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解《道德经》(四-九)

一解《道德经》(四)

4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道冲和运动而生万物,见或不见,已有或在路上。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道啊,如渊啊,好似万物的先宗。湛啊(如深水,清澈又深奥),似无似存。我不知是谁的孩子,有象有形之前就有了,就先存在了。

这一章是对道的形容。道混沌,惚恍,虚无,如渊似湛。

-

或者说,单纯的丹解,我心若大道,有物自然来冲用,我心似渊,万物自由来去,我心清湛,似无似存。我不知我何来去,我不知我心是何,我心无有,无象之先。

-

文/迟程阳

-

-

-

一解《道德经》(五)

5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

天地无情,圣人亦无情,若有必去,若美必恶,若善必不善,视万物为刍狗,心不动,万物来自然来去。

天地之间,圣人之心,犹如橐龠,虚而不屈,若有若无,冲动而愈出,冲而自然生万物万情。

多言数穷,多言数必穷,有利必有害,故不若守大道之虚无,虚无者若有若无,故中也。

-

文/迟程阳

-

-

-

一解《道德经》(六)

6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解:

谷神即是我之虚无之心,因无故无,无因无果,不有不去,故不死。

玄牝亦是我之若谷神之心,虚怀若谷之心,谷神是万物生息之地,故谓玄牝。

玄牝之门,众妙之门,(是谷神),是天地的根。《西昇经》: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故天地之根是一也,一即是谷神也,一即若大道之虚无也,一近道之惚恍、虚无、混沌之性也。

绵绵兮,似或存,用之不竭矣。

-

简言之,我心若谷,谷是众妙之门,此门是天地根,天地根是一,一是门,我心若道,道生一,一生天地。道有门,门生天地。(道与一的区别,我只想到这点,道是虚无混沌,一是道之门,若谷神,我心虚无若道,虽我心空无,但身心确亦在如谷,故我空无之心在大道之中,若一谷门存于大道,大道冲而生万物也。)

-

文/迟程阳

-

-

-

一解《道德经》(七)

7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因其不自生,因其不有,因其不自以为是,所以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是圣人者,后其身而身先,何为后其身?不有则必后之,不争则必后之,不先则必后之,柔弱则必后之,因后其身,故身先,为何后而身却先?因有者已去,而无者长存,如一种子入地而生,生荣枯也,去也。一种不入地则不生,则久存。

外其身而身存。

外其身者,不在天地间也,《西昇经》:我与天地分道之一气而治也。或不有物,不与物争,亦是外其身,不去故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不就是因其无嘛?!不就是因其不私有吗?!所以能长久而存,所以能成私长存。

-

文/迟程阳

-

-

-

一解《道德经》(八)

8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

上善若水。

上等的善于如水一样。再上等的善于如气一样,越微弱越善,越近无越善。这里只是举例水,水更好比喻和形容。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我心何不如此?!我心虚无,引万物来居,我心有或无利万物何来?《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执大象者,执大道也,虚无也。水善利万物者,若我心之虚无大象也,善利万物也,不与万物争也,气自来复,民自来充也。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因水柔弱,而万物是有,以荣强为尚,故柔弱者,众人恶之。因水不与人争,柔弱,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何为善地?善地者,大道虚无之地也。

心善渊,何为善渊?渊兮,万物之生源之宗也。

与善仁,何为善仁?天地圣人不仁,善仁者,不仁也,善仁者,道也。

言善信,何以善信?不言之教也,多数数穷也,不如守中也,不如不言也,守柔弱也。

政善治,何以善治?无为则无不治也,自然而治也。

事善能,何以善能?事自然来去,能来能去,有来有去,无为而自然是能也。

动善时,何以善时?道冲而动,此善时也。非我动,非物来动,是道自然而冲也。

夫唯不争,故无尤。

夫唯不争,故无尤。不有则不争,不争则不去,故善始于无因,故无果。

-

文/迟程阳

-

-

-

一解《道德经》(九)

9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把持着,维护着,欲让其持续保持满盈或一种状态,不如放手、放下。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持续要使其坚锐,那么不可长久。就像刀子,经常磨当然快,但是用完的也快。人也是一样,持续的消耗自己,要保持一个锐态,不可长久啊。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满堂,不能守的住,富不过三代嘛。这是字面意思,金玉满堂者,我之身也,养身者进养如进金玉也,山珍海味药石来养我身,是金玉满堂也,以有养有,必生于物死于物也。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因富贵故骄,因富贵故不能如水贱下,自遗其咎也,生于物死于物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天之道,若有若无,有易无,无易有,功遂必身退也,此天之道也,此自然也。

-

简解之,此章看似言外物,实言身内。持而盈之者,进学也,欲美也。揣而锐之者,尚贤也,欲走捷径也。金玉满堂者,我之身心以物以有养也,以贤治也。

故,不可自遗其咎也,不可有也,不可尚也。要生而不有也,自然也。

-

文/迟程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西升经》全文语译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虚无”
《道德经》第27章:2.“常善救人,常善救物”,圣人也善于救人救物。
解读《道德经》:“道”的涵义
陈毓照老师从西派理法注解《老子道德经》(一)
《道德经新译》第三章:大道泛兮左右万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