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经历的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杨建军

时光仍然,光阴似箭,转眼已过去30多年,30年前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好多人都已淡忘,淡忘这场了战争,淡忘了在战火中牺牲的军人,唯有哪些真正经历了这场战争的人才无法抹去记忆中的硝烟。

30年前我荣幸参加了79年对越自卫还击境外作战,虽说境外作战仅有短短的22天,在我一生中,参军入伍能有这样的经历而感到自豪、骄傲和光荣。

79217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在1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展开,我当年所在的3193团一营炮连奉命境外作战22天。首先是脱离93团建制,和昆明军区敌后侦察大队的一个中队组成侦察支队,穿插敌后,牵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其次是穿插任务结束后,返回金平主战场,归回93团建制,于33日参加攻打越南封土县的战斗;再者是35日我国宣布自卫还击任务完成,全面撤军命令下达后,我营前出封土县城以南地区,执行掩护、警戒任务。

作战期间我是35105部队一营炮连二排五班战士,战后担任文书,曾经看过一些战史资料,根据我的记忆和亲身经历的回忆,整理我连参战经过。

一、  战前调入野战军

我的原部队是临沧军分区,战前的19日我调到93团。当时到永平县天已傍晚,从怒江、保山、德宏、临沧等军分区调来的人员都集中到团大操场,送兵人员交接完毕后,没有告别,就匆忙离开了。

由于天黑、人多操场上显得比较混乱,团里为了尽快把调入人员分下去,就直接按连队分兵,我被分到了一炮连。当时接我们的是连队指导员吴宗发,1968年入伍,贵州省务川县人,战后调团直任副营职助理员,84年“两山”作战期间,留守未参战,在下关出差时遭歹徒抢劫,身负重伤失去记忆,现贵州务川县荣军院。我们一路交谈到连队,登记后我被分到了二排,当时的二排长李丕鑫,75年入伍,贵州贵阳市人,战后任我连副连长、连长、二炮连连长、一营副营长,“两山”作战时带领尖刀连二连作战,战后调贵州武警指挥学校,现贵阳市商务局工作。

晚饭后,排长李丕鑫和新兵分别进行交谈,了解个人基本情况后,我被分到五班。班长叶副荣,77年入伍,云南人,个不高,但非常精干,战后荣立三等功,同年9月作为骨干到步校学习。我们一起分到五班的有四人,班长开了简短班会,大家相互作了介绍,根据各人情况,进行分工,我担任一炮手。为了尽快熟悉一炮手职责,了解瞄准镜的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当晚进入角色,开始基本训练。

下班后,逐步了解,补入前,我连指战员共有40余多人,连队是788月份从老挝执行警卫任务回国,部队纪律严明,个人素养高,军事素质过硬。之所以战前补充兵源的主要原因是,我团原为甲种团编制,即一个团有五个团直属连和三个步兵营组成,一个步兵营有三个步兵连和枪连、炮连组成。1976年初改编为乙种团,即一个团有二个团直属连和三个步兵营组成,一个步兵营有二个步兵连和机炮连组成,连队减少,人员缩减。战前的7812月份,由于战时需要,我团恢复甲种团编制,原机炮连分开,成立枪连和炮连,连队增加就必须大量提拔干部、补充兵源,主要来源:一是当年干部不转业、老兵不退伍;二是滇西各军分区79年入伍新兵的补入;三是其他军区未参战部队军事骨干的补充。

经过扩编我连完善了建制,全连有三个战斗排,即二个82迫击炮排,每排三个班,共六个班,每个班装备6782迫击炮1门;一个82无后坐力炮排,有四个班组成,每个班装备6582无后坐力炮一门;另有指挥班、驭手班、炊事班,连队总编13个班。

二、  结合部队特点,开展强化式的应急训练

由于战争的临近和备战的要求,到连后的第二天没休息,就投入紧张有序的训练之中。

早饭之后,全连统一点名,连长蒋玉芳(1968年入伍,贵州省务川县人,战后调后勤任副营职助理员,后回原籍武装部,转业后任民政局副局长,现退休。)对我连基本情况作了简短介绍就如何搞好当前训练作了动员,并安排了训练科目,拉开了应急训练的序幕。

为使全连经过较短时间的训练,尽快形成战斗力,确保打得响、打得出、打得准,使新入伍的同志在短时间内通过应急训练,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学会使用常规武器,提高军事素质,是应急训练的根本目的。

连队首先针对人员特点,制定了因人施教,以老带新,新老兵分别训练的方法;其次新同志在训练中实行科目的穿插训练,就是在操炮训练的同时,进行常规武器的训练,主要是步枪精度射击的瞄准练习;再者针对亚热带山岳丛林作战特点,加强占领阵地、构筑工事等集体科目的训练。

通过超常规、强化式、满负荷、超强度、分层次的速成训练,既提高了战士的军事素质,完成了训练科目,对82迫击炮的使用有了全面了解,学会了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了动作要领,常规武器学会了使用,能打响,并进行了枪、炮的实弹射击和手榴弹的实弹投掷。

三、参战命令下达,部队开赴前线

元月12日晚,全团各连吹响了紧急集合号,气氛显得非常紧张,连队集合完毕后,指导员作了简短讲话,连长宣读了参战命令,在真正意义上说我所在的连队正式接到了参战命令。

从那天开始,连队工作有了调整,军事训练转为有针对性的训练,目的就是提高战斗力。同时,着手进行开进前的物质准备、装备配发、加强新入伍战士的思想工作。由于连队50%以上的战士是791月入伍的,心里素质差,思想基础不牢,特别是参战命令下达后,思想泼动较大,个别同志有怕战情绪,思想工作如果跟不上,势必会影响整体士气。通过大会动员、对越南的反华罪行的揭露,在我边境的武装挑衅,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是正义战争,目的是维护祖国安全,军人的神圣职责就是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安全,抵抗侵略。广泛的思想教育、个别谈心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即稳定了战士的思想情绪,又激发了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全连参战指战员士气高昂,老同志带头表决心,决心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在老同志表率作用的感召下,新同志纷纷表决心,接受战争考验,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并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争取火线入党。

扎实的战前动员,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了全连军事训练、战前物质的配发、开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有序进行。

当年我连的一件事,使我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它不仅体现了当代军人献身国防的奉献精神,更是当代军人为祖国领土完整,不怕流血牺牲战斗精神的真实体现。1978年底,根据战时需要,我团奉命扩编,做好参战准备。1979年初扩编完成,时任我连副指导员的徐显万(1968年入伍,贵州省遵义市人)是一位准爸爸,临产的妻子在部队探亲,为不影响战前各项准备工作,为参战指战员起到表率作用,他毅然把临产的妻子送回原籍家乡,随部队出征参战,部队凯旋后,他的女儿已在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出生。1981年徐显万转业回原籍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刑警队工作,以后调到区政府任武装部长,现已退休。

118运送部队的车辆全部到位,分配我连7辆车,由于战时原因,全部是工程运输车,车厢非常低,如果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车一颠簸,就可把人掀到车外,为了行进途中的安全,我们用床铺板加高车厢,装齐战时所需物资。一切就绪之后,第二天凌晨车辆开出营区,离开永平,开赴对越还击作战的战场。

开进前,为确保途中安全,按照团里干部必须带车的要求,连队干部每人跟一台车,提醒司机,当好安全员。经过51千多公里的机械化的开进从滇西北平安到达目的地,滇南金平。

在部队开进途中,我一路看到的是各参战部队车辆汇聚在一起,同时在同一条公路上,上千辆汽车在运动,浩浩荡荡,威武雄壮。特别是部队过昆明之后,越向南行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公路上到处都是南来北往的军车,无论军车、地方车辆,全部有车棚、有伪装;为确保过往车辆加油需要,在山中、公路边设立了很多野战加油站;为确保重点目标安全,在目标周围设有高射机枪或高射炮阵地,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战争的气氛。我一路感受到的是人民群众对部队行动的支持。为了确保军车顺利通过城市,每个大的交叉路口,除部队设立了调整哨外,地方公安排出警力,协助指挥交通,指引军车顺利通过,地方车辆自觉停车避让。当我们看见那些停在路边的地方车排起长长的队伍,心中颇有感触,这就是军事行动,这就是一切为了前线,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人民战争。我一路想到的是,我的老父亲,一位38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的老军人,他老人家以一个老军人的敏锐,预感到西南边疆将要发生战事,依然同意我兄弟二人同时参军入伍。在我和我三弟入伍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们兄弟说:“虽说你们兄弟二人入伍都在军分区,但那是西南边疆,到部队后要刻苦训练,遵守纪律,如果部队需要你们去参战,都不要贪生怕死,要争光、争气,奋勇杀敌”,这时的我才真正明白父亲话语的含义;

当年我是一名新战士,是不清楚作战任务的。下车后,装备卸完,车辆就开走了,才知道我营到蒙自之后就脱离了大部队,集结地仅有我们一营。当时我们处的位置是红河北岸,河宽、水深,流速快,不能徒涉,仅能靠渡船渡河,地方上为部队渡河准备的渡船已停在岸边。排长回来后,命令准备渡河,由于渡船小一个排一次渡不完,必须分批摆渡。渡河对于军人来说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对当时还是骡马化的炮连就非常困难,由于战前没有对骡马进行过渡河训练,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骡马即赶不上船,也赶不下河,使部队渡河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一位船工想办法告诉我们,用地方马帮的马下水引渡。在地放马匹的引导下,连对骡马陆续下水跟进渡河,顺利到达对岸。

过河之后,我们驻扎在红河南岸金平县大寨公社一个叫船房的村庄。在那里我们没有进行训练,主要就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第二天观看了电影《英雄儿女》,第三天迎来一批新战友,是从南京警备区补入的军事骨干,都是服役在两年以上的老同志,大多数是安徽和江苏人,都是申请参战,经组织批准,调动补入作战部队的,军事技术过硬,思想基础牢固,政治立场坚定,补入后这些老同志发挥了骨干作用,连队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充实,战后这些老同志有一部分提了干。同时,上级针对部队扩编新同志多思想泼动大,老兵补入后,调出了一部分新同志,经过调整后的连队总人数有130多人。调整人员的同时,上级根据亚热带地区作战的需要,陆续配发了背囊、吊床、毛毯、防刺鞋、防滑爪、防毒面具和绑腿等物品,但没有发放作战时必备的钢盔帽和伪装迷彩服,后来仅把我们穿的涤良军装换成棉布军装,军帽换成棉布军帽。但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我所见到的各参战部队都是如此。当时我们的伪装帽都是自制的,用稻草札成圈,插上树枝即成。

一切就绪之后,奉命向集结地出发,经过一天的艰苦行军,行程50多公里,由于没有公路,我们走的是马帮走的崎岖的山道,翻越了险山峻岭,克服了山高、林密、路险和因独立作战,个人携带武器装备、物资较多,单兵负重达70多斤等困难,连队虽说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丢失一枪一弹,但还是发生了意外,连队一匹骡子,坠崖死亡,当晚部队到达集结地,金平县马鞍底公社中梁大队。

金平县马鞍底公社位于金平县东面,东、南、西三面与越南老街省坝洒县迤底乡和莱州省封土县瑶山乡接壤,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属著名的哀牢山南段,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森林密布、沟壑纵深,气候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高林密,干湿分明,地域条件、气候条件极容易部队驻扎和训练。

这次集结,锻炼了部队,考验了战士不畏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和意志;体现出了同志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观念;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

四、针对性的战前训练,提高了战斗力

我的部队原来驻在滇西北,属温带地区,而新的集结地域属亚热带地区。由于地域的变化,环境的不同,部队在中梁驻扎后,没有休息,第二天就投入紧张的战前适应性训练。

训练的科目是部队针对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特点,结合执行的实际作战任务,从实战出发,贴近实战的开展训练。早晨打着绑腿,全副武装地进行越野爬山,有时还要戴防毒面具在密林中穿行。白天找山高林密的地方训练,练习在茂密的丛林中用砍刀开辟道路;在没有道路的陡坡上爬上山顶占领阵地,构筑工事,架炮、用炮,赋予射向,修整诸元,目的就是提高完成各项战斗准备的速度。通过严格的、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连队适应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能力有了提高,个人进一步熟练掌握了82迫击炮的操作技能。

有一天,训练结束返回时,我意外见到了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在团特务连工兵排的罗云礼,他告诉我是随副团长到一营的,不但有团的工兵、侦察兵个一个班,还有军区敌后侦察大队的,都是配属一营作战的,具体任务不清楚。我的这位同学,19811015日在麻栗坡配属师侦察连执行侦察任务,为侦察兵开路排雷时,不幸触雷,壮烈牺牲,团党委根据罗云礼同志战时表现,报请上级批准追记一等功,追认中国共产党员。

1979128是国人万家团圆,喜迎新春佳节的喜庆的日子,但是我们军人、共和国的卫士,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捍卫祖国尊严,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中越边境线上,在苦练杀敌本领的战前训练中。

春节刚过,一天中午,一支小分队急匆匆经过我连驻地,担架上抬得人满身血迹,队伍中还有在搀扶下前进的轻伤员,后来排长告诉我们是军区敌后侦察大队的同志,在越境侦察时,在敌阵地丢失一支手电筒,找回后,返回途中,踏响了越军埋设的地雷,并造成人员伤亡。

二月初连队又补入一批从山东烟威警备区调入作战部队的骨干,这些老兵都是山东人,是请缨参战的优秀战士。两批骨干的补入,连队的整体军事技术力量有了很大提高。两次骨干补入之后,全连指战员已达到170余人。

随着战事一天天的临近,我们具体执行的作战任务也已明确,一营作为加强营,脱离原93团编制,直接由昆明军区调遣、指挥,与昆明军区敌后侦察大队组成侦察支队,加上配属支前民兵一个连,共计1千余人,从中梁大队出发,经中梁脚村、红岩上寨、任松,插到越南封土县三阳以北地区,对敌积极进行袭扰作战活动,以策应配合军主力作战,牵制越军,减轻主力作战部队的压力,阻敌打援,以积极的行动牵制越军316A师东援柑塘。

三阳,位于越南封土县以东约60多公里处,在封土通往老街公路北侧,是向南通往河内32号公路的交汇处,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我们占领该地区,即堵住了封土、平卢、沙巴、坝洒、柑塘、老街六地区越军相互增援的道路,又切断了他们的退路,还可以阻击从32号公路来的增兵,是一举三得战略部署。三阳以北地区到我国边境大约60公路,全部是海拔2千米以上的大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极利于部队隐蔽穿插活动。

穿插作战是深入敌后的独立作战,是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只有携带足够弹药,才能在战斗打响之后保证打击敌人的火力,歼灭敌有生力量。针对穿插任务的特殊性,为满足战斗需要,根据上级部署,连队对现有人员、武器装备进行了调整,82无炮排4门炮,三门配属三个步兵连,一门机动跟营部行动。82迫击炮二个排6门炮,携带一排的3门迫击炮出境作战,连队要求全连参战人员除指挥员、指挥班和各炮手以外,所有人员全部背运炮弹,每人五发,加上携带的战时必需物资,个人负重近80斤。

人员调整后,连队再次进行了战斗动员,实际上是临战作战部署,动员会上明确了作战任务,特别强调我们执行的是即无后勤保障,有无兵力增援,在敌后独立的特殊作战任务。根据人员配置情况,作战任务的特殊性和战斗打响后的预测,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激烈和残酷的战斗,我们的攻击必然会遭越军的顽强抵抗和反击,夺取战斗胜利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全连指战员要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要树立敢打硬拼,战必胜,攻必克战斗作风;要树立不怕流血牺牲,冲锋在前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树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战斗精神;要以军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励我们的斗志,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戍边献身,不怕流血牺牲的决心,坚定了不畏艰险,战胜困难,战胜敌人,完成任务的信心。

会后全连进行临战准备,把不能携带的连队物质和个人物品集中存放,个人把自己的物品打成小包袱,写上邮寄地址和收件人姓名,有的战友留下了遗书。为战时需要,在军帽上、上衣口袋内侧,写上部队番号、姓名和血型,这是为光荣或负伤后做的准备,另外全连集体剃了光头,以示决心。连队留下几名体质差,身体有病的同志,照看喂养骡马,看护留守物资。准备就绪后,于215日出发,隐蔽接敌进入中越边境一小寨,等待作战命令的下达。

五、纵深穿插敌后,有力支援主力作战

217拂晓自卫还击作战的隆隆炮声,在晨雾中响成一片,黎明天空似火红的烧霞,美丽又壮观,而我们这支穿插部队,伴随着惩罚越南的炮声,越过边境,向越南纵深处、向作战区域前进。

执行穿插任务,作战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所处地域都是在越军的控制区内,为了避免和敌遭遇,达到隐蔽接敌,突发进攻,取得对越军的有效打击。我们进入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茂密的丛林的大山深处用砍刀开辟道路;在海拔3千米以上的险山峻岭陡峭的山崖上,我们手脚并用的攀爬,翻越了康竹万山;我们艰难地走在腐烂败叶上,在四周古树参天、阴气袭人的原始森林中前进;在悬崖、峭壁的山谷中穿行。

艰难地穿插征途,我们穿越了无数的山脊、深沟、峡谷和原始森林,克服了缺水、饥饿(有压缩饼干,但无水无法下咽)和丛林地带复杂地形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按时到达指定作战区域。

在亚热带丛林中穿插,不利部队行动的主要因素很多,其艰苦条件难以言表。越南北部山区多为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域,属横断山脉连绵起伏,图上距和实际复杂地形的差别,部队行动受限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林密,地形险峻,悬崖陡壁随处可见,自然条件之恶劣实属罕见,部队前进速度缓慢;单兵负重过大,水源的缺乏,吃不下压缩干粮,战士体力严重透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想不到为克服困难而付出的代价,做出的努力。这种代价和努力是当代军人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当代军人大无畏革命的体现,是无私奉献,相互关怀,团结友爱集体荣誉观念的体现。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其中内容之一,就是描写一支穿插部队在山岳丛林中,为按时到达指定作战位置,他们上山爬,下山滑,拼死前插的感人事迹,是对在亚热带山岳丛林中执行穿插任务的真实写照。

221部队到达作战区域之后,按战前部署,步兵展开进入攻击位置,我连在指定位置迅速占领了阵地,清理地面障碍物,清除了射界中空中遮蔽物,构筑了炮阵地,确定了打击目标,测量和计算了射击诸元,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切战斗准备,只等命令向敌实施打击。使我们感到非常意外的是,接到的命令不是打响战斗的作战令,而是命令撤出阵地,返回国内,终止穿插任务。

后来,在战后总结时才明白撤回的真正原因:当时由于我营穿插进入敌纵深处,东、西方向主力作战部队距离我们较远。在我营穿插作战地域的西面,十一军主力攻击部队还在越南封土县以西的巴沙山口西北地区作战,距三阳地区约有80公里;在我营穿插作战地域的东面,十四军主力攻击部队还在老街、柑塘地区激战,距三阳地区更远;距三阳地区相对近的是从坝洒方向攻击部队十三军,但他们还在沙巴以北地区作战。根据资料记载,当时越军316A师已经东进支援柑塘到了沙巴,另外我作战区域越军变化,增加了防御兵力,如果战斗一旦打响,我营将会陷入孤军奋战,无援军、无后勤保障的被动局面,陷入越军的包围之中,必将遭受重大伤亡,付出惨痛代价。

这次穿插,虽然没有发生战前预测的硬仗、恶仗,而奉命主动撤离,穿插的目的没有全部达到,但也达到了穿插敌后积极对敌进行袭扰作战活动,策应配合军主力作战,牵制越军,减轻主力作战部队的压力的预期目的。

从现实意义上讲,这是对部队的一次实战锻炼,是对军人战斗意志的实战检验,是顽强拼搏战斗精神的体现。

回忆穿插经历,我们战胜了意想不到的艰难,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付出了为克服困难而作出的艰辛努力。亲身经历的几件事,足以说明部队在亚热带山岳丛林中执行穿插任务的艰辛。

一是穿插进入越南境内第一天,217日中午,在翻越海拔3千米以上的康竹万山时,上级命令我连加快行进速度,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接受命令后,连长带领全连指战员快速冲向阵地,由于山高坡陡,单兵负荷重,行进速度加快,战士的体力很快出现了严重透支,超出了人体功能极限,双腿如同灌铅一样,一步都迈不动,步履十分艰难。回忆当时,我们都是步兵站在狭窄山道上,身靠山崖石壁,连推带拉托着我们前进的,之所以我们能够按时到达指定指定位置,离不开步兵兄弟的帮助。

二是穿插行进第二天,我们翻越了康竹万山之后,整个部队在深山峡谷中前进,下午我们到了峡谷尽头,暂短休息后,部队开始爬山。由于2月天黑夜长白天短,在天黑之前我们没有到达山顶,但也没有接到休息宿营的命令,我们只有跟着前面部队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的黑夜中摸索着继续前进,方向向上,目标山顶。

漆黑的山中显得十分寂静,不知周围的地形,看不到前面人,找不到连队的位置,不能大声呼喊,只能听到战士爬山的喘气声,听着声音向前爬。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前方传来原地宿营休息的口令,接到命令后摸黑找到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停下休息,当时的我即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也不知道有那些战友在周围,孤独的连一个说话都没有。

越南2月份的温差非常大,昼夜温度相差十几度,白天还可以,感觉比较暖和,在艰难的前进中汗水湿透了衣服;夜间就不行了,爬山时不知道冷,停下来之后感到非常冷,冻得只打哆嗦,肚子咕咕直叫,中午吃的一块压缩饼干早已消化完。饥饿、寒冷交织在一起,难以入睡。超负荷的单兵负重,连续行军,体力透支,疲倦中的我半占半立靠在山坡上睡着了。

凌晨醒来,看到周围山坡睡满了战士,向下看山坡的坡度在70度以上,看到当时情景,感到非常后怕,万一身体一滑,就会坠山去,生还无望;如果遭遇越军偷袭,部队就无法形成战斗力,组织有效地反击,只有被动挨打,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穿插行进第三天,一整天部队是在山脊上行进,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但道路平缓,体力消耗不大,夜晚部队宿营在原始森林中,那参天大树遮盖了天空,地上厚厚的落叶如同又软又暖的褥子,躺在上面舒服之极,这是我们休息最好的一个晚上,但是一场虚惊打扰了睡梦。半夜不知谁喊了一声有毒气,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迅速戴上防毒面具,做好战斗准备,后来明白原来是原始森林中地上的腐烂败叶发出的气味。

四是缺水和饥饿是对我们最大考验,也是最大困难,按常理说,人几天不吃饭,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几天不喝水,就会因脱水而死亡,我们境外穿插因没有水源补充,仅靠出境时携带的一背壶水,坚持到任务完成。

在越南境内,为达到隐蔽接敌,不暴露目标,部队不能生火做饭,仅靠压缩饼干充饥,缺水压缩饼干咽不下去时,坚忍着,靠吃生大米充饥。

为节约用水,入境后第一天我基本未喝水,口渴时,刮脸上汗水抹在嘴里止渴;有时挖一截竹子根嚼一嚼,又涩又苦,但可止渴;休息时,嘴靠在石壁上吸吮潮湿气息。在以后几天里,一直是坚持、忍耐,仅在吃压缩干粮时,喝两口,在极度干渴的情况下,喝一点。这样,我一壶水在无水源补充的情况下,坚持了六天。

穿插任务完成回撤过境后,第一件事,在清澈的小溪边,干渴、饥饿的我一气喝了一壶凉爽清甜溪水,吃了两块压缩饼干,真是吃饱喝足,满足了我当时最大愿望。

五是最为感动的是配属我们穿插作战的昆明军区敌后侦察大队的同志们,他们的战斗精神,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战前,他们多次进入越南境内侦察敌情、为穿插部队探路,部队穿插时,他们是尖兵,带领部队前进;部队回撤时,他们是后卫,掩护部队安全撤退。我们撤回过境后,他们又消失在茫茫深山丛林之中,执行新的战斗任务。

六、攻打封土是先锋,前出警戒是尖兵

奉命撤离穿插作战区域后,25日部队到达金平县城,经过暂短休整后,于226日徒步通过那发友谊大桥,再次出境。

沿公路一路前行,我们看到路边有被越军地雷炸毁的汽车,有被我军击毙的越军尸体,前进有10公里左右部队在金竹冲和团部汇合,归属了原建制,接受了攻打越南封土县县城主攻任务。

217日自卫还击作战战斗打响之后,我93团在欠缺一营的情况下,二营向1002高地实施偷袭成功突击连与敌接火时,距敌防御前沿堑壕最近的只有1米,真正达到了战斗的突然性。经过9分钟激战全歼1002高地守敌,率先突破越军防线并占领阵地(由于我93团是自卫还击作战中最早突破并占领敌人阵地的,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报表扬);三营经过激战先后占领93l高地和914高地。18日中午全团完全攻占1108高地及附近诸高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经过两天激战我团歼敌副团长以下174人,俘敌20人,缴获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一批。

在攻打巴沙山口和歼灭封土县外围守敌的战斗时,因我一营暂未归建,31师把我团作为师预备队,配置在544高地附近,准备待我营归建后在攻打封土县县城时,作为主攻部队投入战斗,所以未参加攻占巴沙山口和攻打封土外围阵地的战斗。师主力部队攻占巴沙山口,各部展开对封土外围阵地的进攻时,我部于227日奉命前移集结巴沙山口待命,我连部署在巴沙山口山口处,在公路下沿依序挖了隐蔽工事猫耳洞。

巴沙山口距封土县约10公里,是通往县城的咽喉,巴(楠棍)封(土)公路从山口处经过,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待命期间,天不作美,阴雨连绵,一场又一场的雨下个不停,在这种恶劣天气的环境中,在泥泞的道路上,每天都有到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匆匆而过的部队和从前线抬下的伤员、烈士经过我们驻地,前方密集的枪声和隆隆的炮声,是师主力在激烈战斗。

27日开始,师主力部队沿公路两侧逐步向封土逼近,经过5天激战,先后歼灭封土外围制高点守敌,攻占11个制高点,32日下午我部接到做好攻打封土县城的战斗准备命令。

第二天作战命令下达后,由于越军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埋设了大量地雷而无法前进,我们只有沿山脚、丛林前进,穿丛林,过小溪,一路强行军,快速向封土县城逼近。

前进途中,不时听到从公路北侧山中传来清剿残敌的枪声,看到树丛中、稻田里发涨、腐烂、臭味难闻的越军尸体和越军丢弃的弹药。

下午全连按时到达封土县城北面128高地,在丛林中,连长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要求检查装备,丢掉其他多余的物资,只带弹药和构筑工事用的工具,轻装前进,快速占领阵地。一切准备就绪,接到命令后,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快速向阵地主峰冲锋并占领了阵地,以最快速度构筑了工事,架炮、用炮一气完成。指挥班确定了打击目标后,迅速计算出射击诸元,全连赋予射向,基准炮试射,指挥班修正诸元,再发射,全连一发齐射,二发齐射,三发急速射,以准确的打击,使步兵的进攻得到了炮火支援。33日傍晚7时左右,步兵攻占越南封土县县城。

在攻打封土县城时,我们炮阵地就设在营指挥所右边,战斗进行到傍晚时,每次射击都发出很大火光,极容易被越军炮兵锁定目标,按常规战斗结束后我们应撤离阵地,但营部要求我们坚守阵地,不准撤离,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遭到越军炮击,所幸的是未造成连队人员伤亡,现在想起来好危险。

34中午,连队派我公差,和连队其他10多名同志一起到封土县城领粮食,途中看到,封土县城外围山坡是一片焦土,到处是被我军炮火覆盖后留下的弹坑,四通八达的战壕全部被摧毁,有的地方还可见到斑斑血迹,随处可见越军撤离时丢弃的物品;进入县城后,看到整个县城基本上已成废墟,一辆辆军车在向国内运输缴获的物资。我们一行12人在县城未找到粮食空手而返。在一商店,从散落地上的物品中我随手捡了一个搪瓷餐盘和一把手把木锯,均都清晰印有中国上海字样,这足以说明他们的生活用品、用具都是来自中国。

35我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宣布自卫还击目的达到,开始撤军。为防止敌人反击、袭扰,我营奉命前出封土县以南地区,警戒、掩护部队安全撤退。另一原因是,在我边境地区有一越军据点班饶散,驻守越军一个加强营,攻占封土地区之后,虽说已成孤军,但未曾受到过我军打击,为防越军袭扰撤军,91团于35奉命对驻守在班绕散越军发起攻击,战斗还没有结束。

我连在前出指定位置时,部队刚过莱云大桥,在一村庄附近遭到越军高射机枪、迫击炮的袭击,遇袭后连长命令一排向右、二排向左迅速散开隐蔽,注意观察敌情,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人反扑。连队散开隐蔽后,原位置就遭到敌火力的覆盖。连长的果断命令,连队人员的及时散开,全部进入了射击死角,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仅一排排长邹书祥头部意外受伤。

邹书祥,1968年入伍,贵州省遵义人,战前他是编外等待转业干部。参战命令下达后,由于部队扩编,连队干部缺乏,作为编外待转的他,毅然向团党委请战,放弃待转留守,要求随部队一同参战,毫不犹豫的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奔赴自卫还击的战场。这是一个革命军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在祖国召唤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听从召唤,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赴汤滔火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战后他调到大理军分区,后转业到大理一乡镇工作,现已退休安家于大理。

前出防御期间,连队奉命抽调我们二排三门迫击炮,趟过莱云河到北岸构筑滩头阵地,向封土县以南的越军进行射击,完成射击任务后,带上烫人的炮筒,迅速撤离阵地,返回南岸。刚到南岸,北岸的射击阵地就遭到越军密集炮火的袭击,落在河中的炮弹,掀起一丈多高的水柱,在岸上爆炸的炮弹炸的沙石纷飞,整个河面被炮火封锁。当时情况非常危急,由于我国已宣布撤军,前出封土以南地区的仅有我们一营,越军如此密集炮火袭击,大有反扑的可能。为防敌人反扑,在越军炮火封锁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强行渡河,及时领取弹药补给,补充弹药,确保对敌人打击。冒着敌人封锁,强渡莱云河,没伤一人,顺利完成任务。(在这次射击中,由于当时一名营指挥员不懂迫击炮性能,在射击时,连长已下达了最大射程,但他在后边还大喊再加三千、再加三千的命令。)

主力部队基本撤离后,37日晚我连接到撤退命令,由于当时91团进攻战斗还没有结束,途中又奉命返回封土县县城东侧,过河后在一山脚下构筑炮阵地,并挖了猫耳洞,9日晚再次奉命回撤。部队沿公路交替掩护回撤,经过一夜行军,第二天中午部队到达金平那发友谊大桥,在通过那发友谊大桥时,部队列队、整理行装,整理军容,以威武雄壮整齐步伐,带着胜利的喜悦,跨过代表中越两国国境分界线的发友谊大桥,顺利返回祖国,结束了22天的境外作战。当时在过桥时我发自内心说:“还是祖国的空气香”,一句话逗笑了守桥的边防官兵。

部队回国后,我们首先驻防在金平县城关大老塘,任务是防御和休整,当时大家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写封信,向家中父母亲人报个平安,免除牵挂;最为盼望的事是收到亲人的来信,了解家中的情况。部队边境驻防不足七日,因故便撤离了大老塘,17日到达个旧市卡房公社风筝山,经过暂短休整,25日到达个旧市白沙矿合金厂,在此驻防近两个月,518日顺利返回驻地永平县。

期间我们在个旧市,中央问慰团对我们进行了问慰,并观看了中央杂技团的问慰演出;最使我意外惊喜的是,在卡房全团召开庆功大会时,我意外见到了我的三弟,在此时、此地兄弟相见的心情难以形容,当时的他还不满16周岁,交谈中三弟告诉我,当时他参军入伍在贵州铜仁军分区,战前调入3192团三营枪连,自卫还击作战时一直配合步兵行动,在攻打封土外围阵地的战斗时,他们冒雨在封土县县城北的117高地作战,打得非常艰辛,连队并有一定伤亡,他的一个战友因为下雨,受伤后运送不下去而牺牲,占领117高地后,在阵地上他见到了师侦察连我的两个同学。

战后总结评功、评奖,由于立功指标有限,全连仅有20余人荣立三等功,而我所在的连、排、班都荣立了集体三等功。最为荣幸的是当年9月全连有17名优秀战士,经选拔,分别到昆明、沈阳、兰州、石家庄南京等军队院校学习,成为了军中骄子。

79年自卫还击,我们22天的境外作战,我一直认为我们不但运气好,还是一支非常幸运的部队,虽说执行的都是最危险、最艰巨的作战任务,但都没有直接兵锋对敌,都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平安度过。幸运之一,纵深敌后穿插因多种原因未战而返回,假如战斗一旦打响,后果不堪设想。战后了解到,团首长对我们一营安全、完整归建,是预想不到的意外惊喜;幸运之二,主攻封土县之战,越军没有死守县城,而放弃后撤,如此顺利的占领封土县,完全是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幸运之三,攻占封土县之后,在前出期间,我连遭越军炮袭4次,均未人员伤亡,凡弹着点离我们最近,危险性最大的炮弹,没有一发爆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与祖国同行37】边防连巨型广播,声音传入越南,越军企图炮击,未能得逞
埋葬上千人,12吨炸药加2吨汽油的大爆破
【古蔺老兵】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参战记
越战中的源潭子弟兵
79年对越反击战中越军的一些作战特点,善埋尸能毁枪女兵多钻山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