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19岁女孩患上骨肉瘤,要截掉一条腿!手术前她提了一个要求...

麻醉医生是手术室的幕后英雄。他们使你入睡,陪伴你完成手术,呼唤你苏醒。

但你往往只看到口罩和帽子遮掩下的一双眼睛,却不知道在你生命最脆弱的时刻,他们曾尽心尽力守护在你身边...

▍口述/杭州某医院麻醉医生  文/莫吉托

我是一名从医十年的麻醉医生。

下面的故事,能让你了解这个低调却无比重要的行业。
有句话叫: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我很反感别人喊“麻醉师”,我们是正正经经的“麻醉医生”。但每次我介绍自己是麻醉医生时,许多人会笑着说: “是不是打完麻醉针,你就可以休息了?”

他们不知道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严格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添加药物,配合外科医生调整麻醉程度的深浅,不仅要让病人尽快睡着,还要负责病人安全苏醒,背负的压力和付出的劳动并不亚于手术台上的外科医生。

所以有句话叫: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被麻醉是一种什么感觉?很多病人在被叫醒的那刻说,自己做了一个很美好的梦,都不愿意醒过来。

有的病人醒了之后,还止不住地咧开嘴角笑。

还见过一个女强人来做全身麻醉的手术,谈话的时候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给了一点麻醉药物,还在迷迷糊糊的时候,她突然撕心裂肺地在手术室里大声哭泣,哭诉自己感情不顺、婚姻不幸,直到完全睡着。

作为麻醉医生,我看不到病人清醒时候的生活,我只能看到他们麻醉后最脆弱的那一刻,尤其是全身麻醉后没有呼吸,只靠着呼吸机一张一合打着气的病人,我知道,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全心全力地守护他们。
麻醉对记忆的影响因人而异

一资深麻醉医生,决定亲自体验全身麻醉,事后写下总结,全部过程一步都没忘。

麻醉医生最常被问到的问题:麻醉会影响记忆吗?

有一个发生在其他医院的真事。年轻女病人来做无痛人流,手术前后不到半小时。她醒来一摸脖子,少了一根金项链,就指责守护在一旁的麻醉医生是小偷。

麻醉医生很委屈,找来手术医生和护士,翻出监控。但女病人一口咬定,手术前项链就在自己脖子上,醒来之后就没了。

直到女病人的男朋友进来,才真相大白。原来,男的想留住孩子,女的执意要人流,手术前两人还在争吵,女的一气之下将男的送的项链扯下来,还给对方。但做完手术麻醉苏醒后,她完全忘记了这件事。

再举一个例子。一家医院的资深麻醉医生,一年做了900多例麻醉手术,决定亲自体验下全身麻醉。

他让同事帮忙,注射麻醉药,气管插管,吸痰拔管,一步都没少。

事后,他写下了总结,全部过程完完整整,一步都没有遗忘。

我得出一个结论,麻醉对记忆的影响因人而异。

至于发生第一个故事的那家医院,出台了新规定,除手术前让病人自己装好贵重物品外,也尽量安排女的麻醉医生给敏感的病人进行手术麻醉,以免出现各种幻觉事件。

对麻醉医生来说,让病人睡着并不是最难的,把病人唤醒才最具挑战。刚工作时,一位前辈对我说:“你可能是和病人最后说话的那个人。”

那会儿我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这件事的发生。


在手术快要结束的最后几分钟,病人突然血压下降,心跳停止!这是遇到万分凶险的术中肺栓塞了!

十几个外科医生轮流上台心肺复苏,一个按累了换另一个,十几个麻醉医生又是推药,又是抽血气,肾上腺素用了几十支……

所有人拼了命抢救,两个多小时过去,最终还是抢救失败。

那天很热,但为了给病人保温,我们关掉了空调,汗水浸润了手术衣,掉落在病人胸口。近40度的高温,也没能阻止病人的身体慢慢变凉。

那一刻,盘桓在我脑海里的画面,是手术前给病人穿动脉针时,他说“好痛”。那是他清醒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也是我经历的第一个术后没有喊醒的病人。

那天下了手术室,不能接受事实的家属围堵在门口。手术医生是非常有经验的资深医生,碰到这样的并发症,他也难过得直掉眼泪。

我们真的是尽力了。


一个19岁的女孩,得了骨肉瘤,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截掉坏掉的一条腿。

手术前,我要在她脖子上静脉穿刺,还要在她手上动脉穿刺,为的是手术中可以快速输血输液,准确监测动态血压。


女孩很害怕,恳请我先让她睡着(打麻醉),再打两针穿刺。这不符合常规,还会耽误手术时间。我犹豫了下,还是同意了,“今天你所有的要求,我都满足你,好不好?”

她露出了笑容,是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沧桑而无奈的笑容,“如果今天真的能满足我所有的要求就好了,那我希望我醒来的时候,我的腿还在。”

她说完,手术室一片沉默。

我叫醒她的时候,她首先摸了摸被截肢的那条腿,然后躺在床上不住地掉眼泪,不论我们怎么安慰都没用。

有的时候,叫醒病人也是一种残忍。


电视剧里一掀开无菌铺单、眼睛就睁开的情形,现实中不是每次都能实现的上麻醉前,病人会问:“医生,我这么胖,你会不会麻不倒我?”“我酒量很好的,会不会麻不倒?

我会拍着胸脯告诉对方:还从没碰到麻不倒的病人过。

但如果他问,“医生,我手术做完,什么时候醒过来?”我就不敢拍胸脯了。因为电视剧里一掀开无菌铺单、眼睛就睁开的情形,现实中不是每次都能实现的。

第一次有病人通过主刀医生向麻醉医生感谢,我受宠若惊。

当一位重症肌无力阿姨也问我同样的问题时,我搬了张凳子在她面前坐下,我预感这场术前谈话会花不少时间。

阿姨50多岁,被重症肌无力折磨了20多年。在药物的控制下,目前状况还可以。这次手术是因为腿上长了恶性肿瘤,必须切除。

我刚和她商量用哪种麻醉方式,还没说完就被她打断。

“医生,我不能用麻醉。20年前我剖腹产,打完麻醉几天后,呼吸就透不过来,又回医院抢救了。”阿姨说着就流了眼泪,情绪激动。

肌无力患者,最害怕的不是眼睑下垂,不是说话大舌头,甚至也不是吞咽困难,他们最最害怕的是呼吸无力、憋气、透不过气。

显然,20年前那次术后肌无力,还让阿姨怕得刻骨铭心,怕到她宁愿让肿瘤在体内肆虐生长,也不愿动手术。

我只能慢慢安慰她:我们会尽量在手术过程中少用肌肉松弛药,手术后立刻送她去监护室观察,等药物代谢完毕,才将气管导管拔出,保证足够的安全。

一听到“监护室”,阿姨又掉眼泪了,还明确说不想手术了。

她女儿也在一旁哭起来,说妈妈是中学老师,实在是痛得没法走路,在学生的鼓励下,也为了再次站到讲台上,才决定来把手术做了。

没想到,鼓了这么久的勇气,还是在术前麻醉谈话的时候崩溃了。


“进了监护室,嘴里带着管子,脑子是醒的,但人完全动不了,连呼吸都没力气呼吸,我不要受那个罪。”阿姨抽泣着说。

“不会的,你放心,到时候我们会一直让你睡着。等你真正醒过来、能透气的那一刻,管子就拔掉了。所以你的任务就是明天好好睡一觉,别的什么都不用想。”

我向她保证,监护室里会持续使用镇静药,让她舒服地睡觉,她才擦干眼泪,决心接受手术。

走出病房,我松了口气,用时一小时十五分,算破了我术前谈话的最长纪录。

次日下午4点,阿姨上了手术台。虽然很紧张,但这次她至少没掉眼泪。

我又安慰了她一会儿,给了麻药让她睡着,肌松药只给了正常人的四分之一用量,其他药物也相应地少用了些。

之后,同事来换班,我将阿姨的病例交接了,嘱咐手术做完送去监护室,慢慢拔管。

我心里很忐忑,在电脑的病历系统里一直关注着阿姨的动态。看到当天晚上她的气管导管顺利拔除后,忐忑的心才放下。

几天后,我接到主刀医生的电话,说阿姨已经转回普通病房,非常顺利,“她特别感谢你”。第一次有病人通过主刀医生向麻醉医生表示感谢,我受宠若惊!

又过了一天,同事打我电话,说阿姨的女儿一直在手术室门口等我,想当面致谢,已经等了四天了。

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执着的病人,我决定下班去看看阿姨。看到我来,阿姨特别高兴,“如果不是那天你和我聊了那么久,我不会做这个手术的。我真的很怕肌无力再次发作。”

阿姨让女儿从柜子里拿出一箱猕猴桃,“你快收下!我女儿天天拎着去你们科门口,提手都拎坏了,也没等到你。”

阿姨说着又要掉眼泪,我怕她太激动,只好先收下。她还一定要女儿加我微信,让我以后去他们老家玩,要好好招待我。

在办公室休息时,我打开阿姨女儿的朋友圈,原来她还在读书,念幼师专业。她最新的一条是在网络平台发起的,给妈妈手术众筹医药费。

原来,她们家并不宽裕啊。我看着那箱猕猴桃,心里不是滋味,便默默地在网络平台上给阿姨打了笔钱。

希望她们今后一切平安。

我能做的也只有手术前将风险都谈到

让家属有心理准备


因为要做肺叶切除的癌症手术,术前的晚上,我去病房找A女士麻醉签字。

表面看,这个病人只是声音嘶哑。但问到有什么基础疾病时,她说十几年前做左侧甲状腺切除术时损伤了喉返神经,所以她的左侧声带一直是麻痹的。

“前几年,我喝口水都会呛咳,现在慢慢喝还好,就是晚上睡觉会憋醒。还有,我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唱歌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声带麻痹并不常见,这是肿瘤占位或者手术损伤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呛咳。单侧麻痹还好,如果双侧都麻痹,可能造成呼吸困难。

问题就在,她马上要接受胸腔镜手术做右侧的肺癌切除术。

接下去,我必须很小心地谈话。我告诉她,明天做手术的时候是全身麻醉,睡着之后声带中间要插一根管子进去,做完手术拔掉,但很有可能做完手术后,右侧声带也会损伤。

A女士打断我:“那是不是声音更嘶哑了?”唉,她显然没明白这件事的严重性。我解释说:如果术后双侧声带麻痹,最坏的结果就不是声音嘶哑那么简单,而是气管插管拔除后可能会呼吸困难,那就要紧急切开气管。

我能做的也只有在手术前将风险都谈到,让家属有心理准备。

她哭了,之前只是考虑肿瘤切除的风险,没想到还有另外更凶险的。尽管害怕,她还是签了字,一再拜托我要小心。

我不敢说我的麻醉水平有多高,我只能说我会尽量小心。但谁都不敢保证啊……

我把双腔管从A女士嘴里拔出来

看到她顺利呼吸,心才放下


每当第二天有重病人,夜里我都休息不好。我回去查文献,也找不到确切的预防办法。

右侧胸腔镜手术是左侧卧位,导管肯定会对一侧声带有压迫,好在压迫的是已经麻痹的左侧声带。但肺部手术插管是双腔气管导管,本身管子就粗,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插管,怎么保证一次到位又温柔呢?

有同理心其实并不是很适合当医生,或者说我还不够成熟。这样的夜晚,我就会很难入睡,第二天也会醒的特别早。

电视剧里或者外行人写的那些关于医院生活的小说,医生在压力大的夜晚靠酒精支撑,其实并不明智。

我们这一行需要太多的精准操作,头一晚摄入过多的酒精和咖啡因都会引起第二天手抖。

为了病人的安全,越是重病人,越是不能在前一天喝酒。第二天上麻醉前,我也会忍住不喝咖啡,怕在动静脉穿刺或者插管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手抖引起不必要的操作损伤。

在餐厅吃饭,菜不好吃,下次不去就行。

在理发店理发,理的不好看,下次换个发型师就好。但是来医院看病,花钱看不好可不行,人命关天,哪里有那么多让医生重来的机会?

好几个年轻同事已经在服用安眠药物帮忙入睡,但我不想尝试。

这些手术前的压力很难找到人诉说。手术医生会觉得我小题大做,肺部手术的成功与否对他们最重要。

和朋友说,他们顶多安慰一下,毕竟他们不懂气管切开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会有多大影响。不能怪他们。和麻醉科的同事说,他们会说一些相关病例,反而让我压力更大。


声带麻痹不是致命的大病,不会影响生命的长度,但往往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病,让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非常痛苦。

有个前辈告诉我,他之前做过一个手术,病人感冒了七八天,其他症状都好了,只有声音还没有恢复好,吃着响声丸,说话有点哑。做胸椎手术,拔了气管插管后,病人突然完全不能透气,只好把气管紧急切开。

耳鼻喉科医生的解释是感冒引起了双侧声带麻痹,声带麻痹不能恢复,只能气管切开。他叫我一定要小心,慎重拔管。

手术当天,A女士状态不错。从动静脉穿刺到插管再到摆放侧卧位的体位,我全程都非常小心,手术医生在操作的时候我也提醒了一句,让他们小心右侧的喉返神经。

虽然胸腔镜下暴露右侧喉返神经十分困难,更何况不小心损伤,这个几率太小了,简直是杞人忧天,但我的心一直悬着。

直到手术结束,麻醉醒透,我把双腔管从A女士嘴里拔出来,看到她顺利呼吸,声音也没有比手术前更嘶哑,心才放下。

手术室外的病人家属,一定不知道这一天我的内心活动。

当然他们也不会再有机会看到我。毕竟麻醉医生不是管床医生,做完手术之后我们便没有交集。那些荣誉和感谢都会归功于手术医生。

手术做完的第二天,我还是默默去病房看了看A女士,她一个人半坐在床上闭目养神,我没有上前打扰。

希望这是她做的最后一次手术。

寄语


在没有现代麻醉术之前,外科手术是相当恐怖的。很早的石器时代,所谓“麻醉”就是打晕了再说,让病人暂时处于昏迷状态,进行一些快速手术操作。

其他“麻醉”方式还有强行捆绑、放血、灌酒等等,每一次手术,不仅病人恐惧,就连外科医生也觉得是个可怕的负担。

据说东汉时的华佗发明了一种叫“麻沸散”的中草药麻醉剂,比较人性化,病人喝了后“如醉死无所知”,医生再施行腹部手术。可惜,这么好的“麻沸散”失传了。

现代麻醉术要到19世纪才出现。这当然是人类了不起的进步。除了各种出神入化的外科手术,就连肠镜、胃镜这些让人生畏的医学检查,都在麻醉术的加持下变得容易接受了。

如果说麻醉术的发明,为外科手术开辟了新纪元。那么,麻醉医生就是手术室的幕后英雄。

病人的睡过去和醒过来,都由他们守护,责任重大,却默默无闻。手术成功了,病人会特地感谢手术医生,并不知道麻醉医生的功劳。这多少是因为大多数人对这一行当的无知。

记牢了,下次千万别叫他们“麻醉师”,正确的叫法是“麻醉医生”。给保你性命的人以尊重,这才是一个病人的修养。

🔽🔽🔽

安全专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正直骨质增生网
一个程序员经历的7小时全身麻醉
这个小男孩手术之后不能说话了,孩子爸爸抡拳就打医生
手术前,麻醉医生为什么会问一堆问题?
做手术不是撞大运!应提前做哪些准备?
麻醉医生使用说明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