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怀才不遇,无奈写下一首诗道出心中酸楚,却成千古名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在心为志,出言为诗,每一首诗歌的出现,都与写诗之人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有关,即是有感而发。

即使有些诗歌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写些事不关己的事,描绘毫不相关的人,但细细品味下来,诗中最终表达的还是离不开作者自身内心的想法。

例如中唐诗人张籍的一首《节妇吟》,字面意思是表达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但其内在意思还是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拒绝藩镇拉拢收买的内心。

南宋陆游的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虽然只是描绘了农村简单的生活场景,但这背后何尝不是流露出辛弃疾希望祖国统一,让江北江南的百姓都能类眼前村民一般安居乐业的想法。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贫女》就是如此。

虽然这首诗字面是诉说贫寒人家的子女那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但归根究底,还是寄托了诗人内心那怀才不遇的酸楚,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晚唐时期,朝廷内有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外有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李唐王朝在内忧外患当中日渐颓靡,不复荣光。

最主要的是朝廷的选官机制科场,也成为了党争之下牺牲品,被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

这就造成了科举场上存在只问出身,不问才华的严重弊端,让一大批出身寒门的诗人士子,虽才华盖世,却无人举荐,困于科场。

晚唐罗隐、高蟾等一众贫寒才子,他们空有报国之志,却不为世用,一生潦倒,因此他们作文写诗,大多是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揭露社会的矛盾弊病。

上面《贫女》这诗就是此类中较为经典的一首。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贫穷人家的女子从没见过华丽的衣裳,到了待嫁的年龄想要托个良媒说亲却感到悲伤。

诗的首联以待嫁的贫女开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子大了要出嫁了,这本是开心的日子,但事实是她非常的不开心。

因为女子从有记忆起,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以至于到了待嫁的年龄,却始终没有媒人登门帮忙说亲,抛开矜持主动去找媒人,但一想到如今世风,自己又更加的悲伤。

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几句诗人就告诉了我们原因,也就是当时的社会状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现在社会上的风气不是看内心品格有多么的高尚,追求的是表面功夫,喜欢的是漂亮颜值和穿着流行服装的人。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我自信自己的十指灵巧,针线活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颈联则是贫女对自己高尚品格和情调的具体描写,有着一门高超的手艺,内心也很坚定,绝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去模仿富贵人家的女子描眉画眼的装扮。

知道女子为什么伤心了吧,因为世人嫌贫爱富,你再淳朴善良、内心高尚在那样风气之下,也不会受待见,自然也没有媒人愿意给你说亲。

所以贫女到最后才发出那痛苦和无奈的感叹:“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非常愤恨呀,心灵手巧的自己每天用金线绣花,那都是替富贵人家的女子做嫁衣裳,自己根本没机会穿。

全诗的字面意思也就表达了一位生活在嫌贫爱富的社会风气中贫困女子的心声、内心的酸楚,但我们只要再深入地想一下,不难看出这个女子其实就是那些怀才不遇的寒门学子的化身,也包括作者自己。

待嫁贫女无人说媒,就如同寒士苦读数十年却无人举荐怀才不遇的情况。贫女“为他人作嫁衣裳”,就等同寒士最后那替某些高官权贵捉刀的命运。

贫女的那种愤懑和不平的“伤”、“恨”,其实都是那个社会贫寒士人的共同心声,所以这首诗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环境,在当时乃至后世都能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那读完你有体会嘛?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哦!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笔下的贫女是指谁
为他人作嫁衣裳及其它
俗语“为他人作嫁衣裳”世人皆知,却少有人知上一句,让人不忍读
“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诗的全文和作者你都知道吗?
为他人作嫁衣裳
叹浮生,甚荒唐,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