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指标与ICI-肺炎的发生及免疫获益有关?看看苏春霞教授团队的参考答案!
userphoto

2020.10.16

关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为肿瘤患者来了持久的临床获益,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也随之增多(70%~9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ICI-肺炎)是致命性irAE之一,在PD-1/PD-L1抑制剂相关死亡中占35%。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ICI-肺炎的发生率为3.5%~5%,而真实世界中,ICI-肺炎的发生率更高,为19%。但是,ICI-肺炎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尚未明确。既往研究报道显示,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等因素可能与irAE的发生有关,但是与特定irAE发生的相关性仍缺乏有效研究证据。这些尚未明确的关键问题,对ICI-肺炎的诊断和临床管理带来困惑。因此,在肺癌免疫治疗过程中,除了探索免疫疗效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外,还需要寻找ICI-肺炎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苏春霞教授团队的一项发表于《肺癌杂志》(Lung Cancer)的基于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储香玲赵静周娟共同一作,苏春霞通讯作者)在此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研究在《肺癌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简介

这项研究回顾了2015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病例,最终有300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被纳入分析。通过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以及上海肺科医院MDT团队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生ICI-肺炎的患者占18%,(54/300),中位发生时间为3.8个月(0.7个月~21.0个月)。

图1 基线外周血AEC与ICI-肺炎(图A未发表)

如图1所示,课题组发现ICI-肺炎组的基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AEC)显著高于未发生ICI-肺炎组。接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EC对于ICI-肺炎的预测效能,并找到了预测ICI-肺炎发生的最佳阈值为0.125×109cells/L(曲线下面积[AUC]=0.680,95% CI为0.598-0.762,灵敏度= 70.4%,特异度= 60.1%,P < 0.001)(图2A)。

以0.125×109cells/L为cutoff值,将300例患者分为AEC高水平组(AEC≥0.125×109cells/L)和AEC低水平组(AEC<0.125×109cells/L),结果提示,ICI-肺炎多发生在AEC高水平组(图2B)。总的来说,基线外周血AEC≥0.125×109cells/L与ICI-肺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图2 基线外周血AEC高水平与ICI-肺炎的发生相关

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分了析AEC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免疫疗效的差异。结果发现,AEC高水平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AEC低水平组(P = 0.029)(图3A)。此外,AEC高水平组的无进展生存(PFS)期较AEC低水平组明显延长,分别为8.93个月和5.87个月(P = 0.038)(图3B)。但是两组之间的总生存(OS)期并无显著性差异(图3C)。

图3 基线外周血AEC高水平与免疫治疗获益相关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外周血AEC高水平增加了ICI-肺炎的发生风险。然而,ICI-肺炎的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对临床诊断为ICI-肺炎的患者进行尸检,在肺组织中发现了大量CD8+ T细胞浸润。类似地,Suresh等人在ICI-肺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了以CD4+ 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由此可以提出假设,肺组织中活化的T细胞浸润增加,最终导致了ICI-肺炎的发生。既往研究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在激活T细胞、募集CD8+T细胞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也有研究者在ICI-肺炎患者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这些现象提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与ICI-肺炎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不过,嗜酸性粒细胞对于ICI-肺炎的预测效能,需在样本量更大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该研究是首个在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中评估基线外周血AEC与ICI-肺炎及免疫疗效的研究,不仅提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与ICI-肺炎发生的相关性,还为嗜酸性粒细胞预测免疫疗效提供了数据支持。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治疗获益的相关性,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证实。该研究中,基线外周血AEC高水平的患者PFS和ORR均优于AEC低水平的患者,但是OS却无显著获益。可能是因为ICI-肺炎高风险会影响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总体生存。

研究者说

该研究发现的与ICI-肺炎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中对ICI-肺炎发生的警惕性,从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ICI-肺炎;也提示在关注患者临床获益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包括ICI-肺炎在内的irAE,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疗效,同时注重患者用药安全性,是我们目前在免疫治疗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研究者团队执笔书写了2019年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中关于肺毒性的管理,强调在ICI单药或者联合治疗的全程中,监测毒性与评价疗效同样重要,联合治疗时需要提高监测频率,包括症状变化、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等,毒性监测包括治疗中监测和治疗后随访,主张开展多学科MDT诊疗模式,积极诊断和治疗免疫相关肺毒性。

多个回顾性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表明,免疫相关肺炎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率不低,CIP的发生有致命风险。本研究发现的与ICI-肺炎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中对ICI-肺炎发生的警惕性,从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ICI-肺炎;也提示在关注患者临床获益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包括ICI-肺炎在内的irAE,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做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疗效,同时注重患者用药安全性,是我们目前在免疫治疗时代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将来需要继续提高我们对CIP生物学基础的理解,进一步优化诊断和全程管理的策略。

致谢

感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教授、任胜祥教授、吴凤英教授,放射科孙希文教授、江森教授、尤小芳教授,以及周斐博士、蒋涛博士,对本研究做出的贡献。

专家简介

苏春霞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患教专委会  副主委

CSCO转化专委会  副秘书长

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   常委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呼吸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副理事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 常委兼秘书长

擅长领域:肺癌精准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及耐药机制与对策,肺癌的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肺癌的个体化及综合治疗策略;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文章30余篇

获得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一等奖、中华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普贡献奖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卫计委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作者 | 储香玲 苏春霞(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今后每周定期推送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递专家观点,分享学术共识,一起来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纠结】免疫治疗要疗效还是要安全?
【肺癌进展报告2021】哪些晚期NSCLC免疫治疗有效?根据原发灶和转移灶就能判断七七八八
免疫治疗常见毒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大全!(必藏)
【2977】周彩存教授:早期肺癌免疫治疗ESMO再放光彩——IMpower010更新数据解读
【肺癌速递】大道无垠,求索不息:扩大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5位专家齐发声:IO-MDT将为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带来更大获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