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智能机器人上路的法律思考

陆大伟,漫修律师事务所,写于202281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短视频平台上流行各类人工智能玩具,例如能走路的机器狗。很多博主使用此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购物、送外卖等表演。但是,此类行为从法律上来讲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上路后的合法性存在问题,此类体型较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一般的小型玩具来讲,有明显区别,其质量较大,体型也较大,对路上交通行为具有一定影响,易产生交通事故。

问题一: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否上路?

从法律定性上讲,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属于机动车,也不属于非机动车,也不属于行人,目前国内的法律来讲,此类物品能否合法地在道路上运行是个空白。对于一般宠物来讲,例如对于犬类,很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是允许有条件地上路的。而从性质上讲,人工智能机器人也不属于宠物。因此,对于这类物品如何上路,需要法律进一步地明确。当然,如果是人把人工智能机器人抱着走路是可以的。

问题二:人工智能机器人上路后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

首先是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从而产生民事责任以及行政处罚,如果此类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可能产生刑事责任。

同时,很多人工智能机器人表演性拍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身上安装摄像机位,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路上行驶,就是实时摄像,可能涉及侵犯他人隐私的问题,近期比较流行的机器狗为例,其高度较低,所以安装的机位角度也是比较低的,在夏季,难免会拍到一些不宜的镜头。这种行为轻则侵权,重则涉嫌犯罪。

问题三:人工智能机器人发生侵权后,谁承担责任?

人工智能机器人并不是人,因此,其不是民法上的主体,只有实际操作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才可能成为侵权主体。如果操作者系未成年人,其监护人系赔偿主体。同时,某个工作室或拍摄团队在拍摄活动中产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交通事故的,该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职务行为,从而单位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没有单位的,那么参与拍摄人工智能机器人视频活动的相关人员(包括实际操作人员以及其他辅助人员)可能构成共同侵权,均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如果相关侵权的产生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产品质量有关的,那么经营者或生产者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如果涉及刑事责任,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属于工具,工具当然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责任主体仍为实际行为人。

因此,人工智能机器人有风险,建议各位博主不要只顾流量而漠视法律规范。

(完)
权利声明:“律师会馆”中原创类文章均为陆大伟律师原创,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发表等,否则后果自负。

【律师会馆公众号创办人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法典应当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挑战
营运车辆驾驶人选任的过错责任
论道路交通事故的赔偿与责任
民法典来了 丨 陈龙业:侵权责任编的创新发展与司法适用
侵权责任法视野下的专家责任
雷克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