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识别、评估和预测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必备」

随着新药物数量的大量增加,以及从急性治疗转向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维持治疗,解决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虽然年龄是联合用药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精神类药物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风险。除了解决精神病药物造成的不良影响外,精神病患者进行多药治疗的风险也增加了。这一人群中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更大。

Qato及其同事调查了2005年至2006年与2010年至2011年期间老年人的药物使用情况。他们报告称,使用至少一种处方药的比例从84.1%上升到87.7% (P=.003);同时使用至少5种处方药的比例从30.6%上升到35.8% (P=.02)。

尽管最好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但可以战略性地使用药物组合来治疗和协同利用计划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以扩大或加速反应,从而提高治疗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通常可以定义为一种药物在另一种药物存在时可改变临床疗效。然而,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更恰当地分为药物-药物、药物-疾病、药物-食物、药物-基因,甚至是药物-实验室测试相互作用。最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之一是导致一种或两种药物毒性增加。然而,相互作用导致基本药物的疗效下降,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也同样值得关注。

药物的相互作用通常是可预测的,是可以避免的。在精神病药物治疗管理中,一种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症状缓解是多药联合治疗最常见的原因。尽管努力优化单一疗法,但难治性精神疾病仍然是一个挑战,往往需要更积极的干预。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药代动力学机制的结果,代谢改变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药物代谢对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可能涉及I期或II期代谢,甚至是两个阶段都涉及。I期是更为常见的药物代谢途径,最常通过肝脏发生,导致一种底物药物被另一种底物药物诱导或抑制,这取决于肝酶(如细胞色素P450 [CYP450]参与了这一过程)。

药物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YP450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也可以作为其他酶的底物。高风险底物包括那些治疗窗口狭窄的药物,这些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之间的耐受性会出现小幅度的增加,从而给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

在代谢过程中发生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存在于身体的其他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肾、肺和胃肠道中。较少被认识到的是第二阶段的代谢酶,它在从无活性的前药物到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促进排泄更亲水性的代谢产物所需要的偶联反应。

虽然尿苷二磷酸(UDP)-葡萄糖醛糖基转移酶(UGTs)酶被认为是最常见的II期酶,但是磺基转移酶,N-乙酰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各种甲基转移酶(如硫嘌呤S-甲基转移酶和儿茶酚) O-甲基转移酶因其在该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接受。3-羟基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发生II相偶联反应,而I相CYP450相互作用不存在。

然而,这些药物已显示出对UGT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它们涉及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和所有丙戊酸制剂)、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这些药物已进行过体外研究。

虽然这种II期反应的临床意义可能不那么显著,但丙戊酸/丙戊酸脂对UGT的抑制作用与拉莫三嗪同时给药可导致危及生命的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症皮疹,因此在管理此类联合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9-羟基代谢物,主要进行II相偶联,据报道占其总代谢途径的60%以上。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和阿塞那平也有II期清除途径。此外,其他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如吸收、分布和清除,也是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机会。



药代动力学并发症往往导致药效学后果




药代动力学机制是指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而药效学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Skelly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检查了中等水平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这些相互作用被定义为那些可能导致非预期的临床效应,可能需要改变治疗方法和需要监测患者的预期表现。

在3年期间,发生了1178、1276和1461例中度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最常见的报告类型是中枢神经系统抑郁,添加剂抗胆碱能作用,恶化的血糖控制(高血糖)和添加剂降压作用。

  • 最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降糖药和降压药。

  • 按类别排名前5位的相互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心脏、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 与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相关的最常见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抑郁、睡眠相关行为、镇静和嗜睡。

  • 与基于心脏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风险增加、附加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

  • 药代动力学作用包括吸收改变和药物浓度增加,药效学作用包括肾功能不全和潮红。

  • 在精神病学上,严重和潜在的致命后果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5-羟色胺综合征和皮肤症状,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症。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可能会改变身体的生理过程,从而间接改变其他药物的正常生理途径。

例如,在使用锂的情况下,患者的肾功能可能由于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而下降,从而导致锂排泄减少和毒性风险增加。与器官功能衰退相关的疾病,包括肝和肾损害,是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的原因。



药物-基因相互作用




遗传变异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已大大增加。药物疗效可受药物基因组变异的影响,最常见的关联转化为由于代谢不足而增加的毒性风险。由于基因增强的新陈代谢而导致的疗效不佳(次要风险),正在成为导致治疗耐药性和失败的潜在因素。

证明通过鉴定基因上不合适的药物可以改善疗效的研究有限,并且继续引发争议。针对这些基因组测试缺乏循证结论的争议,FDA最近推出了药物基因组学资源,可以作为鉴定药物-基因相互作用的参考。FDA还警告不要使用未经批准的基因测试来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药物说明书包含有关基因组生物标记的详细信息,并根据这些基因信息提供处方建议,以避免不良事件和优化药物剂量。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是由于药物与食物的结合会干扰预期的结果。尽管某些药物由于吸收受损而必须空腹服用,但其他药物则不能与特定食物一起服用。后者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情况,必须避免食用含有酪胺的食物,以防止潜在的高血压危机。

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包括某些抗生素与乳制品的药物螯合,这导致抗生素优先结合螯合剂以及系统吸收不充分。

其他的相互作用包括富含钾的饮食使ACE抑制剂诱导的高钾血症的药效增强,或由葡萄柚诱发的肝抑制的代谢后果,以及某些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的增加。

处方医生必须保持警惕,以评估患者的饮食风险,以及目前使用的营养药物和补充/替代药物的使用情况。了解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对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意外不良事件至关重要。



诱发因素和风险




还必须解决患者的吸烟状况。摄入或吸入香烟烟雾,木炭烤肉以及患者的职业环境中发现的多环芳香烃,与细胞色素P450 (CYP)酶,特别是CYP1A的诱导有关,这导致通过该酶代谢的药物的清除率增加。

虽然当患者计划戒烟时,很少需要主动降低药物剂量,但氯氮平是个例外,处方者应该根据戒烟策略减少剂量。



挑战与临床意义




识别预警信息

电子健康记录和临床决策支持工具可以帮助改善患者护理和结果。针对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计算机警报旨在改善护理;然而,有一些预警信息通常是由患者报告的。

照顾特别脆弱的人群

临床医生应该了解日常实践中最重要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掌握最新的与、药物相关的安全信息,将使开处方更加安全。在确认关键药物信息问题或挑战时,继续参考多个参考文献也是很重要的。

疑罪从有

将任何新的症状或疾病状态恶化或出现视为可能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要了解哪些人可能面临潜在不良后果的风险,并据此制定计划。

此外,必须考虑使用非处方药和补充/替代药物,如圣约翰草,这可能导致口服避孕治疗失败和意外怀孕。圣约翰草与处方药之间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参考文献

1. Preskorn SH. 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psychiatric practice, part 1: reason, importance, and strategies to avoid and recognize them. J Psychiatr Pract. 2018;24(4):261-268.

2. Skelly M, Kimberly BM, Trigoboff E, et al. Drug interaction review in a psychiatric population. Eur J Clin Pharm. 2017;19:138-142.

3. Qato DM, Wilder J, Schumm LP, et al. Changes in prescription and overthe-counter medication and dietary supplement use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5 vs 2011. JAMA Intern Med. 2016;176(4):473-482.

4. Preskorn SH, Khan AY. Rational use of multiple medications in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a dimensional perspective. J Psychiatr Pract. 2013;19(1):54-61.

5. Fornaro M, De Berardis D, Koshy AS, et al.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bipolar disorder polypharmacy: a systematic review.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6;12:719-735.

6. Jancova P, Anzenbacher P, Anzenbacherova E. Phase II 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 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 2010;154(2):103-116.

7. English BA, Dortch M, Ereshefsky L, Jhee S.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sychotropic 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Curr Psychiatry Rep. 2012;14(4):376-390.

8. Wagner JG. Pharmacokinetic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Scientist. CRC Press; 2019.

9. Beach SR, Celano CM, Sugrue AM, et al. QT prolongation, torsades de pointes, and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a 5-year update. Psychosomatics. 2018;59(2):105-122.

10. 2019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Beers Criteria Update Expert Panel.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9 Updated AGS Beers Criteria for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use in older adults. J Am Geriatr Soc. 2019;67(4):674-694.

11. Greden JF, Parikh SV, Rothschild AJ, et al. Impact of pharmacogenomics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the GUIDED trial: a large, patient- and rater-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Psychiatr Res. 2019;111:59-67.

12. The FDA warns against the use of many genetic tests with unapproved claims to predict patient response to specific medications: FDA safety communication. FDA. October 31, 2018. Updated April 4, 2029. Accessed May 8, 2020. www.fda.gov/medical-devices/safety-communications/fda-warns-against-use-many-genetic-tests-unapprovedclaims-predict-patient-response-specific.

13. Table of pharmacogenomic biomarkers in drug labeling. FDA. Updated February 5, 2020. Accessed May 8, 2020. www.fda.gov/drugs/scienceand-research-drugs/table-pharmacogenomic-biomarkers-drug-labeling.

14. Ryu JY, Kim HU, Lee SY. Deep learning improves prediction of drug-drug and drug-food interac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8;115(18):E4304-E4311.

15. Abilify (aripiprazole) tablets, Discmelt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oral solution, and injection.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FDA; 2016. Accessed May 8, 2020. 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6/021436s041,021713s032,021729s024,021866s026lbl.pdf.

16. Elsherbiny ME, Brocks DR. The abil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to alter physiological factors underlying drug disposition. Drug Metab Rev. 2011;43(4):457-475.

17. Cole ML, Trigoboff E, Demler TL, Opler LA. Impact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psychiatric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or olanzapine. J Psychiatr Pract. 2010;16(2):75-81.

18. Dexheimer JW, Kirkendall E, Kouril M, et al. Perception vs Reality with Medication Alert Rates; Meeting Abstract. Council on Clin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gram. 2018;141(1).

19. Merel SE, Paauw DS. Common drug side effects and 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elderly adults in primary care. J Am Geriatr Soc. 2017;65(7):1578-1585.

20. Cheng CM, Guglielmo BJ, Maselli J, Auerbach AD. Coverage of FDA medication boxed warnings in commonly used drug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ch Intern Med. 2010;170(9):831-833.

21. Soleymani S, Bahramsoltani R, Rahimi R, Abdollahi M.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s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L. (St John’s wort)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Research Journal of Pharmacognosy. 2017;4(suppl):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能有危险,数据和基因分析或能给出用药指南
西柚汁联用他汀的安全性思考
抗丙肝药波西普韦处方标签添加药物相互作用
第9章/第1课: 药物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中阿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主要差别是什么?
【便民药师】带您了解下P450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