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槐花、槐实(历代本草汇言)

槐花、槐实

(槐花:槐米     槐实:槐子、槐角)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槐角为同一植物的成熟果实。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对气候适应性较强,以湿润、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 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槐角止血功效较槐花弱,清热润肠功效较强。临床用名有槐花、炒槐花、槐花 炭;槐角、槐实。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槐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创,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生平泽。

《名医》曰:生河南。

案《说文》云:槐木也;《尔雅》云:欀,槐大叶而黑。

郭璞云:槐树叶大色黑者,名为欀,又守宫槐叶,昼聂宵炕;郭璞云: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

《名医别录》:味酸,咸,无毒。以七月七日取之,捣取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矢,内窍中,三易乃愈。又堕胎。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

《药性论》:臣,主治大热,难产。

《食疗本草》:

(一)主邪气,产难,绝伤。〔证〕

(二)春初嫩叶亦可食,主瘾疹,牙齿诸风疼。〔证〕

《本草拾遗》:本功外,杀虫,去风,合房。折取阴干,煮服,味一如茶。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胃间热风, 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洋洋如船车上者。

《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槐花味苦,平,无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 脏虫及热,治皮肤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本草图经》:折嫩房角作汤,至头风,明目补脑。水吞黑子,以变白发。扁鹊明目使发不落法:十月上巳 日,取槐子去皮,纳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服二枚,日加一枚。至十日,又从一枚起,终而复始, 令人可夜读书。

《本草衍义》:槐实,皆疏导风热。槐花,治肠风热泻血甚佳,不可过剂。

《药类法象》:利胸中气,消膈上疾。

《汤液本草》:

槐实

味苦、酸、咸,寒。无毒。

《珍》云∶与桃仁治证同。

《药性论》云∶臣。治大热难产。皮煮汁,淋阴囊坠肿,气瘤。又,槐白皮,治口齿风 疳。

《日华子》云∶槐子,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皮,治中风皮肤不仁,喉痹;洗五痔,产门痒痛, 及汤火疮。煎膏,止痛,长肉,消痈肿。

《别录》云∶八月断槐大枝使生嫩 ,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妙。槐耳,主五痔心痛,女使。槐花,味苦,无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肠风泻血,赤白痢。槐胶,主一切风,化痰,治肝脏风,筋脉抽掣,急风口噤,四肢不收,顽痹或毒风,周身如虫行,或破伤风口眼偏斜,腰膝强 硬。槐叶,平,无毒,煎汤,洗小儿惊疳壮热,疥癣疔疮,皮茎同用良。

槐花

苦薄,阴也。《珍》云∶凉大肠热。

《滇南本草》:槐,七月采叶,阴干为末。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痔疮疼痛,脓血不止, 灯草煎汤服。采子服之,止血散疽。但性寒不可多食。 

槐角、槐花,味苦,性寒。功多大肠经。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痢。枝洗疥癞,祛皮肤瘙痒。

《本草发挥》:洁古云:槐实苦酸,凉大肠热。槐花亦同。

《本草蒙筌》:味苦、辛、咸,气寒。无毒。折枝插地即活,人家多植门庭。实生荚中,十月收采。粒大如豆,色紫而坚。一荚两粒三粒者为良,若系单粒五粒者勿用。小铜锤击碎,乌牛乳浸宵。蒸过才煎,景天为使。主五内邪热,去五痔肿疼。(七月七日取,捣绞汁,贮铜器内,置高处曝二十日以上,煎稠硬,圆如鼠粪大,纳谷道内,三易之乃愈。)止涎唾,补绝伤,凉大肠,消乳瘕。除男子阴疮湿痒不歇,却女子产户痛痒难当。仍理火疮,且堕胎孕。酒吞七粒,催产尤良。嫩房荚收煎代茶,去头风明目补脑。老荚疏导风热,亦可取捣煎尝。白皮皮肤不仁服效。消阴疝卵肿,却壮热惊痫。茎叶功同,总治疮毒。熬膏贴 煮汁嗽口齿风疳。根作神烛可烧,仍主喉痹寒热。枝洗疮住痒,揩齿杀虫。花去热。理肠风泻血及皮肤风,止痔来红并赤白痢。去胃脘卒痛,杀腹脏蛔 。胶主诸风化涎,任作汤散丸服。却风痹肢难举动,散风毒身如虫行。噤口急风殊功,破脑伤风立效。槐耳系菌,亦树所生。坚如桑耳者良,用作细末酒服。去妇人阴中疮痛,治痔 谷道血流。

《本草纲目》:槐花味苦、色黄、气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所主之病,多属二经。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槐角,《太清草木方》云:槐者,虚星之精。去百病,杏方云久服明目通神,白发还黑。有痔及下血者,尤宜服之。

《本草经疏》:槐实感天地阴寒之气,而兼木与水之化,故其味苦气寒而无毒。《别录》益以酸咸,宜矣,入手足阳明,兼入足厥阴经。其主五内邪气热者,乃热邪实也。涎唾多者,脾胃有热也。伤绝之病,其血必热, 五痔由于大肠火热。火疮乃血为火伤。妇人乳瘕,肝家气结血热所成。子脏急痛。由于血热燥火。槐为苦寒纯阴之药,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久服明 目益气,头不白,延年者,血分无热,则目自明矣。热能伤气,除火热则气自益矣。凉血则发不白,热去则阴 精不损,故延年也。其花味以苦胜,故除手足阳明、足厥阴诸热证尤长耳。

简误:槐性苦寒而属纯阴,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雷公炮制药性解》:槐实,味苦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肝、大肠三经。主五内邪热,肠风五痔,汤火疡疮,男子囊坠肿痛,阴疮湿痒,妇人阴中痛痒,崩中漏下,明目补脑,杀虫去风,黑发延年。酒服能催生堕胎。枝,专主洗湿热诸疮,治九种心疼。皮,主中风拘挛、齿痛疳䘌,消痈解毒,止痛长肉。胶,主肝脏风,筋脉抽掣及急风口噤,四肢不收,或毒风周身如虫行、破伤危急。花与实同功,又主心痛及疔肿热毒、赤白下痢、小儿惊痫。景天为使。

按:槐实之苦,能泄心火;酸寒之性,能伐肝邪。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其功主降,故又入大肠以理下焦诸证,且催产难。夫虫之生也因于湿,风之生也因于热,湿热既去,又奚庸虞。花、枝、皮、胶,主治大同小异,久为痔疮要药。

《本草乘雅半偈》:(本经上品)

垂布有如钩之象。右肾命门火也,当用老槐之实矣。然则槐之火若龙之火欤。昼炕而聂,夜聂而炕,互呈开阖之枢键也。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核】曰∶生河南平泽,近道亦有。小枝攫拿,垂布如盖。其叶青绿而细,叶大而黑者,名杯槐;叶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之初生,季春五日而兔目,浃旬而鼠耳,更旬而始规, 再旬而叶成。四五月开赭黄花,六七月结黑褐实,作荚如连珠奇数者为贵。花未开时,状如 粟粒,采取煎汁染黄,色甚鲜美。修事∶用铜锤捶破,乌牛乳浸一宿,蒸一伏时,晒干收用 。先人云∶槐实,一名守宫。昼合夜开,是得气于阴。槐字从鬼,鬼为阴之灵。冬钻其火,冬亦时之阴。故入五脏,入血分,入隐僻之地。有取北面不见日枝,及三更仰卧咀嚼者,真得其窍。若气得出而不得入,阴能阖不能开,舍此无繇矣。

【 】曰∶冬取槐檀之火,槐当入肾,宜乎偏向于右,右为命门火藏故也。淮南子云∶ 老槐生火,诚极阴生阳之象尔。亦可入肝,槐性畅茂,叶尤可玩,尝有香气,宛 松风,是得木体之柔,诚肾肝之用。《庄周》云∶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故从治壮火之侵淫肤肉,五内之真火息而邪火炽。释木云∶槐叶昼聂夜炕。故从治太阴开折之不能从阖,而涎唾妄泄,厥阴阖折之不能转开,而乳瘕急痛,及风郁于中,而虫蚀成痔也。则凡能开不能阖,能阖不能开者,莫不迎刃而解。设或差池,未有不反实其实,虚其虚者矣。

《药性解》:槐实,味甘酸咸,性寒,无毒,入心、肝、大肠三经。主五内邪热,肠风五痔,汤火伤疮,男 子囊坠肿痛,阴疮湿痒,妇人阴中痛痒,崩中漏下,明目补脑,杀虫去风,黑发延年。酒服能催生堕胎。枝, 专主洗湿热诸疮,治九种心疼。皮,主中风拘挛、齿痛疳匿,消痈解毒,止痛长肉。胶,主肝脏风,筋脉抽掣 及急风口噤,四肢不收,或毒风周身如虫行、破伤危急。花与实同功,又主心痛及疔肿热毒、赤白下痢、小儿 惊痫。景天为使。

按:槐实之苦,能泄心火;酸寒之性,能伐肝邪。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其功主降,故又入大肠以理下焦诸 证,且催产难。夫虫之生也因于湿,风之生也因于热,湿热既去,又奚庸虞。花、枝、皮、胶,主治大同小异, 尤为痔疮要药。

《景岳全书》:槐花味苦,性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除五内烦热。心腹热疼,疗眼目赤痛热泪。炒香嚼 咽,治失音喉痹,止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妇人崩中漏下,及皮肤风热。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 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大有神效。

《本草崇原》:

槐实

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

(槐始出河南平泽,今处处有之。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欀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日而始规,再旬日而叶成,四五月间开黄花,六七月间结实作夹,连珠中有黑子,以子连多者为妙,其木材坚重,有青黄白黑色。《周礼》冬取槐檀之火。《淮南子》云∶老槐生火。《天元主物薄》云∶老槐生丹,槐之神异如此,其花未开时,炒过煎水,染黄甚鲜。陈藏器曰∶子上房,七月收之,可染皂,近时用槐花染绿。)

槐生中原平泽,花黄子黑,气味苦寒,木质有青、黄、白、黑色,老则生火生丹,备五运之全精,故主治五内邪气之热,五脏在内,故曰五内。邪气热,因邪气而病热也。肺气不能四布其水精,则涎唾上涌,槐实能止之。肝血不能渗灌于络脉,则经脉绝伤,槐实能补之。心火内盛,则为火疮。脾土不和则为乳瘕。肾气内逆,则子脏急痛。槐禀五运之气,故治肺病之涎唾,肝病之绝伤,心病之火疮,脾病之乳瘕,肾病之急痛,而为五内邪气之热者如此。

槐花(附)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日华本草》附。)

《本草新编》:槐实,味苦、辛、咸,气寒,无毒。入大肠。止涎唾,补绝伤,凉大肠之火,消乳瘕,除男子阴疮湿痒,却女人产户痛痒,仍理火疮,且堕胎孕,酒吞七粒,催产尤良。大约槐树枝、叶、花、根,共同治疗而子尤佳。然只可暂用为佐使,而不可久服,久服则大肠过寒,转添泄利之苦矣。

或问槐实与槐米之功效何如?夫槐米,即花未开之蕊也,其气味与槐子正同,但子味太重,槐米轻清,入汤剂似胜于槐实,若用入丸药之中,槐蕊不若槐实也。

或问《太清草木方》中载槐应虚星之精,以十月上己日采子服之,去百病,长生通神。而《梁书》亦言,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旬余,发鬓皆黑,目看细字,非通神之验耶?嗟乎。槐实非长生之药,其性苦寒而属阴,久服则伤脾胃。庾肩吾服之而有效者,必阳旺而非阴虚,实热而非虚热也。

《本草备要》:即槐角,泻风热,凉大肠

苦,寒,纯阴。入肝经气分。疏风热,润肝燥,凉大肠。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谷道努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瘘,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以凉血,芩、连、栀、柏以清热。防风、秦艽以祛风湿,芎、归、人参以和血生血,枳壳以宽肠,升麻以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寒凉,须兼补剂收功),阴疮湿痒,明目止泪(清肝,泪为肝热),固齿乌髭(十月上已采,渍牛胆中,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补脑,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杀虫(根、皮皆能洗痔)堕胎。

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槌碎,牛乳拌蒸(槐乃虚星之精)。

槐花:苦,凉,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血凉则阴自足)。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舌上无故出血如线者,名血衄,炒研掺之)。陈者良。

《本经逢原》:槐者虚星之精,益肾清火,与黄柏同类异治。盖黄柏专滋肾经血燥,此则专滋肾家津枯。观《本经》主治,皆脾胃有热,阴津不足之病。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痿肠风,风热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瘕,子脏急痛,皆肝家血热之患,用以清热滋燥,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 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久服须发不白,益肾之功可知。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槐枝烧灰涂妒精疮,有清火润燥之功,《千金方》也。

槐花苦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皆用之,目得血而能视,赤肿乃血热之病也。肠血痔血,同柏叶微炒为末,乌梅汤服。肠风脏毒,淘净炒香为末,肠风荆芥汤服,脏毒蘸猪脏日日服之。但 性纯阴,虚寒无实火禁用。

《本草从新》:即槐角。泻风热、清肝、凉大肠。

苦寒。清肝胆。凉大肠。疏风热。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 、名内痔;谷道有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 ;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人参凉血生血、防风秦艽祛风湿、归芎和血、黄芩枳壳宽肠、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寒凉、须兼补剂收功。)阴疮湿痒。明目去泪。(清肝、泪为肝热。)固齿乌髭。(槐乃虚星之精、十月上巳采、渍牛胆中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杀虫堕胎。槐性纯阴。虚寒者宜戒。即虚热而非实火。亦勿妄投。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捶碎。牛乳拌蒸。

槐花(泻热凉血。)苦凉。功同槐实。凉血。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便衄诸血。(舌上出血如线者、名舌衄,炒研掺之。)忌同槐实。含蕊而陈久者佳。微炒。

《得配本草》:槐花苦,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除五内之邪火,祛皮肤之风热,除痢杀虫。得郁金,解热结溲血。配桃仁,治疔疮肿痛;配栀子,治酒毒下血。佐荆穗,除风热便血。治喉痹,炒嚼,治舌血,炒研掺。入汤,药微炒;催生,酒服。

槐角苦,寒。入足厥阴经气分。脾胃湿热生痰,内虫隐见莫测,子脏血热致痛,肝气结乳为瘕,非此不能消散。配枳壳、当归,治肠风。入牛胆阴干,明眼目。脾气不足者禁用。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清浮游不归根之火。止涎唾,清肺经湿火。补绝伤,阳 明主机关,此能滋养阳明也。五痔火疮,妇人乳瘕,皆阳明燥金之痰。子脏急痛。亦阳明经脉之病。

槐当秋而实,得金之令。色黄,得金之色,故其性体清肃,乃手太阴、手阳明之要药也。金衰则为火所侮, 凡有余之火,不能归藏其宅,必犯肺与大肠,得此清肃之气以助之,则火不能伤而自归其宅,不治火而火自退。此从本之治,医之良法也。

《本草求真》:[批]除热散结清火。

槐角专入胃、大肠,兼入肝。即槐实。味苦酸咸,气寒无毒。入手足阳明大肠、胃,及入足厥阴肝。凡因 肝经热郁而致风眩烦闷,痔血肠风,并阴疮湿痒,目泪不止者,服此治无不效。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 出脓血,曰牡痔;肛边肿痛,生疮突出,肿至五六日,自溃出脓血者,曰牝痔;肛边生疮,痒而复痛,更衣出 清血者,曰脉痔;肠内结核痛而有血,寒热往来,登厕脱肛者,曰肠痔;因便而清血随下者,曰血痔。又曰粪 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谷道弩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漏;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 角、地榆、生地凉血、芩、连、栀、柏清热,防风、秦艽祛风湿,当归、人参和血生血,枳壳宽肠,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凉,须当兼补剂收功。以其气皆纯阴,为凉血要药,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也。至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著治功,多有如 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捶碎,牛乳拌蒸。十月上巳采,渍牛胆中,干百日食 后吞一枚。明目补脑,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

槐花味苦独胜,其凉大肠血分更甚。凡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舌衄,并皆用之。舌衄,炒研渗之。

《神农本草经读》:气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本经疏证》:槐实阳淫于上,不与阴浃,则津自不摄,阳实于下,不与阴浃,则血自不藏,而阳则咸化为 风,特在上为风虚,在下为风燥,斯其异耳。风虚且津不摄,则五内邪气热而目暗;风燥且血不藏,则五痔火 疮而绝伤。然欲求其本,皆当责之于肝,所谓木热则津溢,肝热则血漏是也。肝木之热何以取治于槐?周礼四 时改火,冬取槐檀,非以其能生木耶,且开花于阳之极盛,结角于阳之未衰,而得味为苦,得气且寒,可不谓 当至阳之化育,得钟纯阴之性味乎?血者源于水而成于火,正与是相肖,故为入肝凉血之剂无惑也。然其花与 实之别可在,盖花者开散之告终,实者生发之能始,故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病之在内者则于子有专功;治皮肤 风肠风泻血赤白利,病之连外者则于花为独效,同为凉血,而用有内外之殊,是其别矣。

《本草便读》:禀天地阴凝之气。凉血清肝。除下焦湿热之邪。祛风疗痔。虚寒当戒。角则降且通肠 。酸苦宜知。花可散而达表。(槐花花与实性味虽同。主治略异。花色黄质轻。能入手足阳 明血分。凉而带散。故治肠风痔漏之外。又能治痈疽毒疮。皮肤风湿等证。槐角则所结之子 也。色紫质重。但入肝与大肠。下降之力为多。故治肠风痔漏之外。兼治崩带下血。由于下 焦血分有热者。皆可用之。)

《本草撮要》:

【槐角】味苦寒。入足厥阴经。功专杀虫。得牛胆明目通神。得地榆、当归、防风、黄芩、 枳壳治五种肠风泻血。得苦参治内外痔。十月上巳。采槐角纳牛胆中。阴干百日。食后吞一 枚。能白发还黑。肠风血痔尤宜。惟性纯阴。虚寒虚热而非实火及孕妇均忌。去单子及五子 者。铜槌捶碎。牛乳拌蒸。

【槐花】内容:味苦凉。入手足阳明足厥阴经。功专治肠风肠热。得郁金治小便血。得荆芥穗治大便血。得山栀治酒毒下血。得条芩治血崩。得牡蛎治赤白带。舌上无故出血。名舌衄。炒槐花为末掺之效。含蕊而陈者良。微炒用。忌同槐实。槐枝洗疮痔核并阴囊湿痒良。烧灰揩牙去虫。

《本草害利》:

〔害〕槐性纯阴,脾胃虚寒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利〕用同槐花,兼行血而降气,亦催生而坠胎。槐花,酸苦咸,入肝、胆、大肠三经。止便红,除血痢,咸藉清肠之力,疗五痔,明眼目,皆资涤热之功。枝,主阴囊湿痒;叶,医疥癣疔疽。

〔修治〕槐实。以十月已日采,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碎,牛乳拌蒸,一名槐角。槐花,采收含蕊,陈久者良。入药微炒用。

《本草分经》:槐实即槐角,苦寒纯阴。清肝胆,凉大肠,泻风热。

《本草择要纲目》:

【槐实】

【气味】苦寒无毒。乃纯阴入肝经气分药也。

【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疮 。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乃愈。又堕胎。治大热难产。杀虫去风。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槐花】

【气味】 苦平无毒。又曰味苦色黄气凉。入阳明厥阴血分药也。

【主治】 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凉大肠。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玉楸药解》:味苦,性寒,入足厥阴肝经。凉血清风,润肠消痔。

槐实苦寒,清肝家风热,治痔瘘肿痛,阴疮湿痒,明目止泪,清心除烦,坠胎催生,乌须黑发,口齿热痛,头目晕眩,寒泻大肠,润燥开结。

【来源产地】

槐米:

《中药大辞典》

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夏季,花初开放时采收花朵,商品称'槐花';花未开时采收花蕾,商品称'槐米'。除去杂质,当日晒干。

生于山坡、平原或植于庭园。我国大部地区有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而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辽宁等地为主产区。

槐实: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河南平泽。可作神烛。

槐子以多连者为好,十月上巳日采之。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如大豆。服之,今令人脑满,发不白而长生。今处处有,此云七月取其子未坚,故捣绞取汁。

《中药大辞典》

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冬至后,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梗、果柄等杂质,晒干。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地。

【炮制】

槐花:

《中药大辞典》

槐花炭:将净槐花入锅内,炒至焦黑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晾干。

槐实: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子、三子者。

凡使,用铜锤捶之令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蒸过用。

《中药大辞典》

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100斤,用炼热蜂蜜5斤)

槐角炭:将净槐角置锅内,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呈老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现代药理研究】

1.槐花具有凝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和缩短出血时间。

2.槐花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3.槐花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所含活性成分芦丁能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恢复正常。

4.槐花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皮肤和关节过敏性炎症。

5.槐花的成分芦丁和槲皮素有解痉和抗溃疡作用。

6.槐花液对离体蛙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可阻滞心脏传导系统。槲皮素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循环。槐花有 短时降压作用。

7.槐花对实验性动脉硬化症有预防及治疗效果。

8.槐花所含成分芦丁有抗辐射作用。

9.芦丁有预防冻伤作用。

10.槐花水浸液有抗真菌作用。槐花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过敏、降血脂、利胆、利尿等作用。

(整理/程紫临)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槐花、槐实(《本经》)
槐花这味中药,是痔疮的克星,清大肠湿热,下焦郁热,大肠有热,肝火旺
UC头条:用这味中药,痔疮不用怕
《本草精荟》:凉血止血:槐花(附:槐角)
槐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槐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