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菇产业最大的技术隐患(二)

二、菌种形式和供应采购现状堪忧

香菇菌种使用问题有两个方面经常性受到诟病,第一个是菌种成本问题,第二个是菌种效果问题,而菌种成本问题又有两个方面,一个菌种形式,一个是菌种用量。

目前有大量的香菇界人士在进行香菇液体菌种的研究,但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不过是降低成本。

从不完全但已经相当有代表性和倾向性的调查结果看,液体菌种的污染率在工厂化菌棒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整体水平高于固体菌种,当然这个前提是固体菌种的生产也有和液体菌种生产同样的良好条件,确保极低的隐性污染率和漏检率。所以总体是否能够如杏鲍菇金针菇等模式的液体菌种那样的节约成本,还是个不太确定的因素。

而另一方面,液体菌种生产的香菇菌袋表现都无法达到正常固体菌种的水平。这方面就是效果问题了,尤其是长菌龄品种,液体菌种表现不佳。

上一次《液体菌种种香菇,你玩得起吗?》一文发出后,对每一个提出不同意见的我都努力去核实,结果不好意思,没见一个能够有力否定我意见的。所以,就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继续多说了,继续探索可以,拿规模化实践去试验,那就损严重了。

所以当成本和效益两方面都没有节约空间的时候,研究液体菌种的使用,统统都变成噱头,甚至由于玩噱头导致玩火自焚,大面积污染和出菇不理想。最新的信息是河北有一家宣称使用液体菌种栽培的,经过了解,是“正在探索中,尚未为完善”,仍旧不是确定的结论,但我尊重这种探索和探索者。

换一个考虑方式,为什么现在没有人真正重视固体菌种的用量节约呢?.

以北方的河南的流派(这是中国最主流的技术流派,应用范围估计达30%以上)看,菌种的用量有巨大节约空间,其中打孔器的口径和菌种原料的粗大,是主要问题,这个是很容易进行改进的。通过改进,节约菌种量是很可观的。

其次是变通的固体菌种形式,包括钉子种和胶囊菌种,都是非常节约菌种用量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目前也还有待努力才能解决其中部分问题。其中胶囊菌种最需要解决的是近程供应和定植后处理的问题,钉子种只需要解决拔钉问题。

贵州有人采取菌丝牵手即行供棒的模式,把钉子种的拔种工序分散到农户,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个模式还有其他一些好处,将在其他文章里写到。这是需要在菌棒供应方面配套的方法,对于一些要求长满甚至转色才供应的地方,这个题目就有点难解了,因为拔钉程序使得节约的菌种费用又白省了。

之外,目前香菇菌种除了存在用量问题,菌种的采购供应,也就是运输和保存也是大问题,这个浪费是潜在的,但绝对不是小的损失。就目前来说,长途运输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如下方面:一是震动挤压造成二次染杂,这种后期进入的杂菌是无法简单检验出来的,但一定会在若干程度上增加污染率。即使使用包装预防相互碰撞,但这又增加了运输成本。二是运输过程的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既有高温热伤,又有含水量过高的菌种冻伤的问题。尤其是遇到道路阻碍长时间停车,这种概率很大。

运输问题的实质,其实是菌种生产点的布局问题,当然也是菌种生产者的制作技术和水平问题,就近供应的优势为什么会被打破?核心问题在于质量优势不存在,价格优势也没体现。同时这个问题还涉及到用户心理,比如价格的大差度。价格大差度的本质包括非计划的菌种生产和倾销抢占市场,这种依赖价格大量生产和倾销抢占市场的行为,骨子里还是存在质量不高的潜在劣势。

长距离运输的另一个问题是一次性供应量过大,造成在用户处保存太久,在这个过程里菌种不断失水、老化,条件不好的甚至出现转色和出菇。

菌种行业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是比较鸡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如果不能培养客户忠诚度和运输距离的半径,并确保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也并不多。现在一些所谓的“知名”企业,大肆宣传其供应的广度,其实是一种不良现象,我知道最远的是从东北供应到贵州,除非空运,否则保障性无从谈起。

运输问题造成的质量下降(假设菌种没有制作质量问题),最终影响的是菌棒的质量和菇品的产量质量,这个无法计算,但一定是大面积的问题,尤其是到制棒后期的,经常性出现全军覆没。这种情况我不止一次发现,有些地方春节后就不太敢制棒了,原因之一就是菌种质量越来越低和环境杂菌基数越来越多的问题。

菌种萌发吃料的速度和强度,是对抗污染的最大力量。

工厂化制棒企业最有条件自行生产优质菌种,但限于某些(绝大部分)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实际上能够同时保证菌棒和菌种生产两个方面的人才,极端欠缺,甚至保证一个方面的人才也很欠缺。

中国香菇原种长距离销售相当普遍,但因为数量总体不大,价格上许可使用较好的包装和快捷方式运送,问题并不严重。母种甚至可以用冷藏箱包装,自然更不是问题,但现在很少人卖母种,尤其是质量好的可靠母种,因为这样会消减制种者的利润总额。

所以最可怕的是远程供应栽培种。我个人倾向栽培种供应半径不超过150km,或者行政区划不超过地市范围,因为同一地市交通基本上还是比较顺畅的,便于托运。

顺便谈一下关于胶囊菌种的看法。

胶囊菌种的使用便利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了,不过基于运输保存问题的实际,如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布局一个生产点,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所以,我感觉依靠直接生产胶囊菌种以盈利,不如通过加盟方式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获得长期合作利益那么稳定,也有利于菌棒生产企业降低成本,以及更大程度的占有市场份额。

这几句话应该对我的朋友,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总工程师叶长文说,但这也不是什么批评,而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所以不必藏着掖着。长文应该不会见怪的。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液体菌种也可栽培香菇,生长周期短,收益提高三五倍!
一棒香菇出2.6斤,液体菌种做到了!
还在用固体菌种辛辛苦苦接种菌棒的你,该看看这篇文章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食用菌液体菌种最致命的“三高” 你真的了解吗?
液体菌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