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苦参

苦参(《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多年生亚灌木植物苦参的根。我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春、秋二季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后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药材性状气微味极苦。以条粗勻,不带疙瘩,栓皮薄易剥落,剥落处呈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色黄白者为佳。其炮制名有苦参、炒苦参、苦参炭。

【历史】苦参,又名苦琪、水槐《神农本草经》,地槐、菟槐《名医别录》,野槐、苦骨《本草纲目》。李时珍解释其名时说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槐以叶形名也”。此解释与苦参所具特性相符,如苦参具有极苦味清热燥湿力强而为临床常用,其为豆科槐属植物,“叶极似槐叶”(陶弘景),故有苦参、苦骨、水槐、地槐诸名。

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按照《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苦参能“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大致概括了苦参清热燥湿、利尿祛风等功效。《本草经集注》在此基础上补充道,苦参对于“患疥者一两服亦除”,因其“能杀虫”,明确提出了苦参的杀虫之功。此后的本草著作中对这一功效的适应范围有了更详细的介绍,如《药性论》中写道,苦参“治热毒风,皮肤烦躁生疮,赤癞眉脱”,从中不难看出苦参杀虫之功与清热、利湿、祛风功效相关,故可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诸证。后世本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扩大了其杀虫功效的应用范围,如《日华子本草》认为苦参能“杀疳虫”。苦参所具有的苦泄寒清的药性,使其除用于湿热诸证外,《滇南本草》还认为苦参能“凉血,解热毒”,故有本草记载苦参“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苦参的功效得到了逐步的归纳,即其具有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之功。关于苦参的现代研究亦非常深入除了验证了与苦参传统功效相符的成分、药理作用外,还发现了苦参所含成分的新功效,诸如抗心律失常、抗冠状动脉缺血等。

【性能】苦,寒。主归肝、心、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一、湿热证

本品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常用治湿热蕴结肝胆的黄疸,湿热泻痢、便血痔血,以及湿热下注的带下阴痒等证。

1. 湿热黄疸   本品主入肝经,能清利肝胆湿热,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用治湿热黄疸之身黄、目黄、尿黄,常与栀子、茵陈、龙胆草等配伍同用。《肘后备急方》治因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的谷疸食劳症见食毕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以苦参三两,龙胆一合,为丸,牛胆丸如梧子大,以生麦汁送服5丸,日3服。现代临床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由苦参、大黄、柴胡、茵陈、大青叶组成的苦黄颗粒,治疗湿热内蕴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91例,主要作用为退黄疸和降肝酶,每次口服6g日服3次疗程为3周。结果显示痊愈30例,显效38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痊愈率与显效率为74.72%[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237]。

2. 湿热泻痢   本品入大肠经,善清大肠蕴热而止泻痢。治湿热泻痢,可单味应用,或与木香、甘草同用,以清大肠湿热,行大肠滞气,如《种福堂公选良方》香参丸。若下痢脓血或血痢不止,《仁存堂方》以本品单味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15丸,米饮送服亦可配伍白头翁、木香等同用。近代临床用苦参片剂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58例,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平均4日,粪便性质恢复正常时间平均4.4日,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中草药通讯,1972,(1)44]。又有用以苦参为君药的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3例,每日服药3次,每次4粒,给药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结肠黏膜病变、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均达到82.6%[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67]。或用木香苦参汤(木香10g苦参20g,地榆20g)水煎,日服2次,每日1剂,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98例,平均治疗时间2.21天,治愈8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415]。

3. 湿热便血痔血   本品既清利肠中蕴热,又祛风清热止血。常用治湿热下注大肠所致便血,痔疮出血等症。治痔漏出血,肠风便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9次,炒黄为末地黄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6g,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2次,如《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或与地榆、槐花等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4. 湿热带下   本品性主沉降,既清下焦湿热又杀虫止痒,常治湿热下注之带下腥臭,外阴瘙痒可与蛇床子、黄柏等配伍同用,内服外用皆宜。《积德堂经验方》中以苦参与牡蛎共为末雄猪肚1个,水3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治赤白带下。现代临床治疗宫颈糜烂,用苦参凝胶(主含苦参碱)每晚1支注入阴道深处对照组以苦参碱栓,每日1粒,塞入阴道深处。苦参凝胶组治疗宫颈糜烂103例,愈显率为49.51%总有效率为98.06%。苦参碱栓对照组治疗宫颈糜烂53例,愈显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88.68%[中国医学创新20096(36)9]。又如用苦参1000g反复漂洗后水煎,将两次水煎液用4层纱布滤过,再浓缩至原液1/3量,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70%左右,静置48小时后滤去杂质,回收乙醇,加蒸馏水2000ml稀释,调pH为4.5高压灭菌。治疗前按每100ml加浓滴鼻灵1支(10ml)摇勻,装入经消毒过的塑料奶瓶内,每晚将本品20~30ml挤阴道内,并抬高臀部40分钟以上,或用药棉蘸药液置入阴道,次晨将药棉拉出,1周为1疗程。治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病引起的白带过多患者200例,痊愈180例(占90%)显效16例(占8%),好转4例(占2%)[中医药研究1992(1)51]。

二、皮肤瘙痒,疹癣恶疮

本品苦燥湿,寒除热,因“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祛风杀虫,为风疹瘙痒、狐惑病、疥癣麻风、湿疹恶疮等常用。

1. 风疹瘙痒   本品善祛风止痒,为各种皮肤瘙痒之要药。治遍身风疹、瘙痒不可忍、夜不眠者,《御药院方》以单味苦参为末,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服。亦可与蝉蜕、荆芥、防风等同用,以疏风、清热、除湿,治风疹瘙痒,如《外科正宗》消风散。

2. 狐惑病   狐惑病,蚀于上为惑,蚀于下为狐。本品用于狐惑病属蚀于下者,以苦参单味水煎,去猹熏洗,日3服,《金匮要略》苦参汤。《长沙药解》解释道“《金匮要略》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故可用治狐惑病。

3. 疥癣麻风   疥癣、麻风皆由虫、风所致,本品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故为顽固皮肤病症的常用之品。治疥疮外用内服皆可。外用以苦参、蛇床子、白矾、荆芥各等分,水煎,温洗,有祛风杀虫、收湿止痒之功,如《济生方》苦参汤或配硫黄、枯矾制成软膏外涂。《外科精义》苦参丸治遍身疥疮,内服以本品配伍栀子、黄菩、黄连、防风等清热祛风之品,共为细末蜜丸如豌豆大,每服50丸食后茶、酒送服。亦有本品配伍蛇床子、金银花、黄柏、地肤子、石菖蒲水煎,猪胆汁4、5枚,外洗患处,治各种疥癞疯癣,如《疡科心得集》苦参汤或与石菖蒲、蛇肉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开水送服,治一切癣,如《证治准绳》苦参丸。治麻风,常与大风子、苍耳子、荆芥、白花蛇、防风、白附子等多种药物配伍,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服用,如《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经验方一号扫风丸。现代临床以复方苦参乳膏(苦参、荆芥、地榆、百部、黄柏、蛇床子、地肤子,鸡蛋黄、甘油)外涂,每日2次,14天为1疗程,治疗浅部真菌病78例,总有效率为98.72%[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742]。

4. 湿疹恶疮   本品为湿疹恶疮之常用。治湿疹,可与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等配伍,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内服外用皆宜。治小儿疮疡,以本品与黄连、地榆、艾叶、竹叶等为粗末,水煎洗患处,如《千金要方》苦参汤。《肘后备急方》治鼠瘘诸恶疮,本品与露蜂房配伍,以水渍药,去渣,加黍米酿熟稍饮,曰3次或如《随身备急方》用苦参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10丸,日3服。

现代临床报道用复方苦参酊(苦参、蛇床子各30g,地肤子20g75%乙醇1000ml中浸泡7天后过滤,加入水杨酸20g薄荷脑5g甘油50ml溶解即成)外涂,每日2次,7天为1疗程。治疗阴囊湿疹80例(红肿、糜烂、皲裂者除外),其中1个疗程痊愈53例,2个疗程痊愈16例,好转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对痊愈53例3个月随访中复发13例,其中10例与未忌辛辣食物有关[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8)98]。又治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初起在耳轮上或耳后、耳垂处发一黄色米粒样疙瘩,周围发红,顶白透脓,奇痒难忍,破后脓水外溢,蔓延传染,不几日耳前后成为一片脓水淋漓,以苦参、黄柏、苍术、海螵蛸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浙江中医杂志,19586)27]。亦有报道用复方苦参洗剂(苦参30g,蛇床子、黄柏、明矾各12g地肤子15g,水煎过滤,浓缩备用)治疗脓疱疮,7天为1疗程2个疗程评定疗效。治疗组30例,痊愈27例,好转3例[山东医药,200646(27)51]。还有用静脉滴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100ml,2周为1疗程,治疗湿疹64例,总有效率为81.3%[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100]。

三、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能清热利尿,可用于湿热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治疗妊娠小便不利,以本品与贝母、当归配伍同用,如《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丸。或可单味应用,或与车前子、冬瓜皮、泽泻等清热利尿、通淋消肿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3~1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本品大多生用,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力强。炒后苦寒药性得减。炒炭能止血。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伤阴,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医学人门》有“胃弱者慎用”的记载。十八反中本品反藜芦。

【按语】

关于苦参补益功用的讨论

苦参是否具有补益功效,历代众说纷纭。《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苦参功用时提到其能“补中”,《名医别录》亦认为苦参能“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本草求真》对此说分析道:“古书有云,虽在五参之外,云参亦属有补。然究止属除湿导热之品,于补其奚济乎”。针对有医家认为苦参“能峻补阴气”之说,《本草求真》曰:“若谓于肾有补,纵书立有是说,亦不过湿除热祛之后而言,岂真补阴益肾之谓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表达了相同观点,对苦参的适应证作了明确的界定:“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说明苦参本身并无补益作用,其功在于苦寒燥湿泄热。纵观历代医家古方,亦鲜见其作补益主药。故可推测,其冠以参名,或许与其清热燥湿之功显著相关。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苦参主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心异苦参碱、槐果碱、槐花醇、槐定碱、异槐果碱等多种生物碱。还含苦参苦醇啶苦参酮,去甲苦参酮,苦参啶醇,苦参醇,新苦参醇,异苦参酮,去甲苦参醇苦参醇A、B、CE,FGHIJKLMNO苦参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有酿类化合物苦参醌A,以及2种三萜皂苷等。

二、药理作用

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苦参能抗病毒,可延长感染病毒小鼠的死亡时间。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能明显抑制多种致炎剂引起的炎症反应。氧化苦参碱有抗过敏作用,可作用于各型过敏反应。苦参煎剂、醇提物、总生物碱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煎剂、注射剂、苦参碱均能利尿,增加排尿量。苦参对心脏具'正性肌力作用其多种成分能抗心律失常。还具有镇静、平喘、改善肝纤维化等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梨形鞭毛虫病   苦参、炙百部各6g甘草1.5g,水煎服,日1剂3~6日为1疗程。结果:15例全部治愈(症状消失,大便转阴),无不良作用[福建中医药,1984(4)14]。

2. 治疗真菌性肠炎   以苦参粉2g云南白药1g混匀,早晚各服1次或按苦参与云南白药21投料,先煎苦参浓缩成流浸膏,调入云南白药,制成0.5g重的丸,每次2丸,日3次,均以3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28例,好转12例[中医杂志,1983(6):57]。

3. 治疗蛲虫病   百部150g,川椒60g苦参200g明矾10g。加水500ml煮沸20~30分钟,去渣滤过,每晚睡前用40ml保留灌肠,儿童酌减,治疗50例,均用药2~4次而愈[湖北中医杂志,19813):37]。

4. 治疗心律失常   用苦参片、苦参碱及苦参注射液治疗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100例,取得相当治疗效果,尤其对合并冠心病者较好。又用苦参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67例,其中对期前收缩有效率为62%[新医药杂志,1977,(7)24]。

5. 治疗神经性皮炎   苦参200g加入陈醋500ml内浸泡5天备用。治法患者先用温水洗净再用消毒棉棍蘸药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搽药3~5天见效。结果治疗52例,痊愈45例,显著进步7例,无不良反应[湖北中医杂志,1985(6)20]。

6. 治疗哮喘   用苦参浓缩片及苦参总碱片等制剂,治疗喘息型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517例,总有效率为86.5%[中成药研究,1978,(4)46]。

7.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将苦参碱150mg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60日,并辅以维生素B和维生素C。结果:显效(肝功能正常,HBsAg和HBeAg转阴)1例,有效(肝功能正常,HBsAg转阴)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5%[陕西中医,1991,(9)389]。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单用苦参碱注射液1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个月。治疗36例慢性乙肝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乙肝e抗原阴转率好于对照组[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6)490]。

8.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用10%苦参总碱注射液,每日剂量为200〜400mg个别病例每日达800mg,分1~2次肌内注射,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68例,总有效率为70.5%。用药后次日白细胞计数即开始回升[放射医学,1977(1)15]。亦有用氧化苦参碱每天肌注200~400mg治疗白细胞减少症2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天津医药1979,(4)154]。

9. 治疗睑缘炎   用复方苦参洗剂(苦参45g,白鲜皮、蛇床子各30g荆芥、防风各15g)水煎过滤,将药液置于容器中,趁热蒸熏15分钟,待药液温后用纱布蘸药液洗眼15分钟,每日3次,治疗睑缘炎342例,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12天,平均6.5天。总有效率99.40%[河北中医200224(11)849]。

10. 治疗复发性口疮   用复方苦参油(苦参、黄连麻油中浸泡24小时后加温至药枯,过滤后放凉,加入冰片、维生素E、醋酸洗必泰乙醇液,搅匀)涂布患处,每日数次,连用5天,治疗复发性口疮100例,显效38例,有效58例,好转4例。用药2个月后治疗组口疮复发间歇期从治疗前的19天延长至90天[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53]。

11. 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将25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由苦参、土茯苓组成),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以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症状首次发生时间延长,症状持续时间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均<>.01)[山东医药,201251(13)41]。

12. 治疗淋病   用苦参200g水煎两次第一次煎水400ml早晚分2次口服;第二次煎水300~1200ml2~3次浸洗阴茎或坐浴阴道,每次30分钟,连续半个月。治疗淋病38例,其中男性29例,治愈27例,2例显效女性9例,治愈5例,显效4例[陕西中医,199718(5)200]。

13. 治疗痤疮   苦参首乌搽剂由苦参、何首乌各30g,当归、紫草、白芷各15g蜈蚣10条组成上药共为细末,纱布袋包裹,置于75%乙醇500ml中浸泡1周后用。以棉签蘸药汁涂于患处,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按皮损程度观察疗效,结果显示1度46例,痊愈28例,显效16例II度42例,疫愈25例,显效12例III39例,痊愈9例,显效20例IV度9例,痊愈1例,显效4例[吉林中医药2003,23(7)28]。

14. 治疗扁平疣   用苦参150g地肤子150g,加水3000ml煎煮1~2小时至300ml,去渣,加入明矾50g先熏蒸患处,每次20分钟,待药液温度降至50~60丈时外洗患处。每日3次,1周为1疗程。治疗扁平疣50例,治愈39例,显效5例,好转6例[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热燥湿药-苦 参
35青风藤 枇杷叶 板蓝根 苦参
脂溢性皮炎方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附图片)
中药美容之苦参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