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文理学院到大律所,我做过的那些职业决定们

自从这个公众号不再只写健身之后,我收到过很多关于我的专业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读法律?为什么要做律师?为什么要做税法律师?

正好,几个月前,我本科一个学姐和她的小伙伴们,组织过一场北美法学院求学/求职经历分享。我参加了他们的分享会,之后又写了一篇分享稿,发在了他们的公众号。
那么,就转发过来,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看看吧!也欢迎大家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看更多法律人分享他们的经历!

我的故事

转自公众号:跃界Trespass 

我一向不是一个擅长规划的人,但我一直是一个乐于聆听自己的人。


我从来没有过以某家律所、某个职业、某个学校为目标,只是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然后根据认真做事时的感受,问自己:我是谁?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1. 大学

我本科在一所文理学院,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了经济和政治两个专业,也选修了很多别的课程。

大二、大三的时候我非常迷茫。当时,周围的人都在做金融(投行/咨询公司),peer pressure很大,似乎如果不能成功进入投行或者咨询公司,就无法拥有令人满意的职业生涯。

然而,我一想到投行、咨询公司做的事情,想到要没日没夜地干这些我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就一点也不想去尝试。

在本科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文科脑子。我喜欢阅读、写作,喜欢Argumentation、喜欢文科性质的逻辑分析;在一些实习经历中,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帮别人分析问题,非常喜欢做一counselor而不是一个decision-maker.

而法律正是需要这些特质:需要文科性质的逻辑分析,需要把自己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里,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的难题。

而且,这样一种符合我心性的行业,居然它还能赚钱?还赚得不少?而且职业生涯很稳定?

就这样,我走上了法律这条“不归路”。

2. NYU

第一次申请法学院的时候,我对于NYU这所学校特别着迷。我很喜欢这个学校宽松明快的氛围,喜欢它那种doesn’t take itself too seriously的友善;出于找工作方便的考虑,我也非常希望能在纽约上学。

痴迷于此的我,耶鲁、斯坦福、哈佛,这三个排名最前的学校,我连申请都没有交… T6里面,收到了哥大和NYU的两封录取,正好NYU多给了我点钱,我就兴冲冲地去了NYU.

然而,进了法学院并不是万事大吉。在法律这个行业里,有很多不同的practice area的细分。首先要决定,做诉讼还是非诉?如果做诉讼,要不要做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如果做非诉,想要专营什么样的方面?什么样的客户?

于是,法学院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持续探索的过程。

在NYU的第一年,我并没有觉得课程很难。文理学院对于读写的训练,让我很快就适应了法学院的节奏。想考好、想找好工作的压力很大,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一点;但是工作量本身,我并没有觉得吃不消。

在周围同学抱怨没空玩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比自己想象得要刻苦。可能是因为学的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在能保证睡眠和每天锻炼的情况下,我一点也不介意多花点时间看书。于是我开心地想:“也许大律所对我来说,说不定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同时,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寻找各个案例之间的关联,从这些关联之中探索某一个法律领域的整体框架和逻辑。

与之相反,在Lawyering这堂课上,也就是NYU的法律写作/运用课,我实在是栽了个跟斗。和别的学校一样,在法律写作课上,老师会给我们一个案子,让我们调查相关案例,写brief,进行oral argument.

为了写brief做legal research的过程,我非常不喜欢。我感觉自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precedent海洋,而且research的目的好像并不是寻找法律框架、而是找到一个特定的和本案相符合的故事。

Oral argument结束之后,我自我感觉很好,但教授皱了皱眉,说:“你为什么这么客观?怎么一点都不强硬呢?你应该非常相信自己的客户、甚至想要掐死对方的律师才对!”

于是,我突然发现:我可能并不适合做litigation. 我不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没完没了的legal research,我也不喜欢做一个advocate.

3. 暑假

法学院的第一个暑假,我参加了New York City Bar的一个Diversity Program,被随机分配到了Viacom的法律部门。两个月的实习很短,in-house实习得到的经历也有限,但是看到了各个非诉讼部门的律师们如何工作、听他们讲述他们来到viacom之前在律所的生活,我更加坚定了想做非诉的决心。

在Viacom实习的同时,我动了转学的念头。

转学有几个不同的原因。有个人的原因,有第一次没有申请T3的不甘心,有对西海岸的好奇。这些下次慢慢聊。总之,在第一个暑假的末尾,我来到了斯坦福。

转学的时间线非常短,而且转学生要在新的学校,以新学校学生的名义,参加暑假的校园招聘。

在法律这个行业,“校园招聘”是前14的学生们最主要的就业途径。律所们会到学校去,进行为期3-7天的密集面试,然后再邀请中意的学生去律所进行第二轮面试(Callback)。第二轮面试往往会有4-8个面试官,每个学生在每个律所都要呆上大半天的时间。这个过程全套走下来,大概有大半个月的时间。

那大半个月的时间,我经历了非常非常非常多的纠结。

校园面试的时候,我申请的硅谷和纽约的律所,基本上一半对一半;拿到的callback也差不多,5、6个硅谷的,5、6个纽约的。

在callback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很难在两个地点之间作出选择。我很喜欢纽约,感觉还没在纽约呆够;虽然对西海岸感兴趣,但毕竟还没有在西海岸生活过,很难决定直接从西海岸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硅谷的律所环境往往比纽约要自由:work assignment也是free market, face-time requirement也少,大家都是自己管自己。

而纽约呢,纽约的大律所,条条框框多一些,律所也大一些、人多一些,会有专门的partner/HR管work assignment,不用自己去问人要活干。纽约律所的生活,会因此多一些structure. 同时,有一些律师告诉我,他们认为,从纽约的律所转移到加州的律所,比从加州的律所转到纽约的律所要容易。

于是,我决定从纽约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希望在第二个暑假有机会也体验一下加州的办公室。跟Simpson讨论过之后,他们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在纽约办公室呆7个星期,在Palo Alto呆4个星期。

6. 选律所

那么,为什么是Simpson呢?

从工作内容方面,Simpson的practice group非常齐全,尤其是transactional practice的组都很好,没有明显的短板。

工作的Culture方面,Simpson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因为律所够大,提供了很多structure,但同时又以友善出名、不会非常cut-throat.

人际关系方面,一方面Simpson以collegial出名,有一种温柔如水的感觉,人和人之间不是冷冰冰的同事关系,比较social,可以得到良师益友;另一方面,Simpson又不是Skadden那种人人都爱社交的氛围,Simpson对我来说刚好合适的social程度。

总得来说,simpson让我觉得非常舒服。这种舒服也持续了整个2L暑期实习。

Simpson暑假的社交活动非常多,一周里面四个晚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我基本上一周会去三个社交活动,通过这些社交活动,在summer class里面交到了一些非常好的朋友。同时也认识了很多高年级的律师。

我以前一直不能理解社交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在simpson的一个暑假,我发现社交真的太重要了。当你和一个partner一起干过杯、聊过彼此的经历、看过彼此微醺的样子,再和这个partner一起做项目,你连问silly question的时候都觉得理直气壮,特别有胆量。

一些不同年级的律师,也是因为能跟你玩儿得到一块去,所以慢慢地就会跟你分享一些内部消息:哪个组最近特别忙,哪个partner虽然看起来严肃但是其实特别和善,哪个高年级律师特别擅长mentoring,哪个组有“周五在家上班”的不成文规定。

也就是这些闲聊,后来帮我作出了选practice group的决定。

7. 并购 V. 税法?

当我决定了想做非诉之后,周围的所有人都说“那你去做并购呀!最意思、出路最广,以后离开了大律所,想做什么都行!”我自己对于并购也有很强的兴趣:这个领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Business,可以在一个交易的中心位置,协调各种不同的practice group,号称一个交易的“四分卫”,非常符合那种统筹全局、叱咤风云的“大律师”形象。

然而与此同时我又对税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领域的法律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逻辑,整个税法系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妙平衡。法律制定者的意图,不像别的领域可以清清楚楚地用几行字写明白,而是必须通过极其复杂的条条框框,层层叠叠地构成一个系统。

税法会计的作用,是熟练掌握条条框框,搞清楚什么样的情况该交多少税。而税法律师,要做的不仅仅需要了解Internal Revenue Code的白纸黑字。更需要理解复杂的规则背后的逻辑和理念,用这些逻辑和理念去帮助客户进行deal structuring和tax planning.

首先,税法的改动非常迅速,IRS和treasury经常issue各种各样的regulation和ruling,也经常修改这些regulation和ruling. 帮助客户做tax planning的时候,不仅要理解现有的规则,更要根据这一套法律背后的逻辑,来预测未来将会有哪些新的regulation和ruling.

第二,由于税法的规则非常复杂,IRS和treasury的regulation常常会有漏洞。为了防止大家钻空子,税法维持着“Substance over form” 的准则,所以仅仅依照白纸黑字还不够,还要确保客户的transaction符合相关税法的整体精神。

税法律师在遇到一个法律问题的时候,往往可以先通过税法系统的基本原则,推断出一个答案,然后再根据regulation、ruling和学术文章,去确认自己的想法。

理解税法、熟练运用,需要一种非常特殊的脑回路。这种脑回路,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但大多数人上一节税法课,就可以明白个大概。大多数人上税法课的反应是:“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少数人的反应是:“我可以理解这个东西!而且它很好玩呢!”我发觉自己就是后者。

在对两个组都有兴趣的情况下,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纠结。暑假认识的每一个律师,我都去问过他们的看法。大多数人在听完了我的感受之后,都建议我选税法。

有些律师说:“你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但从你描述税法的样子来看,你是真的喜欢税法。”

我又问:“我担心税法律师将来的exit option不够广。我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人,我很难想象自己会一辈子就只做税法了。”

他们说:“在Simpson这种Wall Street law firm,作为一个税法律师的职责主要是deal support. 你和别的corporate group律师一样,为了同样的deal付出努力。”

”作为税法律师,你会做很多big picture的deal structuring,会做一些tax research,但除此之外,你的职责和skillset跟他们也有很多重叠: 一样是drafting和negotiation. 只不过negotiate的具体provision不一样而已。”

“如果你想要离开律所,你的general lawyering skills不会比他们差,你对于deals的理解也不会比他们差。如果能够好好market自己,也一样可以找到一份好的generalist工作。”

我又去找了一些从税法组换到corporate组、或者从corporate组换到税法组的律师聊天。

他们说:“你可以想想看,你更擅长哪些skillset? 作为一个税法律师,更看重你逻辑思维的能力,你的工作是很多很多puzzle,你要一个个去解。而corporate lawyer则多了很多project managing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低年级corporate lawyer来说,注重细节、统筹全局、条理分明,才是最重要的。在corporate组,你的邮箱里可以一秒钟之内多出几十封邮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工作方式。”

停下来想了一想,似乎我的确是前者。我从小就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也不太擅长特别注重条理的工作。哪怕在法学院里,我也都是更喜欢逻辑性强、细节要求少的科目。

还有人告诉我:“如果你实在无法决定,不如先从税法组开始。毕竟从税法组转去corporate组容易得很,但从corporate组转回税法组,简直难如登天。”

除此之外,工作时间也是一个考量。税法组的生活方式,可以称之为“steady busy”, 每天都是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10点没有停歇,不过工作量分布很平均,很少出现“突然之间发现今晚要熬夜”的情况,周末一般也不会加班。

对一些人来说,steady busy是更理想的状态,就比如我,只要每天都有时间好好睡觉、好好锻炼,周末固定有时间休息,周中的时间全部用来工作,我完全可以做到。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steady busy令人窒息,反而是忙一阵、闲一阵,更容易接受。

再看M&A组,虽然一整年的工作总时间差不多,但分布非常不规律。有时候连着好几天都早早下班,但也常常在某个下午,你以为自己可以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接下来一整周都要睡在办公室了。很多M&A律师告诉我:“你真的要足够热爱这个领域,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在忙到睡办公室的时候不要哭得太惨。”

低年级的M&A律师,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还有很多mindless work. 不同的人对此的看法也不同。

我在Simpson的第一项M&A deal,第一个布置给我的任务,是填UPS标签、确保把Merger Notice正确地送到所有的第三方公司手上。M&A组的律师们觉得没什么问题,一个deal的运转,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靠的就是每一个小螺丝钉,做好自己看似trivial、实则重要的工作。

然而,我拿着一打UPS信封,走过几个税法律师的办公室门口,她们端着咖啡跑出办公室,笑着围观我:“天呐?M&A的人就给你这种活干?你看?还是我们税法组好吧!太好了!不用担心M&A会把你抢走了!”

我也很喜欢税法组的氛围。税法组是一个specialist group,人没有那么多,流动性小,氛围温馨。由于税法的learning curve非常steep,所有税法律师在头一年几乎都是啥都不会,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跟着前辈们学习,尽快让自己变得有用起来。于是,税法组“带新人”的文化非常浓厚,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加上工作节奏没有corporate group那么快,所以每一个人都很乐于给新人解释问题。

暑假里,所有corporate组的mentor,我都是屁颠屁颠跟在后面,等着他们有空了跟我聊天。而税法组不一样,全组30个人,比我还激动,每天都有不同的税法律师问我要不要一起去喝咖啡、吃午饭。

有天下午,一个五年级律师在走道里遇到我:“你明天下午如果没什么特别急的事情,到我办公室聊会儿天吧!我明天下午估计比较闲。”于是,第二天下午,我坐在她的办公室里,和她聊了3个小时,听她讲述自己从业五年来的各种故事,各种她觉得低年级律师应该掌握的能力和技巧。

我也跟corporate group的律师们提到了税法组的氛围。“税法组一般来说没有那么好进的,” 他们说,“你不仅有这个机会能进税法组,他们的律师还这么愿意mentor你,说明他们非常需要你,认为你是这块料。”

就这样,在一个暑假的自我探索中,在高年级律师们的谆谆教诲下,我选择了税法这个领域。

好了,故事就讲到这儿了。以上就是我从决定做律师、到决定做非诉、去纽约、做税法,全部的心路历程了。

回头想想,我对自己现在所在的情况,感觉如何?

我喜欢法律吗真的很喜欢。喜欢理解法律的条条框框、把它们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喜欢持续学习、喜欢阅读写作。

我擅长法律吗?一年级没有觉得特别刻苦,也能拿到好成绩;学税法觉得自己可以理解并享受税法的逻辑,税法组的律师似乎也很满意我完成的任务,所以我大概是可以算得上擅长的。

我做这一行能赚钱吗?首先大律所能赚钱是肯定的,再接下去,有了“法律”这块敲门砖,我相信我总能养活自己。

我做这一行,被需要吗?这个世界永远缺少税法律师。哪怕我哪一天不做税法了、甚至不做法律了,大律所培养出来的能力,在任何一个市场里都会是有用的。

那么,我还有什么不满意吗?

首先是工作时间的确是挺辛苦的。虽然税法组的时间稍微规律一些,但仍然是从早到晚忙不停。

虽然现在年轻、愿意打拼,可将来呢?假如有了家庭要照顾呢?假如除了法律之外我还有很多别的想做的事情呢?如何去权衡呢?

与之相应的,法律这个行业,尤其是在大律所,professionalism很重要,工作时一直挂着礼貌的职业微笑,每个人都穿着正儿八经的套装,穿双颜色鲜亮的鞋子都要纠结很久。与之对应地,似乎每个人丰富多彩的个性、法律之外的人生,都退缩到了角落里。

我虽然喜欢这个行业,但我在法律之外,有太多在乎的东西、太多种颜色。

不过谁知道呢?人生很长,职业生涯是一场望不到尽头的马拉松。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扎扎实实学到东西,时时刻刻聆听自己,往后自然会走到该走的地方去。

生活唯一可以预知的,就是它的不可预知。

跃界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跃界Trespass'

喜马拉雅:@跃界Trespass

以前我会说,这么长的文章,看到这里一定是真爱了。但后来发现,最积极评论的,似乎都是黑粉... 那,无论是真爱粉还是黑粉,请在这里留言。

斜杠青年王爱玛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留言讨论区 精选讨论内容
起名太麻烦

很喜欢爱玛姐姐。今天的文章也是那么的……温馨。看到一半就热泪盈眶,后面的内容缓缓去看,很多单词其实并不认识也完全搞不懂专业名词,但是温柔从其中蔓延而出。爱你💓💓

作者

唉,实在是对不住!我已经尽量把单词都翻译成中文了,无奈很多词并没有相应的中文概念

你牛

从文字和生活状态里就能知道,爱玛的心是干净单纯的~有福报的人啊!😘

作者

爱你😍

你牛

希望你一辈子这样下去😘 爱你!

胡小鹿

hello Emma,很喜欢你的逻辑和文字,也很佩服你可以一直追随内心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找到 true passion。想问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决定不做律师了,假设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你会想要做什么职业呢?

作者

如果光凭喜好,可能会想做一些更creative的事情吧~ 比如作家、话剧演员,但这些都太考验天赋和机遇啦~

余下14条讨论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拿到T6 LL.M. 录取,本科毕业后工作还是读研?| 西太访谈
出国读法学硕士LLM是美国还是英国呢?
美国留学法律专业全面解析
【CLECSS 1582】2018年十大杰出青年律师结果公布
全国律协财税法专业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第1期中国税法和税务律师沙龙——民法...
金斯伯格: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人气极高的第二位资深女性大法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