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欺诈与重大误解的区别
陆大伟,江苏漫修(淮安)律师事务所,2022年1月22日写作。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可以发现“重大误解”与“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均为可以撤销。但是司法实践中对于何为欺诈,何为重大误解往往不作区分,两个概念经常混用。虽然法律效果等同,但是两者仍有本质的区分。
简单来说,重大误解的错误认识原因在于行为人本人,与对方无关,对方不存在过错。而受欺诈的情形下,错误认识的原因在于欺诈者,即并非行为人自身原因导致。因此,但凡在具体案件中,合同相对方存在明显诱导、欺骗行为的,并且其诱导、欺骗行为与行为人的错误认识存在因果关系的,即应当认为受欺诈,而不应该定性为重大误解。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理解与适用》。
[2]<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纪要>条文及适用说明》。
(完)
权利声明:“律师会馆”中原创类文章均为陆大伟律师原创,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发表等。

【律师会馆公众号创办人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律知识: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知识53——怎样吃到“后悔药”?
《民法典》“合同消灭”请求权基础之合同撤销权
民法典学习68、合同当事人合同撤销权制度的变化
电子合同符合撤销的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类型及认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