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着一个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可有相互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且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临床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的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

一、证候相兼

  广义的证候相兼,指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本处所指为狭义的证候相兼,即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的证候存在。

  表里、寒热、虚实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疾病某方面的本质,故不能互相概括、替代,临床上的证候则不可能只涉及到病位或病性的某一方面。因而辨证时,论病位之在表在里,必然要区分其寒热虚实性质;论病性之属寒属热,必然要辨别病位在表或在里、是邪盛或是正虚;论病情之虚实,必察其病位之表里、病性之寒热。

  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如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为表实寒证;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里虚热证。

  证候相兼,按理尚应有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所谓表虚,主要是指卫表[阳]不固证(偏于虚寒),然而以往常将表证有汗出者,称之为“表虚”,表证无汗者,称之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与未闭,是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毛窍未闭、肤表疏松而有汗出,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所以,表虚寒证、表里虚寒证,实际上是阳气虚弱所致的里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热证,实际上是阴液亏少所致的里虚热证。

二、证候错杂

  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证候间的错杂关系有四种情况:第一类是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第二类是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第三类是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有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第四类是表里同病,而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临床上除可有表实寒里虚热证外,其余组合则极少见到。

  在表里同病的情况下,疾病的证候一般都是由内在的病理本质所决定的,如内有积热或阳气偏亢者,其外感表证多从热化;内在阳气不足者,患外感病时,很少见表热证候。所以,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证候,虽然从理论上尚可组合为表虚寒里实寒证、表虚热里实热证、表实热里实寒证、表虚热里虚寒证、表虚寒里虚热证、表实热里虚寒证、表虚热里实寒证,表虚寒里实热证等,但临床很少见到。

  此外,由于里证的范围极广,故虽为里证,也可有脏腑病位之别,可表现为寒热虚实证候的错杂。因此,临床上的证候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证候的错杂,势必给辨证与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临床应当认真辨析。同时应当认识,错杂的证候中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反映着疾病的本质,因而不可忽略。临床辨证当辨析表里证候的缓急,寒热虚实病性的主次,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

三、证候真假

  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盖着病情的真象。

  所谓“真”,是指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是指疾病表现出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即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对于证候的真假,必须认真辨别,才能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

  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

  【临床表现】 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证候分析】 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可表现出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迟等类似阴证的假寒现象;邪热内闭,气血不畅,故见神识昏沉、面色紫暗;热邪内蕴,伤津耗液,故见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

  真热假寒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

2.真寒假热

  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

  【临床表现】 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证候分析】 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表现。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肢体失其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气化,故触之胸腹必然无灼热,且下肢厥冷,口渴而不欲饮,咽部不红肿,面色亦不会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便质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故可知其所现“热”症为假象。

  真寒假热的实际是阳虚阴盛而阳气浮越,故又称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

3.寒热真假的鉴别

  辨别寒热证候的真假,应以表现于内部、中心的症状为准、为真,肢末、外部的症状是现象、可能为假象,故胸腹的冷热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胸腹灼热者为热证,胸腹部冷而不灼热者为寒证。

  对于寒热真假的辨别,《温疫论·论阳证似阴》指出:“捷要辨法,凡阳证似阴,外寒而内必热,故小便血赤;凡阴证似阳者,格阳之证也,上(外)热下(内)寒,故小便清白。但以小便赤白为据,以此推之,万不失一。”确为经验之谈。

(二)虚实真假

  虚证与实证,都有真假疑似的情况。《内经知要》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就是指证候的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

  指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可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表现。但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证候分析】 由于热结肠胃、痰食壅积、湿热内蕴、瘀血停蓄等,邪气大积大聚,以致经脉阻滞,气血不能畅达,因而表现出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类似虚证的假象。但病变的本质属实,故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虽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虽沉细却按之有力。因此《顾氏医镜》云:“聚积在中,按之则痛,色红气粗,脉来有力,实也;甚则默默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昏花,或泄泻不实,是大实有羸状。”

2.真虚假实

  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

  【证候分析】 其病机多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故可出现腹部胀满、呼吸喘促、二便闭塞等类似实证的假象。但其本质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有时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喘促而气短息弱,可知并非邪气壅滞、肺失宣降,而是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之故;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系阳气失其温运之能而腑气不行的表现;阳气亏虚而不能气化水液,或肾关开合不利,可表现为小便不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更是正气亏虚的本质表现。因此《顾氏医镜》云:“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

3.虚实真假的鉴别

  杨乘六指出:“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果系实证,则脉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系实火,则舌必干燥焦黄而敛束且坚牢也。岂有重按全无脉者,而尚得谓之实证;满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谓之实火哉?”(《古今医案按》)可见虚实真假之辨,关键在于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其次是舌质的嫩胖与苍老,言语呼吸的高亢粗壮与低怯微弱;病人体质状况、病之新久、治疗经过等,也是辨析的依据。

  应当指出,临床上反映于虚实方面的证候,往往虚实夹杂者更为常见,即既有正气虚的方面,又有邪气实的方面,病性的虚实夹杂与虚实真假难以截然区分。临床辨证时,应区分虚实的孰轻孰重,并分析其间的因果关系。

四、证候转化

  指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病位、病性,或邪正盛衰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

  证候转化是证候的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因此它与证候的相兼、错杂、真假等概念都不相同。但应看到,在证候转化这种质变之前,往往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在证候转化之先,又可以呈现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的关系。

  证候的转化有两种可能,一是病情由浅及深、由轻而重,向加重方向转化;二是病情由重而轻、由深而浅,向好转方向转化。

—)表里出入

  表里出入是指病情表与里的相互转化,或病情由表入里而转化为里证,或病邪由里出表而有出路。一般而言,这种病位上的变化,由表入里多提示病情转重,由里出表多预示病情减轻。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及时改变治法,及时截断、扭转病势,或因势利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1.由表入里

  指证候由表证转化为里证,即表证入里。表明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

  六淫等邪袭表,若不从外解,则常常内传入里,表现为表证的症状消失而出现里证的证候。如先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证候;当恶寒消失,出现但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症时,表示表邪已入里化热而形成里热证。

  表证转化为里证,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由于机体未能抗邪向外,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原因,邪气不从外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

2.由里出表

  指在里的病邪有向外透达所表现的证候。表明邪有出路,病情有向愈的趋势。

  某些里证在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时,机体抵抗力增强,驱邪外出,从而表现出病邪向外透达的症状或体征。如麻疹患儿热毒内闭,则疹不出而见发热、喘咳、烦躁,若麻毒外透,则疹出而烦热喘咳消除;外感温热病中,见发热烦渴等症,随汗出而热退身凉,烦躁等症减轻,便是邪气从外透达的表现。

  由里出表是在里之邪毒有向外透达之机,但这并不是里证转化成表证。因为它不是原有在里的证候消失,而又出现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特征性证候。所以《景岳全书·传忠录》说:“病必自表而入者,方得谓之表证,若由内以及外,便非表证矣。”

(二)寒热转化

  指疾病的寒热性质发生相反的转变。寒证化热示阳气旺盛,热证转寒示阳气衰惫。

1.寒证化热

  指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

  寒证化热常见于外感寒邪未及时发散,而机体阳气偏盛,阳热内郁到一定程度,寒邪化热,形成热证;或是寒湿之邪郁遏,而机体阳气不衰,由寒而化热;或因使用温燥之品太过,亦可使寒证转化为热证。如寒湿痹病,初为关节冷痛、重着、麻木,病程日久,或过服温燥药物,而变成患处红肿灼痛;哮病因寒引发,痰白稀薄,久之见舌红苔黄,痰黄而稠;痰湿凝聚的阴疽冷疮,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以后转为红肿热痛而成脓等,均属寒证转化为热证。

2.热证转寒

  指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

  常见于邪热毒气严重的情况之下,或因失治、误治,以致邪气过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败,阳气耗散,故而转为虚寒证,甚至出现亡阳的证候。如疫毒痢初期,高热烦渴,舌红脉数,泻利不止,若急骤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或病程日久,而表现出畏冷肢凉,面白舌淡,皆是由热证转化为寒证。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是由邪正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其关键又在机体阳气的盛衰,寒证转化为热证,是人体正气尚强,阳气较为旺盛,邪气才会从阳化热,提示人体正气尚能抗御邪气;热证转化为寒证,是邪气虽衰而正气不支,阳气耗伤并处于衰败状态,提示正不胜邪,病情加重。

(三)虚实转化

  指疾病的虚实性质发生相反的转变。提示邪与正之间的盛衰关系出现了本质性变化。实证转虚为疾病的一般规律;虚证转实常常是证候的虚实夹杂。

1.实证转虚

  指原先表现为实证,后来表现为虚证。提示病情发展。

  邪正斗争的趋势,或是正气胜邪而向愈,或是正不胜邪而迁延。故病情日久,或失治误治,正气伤而不足以御邪,皆可形成实证转化为虚证。如本为咳嗽吐痰、息粗而喘、苔腻脉滑,久之见气短而喘、声低懒言、面白、舌淡、脉弱;或初期见高热、口渴、汗多、脉洪数,后期见神疲嗜睡、食少、咽干、舌嫩红无苔、脉细数等,均是邪虽去而正已伤,由实证转化为虚证。

2.虚证转实

  指正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组织失却濡润充养,或气机运化迟钝,以致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邪实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表现以实为主的证候。

  虚证转实,实际上是因虚而至实,故并非病势向好的方向转变,而是提示病情发展。

  如心阳气虚日久,温煦无能,推运无力,则可血行迟缓而成瘀,在原有心悸、气短、脉弱等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尔后出现心胸绞痛、唇舌紫暗、脉涩等症,则是心血瘀阻证,血瘀之实已超过心气之虚,可视作虚证转实。

  又如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气化水液,以致水湿泛滥,形成水肿;失血之后,面白、舌淡、脉细,为血虚之候,由于血虚不能润肠,以致腑气不畅,而见大便燥结难下、腹胀、口臭等症。这些一般都是因虚而致实,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转化为实证。

  总之,所谓虚证转化为实证,并不是指正气来复,病邪转为亢盛,邪盛而正不虚的实证,而是在虚证基础上转化为以实证为主要矛盾的证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九)
【中医】八纲辨证学习要点总结版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中医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