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凤凰照相馆的钟声又又又又响了|趟东湖01

图片|凤凰照相馆&胡某某

撰文&编辑十古冂

出品|五月文创

凤凰照相馆钟声🔔 来自五月May 00:25

如果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临海老城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背景音里,无论是准时响起的钟声,还是在站在照相馆或者学校操场上听见的快门声,肯定都和凤凰照相馆有关

凤凰照相馆的钟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很多人比学校铃声更习以为常的提醒,比家里的钟表更让人依赖的报时器。

如今,进出拍照凤凰照相馆的人络绎不绝,顶楼上的钟声也仍日夜在临海城上空盘旋回绕,还会不会有人对它们来龙去脉产生好奇?

🔔

没有钟声的城市

没有灵魂

1986年,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海县建制,设立临海市,转眼市长蔡学武任职。小城市原本的风平浪静被一封小学生诚恳的来信打破。
事起缘由,临海的一名小学生暑假去上海旅游,曾路过外滩听到了上海海关大楼厚重的钟声。即便回到临海之后,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附着于钟声上,仍旧萦绕在他的心间。于是他大胆而诚恳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并寄去了市政府。
一封字迹稚气的信就这样出现在市长办公桌上,并成功地引起了市长的注意和深思。通篇有理有据,无法不让人信服:“临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但却没有一座钟。一个城市没有钟,象征着没有灵魂。”
简单来说就是:建议在临海建一座钟。

●八十年代的老城区


市长一看,如今的小学生都有如此觉悟,市政府当然要鼎力支持。至于放什么位置、交由谁来建造都是后话。
1/ 钟表世家的造钟任务
那时临海市政府在如今老耀达的位置,登楼举目望去,五层楼高的临海消防队瞭望塔,就是市区最高点。再加上暸望塔在城市安全运转中的重要性,毫无疑问成了钟的最佳落脚处。
可问题是,谁来造钟?
巧的是,挨着暸望塔的临海著名的凤凰照相馆,恰好也是钟表世家。
市长很快便让办公室主任朱汝滔找到照相馆老板王明,在传达小学生的高觉悟之后,做了简单明了的任务指派:“造钟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的能力。”

●八十年代的凤凰钟楼

一年的时间,耗资五万元。第一座钟经过王明和叔叔以及他的表哥的精心设计和建造终于完成了。除了符合当时的西式潮流审美走向,也加入了具有一定的古城特色。赶巧同年消防队一楼作为凤凰照相馆的门市部之一也开业大吉。

2/ 一波三折的临海钟声之路

但造好钟只是第一步,等到真正要让钟响起来的时候,钟声的选用却是出乎意料的一波三折。

最开始有人建议用天台国清寺后半夜的钟声,最为透彻浑厚,也能体现台州府城的地域特点。于是王明二话不说就前往寺庙录制,但当寺庙后半夜的钟声在临海喧闹的市区昼夜响起的时候,实际效果却遭人诟病;

接着想到事件发起人(那名小学生)提及的上海海关大楼的钟声,或许这样也不错,便再次毫不犹豫地出发,去往上海现场录制,但现实仍旧相差甚远;甚至想到了英国的大本钟钟声,萧山的钟表公司出售正版音频,但巨额费用令人却步。

多番尝试未果,王明也放弃了折腾,化繁为简,找了国际上的电子钟的样本,用作临海城市的灵魂钟声,一直沿用至今。

●凤凰钟楼的内部构造

临海钟声之路并非就如此顺利地结束了。钟正式响的第一晚,设定为每小时响一次,24小时不停。等到第二天,电话的铃声便没有停下来过——被周边一圈居民的连番投诉。原因只有一个: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经过多次协商调整,正式将响钟时间设置为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每到整点便报时一次,虽然投诉电话还偶有接到,但对于钟的事宜,王明已经尽力,再遇到无理的要求便直接怼回去,“有问题找市政府”。生活虽然偶有因钟声掠起的波澜,大多都是茶余饭后的笑谈。
3/ 凤凰的钟声早已融入了老城
90年代初凤凰照相馆进行体制改革,成为股份制企业,房屋准备重新建造。1996年,大楼建成,第二座城市之钟完成,放置在凤凰照相馆楼顶,也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的这座。

●凤凰重建后的钟楼

现在除了高考期间会把钟停掉,在钟身下挂出横幅,“因高考停止报时”;以及遇上台风天钟被损坏、或者像人一样遇上一些小毛病,需要维修之外,二十多年来,凤凰的钟声伴随着老城区人一天又一天。
在极少没有钟声的时间里,位于凤凰照相馆三楼的王明办公室,便会响起退休老干部、台州卫校的老师等打来的电话,问:为什么钟不响了?我们早上起床都靠钟声、因为钟没有到点响,错过了早上上课的时间····
这些茶余饭后的笑料恰恰证明了,老城区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凤凰钟声的存在,它融入了老城生活的血液,成为了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

但与凤凰照相馆楼顶钟声的陪伴不一样是,楼下照相馆里定格着的一代代临海人的往昔年华。

📷

一座城市的集体回忆

由照相馆保留

说起凤凰照相馆,历经王家三代人的经营,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照相馆里的镜头目睹了临海的变迁、见证了无数人容颜的变化,定格一个个重要瞬间,让这座城市的回忆都有迹可寻。

凤凰照相馆在最初还不叫凤凰。

王家祖上信仰基督教,家族里不少人从事牧师和传教士的工作,会拍照并不是稀奇事。在外国牧师的影响下,王明的伯父王圣光、父亲王宗约在大田开设了照相馆,后公私合营进入大田照相馆工作。

1/ 没拍过双影照的青春,少了一件可得瑟的事

上世纪70年代,王宗约发明了独创的双影照,当时风靡了整个台州地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临海城关所有爱美的姑娘们都约上三两好友,一番精心打扮,结队骑自行车去大田照相馆拍双影照。其他县区的姑娘闻声后才姗姗都搭公交车赶来。这样的轰动事件,但凡现在问起家里长辈,大家都能立马就能回味起年轻年华时的那股意气风发。


只是岁月催人老,那时十七八一朵花现在成了六十多老太太,好在照片记下来,回过头来,看着眼前来往的年轻姑娘们,阿婆们心里不服气,“我年轻那会赶时髦的时候,扮相比你们可不差。”

除了在民间轰动一时,在技术上更是令台州摄影界的师傅们折服。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用黑白胶片拍成的底片和洗印成照片,用放大镜也看不出拼接的痕迹,何况那时根本没有数码照片,更谈不上所谓的PS。如此可见当时王家的摄影技术属行业佼佼者。

2/ 凤凰立名 三代传

1980年春节,凭借出色的照相技术,王宗约调到临海,紧接着挨着东湖的“湖滨照相馆”开业。采用合营模式,东湖村出房屋土地,供销社出人员和技术。之后大家觉得“湖滨”这个名字不够响亮,便由王宗约取名为“凤凰照相馆”,和另外两家国营照相馆“台州照相馆”、“华光照相馆”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时名声大噪。

和大多数老照相馆一样,凤凰最初使用黑白大座机拍照, 拍摄的照片类型也以大合影照、证件照为主。
这时凤凰的关键人物王宗约的儿子王明,开始出场。
王明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学习照相技术,等到恢复高考后,因为出于对摄影的喜欢,主动报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摄影摄像课程进修。学成回来之后,和姐弟三人一同帮父亲打理凤凰照相馆。

●王明

3/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

80年代初,开始流行彩色照。那时专业的照相师傅,无论多大年纪绝对都知道什么样的穿法妆饰最新潮流行,年纪轻的便把这潮流搁在自个身上,譬如王明。中分刘海,牛仔外套,每天拿着相机四处拍照钻研,一副秀气干练的模样,颇有几分刘德华的气质。

●左一为王明

但秀外慧中的王明向来勤奋好学,为了抓住彩色照的一波热潮,很快便决定前往当时技术更新最快的上海王开照相馆,进修了彩色照技术。在上海那几个月,王明将彩色照的技术摸了个透。

彩色照和黑白照不同,彩色照底片修完冲洗出来,还得在照片上进行二次修理和手工上色。工具从铅笔换成了特制的毛笔和刮刀,颜色需要上色师傅自己调配,这相当考验技术。这些都由王明一一教授给照相馆的其他师傅。

现在翻看老相册里上世纪80年代的人像照,人物脸部饱满光润、眉目如画,这全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精细的手工上色技术。根据人的不同气质、服装样式进行整体修容,最终的照片颜色不仅柔和不失真,也能显现出气质饱满。这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唯有这些照片依旧色彩艳丽,宛若水粉。
80年代中旬,胶卷时代来临,彩色照也开始使用朦胧镜。朦胧照显得脸更光滑、具有朦胧感,极受女孩子的喜爱,照相馆里生意好的时候,从早连续拍到夜里一点多才结束。
几块钱一张的彩色照,对于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的年代,毕竟还是奢侈品。但好的照片和好的设备是相辅相成的,90年代初凤凰引进了当时价值50多万的日本诺日士胶卷冲印设备。冲印设备不止自家使用,附近的同行也会送过来,机器经常是24小时连轴转。
遇上高峰期,店里冲洗的量过大,取照片的人常堵得店内水泄不通,凤凰照相馆于是开设其他三个门市部(分别位于回浦路、巾山中路、原消防队一楼),专供照片领取,冲洗完后照片会分发出去。

4/ 在凤凰拍的照片,过多少年都不会褪色

90年代后,凤凰照相馆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婚纱影楼“金凤凰”,后又改为加盟的“纽约纽约”等,影楼持续了将近数十年。

如今的礼宾车

那也是凤凰照相馆员工最多的十年:化妆师、摄影师、数码师、司机、财务···还配备一辆专门的礼宾车,礼宾车后也用作炮车。影楼的更新换代实在太快,加上时间迈入千禧年后,数码科技兴起,一时间无法兼顾,便关闭了影楼。

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但老本行的经营上,凤凰照相馆希望最终沉淀下来,保留最初的那份纯粹。

外出拍摄大合影照的标准配置:需要进口的转机设备;必须严格要求按照圆圈排列。最多的合影是高中毕业照,有一千多人,说来五千个人也不在话下,只不过没那么多人能给它拍。

王明在检查大合影照

在凤凰拍的证件照,过了多少年都是不会褪色的,正因为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让临海人从心底信赖这里。有不少家里的三代人都在凤凰拍照,如今哪怕搬离老城区,都会特意带孩子回来。

四十年来,凤凰照相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5/ 凤凰的新起点

王琪作为凤凰照相馆的第三代传承人,学生时代校园设备并不完善,教室里没有钟表。每逢期中、期末考试,都是听自家照相馆的钟声来估摸着时间过了多久。在他那一代,除了拥有凤凰公子哥的称号,自己的小交际圈,凤凰的钟声没有像父辈那样带给他困扰。


●左一为王琪

王琪大学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经历了北漂、做设计、在银行上班。最后被他爸以“年事已高”为不可抗原因,一把拽回凤凰照相馆继承家业。好在从小耳濡目染,王琪回来之后,很快梳理出一套自己应对老凤凰的创新方案。

秉承着与时俱进的理念,2015年王琪提议店里新增“最美证件照”的版块。为了营造声势,联合台州椒江、路桥、温岭、玉环四家资历相当的老照相馆一起做老店新生,创立了“蓝色记意”。

关于凤凰照相馆的未来,王琪有很多的设想:成立专业的摄影摄像团队,开拓新的业务,带动传统老照相馆的更新、将凤凰珍藏着的关于临海的老照片和各种老器材,在楼上做一个照相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原来临海的面貌.......
在凤凰照相馆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临海的新旧对比图。正因为有凤凰照相馆这样的存在,临海这座城市的很多集体记忆得以留存和记住。

也许凤凰照相馆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记住彼时的模样,唤醒一个时代的记忆。不论器材、形式与场所如何更改变迁,总有人记得它曾经和临海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我们也始终期待,它可以上演新的故事。

👇

/凤凰照相馆的老照片分享/

/

/

/

/

/

/

/

本文老照片由凤凰照相馆授权使用,
未经授权禁止转用。

凤凰照相馆珍藏了很多老照片,有关临海的每个角落。

崇和门这一整块地从前就是大型小商品城:小商品位于如今东湖公交站的马路对面;客运站——“临海站”正门位于如今肯德基的位置。

东湖有每个小孩日思夜想的大飞机,门口会有个体户在给游客拍照。

东湖体育馆原来是个游泳馆和旱冰场。

东湖广场举行大型摸奖活动,全民参与,盛况空前,一年一次,一次持续一周左右,运气好会摸到彩电、冰箱、自行车。

···

『趟东湖』

东湖片区对于老临海人来说再熟悉不过,我们每天从这里经过,在这里锻炼、歌唱、跳舞···这里有无数的生活乐趣、相似的人群、看不腻的风景。

临海人口中的“趟”(tang),是在悠闲自在的状态下去逛一逛。我们希望像每个日常一样,去东湖走一走,在熟悉的风景里找到些新鲜感,一起深入了解东湖片区的生活,也窥探其中更多的可能性。

#五月小话题#

关于凤凰照相馆

你经历过什么有趣的故事?

留言区等你来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组临海绝版老照片,估计90%的人都没看过…
临海东湖 1
摄于60~62年间临海县城老照片
【临海东湖公园随拍】
临海东湖公园
天鼓阵阵响九宇、地钟悠悠天地鸣、儿女回家落凤凰、龙凤金身要出道、天鼓地鼓人间鼓、释源鼓声天国音、唤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