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淡竹叶(附:竹叶、竹叶卷心)

淡竹叶(《本草纲目》)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莲叶。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均为野生。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切段,生用。药材性状以色青绿、叶大、梗少、无根及花穗者为佳。

【历史】本品味淡,茎叶似竹,故名淡竹叶。又名:竹叶麦冬(《中国药用植物志》)。《本草纲目》云“竹叶象形。”又云“春生苗,高数寸细茎绿叶,俨如竹米落地所生细竹之茎叶。其根一窠数十须,须上结子与麦门冬一样,但坚硬尔。

淡竹叶入药较晚,本品首载于《本草纲目》,列于隰草类谓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清代,王翊《握灵本草》谓其还能“去胃热”。何谏《生草药性备要》还补充了“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及“散痒疮毒”等功效,并用以“治白浊”。叶桂《本草再新》还用本品治“小儿痘毒,外症恶毒”。刘兴《草木便方》认为本品还能治“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近代,《分类草药性》认为本品可治“眼痛”。《现代实用中药》在应用方面指出,本品“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广西中药志》还用本品“治鼻蛆”。《江西草药》认为本品还可治“尿血”。

【性能】甘、淡,寒。主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应用】

一、热病烦渴

淡竹叶能泻心火、清胃热,以治热病热扰心神,心火亢盛的心胸烦热及胃热津伤的口渴。此外,对于热病发热,淡竹叶还有一定的解热作用。若兼小便短赤者还能清热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因其清热泻火之力平和主要用于轻证,对重证常嫌力缓不济。多入复方,且常居辅助地位。临床多用于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发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可与石膏、知母、麦冬等配伍。近代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时,方中的竹叶实多用淡竹叶。

二、 外感风热

淡竹叶不仅能清热,而且清热有助于消除口渴,故可配伍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口渴。可与薄荷、金银花、连翘等配伍。现代临床用《温病条辨》银翘散治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热病卫分证时方中的竹叶亦多用淡竹叶。

三、 口疮尿赤

淡竹叶上清心火,下利小肠,可导热邪从小便出,故可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与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涩痛。据报道,治疗小儿口舌糜烂,发热、烦躁、便秘、溲赤。用淡竹叶、生石膏、生大黄,水煎服。配合2%普鲁卡因2ml调锡类散1支涂患处,每日2~3次。治疗后2~5天退热,溃疡愈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1)20]。《江西草药》用淡竹叶12g灯心草9g,海金沙6g,水煎服,治热淋;又用淡竹叶、白茅根各9g,水煎服,治尿血。现代临床用《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治心经热盛之心胸烦热,或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尿赤涩痛等证时,方中竹叶亦多用淡竹叶。

四、痘疮(天花)

淡竹叶可解热,清心除烦,分利小便以渗泄热邪。故前人还将淡竹叶用于痘疮发热、烦躁、小便赤涩之证。《张氏医通·卷十二·婴儿门下》云:“疸疮解毒,以利小便为要,小便不利,乃热毒结于下焦。”故《张氏医通·卷十五·婴儿门下》化斑汤治斑与痘夹出,用淡竹叶与黑参(玄参)、连翘、鼠粘子(牛蒡子)等药配伍,以清凉解毒,消斑起痘托里快斑汤治痘起发迟而热不止,及痂后痘毒未尽而发热用淡竹叶与紫草、连翘、黄芪等药配伍,以托里解毒消斑。

此外,本品配伍用于治疗呕吐、胃脘痛、呃逆、病毒性心肌炎、白塞病等亦有报道。如用竹叶石膏汤治疗顽固性呕吐、胃脘痛、呃逆各1例,疗效较好[新中医,198719(10)16]用导赤散加味,治疗白塞综合征,治疗8例,7天左右基本痊愈[山东中医杂1983(5)43]用导赤散随症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4例55例痊愈9例好转[浙江中医杂志1987,(1)43]。

【用法用量】9~15g

【按语】

一、关于淡竹叶的应用历史与现状的讨论

竹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性平。竹类甚多,陶弘景认为:《神农本草经》所载竹叶为䈽竹叶。《名医别录》载有淡竹叶,但《名医别录》所载淡竹叶乃木本植物淡竹之叶,非草本植物淡竹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隰草类·淡竹叶》云“考古淡竹叶,梦溪笔谈谓对苦竹而言,或又谓自有一种淡竹唯李时珍以此草定为淡竹叶。”因草本淡竹叶始载于《本草纲目》,因此,明代以前方剂中的竹叶或淡竹叶均非草本淡竹叶。明、清的方剂中用竹叶、鲜竹叶或竹叶心、竹叶卷心者,可以断定,用的都是木本植物竹的叶,不是草本淡竹叶。但如用的是淡竹叶者,则有两种可能其一,可能是用木本植物淡竹的叶,因为前人认为“淡竹上,甘竹次”;“、淡、苦、甘外,余皆不堪,不宜”(《食疗本草》)。因此,明、清方剂中的淡竹叶有可能是要求用竹中之上品淡竹的叶。其二,明、清方中的淡竹叶,也有可能是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如张璐在其《本经逢原》中,既收载有竹叶,又收载有淡竹叶。竹叶收在苞木部,淡竹叶收在隰草部,并且明言淡竹叶“隰生。嫩苗叶绿花碧。根须结子。与竹绝然不同,性专淡渗下降,故能去烦热,清利小便。”因此,《张氏医通》中,张氏自制的方剂中所用淡竹叶,应是草本淡竹叶。

纵观本草,论竹叶者多,述淡竹叶者少。历代方剂中,使竹叶者多用淡竹叶者少,特别是临床常用名方中,用有竹叶者,几乎全是用的木本植物竹的叶。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凉膈散、《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温病条辨》银翘散、清宫汤中,用的都是竹叶或竹叶卷心。唯《济生方》小蓟饮子中用的淡竹叶,但《济生方》是宋代的方书,小蓟饮子中的淡竹叶当是木本植物淡竹的叶,而不是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是可以肯定的。草本淡竹叶的本草记载,较木本竹叶晚了1300多年。由于缺乏使用淡竹叶的名方,因此,草本淡竹叶在古代的应用机会远不如木本竹叶多。然而近代的实际用药情况却与此相反:由于淡竹的叶未形成商品药材一般药店不备,需要病家自采鲜竹叶(或竹叶卷心),这在城市里是很难办到的。然而,淡竹叶由于便于采集、贮运,因而形成了商品药材,成为近代一般药店的常备之品。因此,医生处方中的竹叶或淡竹叶,凡未注明由患者自加者药店多配给淡竹叶的茎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1963年至1995年各版《中国药典》中,都只收载了草本淡竹叶,而未收载木本淡竹的叶。因此,近几十年来,无论临床医生用的是古代名方,还是自制的方剂,凡由药店配方供药者,方中的竹叶、淡竹叶,实际上都是用的草本淡竹叶。因此,部分文献将一些原方使用竹叶的古方,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等方的现代新用,收入草本淡竹叶条下并非张冠李戴。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不能将整个方剂的疗效归功于淡竹叶一药。

淡竹叶与竹叶功用相近,都能泻心火、清胃热、利小便。虽然一般认为“竹叶清心胃除烦热作用较强,而淡竹叶尤长于清热利尿”(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8),但二者作用都比较平和,实际差别有限。二药彼此替换使用,对临床疗效影响不大,这已为近几十年全国的用药实践所证实(二者的具体差别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关于淡竹叶药味的讨论

不同文献给淡竹叶所标药味不一。《本草纲目》标“甘”;《生草药性备要》标“甜、辛、淡”。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第3至6版均标“甘、”。淡竹叶既不具有实际的甘味,又不具有甘味所标示的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等作用。因此无论从滋味说的角度,还是从五味说的角度,都不应给淡竹叶标甘味。过去之所以给淡竹叶标甘味,是因为不仅五味说在方法论上深受五行学说把具体的东西抽象推演,用以说理的影响,而且前人还把五味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进行说理。所以,五味说又因五行论本身的局限性而带上机械论的色彩:五行论以五为准,不可多,也不可少。因此,药味也只能有五种,即辛、甘、酸、苦、咸。但实际上,药味除了这五种外,还有涩味与淡味。前人为了使药味能与五行学说相吻合,便以涩为酸之变味,淡是甘之余味为由,将“涩与酸同”,“淡附于甘”来回避矛盾。因此给一些淡味药标甘味或甘、淡味。从药材性状的角度来说,淡竹叶味淡。从中药性能的角度来说通利小便是淡竹叶的重要功效,所以,也应标淡。因此,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给淡竹叶标甘、淡。另外,从实际滋味的角度来说,淡味的药不可能再具辛、酸、苦、咸味辛、酸、苦、咸的药也不可能味淡。所以从滋味说的角度来说标淡味的药不应再标辛、酸、苦、咸味,标辛、酸、苦、咸的药也不应再标淡味。然而,五味说讨论的是中药性能之一的药味,而不是药材性状之一的滋味。具体药物的药味,主要应根据药物的功效来标定。淡竹叶除了通利小便外,清热泻火也是其重要功效,根据五味说,淡竹叶应标苦、淡味。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淡竹叶的叶和茎含三萜类成分芦竹素、白茅素、蒲公英赛醇、无羁萜,留类成分β-谷留醇、菜油甾醇等。此外,还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二、 药理作用

淡竹叶水浸膏灌胃对人工发热大鼠有退热作用。淡竹叶具有利尿、增高血糖作用。淡竹叶水煎剂体外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淡竹叶的粗提物对S180肉瘤具有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的淡竹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淡竹叶黄酮对离体正常小鼠腹主动脉有显著的收缩作用。

三、 临床新用

鲜淡竹叶汁治疗睑腺炎、匐行性角膜溃疡用鲜淡竹叶柄去其节,置酒精灯上烧中部,收集渗出汁液备用。治睑腺炎:用上药涂患处,1日1次。涂后2~3小时患者疼痛即可减轻,充血肿胀亦可减退。如化脓者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脓液再涂。治匐行性角膜溃疡局部点1%丁卡因液5分钟1次,2次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然后用上药涂入溃疡面,患眼加罩。部分患者可视情况配合使用1%阿托品膏散瞳,隔日1次。用上法治疗睑腺炎患者75例,治愈率在95%以上。病程最长12天,最短2天。最少用药1次,最多用药4~5次即愈。用上法治疗匐行性角膜溃疡患者5例,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江苏医药,1976(5)46]。

竹叶

    为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淡竹的叶。性味辛、甘、淡。归肺、心、胃、胆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凉心利尿,清肝利胆功效,主要用于气分实热,大热烦渴之证,《外台秘要》竹叶汤,以本品为主,辅以石膏、栝楼、茯苓等;用于热病伤阴,余邪未去之证,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即以竹叶、石膏为主药,辅以麦冬、人参、半夏;用于阴虚烦渴,如《千金要方》以本品与小麦、人参、天花粉、生姜等同用,治疗阴虚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燥用于内热消渴,如《证治汇补》人参竹叶汤,以本品与人参为主药,辅以炙甘草、麦冬、栀子、黄芩、黄连,治疗“上消,多饮多食,大便如常,小便频多”之证。用于热扰心神,发热神昏,如《温病条辨》清宫汤,即以竹叶配玄参心、莲子心、连翘心、连心麦冬等用于口舌生疮,尿涩而痛之证,如《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以本品与生地、木通、生甘草同用。用于肝胆郁热,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带下黄疸等证,如《圣济总录》竹叶汤,即以竹叶为主药,辅以木通、玄参、大黄等,治疗“肝经实热,目赤疼痛”;《温病条辨》竹叶玉女煎,即以竹叶为主药,辅以石膏、生地、牛膝、麦冬,治疗妇人经来,适感温病,邪乘虚人,郁遏肝胆疏泄,蕴热内生,上扰清窍,耳聋耳鸣,烦渴干呕者。

竹叶卷心

淡竹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作用更强多用于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常配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理三高的一个中药方,药食同源代泡茶方!成分:淡竹汁,淡竹叶,玉
竹沥、姜汁对药应用解析
《本草精荟》:清心除烦:竹叶、淡竹叶
《本草精荟》:清心除烦:竹叶、淡竹叶的功效与应用
防疫“药”知道|安宫牛黄丸
朱曦琴每日讲药对---淡竹 叶荷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