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成标杆省份!这项行动需要每个浙江人参与

  今年6月4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点击蓝字查看详情),并全省实施。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浙江提出节水行动“168”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通过实施“一项行动”、推进“六大工程”、完善“八项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格局。



实施水资源“双控行动”,强化刚性约束

  “双控”,指的是同时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实行控制。主要是抓好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江河水量分配和区域水资源论证三项工作,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突出刚性约束,建立节水评价机制。



推进“六大工程”,提升节水能力

  着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引领和节水装备制造等六大工程,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抓基础、快突破”的节水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好节约用水攻坚战,不断推进全社会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完善“八项机制”,激发节水动力

  1. 深化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形成水价动态调整机制;

  2. 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建立差别化税率体系;

  3. 健全节水奖励机制,研究集成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

  4. 推进水资源产权改革,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探索;

  5. 拓展节水融资模式,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试点;

  6. 落实水效标识制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的产品;

  7. 完善定额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节水标准;

  8. 健全用水监测统计制度,打造节水数字化平台。


  下一步,浙江要进一步强化法制保障、科学编制节水“十四五”规划,同时还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努力为全国节水“强监管”提供浙江方案

  借助浙江省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先发优势,努力以数字化助推节水“强监管”。浙江结合已初步建立的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数、监测预警“五色图”,整合建成节水数字化平台,努力为全国节水“强监管”提供浙江方案。

同步启动市县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实施方案》印发后,按照“市县联动、问题导向、体现地方特点”的要求,同步启动市县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预计10月份完成全省三级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11月份,将就节水五年行动规划进行专门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推进路径。

强化节水行动的刚性执行

  加强对节水行动的过程督查和考核,强化节水行动的刚性执行,将节水指标融入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省内市县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安排浙江省水利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对节水行动工作突出的市县给予资金倾斜,进一步调动地方节水工作积极性。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浙江作为江南水乡,为什么还要开展节水行动?

  • 节水是水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省水利厅介绍,浙江年人均水资源量1702立方米,但浙江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全国人均水平低20%左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国际公认的中度缺水地区。以嘉兴、舟山为例,优质水库水供给严重不足。


  • 节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标发达国家,2018年浙江万美元GDP用水量254立方米,而日本仅为136立方米、新加坡仅为23立方米。


  • 节水是生态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浙江而言,节水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减少污染排放。


  • 节水是全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虽然浙江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社会用水粗放、浪费严重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怎么样节约用水,有哪些窍门?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节水窍门和节水原则:


  • 倡导身体力行、积极作为,让节约用水引领社会新风尚。开展“光瓶行动”,坚持喝光瓶底最后一口水,随身带走没喝完的瓶装水。筹办会议时,尽量安排小瓶装的矿泉水,喝完一瓶、再提供一瓶;参加会议,尽量自带水杯,少用公用水杯,减少洗杯次数。


  • 倡导全面发动、人人参与,让文明用水塑造生活新方式。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的习惯,坚持一水多用等。


  • 倡导言行劝导、及时纠正,让科学用水成为文明新常态。及时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劝导、纠正身边的不良行为。

省发展改革委在支持节水行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省发展改革委将协同省水利厅重点抓好《实施方案》的落地落细。

  • 规划引领方面,主要是将节水行动指标任务纳入规划体系和信用体系。把节水相关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绿色发展规划。支持依法将用水户违法取水等不良信息和建成水效领跑者、节水标杆等守信信息纳入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


  • 项目支持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加强节水项目的投资。重点推进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和规模化应用,特别是加快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大型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建设,确保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40万立方米/日的目标。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同时,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加大对水资源循环和再生利用项目资金支持。


  • 价格调控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价格机制,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引导全社会不断提高节水意识。在居民用水方面,浙江已于2016年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在非居民用水方面,浙江正着力健全完善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农业用水方面,作为全国四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浙江已基本建立农业用水的价格综合机制,现在在进一步完善成果。

浙江工业领域节水情况如何?下一步重点工作是什么?

  浙江工业用水量占全省用水总量的四分之一,近年来,省经信厅会同水利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工业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6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45.3%。


  • 推进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淘汰。2017—2019年,全省共淘汰6250家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开展对“低散乱”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涉及问题企业11万家。


  • 推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2017—2019年,全省共有264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年节水量达到3500万立方米。


  • 推进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建设。20172019年,全省共创建节水型企业1254家。


  到2022年,全省计划打造300家节水标杆企业;造纸、印染等主要涉水行业所在园区全部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2家左右,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达到300家以上;高耗水企业水效达标率90%以上。 

《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实施“城镇节水降耗”工程,目前浙江城镇节水降耗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作有哪些考虑?

  全省各级建设部门积极推进城镇节水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省已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10个(数量位于全国第3位),省级节水型城市6个,累计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1391家、节水型单位1937家。通过大力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广分区计量管理等手段,降低了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目前,浙江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用水、市政杂用、生态景观补水、绿地灌溉、农业灌溉等方面。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创建节水型城市。到2022年,所有设区市都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并遴选出2个水效领跑者城市;全省设市城市城区和90%以上的县城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均控制在10%以内;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农业是用水大户,在确保生产的同时,如何推进农业领域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

  农业节水是《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的“六大工程”之一。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重点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 持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特别是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区,发展用水较少的旱地作物,减少生产过程用水量。


  • 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两区”和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累计建成1900多万亩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 着力推广运用节水技术设施。大力发展设施化生产和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推行渔业健康养殖,减少养殖用水和尾水排放。目前,浙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节水农业的“节”,不仅是“节约的节”也是“调节的节”。下一步将在强化农业生产保供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统筹管理,努力向旱地要粮,让灌区增效,要水田减排,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持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推广生态节水生产,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

编辑:李洲媚

责编:沈 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淮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进展及探讨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节水型社会之哈尔滨篇
“十三五”浙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将分批公布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
李银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