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菌业正途(中)

现在说说关于冬荪。

冬荪就是白鬼笔,这个名字不好听,所以改叫冬荪,这个很合理,因为竹荪和冬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竹荪多是耐热的,夏季出菇,冬荪则是较低温的种类,春秋出菇,还得比较冷凉一点,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冬天出菇。

每日农经我基本上不看,不为别的,就是因为那套风格,中国农业的落后,在每日农经上有典型的体现。但这几天有朋友把2016年10月11日的每日农经节目发给我看,弄得我不得不又多出些牢骚。

作为农业科技推广节目,每日农经不谈相关的技术内容,把农技推广搞得像猎奇和吃货大搜寻,然后又大肆的吹嘘经济效益,菌业许多人都有因为务每日农经的胡言乱语而不得不费尽口舌劝人放手的烦恼。每日农经这样的节目,本来应该所有农业内容都该有个像样的行业专家做顾问,庶几不至于说外行话,可惜,至少在食用菌行业里它是没有的。所以开口就说胡话。

冬荪在中国的分布是很广的,所以谈不上什么稀有,但作为分散的存在而不能形成资源而已。贵州如果不搞人工栽培,冬荪也不是多么受重视的野生真菌种类, 冬荪的原本商品地位是不如竹荪的,特别是不如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贵州现在最好的类似产品仍旧是织金的红托竹荪,而不是冬荪。

在这期每日农经里面那位地方官员随随便便就把冬荪和箭竹挂钩,也是不严谨,至少我们江西的冬荪不一定要与竹子有关,这大概是受竹荪自然发生于竹林的常识影响。

搞笑的是女主持人,不晓得是真的傻妞还是装傻充愣,弄得活宝一样,不愧为娱乐至死的指导思想产物。她开始似乎一窍不通,等找到后居然又头头是道的介绍起来,连术语都用上了,这种导演痕迹令人恶心。最莫名其妙的是,明明孢子液味道恶臭,那美女还要扭捏半天说是一种香味。

冬荪这玩意和其他鬼笔差不多,是群生而非单生,通常找到野生的必定有好几个,而不会仅仅只有一个,为了突出稀少的概念,居然只让找到一个。

CCTV给科技人员的镜头很少,宁愿用旁白解说,也不让科学家露脸,我的朋友朱国胜的镜头就只有几句话。

可是在剥那菌蛋的时候,这个主持人又傻了,和前面介绍野生冬荪的那种熟悉劲判若两人,这个导演是不是喝多贵州茅台了?前言不搭后语。

但今天文章的主旨不是专门评论CCTV,CCTV根本不值得批判,因为他已经*名昭著了。我要批判的是菌业的产品宣传,几乎都是走的CCTV套路。菌业的宣传策划,既不讲究文辞、也不讲究人性,永远都是在夸大其词,基本套路就只有两种:傻帽猎奇模式和夸大效应模式。

惜乎这两种模式都不是正道,少见多怪的和轻易就相信的人群,大体上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文化层次低的人群与消费层次低的人群虽然不是等同的,至少是有很大程度的重叠的,所以这样两种模式的宣传对于引领最终消费基本上无效,特别是在一些小菇种方面,相信效果的受不了那个价格,受得了那个价格的基本上不会相信那种宣传。

菌业之所以存在大宗菇种和小菇种的差异,说穿了是消费力和价格的差异,如果是高价种类,怎么宣传都不可能卖出很多,即使你种出来了,也要降价销售,昆明有个老板,种大量的“黑皮鸡枞”(长根菇),虽然做的不好,但总量太大,最后也维持不了价格,亏得一塌糊涂。因为这个投资的老板是江西的,有人推荐我去帮忙看看,我是拒绝了不敢去,那是无法挽救的事情,我又不是神仙。

小菇种就是小菇种,宣传也白搭,搞搞礼物送送还行,起劲儿宣传推广,花钱不起作用的。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CCTV7《每日农经》6月14日将播出阳台蔬菜宣传片
cctv7(每日农经)搬家到北方的火鸭
神奇的魔芋充满魔力
[每日农经]林下巧赚钱 废菌棒养出蚯蚓来(20141211)
月饼种类太多看花了眼?《每日农经》为您推荐!
《每日农经》农业基本常识课堂记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