新进行了规划,认为221基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建议予以撤销。1987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下发国办发(1987)40号文件:221基地“撤点销号”。

记得第一批离开核基地的人,是去往山东淄博化纤厂。那是1991年冬季的一个早上,天空纷纷扬扬的飘着雪花,221基地银装素裹,去往淄博的人和前来送行的人熙熙攘攘的聚集在总厂电影院前面的广场上和总厂邮电局前面的空地上,大家或执手相望,或偶偶私语,或殷殷叮咛,或无语凝噎,直到依依不舍挥手告别,看着汽车拉着他们渐行渐远,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愫,有惆怅,有不舍,有迷茫,更多的是一种祈望吧:“从此后,天涯路远,愿各自珍重!”。   

1991年年底,我也离开221基地来到了广东;但是,在我的心中、在我的梦里却总是牵挂着那个遥远的地方。

221基地在撤离前,通过有序的科学的防辐射无害化处理,达到国际公认的“三级退役标准”,不加任何限制地永久性开放。

1994年6月15日,基地正式移交青海省海北州;成为海北州政府所在地,同时易名“西海镇”,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红色旅游热点。

1995年5月15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退役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1996年9月2日,基地旧址被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25日,基地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0月20日,青海原子城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5月26日,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原子城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正式对外开放。

2018年1月27日,221基地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那些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和大多数籍籍无名、舍家为国的普普通通核基地人,为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让年轻的共和国挺起了民族脊梁,它宣告着我国正在砥砺前行,奋力崛起。

那片记载着核基地人不畏艰辛,勇于奉献,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史诗般传奇篇章的金银滩草原,如今牧草丰美,牛羊遍地,不时有歌声从草原深处传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共和国的历史悄然地记载了金银滩基地“铸剑为犁,马放南山”的又一个传奇。


今天的221基地,不仅仅是一段辉煌难忘的过往和传奇,更是一种传承,令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023年7月,我和姐姐又回到了这个令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姐姐19号晚上到达,专门入住黄楼的家庭旅舍,心里就当做是又回到我们曾经黄楼的家,第二天上午姐姐在总厂生活区随意走走看看,找寻往日的记忆,20号中午我到达原子城和姐姐会合,见了面姐姐就发感慨说,厂里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已经找寻不到以前的模样了。


午餐后,我们去参观原子城纪念馆,“东方巨响、巍巍丰碑、历史抉择、激情岁月、勇攀高峰、伟大成就、筑梦复兴”8个展厅,再现了核基地自1958年选址~1995年退役的历史,我们逐个展厅一一观看,心中有回忆,有感动,有自豪,还有感伤,岁月如梭,编织出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往事如歌,在原子城纪念馆、在金银滩草原、在祖国大地悠扬动人地传唱着。


出了原子城纪念馆我们去往原子城纪念碑下驻足缅怀,这是所有221人用青春、热血和生命筑起的丰碑,丰碑永驻,物是人非,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随后打卡总厂办公楼、邮电局和电影院,姐姐说还想去她曾经工作过的一分厂看看,一分厂也是我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进入一分厂厂区,恰逢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一分厂旧址陈列展示馆正在布馆准备对外开放,在布展的展厅的墙面上我看到了我父亲和他同事们的名字,这让我很是开心和激动,于是不管不顾跳上展台指着父亲的名字拍照留念。

这时候走过来一个工作人员对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说展台是不可以站上去的,我马上诚恳认错,并向他说明原因,他听了以后和缓了态度,听说我姐姐以前在一分厂系统室工作,就告诉我们后面系统室所在的105大楼也在布展,你们可以过去看看,到了105大楼,楼里布展的工作人员热情的陪同我们逐个房间浏览参观,并询问我姐姐之前在这里学习、工作的情况以及布展的房间里的摆设和物件是否和以前一样?他们希望从我姐姐这里得到更多更详实的信息与回忆,力图更真实准确恢复原貌。

真是忍不住为一分厂旧址陈列展示馆的工作人员点赞。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细致令人敬佩,也令人感动,他们的热情友善让人温暖于心。20号下午我们离开221基地时,姐姐说这次221之行圆了她长久以来再回221的梦想,虽然以后还是会牵念这里,但心中对重回221不再有遗憾了。


据悉,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一分厂旧址陈列展示馆已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再次致敬我亲爱的父亲和姐姐,同时致敬和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的全体221人。






严正声明

      梁子,寓意国家栋梁之子。《梁子故事》指以核文化为根基,以故乡情为主题,以投稿和采访相结合,向国内外读者特别是有着221情结的人们,描述和提供当年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想。本着画最大的同心圆,取最大的公约数,以此慰藉221人的精神世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编辑们的辛勤工作下,《梁子故事》的知名度及在社会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凝聚着广大作者的辛勤耕耘和美好心愿。弘扬221精神,挖掘它的内涵,是为了后人能不忘初心,自强不息,继续前进。也充分反映了全国十三届人大会中提出的中国人民的四个伟大精神。

      近期有部分媒体和个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授权擅自转载《梁子故事》中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该行为属侵权行为。望侵权人立即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否则,《梁子故事》将通过法律途径,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微信ID:hcjy0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载史册的中国原子城
中国原子城——青海海北州西海镇
随笔||走进原子城
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从这里来
神秘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揭开了神秘面纱
魅力金银滩 辉煌原子城 万玛加 王雯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