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1-4

一、春秋时代的“十二经脉”运行之谜至今未解

  祖国医学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素问》《灵枢》。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而《灵枢经》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仅只一个侧面而已。贫道认为:若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必须将《灵枢经》中有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经脉”的真谛。如果仅凭《灵抠经》中某一章节对“十二经脉”之片面的论述来分析,即形成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例如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数千年以来中医界人士都遵循这一教条主义传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经脉”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规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

()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

  《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经日:“手之三阴从脚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手曲地为合。”经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若手阳明大肠经一直是从手走到头,故人走于“曲池合穴”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又为何所出之“商阳穴”,反处于所入的“曲池穴”之后呢?此为手三阳经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现象。关于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出井、入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论,其足三阳经的“入”呈矛盾现象;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

()根结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大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子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墩,结于玉英,络于膻中”。经日:“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若联系以上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走向来推理阴、阳、根、结的居点。其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是合乎循行规律的,因为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应根在足、而结在胸上。若是将足三阳经的根,结居点来结合足三阴经的根、结居点相对照定理,其足三阳的“根”当在头;“结”当在足。为何足三阳的“根”反在足、“结”反在头呢?此乃根结矛盾。

()根、溜、注、入矛盾

  《灵枢·根结篇》云:“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阳谷,注于下陵,入于人迎。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聪。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据以上足三阳经与手三阳经的根、溜、注、入走向,若结合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的道理分析,其手主阳经之根、溜、注、入的循行路线是合理的,它是随着手之三阳从手走头的路线而根、溜、注、入的。但是,足三阳经的根、溜、注、入路线就不符合道理了——不但不能从头走足来根、溜、注、入,为何反而“从足走头”而根、溜、注、入呢?此乃根、溜、注、入矛盾。诸如以上有关“十二经脉”的出、入、根、结及根、溜、注、入等经脉循环迂迴的逆行矛盾,从古至今著书者众理纷纭,皆附和围绕着“经典的理义”注释而已,未有剖析说明“十二经脉”之内在所形成的“各种矛盾”而难圆其说。

二、修身练性方悟真谛

  笔者初学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犹如乱丝难以理顺。观历代医家对“经络学说”的见解各持己见,未能获得“十二经脉”运行的奥秘,面对以上所提出的种种矛盾而百思不解。

  由于《黄帝内经》中之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宗旨相同,其著《素问》、《灵枢》的黄帝、歧伯都是得道通天之人,有关经络循环运行的道理,是古圣人在养生炼道中由自身显示出来的玄机奥秘。所以,虽然著出《素问》、《灵枢》于世,却是藏头去尾深隐保密,如未经真师口传心授,实难解释其“真谛”。

  为了解开数千年没有解开的“十二经脉”运行的矛盾之谜,笔者于六十年代期间开始修身炼性静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时静坐。修炼不久由于机缘巧合而达到“胎息”的境界,终于悟出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运行的“其谛”。

  和玄门太极阴阳往返旋转的运动一样,“十二经脉”也是呈现左、右、阴、阳对立的“双向进退运动”。根据其阴阳对立的双向运动,使以前研究“十二经脉”的三个矛盾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关于“十二经脉”在脏、腑、表、里相配合的阴阳对立运动是“小循环运动”,笔者能清楚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后面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章上详述。而每一个侧面有三道“大循环运动”,但因隐隐约约、恍惚杳冥,且比“小循环运动”更深奥、更玄妙,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达,故只提示一下而已。

  附 手足三阴三阳的动态现象

  贫道有一次在炼午功的“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下丹田”,随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凉爽明静。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仅清晰的感觉到脐部(下丹田)处,有约3cm的透明圆球在微微的、缓慢地正、反、往、来的周旋着。约十分钟后,即明确感觉到四肢的内、外侧各有三条经脉路线一致的运动着。原来手足之内侧的三阴经与手足之外侧的三阳经以同速反向运动着,即内侧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外侧手三阳经则向肩部方向运行。同时,外侧足三阳经向足趾方向运行时,则内侧足三阴经向腹部方向运行。但是,身体另一侧的手,足之三阴经与三阳经的运行,分别与之相反:即左侧的手三阴经向指端运行时,则右侧的手三阴经向腋窝方向运行,其余的三明三阳逆行经脉类推。

  由于这种左、右侧相对立往返无休止的三阴三阳同速运动,使我亲身体验到“十二经脉”的运行是呈现双向正、负运行规律的。可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肘,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双向回旋运动不过膝。这种阴、阳、正、负运动便是我悟开十二经脉的关键所在。

  我处于这种“服息”的状态历时较长,故清晰地觉察到:

1、左手之手三阴经的机能正运行出至手指的同时,而左手之手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足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足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正常人每行一个呼吸之时,其左侧约正运行二次负运行二次,右侧亦正运行一次负运行二次。所以十二经脉的内在机能始终都是正、负无休止的升、降、进、退运行。

  胎息发现左右手足十二经脉正反运行方向表

1  左侧正运右侧反运表  2 右侧正运左侧反运表

  左侧手三阴 从胸→手  右侧手三阴 从胸→手

  左侧手三阳 从手→头  右侧手三阳 从手→头

  左侧足三阳 从头→足  右侧足三阳 从头→足

  左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足→腹

  右侧足三阴 从腹→足  左侧足三阴 从腹→足

  右侧足三阳 从足→头  左侧足三阳 从足→头

  右侧手三阳 从头→手  左侧手三阳 从头→手

  右侧手三阴 从手→胸中 左侧手三阴 从手→胸中

2、人体中线的督、任二脉是“两条”经脉相合并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运动机能。

3、足三阳经和足三明、经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之“别络穴处”的阴阳机能交合,是人体表、里、阴、阳经脉交换最奥秘的联系之所。这一现象、在后章解释根、溜、注、入矛盾的运动中详述。

4、头部的两侧,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进退运动机能,只是运动路线复杂、故感觉不太分明,仅感觉其复杂的经脉升降运动机能,由头部至项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内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运动,但因其脏腑的位置分散而难以分辨清楚。如果依据手、足四肢的三阴经和三阳经之明显对立的运动规律,故对头部和脏阴腑阳的经脉运行,即能够推理而得到解释。

  在“胎息”的状态历时达四小时之后,由一点思维念头略心,陡然间我恢复了后天呼吸,周身而由凉转温,其手、足之三阴三阳经脉的运动机能也消失。

  根据这次“胎息”的体验,使我多年研究“十二经脉”所遇到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获得了解释。现将研究“十二经脉”的收获贡献于世,以供爱好研究“十二经脉”的同仁们验证落实,使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三、简叙十二经筋

  人体十二经筋,是附属十二经脉的“筋肉”,由有形质的类似条索状的组织所组成。十二经筋的分布路线,大致与十二经脉路线相同,遍及人体的前、后、左、右和头、面、四肢。十二经筋共合起来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体筋肉组织。所不同的是十二经筋组织不进入“脏腑”只显示在人的表体,犹如房屋的外围墙壁的组成部分,而未涉及墙壁之内的脏腑组织。但十二经筋亦与体内的脏腑有同气相感的联系能供十二经脉的正负运动以贯通阴阳。因十二经筋依靠十二经脉的往来经气濡养。所以凡属足太阳经筋和分支经筋的分布路线,全由足太阳经的往返经气并与一部分足少阴经气而流注于其中。其他的经筋所受经气濡养亦相同。

  按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的关系,若以有形的沟渠相比喻分三种类型:

1、经脉中往来运行的经气似渠中之“流水”(流水应想象成无形的,因经脉的经气是无形的)

2、经脉路线似渠道里水层下面的“沟槽”。

3、十二经筋则似有形质的渠道里的“边岸”。故有形的边岸是固定不移的,其“十二经筋”在人体上也是固定不移的。由于十二经筋因“热则纵缓”为病较少,而遭受“寒湿侵袭”受病甚多。所以《灵枢·经筋篇》将人体“十二经筋”分配在一年四季的十二月之中。如在某月内遭受了“风寒湿邪”的侵袭、而引起某道经筋路线“固定的段落”拘急疼痛,多为寒邪阻滞,“不通则痛”。凡出现象条索状拘急牵掣疼痛,多为十二经筋受病,宜采取温热燔针治疗。当以局部的疼痛重点为火针取治的“阿是穴”范围:并可采取药物温熨法,或采用现代的电疗传热等方法,都能取得疗效。不过,用火针直接激温热甚强,故疗显著。

  附:经筋病例

典型病例:陈某某,男,56岁,搬运工人,于1994913日就诊。症状:右肩膀外侧患牵掣性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后伸,疼痛重点在于肩髃与曲池穴处。脉候:左、右阴阳的动脉较平,唯右人迎动脉出现紧象,诊断为手阳明的“经筋受寒”而病。取棉布裹针上浸菜油燃烧,用快速手法燔针劫刺患者的牵掣痛点,主要取刺曲池与肩路穴处。经两次用火针劫刺治后,患者的右肩膀痛止,并运用自如而愈。

四、简叙十二经络

  《灵枢·脉度篇》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由此说明络脉是从经脉分出;再由络脉又分出无数的细支名为孙络。

  《灵枢·经脉篇》中论有“十五别络”:即手太阳之别“列缺”。手少阳之别“通里”。手心主之别“内关”。手太阳之别“支正”。手阳明之别“偏历”。手少阳之别“外关”。足太阳之别“飞扬”。足阳明之别“丰隆”。足少阳之别“光明”。足大阴之别“公孙”。足少阴之别“大钟”。足厥阴之别“蠡沟”。任脉之别“尾翳”。督脉之别“长强”。另有脾之大络“大包”。共合为十五道“别络脉”。

  所谓“别络者”,即有旁出之意。是正经脉的一道分支,是维系十二经脉阴阳经气交换相互平衡的重要途径,犹如运输线只有宽广的大道来输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分支出的小道予以弥补不足,才能循环运输畅通无阻。故由十五络脉再分出无数孙络遍布周身,共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通过十二经脉正、负运动机能的推动下,才使人体的气、血有节奏规律的循环而传、注、周流灌溉全身。人身的络脉比较浮浅,在表体可以见到。《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脉之见者皆络脉也。”又回:“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故凡从表体能见到的皆是络脉。

  由于络脉是“血液周流”的通道,故对络脉的虚、实现象,可以从外观上诊断出来。《灵枢·经脉篇》曾云:“凡此十五络脉者,实者必见,虚者必下”。由此说明络脉的实证是血壅血瘀而使血液循环受阻,故在表体可能见到——特别是在四肢部位易于见到络脉的显露结滞郁血现象;络脉的虚证,为络脉内的血液不足、其络脉空虚而血液循环亦差,故络脉必然显得“虚软下萎”,所以在皮肤的表面就不易见到。

  治疗络脉的实证、可用三棱针点刺络脉的“结处”(即特别突出外显的紫黑点)放血,使黑色的血液流出,如血转变为红颜色时而止,如出不止可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其血即止,体弱者当少量出血隔两日再放,以防出血量多而发昏,可用三至五次酌情放血处治为宜。

  对治疗络脉的虚证。应该用药物补血活络治疗较好。如用经络疗法当采用温灸法,或采用传热疗法及药物温熨法为宜。凡是在腰部和手足四肢之处患有“风寒湿痹”的疼痛,或因“跌打损伤”的疼痛,若经久治不愈应检察四肢处络脉“有无阻塞现象”。

  附:络脉病例

现介绍一例“络脉瘀阻”的典型病例:贫道有一位师兄姓陈,男,54岁,住山东泰山碧霞祠。19876月下旬因跌倒摔伤了右臀部,数天后病情逐日加重发生右臀、右腿及坐骨神经疼痛。到泰安市中、西医院用西药、电疗、中药、针炙、按摩、牵拉理疗等医治,历经七月有余.皆无疗效,并且日趋严重行动困难,两腋难离双拐。

198827日赴泰安初诊,院方同意贫道在该医院给陈师兄治疗,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药品,及入院以来的病历给与参考。

  患者症状:上半身温和易出汗,右下肢寒冷胀痛,并牵连腹股沟冲门穴处亦痛。诊察阴阳四处的脉象多比较和平,唯独右人迎的“尺脉沉而有力”。患者的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即可证明脏腑无病。从外观检察发现患者之右腿的“委中穴”部与“丰隆穴”处均有紫黑色的“络脉”显露。关于察络脉的虚实症状经云:“实者必见,虚者必下”。可证明是“络脉充实瘀塞”。即用三棱针点刺“紫黑点络脉”放血治疗,当针眼血出自行停止时,采用中指与大姆指扣成环状而努力用中指弹针眼三至五下,血即能再行流出。在四天内经过四次放出紫黑色血液,后见血转变红色之时即停止放血治疗。经放血疗后复察患者的“右人迎动脉”,却变相为“寸浮尺弱”,其患者的各处疼痛大减,行动时能不需要左侧腋下的拐杖。后改用针刺疗法,取右侧的环跳、足三里、昆仑、解溪等穴以导引足三阳的经气下达,并结合用中药辅助治疗。处方:知母、苡仁各18克,黄柏、赤芍、伸筋草各15克,当归、蓁艽、炮山甲各12克,地龙、红花、桃仁各9克,以活血行瘀清上焦之热,每天服一剂分三次服。针药并施经过七天治疗,患者能不用拐杖行走,在两个星期的调治下病愈,于220日出院。

  体会:人体的络脉若瘀阻太甚、犹如在流水的沟渠中筑上了“一坝”,而阻挡了其血液循环运行的通道。故前人总结经验有“痛者不通”之说。如络脉内血瘀不甚,用活血行瘀的药品能开通瘀塞。若是络脉内血液瘀阻太甚,必当先开通“络脉的闭塞”,然后调理其阴阳经脉,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此病例经过二百多天的各种医疗方法都不能生效,贫道仅在短期十数天内给予治疗而愈,可见“络脉壅塞”的实证,采用“络脉放血治疗”疗效显著。因此,对长期患有疼痛病的患者,应当检察病人的“给脉”有无阻塞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示意图
&.人体经络结构
十二经脉之升降出入
中医志愿者联盟讲座第八期之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
十二经脉运行规律揭秘--武当山著名道医祝华英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