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世纪暴雨降临,我们应该怎么做--以23.9深圳特大暴雨为例
视频讲解:

图文:
9月7日下午起,珠三角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其中深圳的特大暴雨打破了七项纪录,为1952年以来当地的最大暴雨,堪称世纪暴雨。如此暴雨让深圳有些吃不消,街道成河,水位暴涨,车库进水,公共交通停摆的景象出现。很多朋友生平第一次经历如此猛烈的暴雨,当时不免慌乱失措,事后还有后怕。正如我们之前节目所说,随着陆地、海洋和大气的变暖,今后这样的极端暴雨可能会更频繁,强度可能会更大。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暴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23.9深圳特大暴雨的发生过程。这场暴雨的环流背景,是海葵9月4日先后登陆福建和广东,随后在广东境内滞留,这个是很清晰的。不过从后面的情况来看,海葵有三个远超预期。
  • 第一是在福建的暴雨远超预期,特别是福州的特大暴雨,为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强。

  • 第二是在广东陆地上的加强超预期。在制造福建特大暴雨后,9月6日白天海葵已经云系散乱、气若游丝,但仅仅半天后,9月6日夜间起海葵就在广东陆地加强,9月7日夜间珠三角沿海出现了8级以上大风。
  • 第三是生命力之顽强远超预期。大多数台风都会在登陆后2天内消散,但海葵历经台湾中央山脉削弱,经过福建广东丘陵的长久摩擦,历经8天以上仍未消散,9月10日竟然还组织起螺旋雨带,令粤西和珠三角再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海葵的超长续航,以及在珠三角的陆地加强,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尤其是9月7日下午,加强中的海葵加大了抽吸力度,引发了西南季风、东南湿冷气流的微小共振,积攒起了巨大能量,在一条宽度不足20公里的特大暴雨带中释放。
  • 6点20分起,第一波大暴雨攻击开始,龙岗雨强迅速升到每小时50毫米以上;
  • 7点,最为猛烈的第二波攻击赶到,龙岗、盐田、罗湖的特大暴雨连成线,最大雨强攀升到100毫米/小时;
  • 10点,范围最大的第三波攻击赶到,除坪山和大鹏外,深圳全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龙岗盐田罗湖的大暴雨强度维持。
  • 直到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下午,雨势才开始减弱,深圳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大的暴雨就此确认。

其次,为什么这场暴雨会让深圳吃不消。
从自然原因上说,这场雨实在太大,是1952年以来的最大暴雨,小时雨量接近120毫米,24小时雨量接近600毫米;
这场雨也实在太急,在半小时内从普通的大雨突然加强到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根据龙岗区的朋友回忆,天好像是突然漏了,雨水像无数人用盆泼下来一般,路面从毫无积水到波涛汹涌就10分钟。
这样的雨,下在哪里,哪里都会出现街道成河,水位暴涨,车库进水,公共交通停摆,即使是靠海的城市也不行。

不过也需要承认,很多深圳人被这场暴雨打的有些懵,有些猝不及防。2018年台风山竹活动期间,深圳影响也很大,损失可能比这次更大,但深圳人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刚刚过去的超强台风苏拉更是几乎未伤深圳分毫。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
第一在心理状态上,不少人认为,超强台风苏拉都不能拿深圳怎么样,一个连热带低压强度都没有的海葵又能怎样?在我们内容后面的留言里,直到9月7日还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海葵会给珠三角带来暴雨,更别说极端暴雨。

第二在身体状态上,在超强台风苏拉的防御准备后,不少人尤其是三防人又连轴转投入海葵的防御之中,精神和身体都持续高度紧张,不免有些疲惫。而极端天气的打击,往往就在人们的放松、轻视和疲惫中发生。

第三就是在预报上,这次暴雨的背景是清晰的,大家对海葵会带来暴雨是清楚的。我们当时也指出,海葵是“龙王再生”,广东和福建两省面临严峻暴雨形势。但最大的暴雨下在哪里,几号几点开始下,这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这次的深圳暴雨,特大暴雨带的宽度不足20公里,而20公里,可以说逼近了目前所有全球天气模式和AI模型的精度最小值,极难被捕捉,属于必漏网之鱼。正因为此,确实没有气象台在晚高峰前提前报出这次极端暴雨。以预报水平高著称的香港天文台,这次受到了非常多的批评。

可以这么说: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下,气象预报不是万能的,城市短临监测预警已经做的很好很尽力,但是这种范围很小的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也都是只能预报趋势,不能精准预报。深圳是一个精密仪器般运行的大都市,气象预警的速度超一流。但毕竟,预警发出时已经晚高峰一个多小时,不少人在路上先经历了特大暴雨再收到了预警,这时已经没有办法再去避雨或者采取措施,导致很多人猝不及防,被淋、被堵在路上、被迫淌过积水。

最后,怎么做?面对越来越多的极端暴雨,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支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搞清楚在气候变暖趋势下,各种极端天气发生发展的趋势变化,以及当前气候背景下各种极端天气尤其是极端暴雨的发生机制,让天气预报更准确。当然也要知道,这些工作虽然很重要很费钱,但见效是润物细无声的,预报的精度提升是非常艰难的,预报不是万能的,越精准的预报越难做,越极端的天气越容易报错。

正因为此,我们也需要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内容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出于防灾需要,预报往往会把情况报的比平均值更严重些,范围比平均范围更大些,气象科普内容为了引起大家重视,也会突出严重性。这样一来,没有发生极端天气但又在预报可能范围里的人们,可能就会频繁进行防灾演习而非实战,会有一些额外的工作量。但在现在的科技水平和防灾减灾要求下,这是利大于弊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气象知识。以这几天的深圳为例,我们要知道台风的灾害不仅是狂风,更是暴雨,还有风暴潮,因为基础设施和防灾应急水平的急速提高,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就是暴雨;台风的灾害和强度并不是直接相关,而且还和台风的尺寸、速度、维持时间以及其他很多因素有关系,所以超强台风苏拉比海葵更强,离深圳更近,但灾害反而没有海葵大。即使是同样的暴雨下下来,什么时候下危害也不一样,城市里最怕的,就是在早晚高峰时降下的特大暴雨,因此对早晚高峰前后的极端天气,需要再高看一眼,再提高些防御标准。

我们要看懂暴雨等级,为极端暴雨常做安全准备。目前我国通行的暴雨等级标准是,24小时雨量50-99.9毫米的,是暴雨,100-249.9毫米的是大暴雨,250毫米及以上的是特大暴雨。但仅仅知道一个24小时雨量等级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知道小时雨强的概念。这是因为,同样是24小时内50毫米的雨,匀到24个小时均匀的下,和在一小时内下完,虽然名义上都是暴雨,但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非常安静,后者非常猛烈,这就是因为小时雨强不同,前者小时雨强仅2-3毫米,后者是50毫米。

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知道,不同地区对暴雨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对南方平原地区来说,一小时70、24小时250毫米以上的暴雨非常危险,而到了南方山区、北方季风区的平原、北方季风区山区、以及北方非季风区,对暴雨的承受能力依次下降,需要引起重视的暴雨量级需要依次降低。在可能出现暴雨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备好防暴雨防洪水的装备,做好相应的行动准备。譬如说在平时,家里车上常备防水衣物用具,养成关注气象信息和气象内容的习惯;在暴雨发生后,能不惊慌,果断做出正确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驳虎:24小时雨量超前年郑州!深港暴雨为何如此之强?
深圳普降极端特大暴雨 四项记录打破1952年以来极值
河南极端暴雨,下个台湾浙江?分析:不一定,但台风烟花水汽更多
特大暴雨形势出现!华南降水有极端态势,分析:受三个因素影响
郑州的雨走到哪儿了?今天会下多大?
每日一星|陶诗言:让我国暴雨研究水平大大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