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菇菌棒越夏和转色及其他(七)

总结起来说,转色和越夏常常在时间上重叠,只有夏末和春季做短菌龄品种的,不与越夏重叠。

那么结合到这两者的共同需求和忌讳,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理顺这个操作的基本要点:
第一是核心的关键,也是理解香菇生产特质的东西,就是关于通风,这个问题在《理解重视香菇通风管理的原理及应用阐述》一文中,谈的非常详细。由于该文是专门写给中国食用菌协会公众号的,所以大家要通过点击题目去阅读。
在越夏过程里因为不脱外袋,对于通风带来的失水,相对来说影响不大,所以只要不是长期非常大的自然风力,就应该以预防郁闭为基本操作。因为通风带来的失水,同时是导致菌丝体脱离菌袋的关键。
尤其是在前期,菌棒含水量还比较高的时候,失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而在菌棒长满后,开始刺孔的时候,通风对于散发刺孔带来的产热峰期热量,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刺孔期的管理核心是预防温度超越某个范围,防止菌棒内部供氧不足和高温致伤,许多大基地的集群性事故,都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与此有关。尤其是某些抗高温能力不强的菌株,这方面问题尤其值得注意。山东七河的“七河九号”在辽宁等地,河南昌盛的“818”在山西等地的大规模问题,都是极大可能与此有关的,更加严重的是,他们的作业指导与此背道而驰,所以责任是无法逃避的。
第二个问题,是长满菌丝后的刺孔在什么时候进行的问题。理论上说:随着菌丝体的扩张,菌丝体供氧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的,但由于操作把握的难题,“刺小孔”的技术难以施行,所以,最佳的途径是低温发菌,通过降低供氧需求来解决个缺陷。大凡需要越夏的季节生产,这个都是刚好顺应变化的,只是在即将长满的时期,环境温度开始上升。
所以,不论任何品种,最好都是长满立即进行刺孔。北方绝大部分地方,菌丝长满之时的自然温度基本上还是比较不容易发生问题的。刺孔的时候晚了或者选择的日子恰好高温,就会导致伤损部位不能及时修复,香菇菌丝和环境杂菌的生命力此消彼长,引发烂棒。
但我知道确实有些所谓的“老师傅”,要求起瘤后刺孔,这除非是在空调培养的条件下才可以确保施行的措施。这种措施的好处是可以令起瘤的程度影响到有利后期的出菇管理,但这并非后期管理的最重要内涵。但这种延后刺孔,相当于轻度的供氧不足,会导致轻度无氧呼吸,遇到极端条件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刺孔过晚可能造成两种伤害,一种是无氧呼吸产物的化学伤害,另一种是高温极限条件下的物理伤害。这两种伤害的严重性都与损害程度相关,所以不能进行测试的状况下,预防伤害才是最重要的手段。
早刺孔早失水脱壳,可以更大程度的影响转色时间的长度,而且转色早期温度不高,气生菌丝浓密度也会更高,那么最后形成的转色膜也就会更厚。
然后,第三个问题是几次刺孔的问题。一般来说,刺孔能够解决菌棒内部供氧的问题,但供氧和吃饭一样,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多次进行才合理。
装袋较松的、环境温度不会偏高的,还有转色膜薄的以及不使用保水膜袋的,只做一次刺孔不会有明显差距,事实上15cm小棒如果不用保水膜,不刺孔也没有明显的问题,但这都不等于一次刺孔和不刺孔就可以一切ok。刺孔实际的最终效果是维持菌丝体的健康度,这个健康度好了,后面的事情就都会好做些。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管理水平正常的前提之上,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香菇培植产业人员大多数水平也就是刚刚及格甚至不及格,70分水平的不足30%。如果普遍达到80分水平,我就不必要写这个系列了。
转色膜厚,通过二次或者三次刺孔形成的表面破坏,又可以改善出菇状况。现在大家普遍性担心越夏后菌棒是否后熟的判定,那么我们实际上可以非常明确的说,刺孔是有利于后熟的,刺孔次数多,同样时间下后熟程度一定更高。所以转色膜厚却没有二次刺孔以上的,也可能表现出菇数偏少,进行注水出菇测试的时候,容易误以为是菌棒后熟不够。
纲领性操作指南如下:
1、早刺孔,大通风。
2、勤翻堆,促脱壳。
3、通风长,喷水短。
4、次数多,孔数少。
5、夏后期,保水分。
6、出菇前,定水分。
非越夏时期转色的,不在本篇叙述的范围,有机会我会专门就此写一篇,本系列就暂时告一段落。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喂!哥们!你家香菇菌棒是不是该刺孔了!
【垄润香菇栽培技术】香菇菌袋不出菇的原因及防除技术篇章3
孙建国:全氧发菌技术生产香菇新工艺
香菇的转色技术
【国家黑木耳联盟技术专家】徐连堂:黑木耳培养基水分的再认识(上)
香菇菌膜厚不出菇补救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