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教你怎么补——看看补益气、血、阴、阳的补剂

补益剂,又叫强壮剂,或简称补剂。所谓补剂,就是具有兴奋、强壮、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及滋补、改善营养状况等作用的方剂。补剂一般分为补阴、补阳和补气、补血等四类。

补阴和补阳的方剂是为阴虚和阳虚而设。

什么叫阴虚呢?中医习惯上所说的阴虚,多指肾水、阴液不足,即所谓“肾中真阴虚”。

肾中真阴虚,不但可使肾水不能上济以养肝目,引起肝阴不足,还可上盗母气(肺金为肾水之母),损耗肺阴,导致肺阴亏损。所以《沈氏尊生书》说:“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 肾中真阴虚的患者,多见身体消瘦,肌肤萎缩、枯涩,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小便短赤,或见头昏眼花、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诸证。

这种症候的治疗原则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也就是滋补肾阴。临床上常用的滋补肾阴的药物是地黄、山茱萸、枸杞、龟板等味。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即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方剂。

如果患者有失眠、夜梦遗精、情绪急躁、好恶反常、脉象细数弦急等阴虚火旺的征象,应该配用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火,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假使患者呈现肺阴虚,出现呛咳、咳痰不爽、音哑咯血、骨蒸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滑数等阴虚劳热的症候,方剂应以沙参、玄参、百合、天冬、生地黄、阿胶、甘草、地骨皮等滋阴清肺除热的药物为主。由于肺阴虚者多兼肝阳上亢,所以常配用鳖甲、银柴胡等药,以平肝潜阳、清热敛阴,汤剂有百合固金汤、秦艽扶羸汤等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常用的方剂。

至于阳虚,多是指肾中阳气、命火衰减,《沈氏尊生书》说:“阳虚者,肾中真阳虚也。”常因命火衰,衰而不能上蒸于脾胃,则导致脾阳虚微等症。肾阳虚可以涉及多种阳虚症候,常有畏寒怕冷(特别是腰以下常有冷感)、腰膝酸痛、精神不振、小便频数(或淋漓不尽),或阳痿早泄、精冷,脉细软或沉迟等。

阳虚的情况下治则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也就是壮肾阳、补命火。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肉苁蓉、狗脊、巴戟天等。方剂有金匮肾气丸、右归饮等。

如果症属脾阳虚,症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腹胀有冷感,或泛吐清水,胃纳不佳,或纳后不易消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如果症状表现轻微,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助阳,即可收效。

若病情严重,脾阳衰微而阴盛于中,就必须用肉桂、附子为主,配以干姜、党参、白术等药物,以振奋脾阳,健脾运中。而附子理中汤、四神丸都属于这一方面的常用方剂。

补气和补血的方剂,自然是为气虚和血虚而设。

要了解什么叫气虚,首先应该懂得气是什么。“气”在中医学里的运用非常广泛,其意义因场合而异,而这里只是气血相对的气,也就是泛指推动机体动力的物质及活动机能而言。那么,气虚就意味着机体的能动物质基础不足或机能衰减,而补气就是增强机体以促使机能活动和增强活动力。

古代医家对于气虚机制的解释,多认为是由于脾、肺二经不足。因为营养物的摄取是脾所主,气体的交换是肺所主。而体内活动能量不断补充,完全依赖于营养物的不断摄取以及肺的不断吸收新鲜空气(天地精气)。所以把气虚归属于肺脾二经不足是很有道理的。

气虚的症候一般是少气懒言、语声低弱、四肢困倦、劳则气促、大便溏泻、脉虚大或细软,或见屡发脱肛、子宫下垂、大便失禁等症状。临床上常用的补气主要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如脱肛、子宫下垂、小便失禁等中气下陷的症候,还应在补气药中加升麻、柴胡以升阳。若气虚诱发大便溏泄不止、肢冷等脾阳虚的症状时,应在补气药中加干姜、肉桂等振奋脾阳。临床上常用补气类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血虚,血虚一般面色淡黄,囗唇、指尖苍白,甚者全身皮肤都显得苍白,并伴有头昏、眼花、耳鸣,倦怠好卧,或失眠,不耐劳动,容易气促心跳,舌质淡白或滑白无华,甚或面部、四肢有轻度的浮肿。如果由于吐血、血崩等大失血引起的急性血虚,脉多芤或弱,一般慢性血虚多见脉细涩无力。

临床上常用的补血药有当归、党参、熟地黄、龙眼肉、何首乌、阿胶等。如果血虚导致阴虚内热,见有舌红少苔、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现象,在一般补血药中加入地骨皮、麦冬、白芍等。

若兼有脾胃阳虚的症状,宜在补血药中配用黄芪、白术、木香、砂仁、生姜、大枣以补气调气,健胃温阳。若因突然大失血引起四肢厥冷、自汗、脉芤虚而微等阳气虚脱的现象,宜重用人参、黄芪或用一味独参汤,以益气摄血、振阳。

由于气血是相互依赖、维系而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血虚则气亦虚,血脱则气亦脱,所以在临床上,不但对这种大失血的急性血虚需要重用参、芪,就是一般慢性血虚,也多配用参、芪,以补气生血。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阳生阴长” 之意。临床常用的补血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及归脾汤等方剂。

补剂虽然可分补阴、补阳、补气和补血等四类,但在临床运用上,往往随着病变的错综复杂,多方兼顾,数法合用。因为阳虚往往兼见气虚,而气虚又极易导致阳虚,阴虚常常兼见血虚,而血虚不仅容易引起阴虚,还可以导致气虚。因此,补气剂和助阳剂,补血剂和养阴剂,每多相须为用。事实上,助阳剂大多兼有补气的作用,养阴剂大多具有补血的功能。又如,阴阳两虚和气血俱伤的症候,又必须使用养阴助阳和气血双补的方剂,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谈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常用经方
​第二章补益之剂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常用中成药】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大中医常见“虚”证,5个经典古方有专长
药物养生
补虚药-补养药介绍以及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