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中山何以在槟城扭转革命事业


对于从火炉之城飞来的宾客,再没有比一场突如其来的蕉风椰雨更让人惊喜了,这种异域夜幕下的凉爽风情,置于一家四面透风并被掀掉一大片顶棚的肉骨茶店里,自然成为我们来槟城采风最难忘的一幅“文学图像”。


8月份,是槟城最佳的旅游时节。尤其是夜晚,季风吹拂,阵雨凑趣,最适宜观赏迷人景色。连续3年的世界华文作家槟城文学采风活动,都在这个月份举办,难怪已经出版的两本《印象槟城》,有不少风来雨去、清凉舒爽文字。


而展开采风后,与“凉爽”相反的“热感”,便纷至沓来。这“热感”,是当下槟城华人热心于中华文化传承,热衷于华文文学发展和对华文作家的满腔热情;更是这块热土上华人先贤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舍家救国、舍生忘死、舍我其谁的热血担当和英雄气概。


在槟城阅书报社和孙中山纪念馆里,在“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前,我们久久难以平复的激动心情,便是这种“热”的直接感应。位于槟城中路65号的一座欧式二层小楼,白色外墙,红色屋顶。楼前两块牌子:“槟城孙中山纪念馆”“槟城阅书报社”。


“当年这里是孙中山海外革命基地的中枢。”阅书报社现任社长兼孙中山纪念馆馆长、拿督庄耿康自豪地说。


年过八旬的拿督庄耿康,与这栋小白楼渊源颇深,其父庄春华于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曾长期追随孙中山在南洋四处筹款以资助革命活动。其叔参加北伐革命军,其兄血洒二战疆场。可谓满门忠烈。


拿督庄耿康的姐夫叶国祯,是“槟城孙中山纪念馆”的创办人,任阅书报社社长23年,搜集了大量的孙中山革命活动史料。拿督庄耿康接任后,动员全家都来维护这一重要历史遗址,不遗余力地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华文作家每次来,他都要亲自解说。从他洪亮而又不容置疑的声音中,我们找到了为什么说“槟城是孙中山革命事业转折点”的某些答案。


当时,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假如未到低潮,他在以往活动的地区没有面临驱逐、逮捕的危险,计划要去的地方也不是有人扬言要追杀他,他何以会选择从未踏足的槟城继续推进革命呢?


槟城的华人先贤,一向待人热情,来此投奔的华人,有亲有故的,百般照应;无亲无故的,同乡会馆、同姓祠堂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何况,秉持天下为公的孙中山,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来的,怎么不会受到素来爱国的槟城华人的欢迎?所以,孙中山初临槟城,便受到“南洋三杰”吴世荣、黄金庆、陈新政等七八个当地富豪的盛情招待。


槟城蕴含着深厚的革命土壤。我们知道,这里是第一个鼓励华人移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唐人街”,华人迄今仍占这里总人口的40%,整个大马的华人也在3千多万国民的两成之上。人口众多、财力雄厚,无疑是其具备为革命提供巨大源泉的先天条件。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的移民,都不是安于现状、逆来顺受的族群,他们在新国度遭受诸多不公平待遇和歧视时,日积月累的反抗精神,极易于革命的“星火燎原”。


孙中山能够在槟城重拾革命力量,在于他高度重视革命宣传,在这里亲自创办了“阅书报社”和《光华日报》,带动追随者办起了50多种宣传革命的刊物,以启发民智,改变舆论,使革命的影响不断扩大,进而深得人心;同时也在于热血的槟城华人先贤,能够很快地与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产生共鸣,形成了满城华人尽是革命热的势头,为他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在马来西亚尚未独立建国前,槟城华人的心中只有一个祖国,他们心灵上浓烈的爱国情怀,与“下南洋”筚路蓝缕、九死一生炼就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秉性,正是革命所需要的一往无前精神,这或许也是槟城华人先辈有力量为孙中山革命事业带来重大转折的因素。


孙中山或许正是感受到了槟城华人充沛的革命热情,才“五到槟城”,并将同盟会南洋总部和自己的家迁到这里。在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庇能会议”(庇能,槟城旧称Penang的音译),也安排在此召开。


拿督庄耿康介绍说,这次会议,决策和筹划震惊四海的“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发表令人热血沸腾的演说,提出“此役为破釜沉舟最后一击,若不成功,便隐姓埋名,匿迹空山”,号召“华侨捐钱,国人捐命”。一时,群情激昂,当场筹措8千大洋革命经费。后又从各地陆续募得18万6千元。


据有关文史材料披露,黄花岗起义,原本因军火未到,有人提出延缓,正是许多革命志士深感不能枉费海外华侨的捐资,坚决要求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如期举事,以振奋人心。


后果如志士所料:“黄花岗之役,碧血横飞,悲壮惨烈”,确实“引发举国敌忾同仇”。对此一役,孙中山作出高度评价,认为:“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在这场起义中,南洋华人既捐钱也捐命。拿督庄耿康说,黄花岗72位烈士中,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占了29位,其中有4位来自槟城。


槟城华人的热血,不仅重燃了革命的烈火,在二战的反侵略战争及长期的反殖民统治中,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这一切,已经融入他们的生命与血脉之中,并成为槟城华人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在槟城阅书报社和孙中山纪念馆里,拿督庄耿康一家一遍又一遍唱着颂扬南洋机工的歌曲《告别南洋》,不也是这种热血情怀的传承吗?


《告别南洋》


再会吧 南洋

你海波绿 海云长

你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我们民族的血汗

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

 

再会吧 南洋

你椰子肥 豆蔻香

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下

千百万被压迫者都闹着饥荒


再会吧 南洋

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

血溅着黑龙江

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再会吧 南洋

再会吧 南洋

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

CHNM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头条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中华文化的心
新加坡晚晴园的中华渊源
孙中山九次革命,五到槟城,这座东南亚小城究竟有何魅力?
一个被通缉的福建人,带着1000多人逃到海外,建了一座中国城
远离祖国好几代,华侨为何归国抗日?不是天经地义,而是有意为之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 孙中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