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1940年,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德军直驱英吉利海峡,把近四十万英法联军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布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全面撤出欧洲大陆,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年轻的英国陆军二等兵汤米,在队伍被德军伏击后幸存,跑到聚集四十万盟军的敦刻尔克海滩。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正在埋尸体的士兵吉布森,经过德军轰炸机的一轮轰炸后,汤米和吉普森合作将一名伤员担架抬到停在防波堤尽头的医疗船上。两个人希望借此能一起撤退,又一轮轰炸击沉了医疗船,船上士兵集体弃船逃生

汤米和吉布森在营救落水者期间,救下另外一名士兵亚里克斯,海军指挥官随后批准他们搭上一艘驱逐舰,但是驱逐舰却在晚上被德军潜艇鱼雷击沉,,三人弃船跳海并再度回到海滩上。

由于德军飞机的巨大威胁,同时考虑到英国空军及海军已经倾尽所有,为了保存足够的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在以后战争中使用,英军被迫减少驱逐舰救援,转而征用民间船只来拯救海边其他受困士兵。

道森先生和他的儿子彼得所拥有的月石号帆船成为征用船之一,父子俩亲自出海驶向敦刻尔克。随行的人包括彼得的好友乔治,出航不久他们在一艘被鱼雷击沉的船骸上营救了一名处于“炮弹休克“状态下的英军士兵,当该士兵得知他们驶向敦刻尔克后,因恐慌而试图组织道森,却不慎将乔治摔下楼梯,头部重创下他失明了。


//////////

与此同时,三架英国空军喷火战斗机正在航向法国,中途和德军轰炸机发生缠斗队长被击落,飞行员法雷尔掌管领导权。在刚才的战斗中,他的油量表损坏已无法显示,他只能预算飞机油耗推测飞行距离。另一架喷火战斗机也被击落,上面的飞行员柯林斯迫降至海面上后,被经过的月石号营救上来。

汤米、吉布森和亚里克斯加入一群苏格兰高地兵团,躲入一艘搁浅的拖吊渔船内部等待涨潮之时浮起来离开海边,这艘船被远处德军将渔船作为射击训练靶。涨潮来临时,船虽然浮起来了,但是水也开始从弹孔漏进船里。

为了让船减轻重量要牺牲一人下船,亚里克斯指控一路上不说话的吉布森是德军间谍,而吉布森说一口法语才解释他是法军,只是偷用在海滩上所埋的英军尸体的身份,想混入英军一起撤退。

渔船因为进水太多开始沉没,汤米、亚里克斯等其他人均弃船逃生,只有吉布森一人被铁链缠住而淹死在船里。他们刚想游到旁边的驱逐舰上时,舰船却被德军轰炸机击沉。他们和驱逐舰上大多数落水者,被随后赶过来的月石号拉上去而得救。

敌机环绕回来时,法雷尔一人驾驶战机抵达敦刻尔克海边,在千钧一发之际击落德军轰炸机,底下士兵们高声欢呼。但是法雷尔也因燃油耗尽没有办法返航,降落至海滩另一边的敌军占领区,放火烧毁他的战机后被德军抓为战俘。

在海滩上,几百艘民间船赶到敦刻尔克合作营救,所有被困的士兵都成功返家。站在防波堤上的海军指挥官波顿看着最后一批人成功撤离,最终获救人数为为三十三万五千人,这个数字远超过英国首相丘吉尔所预估的十倍。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汤米和亚里克斯驶过英吉利海峡回到家乡英国,道森船长因营救多人的壮举而受到表彰,而“炮弹休克“士兵则目睹乔治的遗体被运走。在彼得要求下,本地报社刊登乔治的照片上了头条,乔治被誉为英雄。

即将抵达沃金镇的亚里克斯因打败仗认为他们回家后会受到公众鄙视,但他和其他士兵到站后却受到公众的英雄式欢迎和鼓励。最后,汤米拿到外面小孩给的报纸,读着丘吉尔针对这次成功撤离的全国演讲。


说到主题,虽然敦刻尔克里面每一个主人公似乎都有不同的故事,这里面的人物有的胆小,有的勇敢有担当,有的似乎很善良,有人似乎不择手段,还有的则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博着一点点生存的机会。但是当最后三条线交汇的时候,当他们到达家乡的时候,配上丘吉尔的演讲,配上欢迎他们的人,真正点出了“生存就是胜利“的主题。

演讲词串起来前面所有看似不同方向的角色和故事。从那刻开始,似乎模糊的主题在一瞬间清晰了,所有人都在为生存而努力着,以他们为代表的盟军,最终在艰难中取得了胜利。

对于一场撤退来说,生存就是最好的结局。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是诺兰2017年上映的作品,影片以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背景改编,诺兰挑战了自己从未涉及过的类型----战争片,而拍摄的最大难度在于,要拍全世界早已知道过程和结果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如何在符合基本史实的情况下拍出新意。

最后诺兰用他最拿手的多线交叉叙事,分别拍陆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三条线,不同时间长度,却有意平行剪辑,造成假象。用最小化处理和侧面表现的手法,展现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经过,让这个原本可能很平淡的故事,悬念和紧张感倍增。

三种不同的时间刻度,什么时候交汇,什么时候贯穿,每个主角能不能活到最后,这都给观影者设置了悬念。故事的大结局,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单个人物的生死,则是未知的。诺兰设置的悬念,就是在这样小规模的无常中每个人物最后的命运。

配乐大神汉斯·季默天才地将诺兰怀表的滴答声融入配乐,给故事增加了一种贯穿始终的紧迫感,更是烘托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也非常贴合影片三段时间交叉剪辑的整体风格。而诺兰一贯坚持的能实拍就不用CG的原则,也让战争场面显得真实可信。诺兰用自己的方式革新了战争片这个类型,用诺兰自己的话说“敦刻尔克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惊悚片。”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来都不是一次胜利,只是一次为了保存实力的“失败”,而这部电影也不是一部战争片,而是一部关于幸存者的电影。在生活中,知难而进是一种态度,而有些时候知难而退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部影片最终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奖,最佳混音奖和最佳剪辑奖。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一点失望。诺兰最常见的平行剪辑、悬念、可信度这部电影中虽然都有保留,但是因为是纪实战争题材,电影缺少了以往每部电影都有的新奇这一要素,比如盗梦空间的梦境世界,星际穿越里的多维时空,又或者是致命魔术里的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比起最好的诺兰,敦刻尔克还是欠缺了一些东西。

诺兰其实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最小化了台词,采取了很多默片的拍摄手法,这让战争呈现了一种冷静和可信的感觉。此外,诺兰还是采用一贯的暗光色调,减少观众接收到的直接信息量的穿帮可能,放大了想象空间,这也算是诺兰的诀窍。

《敦刻尔克》是迄今为止诺兰最任性的作品。它必将引起极大争议,喜欢的人会敬若神明,不喜欢的人将弃如敝屣。

诺兰把这三个时间维度,剪辑在了一起。沙滩的士兵,海上的民船,空中的战斗机,他们都在敦刻尔克,但他们处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也就是说,发生一个事件,会在电影中出现三次,而且出现的顺序并不相同。这样的剪辑,构架出了烧脑的视听感受,对观众来说,观影障碍确实挺大的。

另外一方面,这部《敦刻尔克》有反故事、反高潮的倾向。整部电影的故事极其简单,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人物对话极少,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默片来看。电影中的人物情绪也非常克制,很少出现大喜大悲的情绪。大型战争场面极少出现,还几乎没有血腥镜头。这一系列的处理方式,都决定了《敦刻尔克》与传统战争大片截然不同,与传统商业电影大相径庭。

在这部电影里,有热泪盈眶的部分,但绝对不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诺兰没有拍出战争的伟大和壮美,只有恐惧、死亡和绝望。看完之后,让人对战争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情,对人性在战争下的种种表现产生极为复杂的感受。但到了最后,却依然留了一线光明,让人对人性依然抱有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斯卡欠诺兰一座奖杯!《敦刻尔克》到底神在哪里?
《敦刻尔克》:身临其境的渺小与真实
评敦刻尔克
电影创作的战争场面气氛营造:以《敦刻尔克》为例
难看的《敦刻尔克》,绝不屈服的灵魂
《敦刻尔克》,求生与守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