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服用地高辛,这2大作用需牢记!
userphoto

2020.07.29

关注



背后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可能并不是有很多人认识这株美丽的植物(图1),但一定有很多人知道由他提纯出来的药物。这朵美丽的花叫做洋地黄,由他提取出来的药物叫做地高辛(最常用的一种

从现在往前推半个世纪,地高辛是当之无愧的明星,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房颤,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图1:洋地黄属植物图片。

洋地黄的发现和广泛应用,要归功于苏格兰医生William Withering。

这位仁兄也是位牛人,在其做内科医生的同时,受到女友的熏陶,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发表了了关于大英帝国植物研究的专门论文,在其40多岁时,已经富甲一方……

你没看错,霸道总裁医生正式上线,可这和发现洋地黄有什么关系呢?

  

正是由于这种生活、财富上的富足,使得他把全部的精力真心地献给了医学和植物学,在1775年的时候,有一个心脏病很重的病人找到他寻求帮助,他无能为力,病人无奈,只能去求助于当地的吉普赛人。

令人震惊的是,经过吉普赛人草药的调理,病人的情况一天天好转,受不了好奇和刺激,他花重金找到了吉普斯人,并向其求得草药的配方,获知其有效成分为洋地黄属植物的提取物。

有钱任性啊,有木有!

发现了洋地黄后William Withering对其推崇备至,用它来治疗全身水肿、胸腔积液、癫痫、结核等各种药物,甚至没有其他办法的危重病人,都拿洋地黄试一试,当做最后的希望……

当然,如今最广为人知的是其将其用于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在1785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叫做《An Account of the Foxglove》,这本书的出版,奠定了William Withering在洋地黄发现中的地位,也拉开了洋地黄在心衰患者中广泛应用的序幕。

洋地黄类药物有着不同的剂型,地高辛是我们最熟悉之一。提高地高辛,不禁让我们想起教科书上那清晰的药理机制(图2)

地高辛可抑制Na-K ATP酶的活性,使得细胞内Na增多,如此,激活了Na-Ca泵的活性,造成细胞内Ca浓度增加,增加了肌浆网内的钙储备,这样,当心肌细胞收到兴奋收缩的信号时,就能够释放出更多的Ca,产生更大的收缩力,从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次心跳时从心腔内泵出的血量、增加全身的血液供应,这是其用于充血性心衰患者最简单而直接的道理,也构成了此后围绕心衰治疗多年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三板斧之一。

而后,人们又发现,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使充血性心衰患者心脏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因而减慢心率。

此外,它提高了窦房结和房室结对迷走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可增强其减慢心率作用。因而也开始用于治疗心率增快的患者,这部分患者主要为两大类,一类为心衰伴有窦速的患者,仍然记得内科教材上明确写着心衰伴有快心室率的患者,是地高辛的绝对适应证。

另一类则为房颤患者,通过其对房室结传导的抑制,控制经过房室结传导的电活动数量,减慢心室率。

至此,基本奠定了地高辛在当时心脏病患者中绝对的地位,试想一下,一个药物横跨心衰和电生理两大领域,涉及充血性心衰和房颤两大常见疾病……

时至今日,也没有哪个药物能出其右。

图2:地高辛作用机制示意图。

当然,到了今天,心衰的治疗已经从“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向神经内分泌治疗和逆转心室重构,已经从缓解症状转为降低远期死亡率,地高辛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在逐渐减少。而在房颤患者中,它的地位也在被β-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挑战和取代着,但它曾经创造的历史,不该被遗忘。

并且,对于心衰患者应用地高辛对远期死亡率的影响,目前的荟萃分析发现为中性的结果,即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地高辛能够改善心衰症状,却并未增加死亡率,对于部分患者,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很多人在用着地高辛,还有部分人需要地高辛,我们需要知道它、了解它,让它为需要的病人,尽可能发挥它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Withering W. An account of the foxglove and some of its medical uses, with practical remarks on dropsy, and other diseases. In: Willius FA, Keys TE, eds. Classics of Cardiology. New York, NY: Dover Publi- cations Inc; 1941;1:231–252.

[2]. Eisner DA, Smith TW. The Na-K pump and its effectors in cardiac muscle. In: Fozzard HA, Haber E, Katz AM, Morgan HE, eds. The Heart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New York, NY: Raven Press; 1991:863–902.

[3]. Borron SW, Bismuth C, Muszynski J.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goxin toxicity in the older patient. Drugs Aging. 1997;10:18–33.

[4]. Rahimtoola SH, Tak T. The use of digitalis in heart failure. Curr Probl

Cardiol. 1996;21:787– 853.

[5]. Uretsky BF, Young JB, Shahidi E, Yellen LG, Harrison MC, Jolly MK,

on behalf of the PROVED Investigative Group. Randomized study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digoxin withdrawal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results of the PROVED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1993;22:955–962.

[6]. Packer M, Gheorghiade M, Young JB, Costantini PJ, Adams KF, Cody RJ, Smith LK, Van Voorhees L, Gourley LA, Jolly MK, for the RADIANCE study. Withdrawal of digoxin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treated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s. N Engl J Med. 1993;329:1–7.

[7]. The Digitalis Investigation Group. The effect of digoxin o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N Engl J Med. 1997;336: 525–533.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何金山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房颤中的地高辛:穿肠毒药?
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OMG!房颤患者​用地高辛,死亡率增加123%!
心血管病患者看过来:5种“要命”的药物组合要注意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