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2红疹

32红疹

[概念]

红疹是指肌肤表面出现红色小疹。

疹,古称'胗'。《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疫疹一得》称为'疫疹。'《疫痧草》称为'疫痧'。有的方书斑疹并论,或以斑赅疹。但斑和疹是不相同的(鉴别详见发斑条)。疹还应和'痘''疫喉痧'相鉴别:1'痘'多发于小儿,初起为红色丘疹,数小时后就成米粒或豆大圆形水泡,周围红晕,泡内灌浆液,先清后浊;疹无水泡和灌浆现象。2'疫喉痧'咽喉肿痛,发热、全身痧点隐隐,渐致遍身猩红,融合成片,疹点间无正常皮肤,口周围苍白,舌呈杨梅状,与疹有别。

本文讨论范围只限于内科疾病引起的红疹。

[鉴别]

常见证候

热入营血红疹:多伴高热不退,可在躯干或四肢出现红色或暗紫色瘀点,压之不退色,抚之不碍手,疹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兼有烦躁,谵语,或并发抽搐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脉数或细数。

风热挟湿红疹:起病较急,皮疹呈红色或淡红色粒状丘疹,形态大小不一,稠密处可融合成片,瘙痒或奇痒。兼见身热胸闷,烦躁不安,小便短黄,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来浮数。

风寒郁闭红疹:发病突然,疹色淡红,遇风冷则症状加重,皮肤瘙痒,此伏彼起,形态大小不一,兼有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等症状。

血虚不荣红疹:疹色淡红或苍白,疹形小如米粒,大如豆瓣,参差不一,反复发作,时隐时现,每以夜睌为甚,经年不愈。头晕心烦,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鉴别分析

热入营血红疹和风热挟湿红疹:前者是温热之邪,内陷营血,后者为风热挟湿郁遏腠理。热入营血红疹,发生于温病过程中。温热之邪,内陷营血,热伤血络,外溢而发疹。诊断要点:疹点不高出皮肤,伴有高热,烦躁谵语,痉厥、舌质红绛等症。治宜清营、凉血、解毒,方选清瘟败毒饮或清营汤。风热挟湿红疹:多因暑热侵淫复感寒湿,暑热为寒湿所遏,热郁湿伏,滞于腠理,发为皮疹,形如栗粒,高出皮面,紧束有根,奇痒难忍。伴见胸脘痞闷,口粘不渴,烦躁不安。治宜疏风清热、利湿,方选消风散加味。

风寒郁闭红疹:汗出当风,或浴后感受风寒,郁于营卫,与气血相搏,外透肌肤而发疹。红疹此起彼伏,遇风冷症状加重,肌肤瘙痒,或伴见身热恶风症状。治宜祛风散寒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

血虚不荣红疹:营血不足,表卫不固,风邪乘虚侵入肌肤,内闭营卫而发疹。红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并伴有头昏心悸,舌淡脉细的临床特点。治宜养血祛风。前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论,方选当归饮子。

[文献别录]

《外感温热篇》:'若夹斑带疹,皆是邪之不一,各随其部而泄。然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发出宜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之意。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胜邪,内陷为患,或胃津内涸之故'。

《中医临证备要》:'温热病身热不退,发出红色小点,称为'疹'与发斑原因相同。但斑最重,疹稍轻,斑属肌肉为深,疹在血络较浅,虽然也能同时出现,不可混为一种。'

:1.0000pt;' >


[文献别录]

《兰室秘藏.妇人门》:'麻木为风,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较之则有区别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如绳缚之久,释之觉麻作而不敢动,良久则自已。以此验之,非为风邪,乃气不行。主治之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矣。如经脉中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其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在上而作也,当以温剂实其皮毛,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躁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与湿,通行经络,调其阴阳则已矣。'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本自头麻至心窝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盖而死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温病还是杂病?(转帖)
爱看
温热经纬——神犀丹
『外感高热』热入营血型外感发热
颜陵君话中医——犀角地黄汤和清营汤对比分析
凉血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